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省思與建議

(三)教師於教學時間不足方面

社會學習領域在有限的教學時數上,要設計多元的學習,且讓每位同學 的學習都有效,是一大挑戰,若該班有電腦課,可與電腦老師共同備課,設 計課程內容與教學進度,一起協同教學,勢必可以減輕教師的上課壓力,學 生有較有充份時間練習。

(四)學生閱讀地圖能力較弱方面

可應用各種地形立體圖、臺灣立體地形圖、地球儀、一般地圖、衛星影 像等,平常教學中適時透過學習單元,讓同學實際觀察與討論。透過課堂訓 練,不但可以培養讀圖的能力,也可以培養空間感。

(五)學生先備知識不足方面

因個別學生對於教師的教學吸收與應用的能力不同,可以透過分組合作 學習的方式,進行小組共同學習,一起建構知識。如兩兩配對、小組共同學 習等,採異質分組方式進行,藉由能力較好的學生協助能力較弱的學生學習,

不但可以共學、互學、好學,也可以節省教師教學時間的不足。

第二節 省思與建議

關於衛星影像應用於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根據研究過程及結果分析,

以下為筆者的教學省思與建議:

壹、「衛星影像認識位置」的教學 一、學生的學習

本研究從學生學習後心得回饋發現,如學生覺得立體模型教學生動有 趣,經緯度在地球上,方便觀察;操作 Google Earth 平臺,可以快速算出兩 地的距離,能尋找地點,並標示很多東西。教師若能善加利用此工具進行教 學,從觀察大尺度的範圍,藉由具體事實的認識,理解抽象的位置概念,對 於學生學習抽象概念應有所助益,也較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二、給欲使用 Google Earth 教學教師的建議

本教學可結合臺灣的位置單元,在進行教學時,應先示範 Google Earth 各 項工具的操作,提醒畫經線與緯線時,可利用右上角的上下左右鍵,調整地 球,讓畫出的線條,避免產生誤差。當學生操作完,務必將檔案存成 KMZ 檔,

以利後續學習。除位置教學外,也可應用在區域或地形單元教學,例如透過 工具列中顯示地面坡度,進行地形剖面圖的教學,對學生理解地形起伏應有 幫助。

貳、「衛星影像認識家鄉」的教學活動 一、學生的學習

本研究從學生學習後心得回饋發現,如這堂課,讓我了解到新莊區以前 的土地利用情形以及如何轉變。學生透過古地圖的操作及比對現在的地圖,

對培養學生觀察環境的變遷以及轉譯地圖、綜合歸納的能力,有所助益。

二、給欲使用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教學教師的建議

本教學可結合教學內容,如臺灣的聚落與都市化等,在進行教學時,應 先教導學生網站中各項工具列功能的操作;另外,也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但宜先將學習單印製好(且為彩色)每組一份,進行小組討論。

參、衛星影像判識小學堂 一、學生的學習

學生透過觀察地表景象與變遷,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環境與提升判釋影 像的能力。本研究從學生學習後心得回饋發現,如學生覺得,上完這節課,

對衛星影像有一些認識,但還是不熟悉,希望以後有機會還能接觸到這類課 程;因此未來結合不同單元內容,可持續發展此類課程的教學。

二、給欲使用衛星影像判釋教學教師的建議

本教學在教授自然環境或人文環境相關的內容時,可結合衛星影像,協 助學生學習,當進行教學時,教師宜先教導判釋影像的基本原則,如物體大 小、顏色、位置、形狀、地理位置與周圍環境的關係等原則,以利學生判釋 地表景觀。另外,影像的物體不宜太小,以免影像學生判釋。

本研究從學生評量作業也發現,學生最熟悉與不熟悉地區的影像,學生 學習表現差異較大,如淡水河、日月潭的影像,有超過六成以上的學生作答 正確(表 4-3),布袋港、七股鹽田的影像,約三成的學生作答正確(表 4-3),顯 見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先備知識,將影響學生對影像的判釋。

另外,本研究判讀影像的時間,每張設定 1 分鐘為限,因此,對七年級 學生而言,在影像判讀上確實較困難。未來規劃的教學對象若是七年級學生,

建議先針對學生最熟悉地區的影像進行教學,並將判讀時間延長為 1.5~2 分 鐘,較利於學生學習。

肆、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方面 一、學生的學習

本研究從學生評量作業發現,對學生而言,低層次的記憶題學生無法作 答,而高層次的題目較能作答,分析可能原因,或許是長期經選擇題的訓練 的結果,養成學習不夠踏實的讀書習慣,而高層次的試題設計是否過於簡單,

值得再思考。

二、給欲使用評量標準設計作業的教師建議

本研究第一次嘗試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2013 年所公告之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試行版),依不同表現等級 設計評量作業,這套評量標準在評量試題操作上,有明確的評量目標,教師 也教易掌握命題內容、設定評分規準與參考答案,且依不同表現等級命題,

也利於檢視教學成效、了解學生學習程度,甚至進一步依學生表現,進行個 別補救教學時之參考依據。

但在批改評量作業時也發現,若單題評量作業,較易達成所設定的表現 標準,若將評量作業以題組方式組合,較難達成所設定的表現標準。

依學生作答情形分析,雖然部分學生 D 等級答錯,但 C、B 等級答對,

在評分上較難達到設定的評分規準,但教師可憑教學專業判斷,給予學生彈 性的表現等級,甚至再設計多個評量作業,以確實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表現。

伍、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

一、課程內容擴展至中國與世界的範圍

衛星影像融入教學,筆者結合課程綱要、基本內容、評量標準,設計以 臺灣為出發的相關課程,進行教學實踐,但受限於研究時間有限,無法設計 以中國與世界的相關課程內容,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以進一步納入中國、世界 的衛星影像教學,讓學生學習得到更完整的學習內容。

二、研究對象的學習成效,連續三年追蹤

學生是接受教育的主體,教育之成敗與學生學習成效有關,「認知」、

「情意」、「技能」是衡量學生學習成效的學習目標,因此任何的教學活動,

需明確列出學習目標與成果,惟有目標先定義明確,課程設計才有所依循,

評量也才是有意義、有價值。

因此,若要進一步探討學生學習成效,教師必需長時間的觀察與課堂紀 錄,設計客觀的評量工具,列出具體的學習目標,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效。

因本研究實踐時間為一年,要完整了解學生學習成長之變化,需做長期的追 蹤,甚至補救教學紀錄,建議後續研究者,針對研究對象選擇一到兩個班級,

進行連續三年的觀察、紀錄,如此才能獲得學生具體的學習成果。

從學生學習成效與教師教學實踐結果分析,衛星影像融入教學,除活化 教學、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外,也有助益學生學習抽象概念,是可實施 的教學策略之一。

本研究提供之課程設計,給予現場教師作為進行多元評量及有效教學時 之參考,希望有更多的現場教師投入衛星影像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相關 研究與討論,讓學生感受到除了課本之外,更有意義的學習內容。

參考文獻

江映瑩(2007),《Google Earth 應用於中學地理教育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地理 環境資源學系碩士論文。

李平譯(1997),《經營多元智慧》,臺北:遠流出版社。

李坤崇(2006),《教學與評量》,臺北:心理出版社。

李樹璇(2012),《應用 RGB 影像處理模式於辨識地理環境變異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 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燕(2005),〈衛星影像融入高中地理試題之探究〉,《地理研究》,43:84。

李明燕(2007),〈臺灣地區國中與高中學生閱讀衛星影像之能力探究〉,《地圖:中華民國地圖 學會會刊》17:125-154。

林聖欽(2013),〈社會學習領域有效教學策略研習架構介紹與模組課程核心精神〉,《有效教學

洪芸香(2008),《利用 google earth 促進國中生學習地理之效益分析》,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國川(1995),《地理教材設計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師大書苑。

陳國川(2009),〈社會領域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新北市社會學習領域輔導團研習手冊》,新 北市社會學習領域輔導團。

陳國川(2013),〈社會學習領域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務〉,《新北市教育》,7:18

陳國川(2013),〈社會領域(地理)評量標準及評量設計〉,《國中學生學習習成就評量標準試辦

陳哲銘(2003) ,〈「虛擬」野外實察-讓野外實察更真實?〉,《中等教育》,54(5):110-123。

陳豐祥(2009),〈新修訂布魯姆認知領域目標的理論內涵及其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歷史教

康軒版(2012),《1 上社會教師手冊備課篇第一本》,新北市:康軒出版社。

許柔婷(2012),《Google Earth 融入國中地理教學成效之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 學系所碩士論文。

張程昭(2008),《Google Earth 在國中區域地理教材的設計與應用---以中國地理為例》,臺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

賴麗珍譯(2008),Grant Wiggins.Jay McTighe:《重理解的課程設計》,臺北:心理出版社。

賴正偉(2009),〈以 Gooogle Earth 為基礎的高中地理數位學習之研究〉,臺中:逢甲大學環境 資訊科技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二、參考網站

「Google Earth」網頁:http://www.google.com.tw/intl/zh-TW/earth/

「NASA」網頁:http://www.nasa.gov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福爾摩沙二號影像加值處理中心」網頁:http://iadc.geo.ntnu.edu.tw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網頁:http://www.nspo.narl.org.tw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頁: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

「臺灣地名檢索系統」網頁:http://placesearch.moi.gov.tw/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