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信度與效度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58-6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4 研究信度與效度

分析個案研究時一個致命瑕疵,就是誤認為統計式概化的方法可被用來 推論個案研究的結果。事實上,個案並不是「抽樣單位」,而且也不應該是 為了要選取抽樣單位,而被選取成為個案。個案研究就像實驗法一樣,結果 可以推論到理論的命題,而不是推論到母體或全體。

效度和信度是傳統實證主義量化研究的判定標準,實證主義尋求一種「普 遍法則」的科學哲學思考,主導了二十世紀科學的思考方式,因此當學者在 從事研究時,不免會被問及效度和信度的問題。Merriam【77】指出,對研究 對象有不同的假設就會採用不同的研究種類,因此必須要有適當的標準來評 估效度和信度。以下說明研究者提高本研究之信度與效度的做法:

一、內在效度

內在效度處理的問題是研究者的發現和事實符合的程度,研究結果 是不是真的捕捉到真相和事實,真的觀察到想要的東西。個案研究者經 常嘗試要捕捉人們對世界的看法,在某種程度上對個案研究者來說,研 究者認為重要的是人們的看法而不是事件本身;對個案研究而言,內在 效度的意義是要根據訪談和收集的資料,來正確的「推論」。提高內在 效度方面,本研究採用之方法如下︰

使用多重證據來源的三角校正法︰

運用多元的蒐集資料方式,包括不同的資料來源(報章、官 方文件、會議記錄),訪談不同的人員(如校長、教師、行政人員、

學者專家、校友、家長),及採用不同資料的蒐集方法(如文件分 析、訪談、觀察、檔案資料)。訊息的三角測量直接相關於發展個 案研究時的資料情境,對於爭議性的描述,研究者進一步進行三角 測量的確認,當主張看法和關鍵性詮釋出現差異時研究就需要再進 行確認,直至所有證據來源皆指向同一收斂結果為止。

研究對象的檢核:

在訪談和觀察之後,研究者與被研究者討論文稿及札記,最 後的研究報告也請他們提供回饋建議,以確認能掌握被研究者所提 供的經驗和想法【61】。

延長的參與和持續的觀察:

包括與被研究者建立信任、學習文化,並檢視可能由研究者 或研究對象所造成的誤報或失真的介紹。

澄清研究者的偏見:

在研究一開始的時候先澄清研究者自己的假設、世界觀和理 論導向,這是非常重要的,藉此減少因研究者具有偏見的觀點而影 響發現跟結論的方向。

二、外在效度

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的結果所能適用於類似情境的程度;外在效度越 高,越能推論應用。外在效度關心的是研究結果應用到其他情境的程 度。以「傳統」的觀點來看待外在效度的人通常認為無法從個案研究中 作推論,因此將推論視為個案研究的限制;因此,本研究採用Merriam

【77】的建議,透過提供豐富而詳細的描述,來改善研究結果的可推論 性。

另外許多對個案研究的批評,就是把個案和調查研究相比,認為無

法從樣本推論到母體是個案研究主要的障礙;其實不管個案的規模有多 大,沒有一組個案能夠圓滿的處理這個抱怨【79】。本研究試著把研究 發現推論到「理論」上,以理論能否透過多重個案的分析比較,發現複 現的結果來測試;這種複現邏輯同樣也構成實驗法的基礎,科學家亦是 由一個實驗推論到另一個實驗上;此是本研究建構外在效度的做法。

三、信度

信度是說研究可以被複製的程度,即不同的研究者根據先前給予的 研究架構,運用相同的方法面對同一現象,而所得到的研究結果的相同 程度,相同度越高表示信度越高;信度測試的目的就是要減少研究的誤 差和偏見。

信度在社會科學裡面常會有問題,因為人的行為永遠都不是靜態 的。個案研究是試著描述和解釋生活在世界中的人們如何看待這個世 界,因此研究者是一個很重要的工具,透過訓練和練習可以增加研究可 信賴的程度。由於教育中要研究的對象是流動的、多面向的、高度脈絡 性的,所蒐集到的資訊也高度依賴研究者的能力;因此,個案研究在教 育中要達到傳統上所謂的信度幾乎不可能【77】。

本研究提高信度的做法是盡可能在研究過程中以操作化的方式來進 行所有的研究步驟,使其他人能夠重複研究的程序且得到相同的結果。

另外則是建立個案研究的資料庫,發展一連串的證據鏈;將所蒐集到的 文件、文獻分類處理,檔案資料在電腦中依序存放,保留個人的訪談札 記、心得、觀察紀錄等,使其他人直接查閱這些資料後,可透過適當的 引證、連接具體的證據,而得到相同的推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58-6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