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信實度 研究信實度 研究信實度 研究信實度

質性研究所強調的是社會事實的建構歷程,以及人在不同的、特有的文化社 會脈絡下的經驗與解釋(胡幼慧、姚美華,1996)。因此,與傳統量化研究所使用 的信、效度檢驗方式不同。要說明質性研究的結果值得相信,即是研究的信實度

(trustworthiness)。本研究中,研究者以三角檢證、參與者稽核、同儕檢核以及長 期涉入研究現場等方式來增加研究的信實度。

三角檢測(triangulation)是指以多重的資料來源、多元的資料蒐集方式來建 構事實。Patton(引自利百芳,2004)提出四種三角檢測法,包含:資料來源的三 角檢測、蒐集方法的三角檢測、分析者三角檢測、以及理論觀點的三角檢測。本 研究以園長、教師、家長為資料來源,採用觀察、訪談、以及文件分析的方法蒐 集資料,並將資料進行交叉驗證。

在資料蒐集期間,由於研究者本身即在研究場域之中工作,期透過長期觀察、

客觀詳實的記錄描述,呈現現場原貌。研究者自現場取得的資料,均由資料的提 供者進行檢核。本研究之訪談與觀察資料,於資料蒐集結束後,將現場記錄或錄 音內容轉譯為文字稿,交與研究參與者反覆確認與檢核,並請參與者給予回饋,

以真實反應研究情境。同時,研究者也在資料分析期間,經常與指導教授及其他 質性研究者同儕,針對研究資料進行討論、檢視,以增加信實度。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料分析主要在將蒐集之資料形成概念。質的分析首要任務便是「描述」

(description)(吳芝儀、李奉儒議,1995),將現場蒐集資料,詳實的描述、予以 分析,並加以詮釋。研究者於現場取得的所有研究資料,都是作為資料分析的重 要依據。以下說明本研究的資料整理與分析方式。

在資料整理部分,研究者將訪談記錄、觀察紀錄、相關文件等資料中,對研究 主題有意義之部分,將其編碼並加以概念化,以利資料之分析。將訪談文字稿、

觀察記錄以及相關文件資料部分,以日期、對象、關鍵內容、特殊議題等方式分 類與編碼,針對相關主題進行對照分析。資料編碼及符號說明如下表 3-5:

表 3-5 資料分析編碼內容符號意義表

項 次 資 料 種 類 編 碼 符 號 符 號 說 明 1 訪談記錄 訪園長 960501 訪談、訪談對象、年月日 2 觀察記錄 觀接送 960501 觀察、觀察內容、年月日 3 文件資料 文通知 960501 文件、文件形式、年月日 4 研究日誌 誌 960501 日誌、年月日

5 記錄符號 ( ) 表受訪者情緒反應與動作 6 記錄符號 【 】 表補充說明

7 記錄符號 …… 表省略部分內容

8 教師代號 TA1、TA2、TB1、TB2…… 教師編號(A、B、C 表班級) 9 家長代號 PA1、PA2、PA3…… 家長編號(A、B、C 表班級)

資料分析部分,本研究主要採取組織溝通的觀點為主要的理論依據,從組織溝 通中,溝通行為進行的歷程、溝通的類型、溝通的內容與媒介,歸納組織溝通的 定義;並對照研究者自研究場域幼兒園中所得的訪談、觀察、文件等所有資料;

同時由研究者提出本身的觀點,採用三角檢測(triangulation)進行三者交叉檢證,

以呈現幼兒園與家庭間溝通的全貌。

本研究資料分析與資料蒐集同步進行,在分析中發現新的重點時,便再度回到 場蒐集資料,增加資料蒐集的豐富度及完整性。研究資料分析過程中,研究者透 過訪談、觀察、文件資料等不同來源之資料,進行多方檢核校正,歸納分析研究 資料中所呈現的現象並加以分析。為增加資料分析的信實度,除研究者本身的詮 釋之外,亦將資料交由研究參與者確認、檢核,並隨時請教專家、教授,同時將 分析資料提供研究所中其他同樣進行質性研究的同學,進行同儕檢驗,藉由多方 檢核,避免因個人身分、觀點,而影響研究結果的詮釋。

第六節 第六節

第六節 第六節 研究限制與倫理 研究限制與倫理 研究限制與倫理 研究限制與倫理

本研究主要透過觀察、訪談、文件分析等質性研究的工具蒐集研究相關資料,

其研究的限制與研究中所必須面對的研究倫理分別敘述如下:

一 一 一

一、 、 、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以下說明本研究在研究者本身身分轉變,以及研究結果此二方面的所遭遇到 的限制。

((((一一一))))一 研究者本身的限制研究者本身的限制研究者本身的限制研究者本身的限制

研究者因工作異動的因素,在研究的過程中,身分有所轉變,與訪談對象之 間的關係以及對研究的參與度也有變化,因此可能對於訪談對象產生心理上的變 化,或許會影響研究者資料蒐集的深度與客觀程度,此成為本研究的限制之一。

((((二二二))))二 研究結果的限制研究結果的限制研究結果的限制研究結果的限制

本研究以一所私立幼兒園為研究場域,採質性研究的方式描述、詮釋,主要 的目的在透過研究對象幼兒園與家庭間溝通的全貌,呈現家園之間溝通的現況,

並探究其困境與對策,不做通則上的推論,因此對於本研究結論與建議的引用,

宜考量其適切性,此為本研究限制之二。

二 二 二

二、 、 、 、研究倫理 研究倫理 研究倫理 研究倫理

本研究以訪談的方式取得主要的研究內容,在過程中與研究參與者互動密 切,因此,研究者以審慎的態度面對研究的倫理,避免損害研究參與者的權益。

研究前,研究者先以書面及口頭邀請的方式,徵求研究參與者的意見,同時 並將研究的目的、問題、流程、實施的方法、資料的處理等等細節告知研究參與 者,詢問是否同意參與研究。進入研究後,研究者說明觀察項目並提供訪談大綱,

詳細說明研究參與者的權益。參與者於訪談過程中,有權利拒答不適當的問題,

並允許中途退出研究。訪談中需錄音部份也會事先徵詢受訪者同意,並在資料中 完全匿名處理,以維護研究參與者的隱私。由於研究者本身即為寶貝幼兒園行政 人員,負責園務的推動以及家長事務的處理,研究者特別刻意在資料蒐集的過程 中保持客觀與中立,並承諾研究受訪對象,所有訪談內容僅供學術之用,不對外 公開,也不影響教師、家長、以及幼兒的隱私與權益。

此外,研究者於研究期間,基於對研究場域的尊重以及研究倫理,在研究資 料取得的方式與過程中,特別留意客觀與公正性,不做與研究內容無關的敘述與 臆測,維持研究者與研究場域間的互信、友好關係。如遇研究結果之呈現與研究 參與者權益相違背時,以後者為優先之考量。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主要是從幼兒園研究場域中,透過活動的觀察、人物的訪談、文件的 分析等方式,檢視幼兒園與家庭之間不同角色的互動關係、溝通情形、影響家園 溝通的因素與環境等,以探討幼兒園與家庭之間溝通關係的建立。本章將研究者 在研究對象幼兒園中,蒐集的所有資料加以分析、詮釋,共分為三節。第一節分 析研究對象幼兒園鉅觀與微觀的環境,在家園關係中產生的影響,第二節為分析 幼兒園與家庭雙方的角色關係,包含不同的身分對於:幼兒園、園長、幼教師、家 長以及幼兒的角色定位有何不同的看法;第三節則是探討幼兒園與家庭之間溝通 關係的建立、以及溝通行為的產生。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寶貝幼兒園的環境分析 寶貝幼兒園的環境分析 寶貝幼兒園的環境分析 寶貝幼兒園的環境分析

學校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秦夢群,2006),必然與外在環境之間進行交互作用。

幼兒園本身的空間規劃,以及幼兒園與外部環境的互動,都會影響幼兒園的運作 與發展。以下將就寶貝幼兒園的外部環境、校園規劃,以及園方對學校空間開放 的態度來探討環境對幼兒園與家庭之間溝通的影響。

一 一 一

一、 、 、 、 幼兒園外部社區環境的影響 幼兒園外部社區環境的影響 幼兒園外部社區環境的影響 幼兒園外部社區環境的影響

寶貝幼兒園地處台中市區的精華地段,鄰近區域有許多文教建設,近五年來 該區興建許多住宅大樓,形成了一個個新興社區,是個急速發展的區域。也由於 附近的房價不低,屬台中市的高級住宅區,因此該區居民多為中高社經地位者,

對於生活品質與子女教育都相當重視。園所所在的鄰近社區,成立有「社區敦睦 協會」等地方組織,辦理地方事務及各項社區活動,寶貝幼兒園也經常與該社區 組織聯繫,或在節慶時提供表演活動,或參與社區成長課程的辦理,與周邊社區 互動頻繁,目前園內也有 45%幼生來自鄰近社區居民(文件學資 960922)。

園所座落於市區主要交通道路上,平時交通流量相當龐大,車速也比較快,

尤其上下班時間車潮擁擠,容易阻塞,停車更是相當不容易。園方顧及幼兒接送 的安全性,將上下學時間的接送位置調整至側門,期望能紓解接送時間交通阻塞 的情形,但由於側門巷道較狹小,到了下午放學時間仍會有塞車的情形,甚至影 響附近居民車輛的進出。負責側門接送廣播的老師常要提醒班級教師:「門口已經 塞車了,請趕快讓小朋友下來。」 (觀接送 961011),學校也配合設有「接送自 動廣播系統」,家長在出發接幼兒時透過行動電話自動廣播系統,讓小朋友先行準 備,俟家長到園時剛好可以把孩子接走,減少停車等待的時間,以維持接送時間 交通的暢通。由於附近巷道停車不易,家長也大多只是在校門口暫停一下,等幼 兒出來之後就直接接回家,家長認為:「我都是接了小孩就走,比較少進去,因為 也不好停車啦…」(訪 PA1960505),進校園跟老師當面溝通的比例並不會很高。

園方基於行政措施(未使用每日聯絡簿)以及人員配置(每班一位教師)的 考量,鼓勵家長在接送時間能親自進到校園來,與幼教師進行簡單的溝通與聯繫,

維持親師之間良好的互動,然而,由園所現實環境的條件來看,幼兒園附近的交 通情形並無法滿足家長停車入園的需求,因此家長進入校園接送幼兒的情形仍然

維持親師之間良好的互動,然而,由園所現實環境的條件來看,幼兒園附近的交 通情形並無法滿足家長停車入園的需求,因此家長進入校園接送幼兒的情形仍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