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知覺組織支持之定義

Eisenberger 等 在 (1986) 提 出 了 知 覺 組 織 支 持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POS) 的概念,是指員工心中發展出一種信念,來評估組織對員工貢獻及福利的重視程 度,當員工內心感受到來自於組織的支持時,會加倍認真的工作以提高績效。透過社會 交換的方法,可以瞭解引起員工對組織產生情感的過程,組織高層所擬定的決策,透過 員工的執行以達期望之績效表現,而員工所認知的情感,是透過將組織本身擬人化,而 將組織視為一行動的代理人,此時,員工會發展出一總體信念,認為組織會評量他們的 貢獻程度以及在乎他們身體的健康與幸福,進而使員工的工作努力與滿足需求 (Steven, 1997 ; Eisenberger et al., 1986)。組織的成功與其成員的配合佔很大的因素,員工對於組 織的評價,像是關心他們的幸福感與良好的溝通,都能使組織在面臨危機或挑戰時,能 屹立不搖的突破困難、解決問題,甚至讓員工與管理者以及組織建立起良好的工作關係,

以增加成員對組織的認同和提高生產力,進一步地為組織奉獻,以達有利於組織的績效 (Neves & Eisenberger, 2012 )。

從過去到先在,諸多研究人員認為知覺組織支持和工作滿意度及工作績效間正面關 係,也提出許多的理論尋找出當中的關係 (Eisenberger, Fasolo, & Davis, 1990;Rhoades

& Eisenberger, 2002)。當組織提供適度的資源與關心,並報答那些良好工作表現的員工,

與幫助度過工作上的困難,間接產生員工認知的改變,認為組織是在乎自己的,員工會

試圖的報答組織的支持,積極地展現自我,並提高工作表現還與回報,相反的,員工若 感受不到來自於組織的支持,或者組織管理是屬於責備式管理,他們很可能會保留付出,

呈現低迷的工作表現,以及消極的工作態度,甚至產生低水準的角色內工作績效與角色 外 工作 績 效, 致 使知 覺 組 織支 持 的水 準 降至 低 點 (Shoss, Eisenberger, Restubog, & Zagenczyk, 2013;Cullen, Edwards, Casper, & Kevin, 2014)。探究其背後所蘊藏的心理 因素機制,社會交換理論 (Social-exchange Theory) 就是基於組織成員本身所認為的義 務感 (obligation),而發展出回報的行為。在雇主和員工之間關係的維持上,員工會在實 際的行動上付諸努力甚至展現出對雇主的忠誠,展現出優質的態度以換取貢獻之回報,

亦即實際的獎酬像是薪資、福利,或是精神層面的回饋像是自尊、讚賞及關懷等,要是 互惠的規則被破壞時,員工即會發生不適感受,進而不履行其義務 (Eisenberger et al., 1986)。Rhoades 與 Eisenberger (2002) 亦曾針對有關知覺組織支持的文獻做理論整理與 歸納,他們認為知覺組織支持和工作績效間有顯著的相關性,當中的機轉可能是藉由互 惠 (reciprocation) 機制和滿足社會情緒需求 (socio-emotional needs) 等兩種機制。一般 來說,部分研究所採用的社會交換理論,即可用來解釋互惠 (reciprocity) 機制對於員工 所產生的物質交換因素,即當組織內部員工感受到來自組織的高度回饋,便會使他們以 工作努力及忠誠度,回饋組織所提供的有形利益與報酬,以換取組織所應該提供的酬賞。

另一個較易被人們給忽視的機制則是社會情緒機制,亦是能用作解釋透過情感面的支 持,來提高員工的行為績效之因素,當員工感受到組織支持時,會解讀成組織的關心是 出自於尊重、關懷與認可方面的需求 (Eisenberger et al., 1986),致使員工能在工作時維 持愉快的心情與降低緊張感 (陳建丞,2008;林惠彥、陸洛、吳珮瑀、吳婉瑜,2012)。

依照組織與員工的互利觀點,知覺組織支持與績效-獎酬期待之間,同樣也有相互 影響之關係。員工的預期心理,使得他們認為組織會在生產行為後給予獎酬,並相信組 織重視本身付出的貢獻,因而使員工提升工作表現 (林惠彥等,2012)。意味著高度的知 覺組織支持將會再強化員工對於「高績效的工作表現將會獲得酬賞」的期望 (黃睦芸,

2010)。換言之,員工對於獎酬的期待,是提升他們付諸行動的力量,亦即績效-獎酬期

待的高低,會進一步地影響員工對於組織支持的感受,促使員工為了達成特定績效,而 產生有利於自己和有利於組織之行為,是為換取最終之獎賞。

綜觀上述,知覺組織支持是一種員工的認知,透過擬人化的過程,將組織視為有形 的個體,意味著組織即是一位領導者的概念,雙方藉由良好的溝通,建立起一座優質的 互動橋樑,當組織面臨危機時,能有效地解決問題,使之成為互利共生的關係。在心理 機制方面,許多研究皆以「社會交換理論」以及「績效-獎酬期待」解釋員工對於工作 表現或工作績效是有正向關聯的,因為組織所提供的獎酬訊息,能讓員工認為自身的付 出亦能換取回報,而個人所知覺組織支持的態度會傾向於提高工作表現,藉以回饋組織 的恩賜。若從社會情緒機制的觀點來看,也能解釋組織支持對於員工表現的影響,成員 內部的人際關係,或者組織所給予員工心靈層面的支持、鼓勵,都會增加員工員工的努 力與忠誠,進而提升工作績效,以報答組織的關心。

二、相關研究

陳建丞 (2008) 的研究,以跨期實地研究方法,針對來自於臺灣北部 13 家公司,一 共189 位員工,及 38 為直屬主管施測後,發現組織公民行為、正向心情與工作中的壓 力會部分的中介知覺組織支持和工作績效之間的關係;亦即當員工知覺組織支持程度提 高時,會透過提昇自己的組織公民行為、正向心情和降低工作的壓力,進而提高自己的 績效表現。

林昆玄與馬于雯 (2010) 以軍中不同軍種連級輔導長 260 人為研究對象,探討國軍 連級輔導長在知覺組織支持和工作心流經驗對其工作績效的影響。從研究結果中得知:

1、知覺部隊支持會對任務績效產生直接且正向的影響;2、知覺部隊支持會對情境績效 產生正向的影響;3、知覺主管的支持會直接的影響情境績效 4、知覺部隊支持會直接的 影響個體在工作中的心流經驗;5、個人的工作心流經驗對於任務績效會產生正向的影 響;6、工作心流經驗會直接且正向的對情境績效產生影響。

Miao (2011) 的研究,調查中國大陸國有企業內的所有員工與主管,知覺組織支持 和工作滿意度對組織公民行為與任務績效之探討。研究結果指出:一、知覺組織支持會

影響員工的組織公民行為與任務績效之關係;二、工作滿意度會與組織公民行為和任務 績效有正相關。

林惠彥等 (2012) 以快樂的員工更有生產力命題,探討「快樂的員工即是高生產力 的員工」之研究,透過正向的心理資本(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聚焦,審視快樂 與生產力間的關係,並以擴張-積聚理論(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作為焦點,探 索快樂和工作績效之間的關係。另外,依據工作的投入模式(work engagement model)

來探索員工的態度在其之中所扮演的調節因素,並站在企業的角度思慮快樂對生產力的 提升,亦即透過組織的支持以提高員工的幸福感受。研究的方法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

選擇來自於全臺正職員工為對象,剔除無效問卷後,實際回收598 份的有效問卷,透過 階層式迴歸分析來檢驗假設。研究結果發現:幸福感能有效預測工作績效表現,工作態 度在於幸福感與工作績效間有顯著調節效果,也就是工作滿足和組織承諾兩者皆會加強 幸福感與工作績效之間的正面關係。另外,知覺組織支持確實可以提高員工幸福之感受,

而知覺組織支持與工作績效之間則可以透過幸福感作為中介機制。

Cullen 等 (2014) 以製藥公司與國際美髮沙龍公司員工為研究對象,探討合適性和 不確定性改變與工作滿意度和工作績效間的關係,是否會被知覺組織中介所影響。研究 結果指出:一、知覺組織支持扮演著中介的效果;二、員工的合適性與不確定性改變會 對工作績效與工作滿意度有關聯。

卓正欽等 (2015) 以臺灣 15 家農會員工作為研究之對象,探討知覺組織支持如何透 過情感型組織承諾,影響組織公民行為。研究結果顯示:知覺組織支持對上組織公民行 為兩者間,有正面的影響,且情感型組織承諾對兩變項之間的關係有完全中介效果。

Ingusci, Calleab, Chirumboloc, 與 Urbinib (2016) 的研究,以義大利公立學校 263 位 教師為研究對象,探討工作雕琢與工作滿意度的關係,並瞭解知覺組織支持是否會中介 著前自變項與結果變項間的關係,另外,亦探討組織支持和工作滿意度的關係。其結果 發現:一、工作雕琢會影響教師的工作滿意度與知覺組織支持;二、知覺組織支持會影 響教師的工作滿意度;三、知覺組織支持完全中介著教師的工作雕琢與工作滿意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