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化隱藏於無形之中影響著每⼀位教師,是我們無法否認的事實。教師

⽂化就像是貼在教師⾝上的標籤,讓⼈⼀提到教師便可以連結到像是保守、個⼈

主義等教師⽂化特⾊。當今教師⽂化之研究國外學者的著作頗豐,但因我國國情 與⽂化差異,多少仍會有差異之可能性,並⾮能完全適⽤。回顧過往研究,鍾宜 君(2016)著作可說是⼀⼤貢獻,但因內容偏重對於實習教師困境與因應策略,

只提出零散地應對策略,並無架構背後的理念系統,無法定義其為⽂化。本研究 期待建⽴在前⼈的基礎上,以更全⾯與整體的⾯向,探討實習教師所抱持的觀念 與其理念系統,建構出其特殊的⽂化樣貌。

第三節 相關研究發現

回顧前⼈之研究成果,研究者綜合整理實習教師與教師⽂化之相關研究,以 下分項進⾏敘述:

壹、實習教師⾯臨外在險峻環境與實習內部困境的雙重夾攻

回顧過往⽂獻,發現實習整體⼤環境對於實習教師來說越發嚴峻,⾼鳳遙

(2008)提到台灣⽬前有儲備教師之現象,與師培政策轉變、少⼦⼥化趨勢、教 師職業特性有關,並且預估從事教職者會有斷層產⽣,建議政府因應從控管師培 數量著⼿。也因師資培育制度的多元化,亦有許多相關研究針對近年師資培育的 問題與困難提出相關建議。林靜宜(2009)認為當前師培制度已⾛到多元開放的 時代,台灣師資培育⾯臨的困難是師資供需失衡、教師⽣涯發展不完善、缺乏師 資培育專責單位、教育實習執⾏⾯成效不彰、教育經費⽐率過低等。因此國外師 培制度值得借鏡(分階段考試、初任教師制度及分級或換證制度等)。種種狀態 都顯⽰實習教師已⾯臨師資過剩、未來前景堪憂的狀態,呈現了外在社會狀態對 實習教師的諸多不利⾯向。

不僅如此,鍾宜君(2016)提到實習教師之困境,包含個⼈⾓⾊定位模糊、

缺乏實權、⾏政實習負荷過重、師徒制隨機分派衍⽣師徒間教學理念不合等,並 且在壓迫中傾向以保守的⽅式順應政策。鍾宜君之研究完整呈現⼀般⼤學培育之 實習教師在教育實習過程中所⾯臨之困境,並統合其四位個案之研究結果,提出 實習教師因應策略之研究發現,為近期重要之實證研究,對於本研究有極⾼參考 價值。

從相關研究來推斷,擔任實習教師並⾮易事,不管是內部環境還是外在社會 架構,都顯⽰出實習教師處在⼀個內憂外患的環境當中。於內,實習教師要⾯臨 教育實習過程中⼤⼤⼩⼩的問題,於外,制度的更改與⼤環境的轉變,使得擔任 教師⼀職越發困難,⽽實習教師就處在這樣⼀個嚴峻的環境下必須奮⼒往前⾏。

貳、教育實習除學習知識技能,社會化歷程亦為重點

教育實習對於當前每⼀位實習教師來說是成為教師必經的路程,教育實習過 程中所要學習的往往不像紙本規定中的內涵⽽已,還有許多其他議題對於實習教 師的實習⽣活亦是⾮常重要且難以避免的。教學專業、班級經營在教育實習過程 中是必定會要處理的課題,林怡君(2009)認為實習教師之實習歷程在適應觀摩、

初期教學與後期教學三階段有所不同,且教學與級務實習之學習重點會因輔導教 師之輔導經驗有所不同,並且根據主動性可將實習教師分為⼆種實習型態。實習 教師在學校的期間,除了教學與帶班專業外,也需要刻意經營與實習輔導教師之

⼈際關係,不同的實習輔導教師所給予的內容亦會影響實習教師在實習過程中的 學習經驗。因此和實習輔導教師打好關係是⾮常重要的。

此外,在⾼強度與具有壓⼒的實習過程中,實習教師不僅要處理⼯作上的事 務,也必須處理好⾃⼰的⼼情,才能順利進⾏每⼀天的實習⽣活。向倩瑢(2009)

研究發現實習教師之實習感受與創造性轉化、⾃我復原⼒三者之間分別與彼此有 顯著正相關,並且創造性轉化與⾃我復原⼒能有效預測正向實習感受。顯⽰實習 教師若有良好的⾃我復原⼒,對於實習過程來說會是很⼤的助益。

李家締(2018)之研究提到實習教師的⼈際關係、專業成⾧和⽣涯規劃,發 現實習教師通常會選擇⾃⼰讀過的學校,並且實習期間的⼈際關係、實習輔導教 師、學校中的潛在課程對實習教師影響甚鉅。並且也會⾯臨淪為⾏政實習之雜⼯、

⾃主性不夠以致無法獲得完整教學經驗、不被視為學校團體的⼀份⼦、在學校修 業能獲得專業成⾧有限等困擾。綜合呈現了實習教師在教育實習過程中所⾯臨的

⼀切內外議題。

當教育實習不單純只是磨練實習教師如何擔任⼀位教師的知能,反⽽混雜了 社會化與⼈際關係議題時,初出茅廬的實習教師們⾯對⼀個個迎⾯⽽來的燙⼿⼭

芋,從應接不暇到發展出⾃⼰的⼀套應對模式,顯⽰出教育實習過程中要處理的 議題,往往並⾮實習事物本⾝⽽已,甚⾄有時這些藏匿於無形中的潛在課程才是 實習教師真正在學習的⼀課。

參、 國內外教師⽂化特徵各有特⾊,實證研究上尚需注意國情差異

教師⽂化之研究以多位國外學者開先鋒,包括 Waller、Lortie、Hargreaves 對 教師⽂化研究都多有貢獻。David Hargreaves(1980)曾建⽴以教師地位、能⼒與 社會關係構築⽽成的教師職業⽂化模型,並指出教師群體少有強烈的集體認同,

難以有穩固的⽀持⼒量。除上述學者外,Webb 與 Ashton 則曾提出研究結果顯現 出教師有著緘默的順從⽂化、不假思索就接受現況的特性,使特性為多種因素(包 含⼯酬不相稱、低地位、缺乏認同、缺乏實權等)綜合影響的結果(楊雅妃,2012)

。不同於前者較為負⾯悲觀之說法,Acker(1990, 1999)採⽤⽂化視⾓與形象互 動論觀點,檢視學校教師⽂化在教育政策變化下的更迭。他認為教師⽂化之意涵 為有意義的信念與實踐系統,含有技能、價值、信念與態度等,能幫助教師⾯臨 變化時能夠處變不驚、更加具有競爭⼒。對⽐前述研究顯⽰出教師的主動性與能 動性。

國內學者林清江(1981)曾指出教師⽂化有三種對⽴型態,包含學術中⼼與 教學中⼼的對⽴、專業取向與受雇取向的對⽴、教學者與學習者⾓⾊的對⽴。馮 朝霖(1998)於其研究中則提到教師⽂化反映出主流⽂化的樣貌,社會雖看似民

主多元,但許多時刻⼈們對許多事仍然事不關⼰、冷漠以對,本研究反思教師⽂

化中潛藏之問題,認為教師⽂化彰顯了極致的沈默⽂化。顯⽰出教師⽂化較為負 向的⼀⾯。

郭丁熒(1990)認為教師⽂化是學校教師的規範體系,新進教師可以透過學 習教師⽂化融⼊新環境,並且教師⽂化也具有協助教師教學與成⾧的作⽤,是學 校⽂化中重要的⼀環。葉淑花(1998)則是國內早期深⼊探討教師⽂化個案的研 究,其對教師⽂化意涵的解析認為教師⽂化是教師⽣活型態的⾏為模式,內含價 值觀、信念與規範,是前⼈所累積之互動經驗與成果,能夠提供新進教師社會化 的規範與基礎。這兩篇研究對於教師⽂化抱持較為正向與肯定之觀點。

鄭⽂鵬(2005)之研究則指出教師⽂化是⾃我與結構互動之結果,並且教師 所關注之焦點會影響⽂化形成的特性,⽽教師之間⾮正式地交談互動則有助於教 師⽂化的傳遞與延續。本篇研究則觸及教師群體與結構之關係,為教師⽂化研究 增添新⾯向切⼊點。

國內外對於教師⽂化之研究之共同特⾊為對於教師⽂化之外顯表徵描述精 確到位,並且多有相通之處。然⽽東西⽅⽂化之差異,以及研究對象為東西⽅教 師之差異使研究結果亦會帶有潛在的民族特性與社會觀念之⾊彩。例如:Webb 與 Ashton 研究中提到教師的低地位,在東⽅尊師重道的傳統下並不能完全適⽤。

然⽽,此種情況並無對錯之分,但在閱讀與分析相關⽂獻時,中西⽅或地域之差 異應是考量之要點之⼀。回顧本研究採⽤之教師⽂化定義為⼀群教師共同享有的 觀點與概念,不同的環境、族群所共享之⽂化必定有差異,因此在實證研究上勢 必須要考量國情地域之不同,以求更加貼近該⽂化最真實的樣貌。

⼩結

回顧與綜觀過往對於實習教師與教師⽂化之相關研究,發現實習教師在教育 實習過程中要處理與⾯對的往往⾮實習事務⽽已,更多時候需要費⼼去回應外在 社會⽂化、學校⽂化,其中也包含了教師⽂化,無法否認的是,教師⽂化對於教 師的影響無形⽽深遠,⽽實習教師會受到教師⽂化影響亦是有其必然性。過往研 究對於教師⽂化之研究多琢磨於正式教師,鮮少提及實習教師。針對實習教師所 做之研究探討的⾯向並未觸及實習教師之⽂化,因此本研究欲結合實習教師與教 師⽂化進⾏探究,勾勒實習教師⽂化之樣貌,並嘗試歸納與呈現實習教師⽂化背 後的理念系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