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五節 研擬課程大綱

研究者在預設「道德教育課程的必要性」這個為前提,並根據諾丁(Noddings)

與姬莉根(Gilligan)的關懷倫理的課程觀,設計研究者所要呈現的道德教育課程;

在確定道德教育課程的範疇與目的,研究者蒐集相關文獻,符合道德教育內涵的 繪本及影片,初步所研擬的道德教育課程大綱及單元內容,如下表3-5-1所陳述。

表3-5-1 道德教育課程大綱及單元課程內容

平」,期待學童關懷生活環境,激發其大愛;選擇圖畫書《我和我家附近的野狗、

娜麗塔的眼淚、賽貝索偵查隊》,及單元活動「畫關懷地圖、環保小尖兵、辯論大 會」,期待學童能體驗並尊重自然環境倫理;選擇圖畫書《小魯的池塘、修伯特的 蘋果樹、精采過一生、小氣財神》,及單元活動「我參加過的葬禮、樹的人生、永 遠的懷念」,期待輔導學童探索並尊重生命的意義。

第四章 課程行動方案實施歷程 分析與省思

本研究旨在藉由行動研究,發展國小高年級道德教育課程,並據以實施來探 討其成效。主要針對研究班級其面臨的相關道德問題,以謀求解決之道,所以設 計解決研究目的之教學活動為主要工作。因此,本章共分五節,以第一節道德教 育課程背後的推手、第二節道德教育課程的發展歷程、第三節道德教育課程教材 內容分析、第四節道德教育課程實施教學結果之分析、第五節學生接受道德教育 課程後的改變與回饋等五節分述。

第一節 道德教育課程背後的推手

一、 消失的道德教育課程

自九十學年度開始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未曾針對國中小學生是否應該實施 道德教育有所討論,或是進行實徵性的調查,就遽然廢掉1993年才公布的國小「道 德與健康」新課程;且在尚未探究其確實的實施成效之前,將其從九年一貫課程 中除去,並宣稱將其融入於課程目標中,期望所有教師都透過各科教學「進行德 育」,雖然多數科目的教學都會引介一個道德的層面,但是並非所有的教師都利用 這些機會,即使他們不放過這些機會,也不能保證他們對道德的理解跟他們專長 的科目ㄧ樣。因此沒有系統或沒有計畫的道德教學,都是很冒險的事情。因此研 究者仍然預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這個前提,亦即小學生、中學生,還有大學 生都需要「道德教育」。因此有必要在新的九年一貫課程中維持與實施道德教育。

在國民教育階段推動課程改革-即所謂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將教育權下放至學 校,並加強教師專業自主權,希望教師成為轉化型知識份子,以取代過去服膺型 或霸權型的知識份子。教師應重新界定身為教師和教育者的角色,不只關心促進 個人成就和傳統學業的成就,亦應關心教學和增權的結合,擁有批判思考和行動 的能力,重要的角色包括對抗文本、組織教師設群,和經常反省教學的作為,目 的在教育學生能成為具有批判性的公民,師生均能重新定義一些如權威、知識、

權力和民主等的重要社會組織概念(李咏吟,2005:3)。

二、研究場域呈現的道德問題

從台灣道德教育的發展現況進行剖析,道德發展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政 治、社會、經濟、教育等,而校園內兒童道德的發展則受到成長環境、教育政策 等影響。橘子國小因地處偏遠地區,兒童道德發展和成長環境關係密切,不利條 件造成兒童道德的發展在此處是窒礙難行,研究者認為,整體環境仍充斥這不利 道德發展的因子,例如:

訪-S13-950915:希望不會因族別被輕視。

訪-S10-950915:希望可交到很多好朋友。

訪-S22-950915:希望媽媽生氣時不要對我大聲說話。

訪-S01-950915:希望不用擔心家裡缺錢,有錢真好。

訪-S24-950915:希望家庭溫暖父母不吵架。

訪-S05-950915:希望大人可以聽我說話。

訪-S06-950915:希望放學後,父母不要叫我幫忙工作。

訪-T1-950915:講話喜歡很大聲,講不雅的話。

訪-T3-950915:喜歡爭論,常面紅耳赤,好打鬥。

訪-T2-950915:對事物的態度不積極,自信心很弱。

訪-T3-950915:校園球場常佈滿垃圾。

訪-T1-950915:社區、校園常出現檳榔汁、香菸頭的汙染。

訪-T2-950915:單親、隔代教養比例高,學童普遍感覺家庭不夠溫暖。

訪-T3-950915:對女性不夠尊重。

訪-T2-950915:校園設施常被破壞。

訪-T1-950915:對長輩、弱勢人士缺乏尊重與關懷。

研究者從看到聽到發現研究班級學生的問題,其實就是橘子國小每一位學生 共同的問題,因社區位處文化不利地區,學生自信心薄弱,家庭功能普遍不完整,

家長的管教態度,造成學生觀念和行為的偏差,學生對週遭的尊重與關懷極欠缺,

學校教師倍感重責。而學生之間、班級間衝突糾紛不斷,生活態度不佳,校園霸 凌事件不斷,顯見彼此未能關懷與尊重。雖說學生的問題與糾紛,需要長時間調 理方能見效,況且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的負面牽引是更吃力,研究者省思,唯有 在職場上戮力以赴,心中那塊良心田必能豐收喜樂 (省-R-950915)。

以上所呈現的因素,更顯露學校施予道德教育更有其必要性,而發展道德教 育課程卻是最直接的途徑,「教師」必然是課程設計的掌舵者,除基本課程設計 能力,教師的道德素養亦是課程設計的關鍵之一,教師的工作是奠基也必須在道 德的基礎上。

第二節 道德教育課程的發展歷程

一、道德教育課程設計的構思

在諾丁(Noddings)與姬莉根(Gilligan)所提的道德教育課程內容,是培養 關懷的特質,且其所建構的種關懷類型中,重點不在於對學科知識的精熟,不在 於片面的只以博雅學科為限,「關懷」比「理性」更值得人類探索,理應成為道德 教育課程的重心(簡成熙,1997)。此外美國學者杜威(J﹒Dewey)也提出課程與 教學必須考慮學生的思維方式、興趣及需要,主張課程應從經驗出發,重視經驗 的連續性和相互作用的關係原則,即學生在生長過程中與環境不斷地交互作用(施 方良,1997:145)。而諾丁(Noddings)是比較傾向杜威式的課程設計,仍然是從 知識、學生興趣的層面出發。

故研究者的道德教育課程設計理念,是預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這個為前 提,且從研究班級所呈現的在地問題為出發點,並根據諾丁(Noddings)與吉莉根

(Gilligan)的關懷倫理的課程觀,融入研究者所要呈現的道德教育課程。

二、設計理念

研究者認為今日台灣的學校道德教學可以「尊重」與「關懷」為核心主題,

將可以實現九年一貫課程的基本理念,培養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 文涵養及思考判斷與創造力。且在今日全球高度訊息化及多元文化教育思潮的帶 動下,統合中西方道德範疇概念,做為規劃道德教育內容時之參照依據與向度,

範疇自有其必要性,所以道德課程設計的範疇應是以「關懷」與「尊重」為最主 要之核心,包括:「個人道德」、「偶性道德」、「公共道德」、與「生命道德」四大 範疇,即為「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環境」、「人與宇 宙」之間的關係為範疇,以「關懷、尊重」為道德課程核心價值,教學活動時間 自96年3月至5月間進行,於每週的三節綜合活動時間實施課程教學,合計10週(30 節)。在進行道德課程設計時,是以九年一貫課程中的道德基本理念為上層概念,

透過「文學教材」的選用,並透過課程延伸活動以完成課程的統整,促進兒童的 道德發展,以培養出涵蘊道德素養的道德行為者。以下課程設計之設計理念,依 據文獻探討後,本研究所發展的道德教育課程,其主要的目的即為實現九年一貫 之基本內涵:

(一)輔導學生了解自我、尊重與欣賞他人即不同文化。

(二)引導學生學習理性與感性調和的能力。

(三)確立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期許珍惜生命。

(四)實現關懷鄉土、愛社會、敬環境。

(五)能主動探究與批判,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具體目標可以從輔導學生認識自我、學習人際溝通技巧、關懷生活環境、

體驗自然環境之倫理、探索生命的意義等五大方向進行,讓學生能尊重關懷自己 與週遭的一切。在本研究中生命教育的內涵可以分為五個向度:(1)人與自己的 教育(2)人與他人的教育(3)人與社會的教育(4)人與自然環境的教育(5)人 與宇宙的教育。圖4-2-1是研究者為本研究中道德教育課程初步形成的架構:

圖4-2-1 道德教育課程初步形成架構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設計

三、發展過程

課程依據設計理念中道德課程的範疇是以「尊重」與「關懷」為最主要之內 涵,包括:「個人道德」、「偶性道德」、「公共道德」、與「生命道德」四大範疇,

再配搭領域課程並統整適當之文學作品,以單元活動進行課程內容,形成初步之 道德教育課程計畫,參加對象以橘子國小六年橘班為主,期許能使參與的學生在 道德認知、情意與行為上,能內化於個人的人格中,能為個人判斷是非、優劣與 美德的標準。道德教育課程整體而言,架構分別為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社 會、人與自然、人與宇宙等五大主題,選用圖畫書及影片初擬為16本,後經合作 教師會議研商後,刪減成12本,期望能在有效時間內更聚焦,達到道德教育課程

九年一貫之基本內涵:

(1)輔導學生了解自我、尊重與欣賞他人即不同文化。

(2)引導學生學習理性與感性調和的能力。

(3)確立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期許珍惜生命。

(4)實現關懷鄉土、愛社會、敬環境。

(5)能主動探究與批判,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與宇宙

學習人際溝通技巧

輔導學生認識自我 體驗自然環境倫理 探索生命的意義關懷生活環境 人與環境人與社會人與他人人與自己

的目標;教學活動單元的設計,也經合作教師會議研商後,也將部份單元內容改 成較適合高年級學童的學習內容,內容也朝向研究場域問題所在作補充,期望這

的目標;教學活動單元的設計,也經合作教師會議研商後,也將部份單元內容改 成較適合高年級學童的學習內容,內容也朝向研究場域問題所在作補充,期望這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