• 沒有找到結果。

相關文獻探討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7-5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5 相關文獻探討

取決於避險者對相關參數的預期。2、即使有潛在的避險利益亦會 因避險者選擇事後的資料而消失。3、傳統的避險理論會較投資組 合的避險理論為佳。

Cecchetti, Cumby & Figlewski(1988)【15】利用雙變數自我迴 歸異質模型(Bivariate Autoregressive Conditonal Hoteroscedasticity Model)應用在美國長期公債期貨與現貨資料上,估計最適避險比 率,並與利用 OLS 的結果做比較,研究結果發現:ARCH 所得到 的結果較 OLS 為佳。

Lindahl(1992)【21】利用最小風險法衡量 MMI 和 S&P500 兩 種股價指數的避險效果,並應用 OLS、多元迴歸與 RLS 等三種模 型估算避險比率,並另外探討避險比率的期間效果與到期效果。

研究結果發現:1、避險比率會隨著避險期間的增長而增加。2、

避險比率會隨著到期日的接近而增加,並且有向 1 逐漸收斂的趨 勢。顯示因日期的接近,避險比率應做動態的調整。3、R2 值不 會隨著到期日的接近而增加,但會隨著避險期間的增加而愈大。

Terry, Andy(2003)【26】以阿肯薩斯州的 1015 位種植棉花、

稻米與黃豆油的農民為對象,探討其所採取的避險方式。研究結 果發現:1、農民非常瞭解遠期契約、期貨與選擇權具有降低風險 的功能,但卻很少採用這些避險工具。2、受訪者存在一個特別的 觀念,即認為避險可同時增加報酬與降低風險,此觀念與財務理

Holmes(1996)【19】同樣以最小風險法及最小平方法、誤差 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echanism, ECM)和一般化自我迴歸條 件 異 質 變 異 數 模 型 (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 GARCH) 等 計 量 方 法 估 算 避 險 比 率 , 研 究 ETSE-100 股價指數期貨的避險效果。研究結果發現:1、避險比 率與避險效果會隨著避險期間增加而增加。2、避險比率有期間效 果,而且樣本期間是穩定的。3、以 OLS 方法估計的避險比率其 避險效果比其他的計量方法為佳。

Satyanarayan and Somensatto(1997) 【 24 】 以 均 異 模 型 對 NYMEX 西德州中級原油期貨進行規避厄瓜多爾原油出口風險的 實證研究。研究結果發現:1、避險比率介於 0 和 1 之間,且事前 避險的績效優於事後避險。2、風險規避係數的大小並不會影響最 適避險比率。

2、 國內相關文獻

孫凌(1987)【7】為國內最早研究農產品期貨之學者,作者利 用二次風險規劃模型,以報酬面為衡量因素,用黃豆為對象,利 用完全現貨交易、全數海京交易、半數海京交易與選擇性海京交 易等四種策略發展出 11 種黃豆採購策略。研究結果發現:1、進 行海京交易可降低風險之可能性。2、國內採購價格與國際價格變 動趨於一致。3、海京策略在降低風險的績效上會隨著季節與價格 走勢而異。4、報酬最大與風險最小的組合下,不同採購策略之組

合均較單獨採用任一採購策略的績效為佳。5、追求較高水準的報 酬時必須能忍受較高的風險。

蔡豐隆(1988)【10】以成本面角度為衡量因素,與孫凌採用 相同方法分析台灣玉米之採購策略。研究結果發現:1、在追求一 般較低水準之平均成本時能同時忍受較大的風險。2、目前業者採 行之遠期現貨交易方式,無法滿足固定成本下風險最小及成本最 小之要求。

李偉正(1989)【3】利用均異模型採用黃金期貨及日圓期貨、

馬克期貨、新台幣兌美元的遠期契約來規避黃金的價格風險和匯 率風險。研究結果發現:1、黃金期貨能規避 80%以上的進口風 險。2、避險比率在 0.8 至 1 之間。3、新台幣對美元遠期契約的 避險績效優於日圓馬克期貨的交叉避險績效。4、持有時間愈長風 險愈大但避險績效亦愈佳。

賴兆炫(1990)【11】以期貨及選擇權等工具應用在玉米的採 購上,利用買進賣權、賣出買權及複合選擇權等三種對沖策略為 主,發展出 19 種選擇權採購策略。研究結果發現:1、期貨或選 擇權的對沖交易確實可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2、期貨或選擇權的 對沖效率無明顯差異,須視價格走勢及策略之擬定。3、透過單一 選擇權採購策略間的組合,其對沖效率較僅較採單一採購策略時 為佳。

林均(1993)【6】採用風險極小法針對我國的原油進口現況進 行交叉避險的分析,並與西德州中級原油現貨的直接避險結果做 比較,研究結果發現:1、NYMEX 原油期貨可降低 7 至 9 成的油 價波動。2、避險期間較短者採用近月合約較佳,反之避險期間較 長者採遠月合約較佳,但交叉避險的效果比用西德州中級原油現 貨直接避險略低。3、最適避險比率方面,避險期間較短時,交叉 避險的避險比率比直接避險低,但隨著原油的分散,最適避險比 率大致皆會降低。

劉綱(1994)【8】以均異模型進行最適避險實證研究,利用考 慮匯率風險、考慮匯率風險但不處理及考慮匯率風險並進行交叉 避險等三個策略應用在玉米的採購上,用以規避新台幣的匯率風 險。研究結果發現:1、不考慮匯率風險的最適避險比率變動幅度 為最大。2、使用遠期契約的避險效果優於交叉避險。

王秀菁(1994)【1】利用最小風險法為基礎,針對小麥與黃金 採用三種不同的資料(價格水準、價差與報酬率)與 OLS 估計最適 避險比率與避險績效,研究結果發現:1、黃金價差與報酬率利用 GLS 及 ARIMA 轉換函數所求得的避險比率高於利用 OLS 所求得 的避險比率。2、在異質變異檢定方面,除了小麥價格呈現變異數 非固定的情形,其餘異質變異現象並不顯著。3、在結構穩定性檢 定方面,無論是小麥或黃金的價格、價差與報酬率,其避險比率 均不穩定,會隨著時間的變動而變動。

李宏安、何京勝 (1998)【4】以 OLS、ARCH、GARCH 模型 來探討交叉避險應用在台灣黃豆進口採購策略之成效,研究結果 發現:若只探討價格風險的規避,則利用黃豆期貨來進行直接避 險比利用黃豆油及黃豆粉期貨來進行交叉避險的避險績效為佳。

洪皓凱(1998)【5】以最小變異模型及 ARIMA 模型進行最適 避險實證研究,利用玉米期貨、同時以新台幣兌美元的遠期契約 進行交叉避險等策略應用在玉米的採購上。研究結果發現:1、以 台灣玉米採購價格所估計的避險比率比以美國現貨價格估計的避 險比率低。2、以新台幣所估計的避險比率高於以美元所估計的避 險比率。3、同時考慮價格與匯率風險,採用期貨與遠期契約的避 險比率低於只採用期貨的避險比率。4、在預測避險績效方面,

ARIMA 模型運用於長期間的避險效果最佳。

呂穎昇(2004)【2】以一個月、二個月、三個月、六個月 NYMEX 與 IPE 布蘭特原油期貨契約以及 30 天、60 天、90 天、180 天的 新台幣兌美元的遠期契約作為避險工具。以最小風險法為基礎,

配合 ARIMA 模型估算最適避險比率與預測原油與外匯價格的變 動。並以避險後進口原油成本降低程度(HER)、風險降低程度 (HEV)、風險報酬變動程度(HERV)三種指標衡量避險績效。研究結 果發現:1、面臨原油價格風險與匯率風險的情形下,所有策略避 險績效大部分小於 0。2、原油期貨方向預測準確度皆顯著大於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