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相關研究

網際網路的發展與普及化,影響教育體系很大,歷年來國內外針對網 路教學的應用研究很多,對於網路教學的發展也抱持著樂觀的態度,這方 面的研究仍有許多學者持續在進行中。雖然網路教學已日漸普遍,儘管有 些老師有興趣實施網路教學,但可能受限於本身資訊的能力,而不敢輕易 嘗試,並非每個教師都有能力去應用網路教學(岳修平,1999)。最近十 年國內外針對網際網路在教學上的應用研究很多,分別介紹如下。

一、本國的相關研究

網路科技的快速發展與進步,可不受時間、空間因素的限制,且提供

各種溝通方式,為網路學習帶來了不少的效益。許多學者針對網路學習做 了許多相關的研究,以下為近年來國內學者針對網路學習的研究之整理,

探討如下:

陳年興、劉惠如(1999)以 219 位修習「網際網路與全球資訊網」之 學生為研究對象,實施問卷調查評估其教學滿意度分析,為衡量其網路學 習成效之指標。洪明洲(1999)以 156 位修習「管理學」之學生為研究對 象,進行學習滿意度調查,為衡量其網路學習成效之指標。田耐青與洪明 洲(1999)以 45 位修習「企業政策」之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學習滿意度 調查,以作為衡量網路學習成效之指標。洪明洲(1999)以 203 位修習「企 業管理」之學生為研究對象,期末時實施問卷調查評估修課之學習績效,

為衡量其網路學習成效之指標。

洪明洲、蔡碧鳳(1999)的研究發現:在整個網路教學學習過程中,網 頁若能插入一些互動測驗,以測驗學生了解的程度,而在學生做完測驗送 出答案後,網路會立即給予回應,結算分數並解說其答案原理,也有助於 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績效。李虹儀(2000)則針對國小學童利用網路課程 軟體學習英語的研究發現,軟體若能提供立即性的學習回饋,有助於學生 的學習績效。

歐陽閻和蔡竺君(2001)以台南師範學院附屬實驗國民小學五年級 36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網路科技輔助自然科學習的實 驗教學。結果發現:在網路輔助學習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的教學與責 任、秩序的管理、評量及分組等問題均是影響網路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

王秋華(2001)在探討網路教學的學生學習行為時,發現網路學習的方式較 無壓力且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績效;而網路學習方式讓人感到輕鬆自在,也 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意願。廖桂菁(2001)的研究發現,有參與線上討論的學 生,在網路教材中的學習成效會優於未參與討論的學生,情境式的網路輔 助教學有助於學生在地球科學相關知識的增長。

廖培瑜(2001)探討與企業網路學習成效評量相關之議題,研究中發現 學習評量的目的,乃是在幫助學習者學習,並查核學習的成效,以及改善 課程設計的依據。劉光隆(2002)以參加嘉義縣教師資訊應用線上課程方 案的中小學在職教師為樣本,探討影響電子化學習績效因素的研究結果發 現,學習者的「學習風格」、「電腦自我效能」、「學習動機」、「先前 經驗」、「對於網路教學媒體的態度」及「使用網路教學系統的經驗」,

這些變數在電子化學習的環境中,對於學習者的學習績效有顯著的影響。

張逸婷(2002)以國小三年級學童七個班,213 人為樣本,進行電腦 學習網站輔助國小學生數學學習之學習成就、數學態度及電腦態度之相關 研究,結果發現:一個好的數學科電腦學習網站應包含:1.課本內容。2.

數學遊戲。3.該學習單元的先備知識。4.線上評量。5.線上討論群。6.

數學字典。7.課外補充的知識。同時,網頁的設計若能採用遊戲式、高互 動、個別化,則較能引發學生的興趣,並提昇學習的效果。張宗文(2001)

以國小五、六年級學生 154 名為研究對象,探討國小學生學習全球資訊 網的成效後也提出三點建議:(一)網路教學活動需要教師的指導;(二)

網路教學活動須注意年級(齡)的差異;(三)網路教學活動須注意學生 家中有無電腦及電腦能否上網的差異。黃明信(2002)曾引用情境理論及建 構理論,設計「國小網路專題式教學模式」,研究中訪問現職教師,以瞭 解該模式的適用性;研究發現網路教學若能配合真實情境的問題導引,有 助於增加學習者動機。

二、外國的相關研究

國外 Wishart 針對英國的中等學校使用多媒體百科全書的老師、學生 及圖書館管理員作晤談調查,探討多媒體百科全書如何改變、提高或阻礙 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結果發現老師使用它來當作教學的補充資料,或當作 引起學生學習的工具,或有老師可能因在教學時沒有使用,讓學生課外再

到圖書館使用,而覺得多媒體百科全書對其教學沒有影響。學生在學校使 用多媒體百科全書是因該多媒體的圖解式、影像與聲音能明顯快速與容易 使用,還有可自我控制的學習,也建議多媒體要強調資訊的處理、探究技 巧的教學及提供開放、獨立的學習環境(Wishart, 2000)。Buckley 在 美國中西部城市針對高中生(九年級),應用生物模組和多媒體來學習「循 環系統」,在其網路教材上有心臟、動脈和心搏的實況錄影影片,每個學 生與老師在家皆有電腦可使用,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對循環系統的知識有增 加(Buckley, 2000)。Joo、Bong 與 Choi(2000)在韓國針對 Seoul 城 市的 152 個國二生(相當於美國 8 年級)做網路學習的研究,在使用網路

「自我效率」策略後,不只促使網路更有效,學生的成績分數也有顯著的 提升,且自我調節的學習是正相關於「自我效率」策略的使用(Joo, Bong

& Choi, 2000)。

Chaney針對美國西部印第安那州之Clinton南方Vermillion鄉村的高 中生(共跨四個年級)探究網路之合作學習,大部分學生的家庭屬貧窮層 級,其中43人上傳統英語班,另36人使用網路學習,研究結果有14人(33%)

完成網路學習,大於60%的比率尋求協助(Help),但約有50%的學生仍希 望用傳統方式上課(Chaney, 2001)。

Arbaugh在美國應用網路實施大學MBA之課程,針對「立即行為」

(Immediacy behaviors)來探討學習成效的差異,發現適當的立即行為,

會讓學生產生正向的聯結。立即行為意指溝通行為,,降低人們社會和心 理的距離,又包括口語(Verbal)和非口語(Nonverbal)的行為,口語 的立即行為,指專注在說話的行為,就像個例(Personal examples)、

使用幽默、提供與邀請回饋、一對一的說話及老師叫學生某人名字以產生 對話等。而非口語的立即行為,即指在教室中連結身體的行為(Physical conduct),就像眼神交會、微笑、動作(Movement)和身體的位置(Body position)(Arbaugh, 2001)。Harrington在美國以MSW統計課程,比較

傳統教室教學和遠距學習之策略差異,得到傳統教室教學成績優於遠距學 習的結果(Harrington,1999)。Peat、Taylor和 Fernandez三位在澳大 利亞Sydney大學,應用創造網路虛擬學習環境(VLE)(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來讓學生學習大學之生物科學,提供老師和學生從「以教 師為中心」改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更彈性的學習模式,網路虛擬學習 環境(VLE)鼓勵獨立和更有彈性的存取,研究結論建議要使用科技去加 強課程的存取與提升學習結果,和使用多樣化的學習資源,以幫助發展有 效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增加其批判思考、自我評量的能力,以達到終生學 習(Peat、Taylor、Fernandez, 2002)。Cheliman和Duchastel於2001 年在美國 賓夕法尼亞州探討大學層級網路課程之設計,發展一些關鍵成 份以創造一個「理想」的線上課程(Cheliman、Duchastel, 2001)。Tiene 則是在英國 肯特郡之大學使用Class listservs來補充教室裡的討論,經 由調查已畢業學生之線上討論,研究結果顯示線上討論是一個有價值、額 外附加的教室討論,與面對面的經驗有明顯的不同,大部分學生對線上討 論的經驗都持有正向的反應,不過如可選擇仍傾向選擇面對面的討論

(Tiene, 2000)。

此節小結:

綜上所述,根據洪明洲、蔡碧鳳(1999)的研究發現:在整個網路教學 學習過程中,網頁若能插入一些互動測驗,以測驗學生了解的程度,而在 學生做完測驗送出答案後,網路會立即給予回應,結算分數並解說其答案 原理,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績效,而在軟體若能提供立即性的 學習回饋,則有助於學生的學習績效方面,此與李虹儀(2000)在針對國小 學童利用網路課程軟體學習英語的研究發現相同。另外,王秋華(2001) 在探討網路教學的學生學習行為時,發現網路學習的方式較無壓力且會提 高學生的學習績效;而網路學習方式讓人感到輕鬆自在,也會提高學生的 學習意願,基於以上所述,所以本研究採用以網路學習為主並以學習路徑

加測驗為輔的學習方式想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降 低學習困難度,啟發其學習興趣達到學習專心的效用,提升學習「基本 電學交流電單元」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