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知識管理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如何有效的管理組織的知識資產,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議題,

企業也著重在於如何透過知識的累積和知識的應用來幫助企業在產品創新、流程改善及 價值創造等方面。Drucker(1988)指出,未來將會是一個以知識為主的經濟社會,而在 21世紀的今日,知識已與資本、土地、勞力技術並列為基本的經濟資源,甚至主導企業 存亡。由於知識與資訊打破國界,形成了一個無疆界的時代,知識的創新即是一種運用 產業知識,並透過資訊科技的創新應用,創造出引人注目的產品及服務的過程。為了掌 握最新資訊,並快速回應市場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引進知識管理的相關技術,並且利 用資訊科技進行整合,使知識作用發揮極致,以強化競爭力。知識管理的理論發展至今,

已有相當程度的貢獻,對於這些研究成果,在本節當中採取概略性的描述,並且分別對 知識及知識管理作文獻回顧。

(一) 知識的定義 (Definition of Knowledge)

知識的定義涵蓋的範圍包括實務上、概念上及理論上的都有,以下幾位學者根據不 同的角度來定義知識是什麼。Woolf (1990) 認為知識是將資訊有系統的整合、應用來 解決問題。Turban (1992) 則認為知識是將資訊加以整理、分析,使其可以被了解及應 用來解決問題或是支援決策。Wiig (1994) 定義知識包含了一些事實和信念、觀點、概 念、判斷、期望、方法論和技術。Nonaka and Takeuchi(1995)認為知識是一種辯證的 信念,可增加個體產生有效行動的能力,所謂個體是指個人或集合體,行動則包含實際 的技能、認知的能力等。Beckman (1997) 定義知識是人類對於資訊和資料的一種邏輯 應用,可以提升人類的工作、決策、問題解決及學習的績效。Davenport and Prusak(1998)

則定義知識是一種流動性質的綜合體,其中包括結構化的經驗、價值、以及經過文字化 的資訊,此外,也包含專家獨特的見解,為新經驗的評估、整合與資訊等提供架構。知 識起源於智者的思想。不僅僅存在文件與儲存系統中,也蘊含在日常例行工作、過程、

執行與規範當中。Bollinger and Smith(2001)認為對於組織來說,知識代表著員工對於 顧客、產品、流程、錯誤及成功的認知,知識會存在於知識庫、組織內部、外部等來源,

或是透過經驗、最佳實務分享流動。

本研究根據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知識所下的定義整理如下表 2-1。

Nonaka and Takeuchi

(1995) Davenport and Prusak

(1998)

Bollinger and Smith

(2001)

外部化

(Spiral of Knowledge Transmit)(Nonaka, 1994),知識的範圍從個人到團體,以至於 擴展到組織甚至跨組織之間,在不斷的內部化跟外部化過程中不斷地擴張,在同時也進 行知識的組合化與共同化,創造出更大的整體性知識架構。

(三) 知識管理

進入21世紀以來,知識管理成為許多企業所關注的議題。King et al. (2002) 調查兩

這樣的問題實取決於企業的知識管理能力。Bollinger and Smith (2001)認為企業應該 要找到一個能累積、增加組織知識的方式,以達到維持、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目的。Lee and

Davenport(1996) 知識管理是擷取知識、編輯知識、發展知識分類方法、發 展散播知識之資訊科技基礎建設及教導員工應用創新、分 享及使用知識。

Wiig(1997) 知識管理是有計劃的、詳盡的、慎重的對知識進行架構、

更新以及應用,以將組織內部知識相關的效率以及知識資 產的獲利最大化的過程。

Beckman(1997) 知識管理是對經驗、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規劃與使用,進 而創造新的潛力、提昇績效、鼓勵創新與增進顧客價值。

Nonaka & Prusak

(1998)

知識管理是組織產生、傳遞及槓桿運用知識的方法,其為 資訊經濟下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

Arthur Andersen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