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自民國七十六年解除戒嚴之後,臺灣正式邁入民主自由的社會。連帶地,師範教育 的政策也隨著民主意識的抬頭而受到衝擊。不久之後,「師範教育法」在立法院遭到廢 止,並重新制訂了「師資培育法」。其中,最重大的改變是師資培育由一元化改為多元 化,由閉鎖走向開放,師範生的公費從有到無,實習時期的身分從教師降為學生,這些 變化都影響到師資培育發展的趨勢(伍振鷟,2002)。

自民國八十三年二月七日起師資培育法公佈,我國中小學及幼稚園師資培育正式邁 向多元,除原有師範院校及政大教育系外,許多公私立大學院校也紛紛增設教育相關系 所或學程。然師資培育開放之後,政府為展現二十一世紀的社會迴響,將轉化師資培育 環境所面臨之挑戰,朝向專業化品質與指標邁進(曹翠英,2002)。民國九十一年六月二 十日完成之師資培育法修訂案中,「實習」併入職前教育課程中,即學生修完教育學程 相關學分後,再修一個學期的全時教育實習,緊接著參與教師檢定,才得以取得正式教 師資格,至此教育專業比以往更高規格的透過一連串嚴謹的學校訓練、實習與考試檢核 的認證過程,挑選合適優秀之教育人才。

為使師資培育制度能有效發揮養成優秀師資之功能、提升在學生未來就業競爭力,

鍾蔚起 (1994)、郭秋勳(1997)認為,在師資培育系統內規劃出完整的「職前教育實習」

制度,將可影響師資培育制度之成效,因為職前教育實習在師資培育過程裡具有「品管」

之功效,其乃為師資教育的關鍵時期,此實施成效對未來教師品質的良窳影響至深。而

職前教育期間的「集中實習」是實習生正式第一次踏入教學現場的短期密集試教活動,

Peterson(1982)指出,初期的試教經驗將會長久的影響和形成實習生將來的教學風格或教 育信念與態度,Knobloch 和 Whittington (2002)提出集中實習的經驗影響其未來教學上的 表現。因此集中實習的規劃、安排與成效是職前教育實習之基礎,而職前教育實習的功 效又將影響師資培育之發展,可見集中實習之重要性不容忽視。

近年我國對於集中實習之研究有略增之趨勢,而這些研究也分別指出了某些重大問 題,例如集中實習時之教學困擾(李田英、許良榮,1994;張碧如、段慧瑩,2002)、集 中實習期間之人際困擾(章淑婷,1995;鄭立俐,1997)、集中實習學校的影響(曾美娟,

2000;莊佳燕,2002)…等,然而在集中實習「前」,如能提早瞭解實習生之心理焦慮,

並針對其焦慮予以輔導及解釋,將可降低實習生在教學現場時之困擾感,因此本研究欲 瞭解集中實習前實習生之焦慮為何,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師資養成乃為一連續發展之過程,其分為學校的專業教育、職前教育實習和正式任 教的在職教育。在職前教育實習前,「國民小學教學實習」的「集中實習」乃是學生第 一次實地經驗教學的一門必修課,學生將透過該課程,融會貫通教育學程的相關教育理 論與實務課程,而培養出未來任教之專業知識與教學技能。因此以往各師院為培育出良 好的國小教師,都頗重視教學實習課程,每位師範生至少需修習四至六(甚至更多)學分 的實習課程,且在國內也有不少相關研究,不乏為探討實習生在該實習期間的挫折情 況,以提醒及建議學校與教授作為實習改進之參考依據。

對於集中實習的成效與助益方面,李春芳(1993)對三所師大,以及政大教育系四年級 實習生實施的問卷調查結果中得到,有接近 90%的學生認為集中實習工作有意義,且具 有挑戰性,自己也能愉快勝任此一教學工作,甚至經過試教磨練之後,已能獨立負起教 學的責任。周春美、沈健華(2003)研究指出,集中實習確實能提升實習生教學實務技能 和有效建立未來準教師對任教學生背景知識的了解及專業能力。Callahan(1980)則認為,

集中實習後,對實習生強化了準教師的態度,且更趨於對有效教師角色及特質的認同,

Northfield(1989)也肯定集中實習的教學經驗對於實習生的正面影響,且認為此一活動亦 會影響原任教師的觀念與行為。

然而師資培育法公佈後,教育部頒佈了國民小學教育學程四十學分的規定,其中「國 民小學教學實習」僅規定為至少二學分的課程。許多學校於是將「國民小學教學實習」

僅制訂為兩學分,連帶地集中實習的週數也因而縮減。因此國內有關集中實習相關研究 雖不乏為探討實習生的挫折情況與集中實習期間所獲得之助益,但其樣本身分皆為師資 培育法前之實習生,尚未有以課程縮編後的實習生為研究對象,所以在研究結果討論上 無法正確解釋現今實習生遭遇挫折之情況與現今集中實習的成效,亦無法提出合適的改 進建議。因此研究師資培育法後實習生的集中實習之挫折情形為何以及集中實習對實習 生之幫助為何,為本研究動機之二與三。

實習生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集中實習期間之感受也會有所差異。例如Veenman(1984) 曾指出男性初任教師感受教學困擾較女性少;林生傳(1990)研究發現實習生修讀之身分 別也會影響實習生在集中實習期間的焦慮感;李田英、許良榮(1994)提出在集中實習前 擁有教學經驗及試教經驗之實習生在實習期間焦慮程度比無教學經驗及無試教經驗者 低;林瑞欽(1990)也發現擁有較高任教意願之實習生比低任教意願者較能勝任實習工 作、Plourde(2002)研究結果則發現實習生未來任教意願高低會影響集中實習的教學表 現。此外,Myers與Kennedy和Cruickshank三人(1979)曾提出教師的人格特質往往也會影 響其在教學現場的表現。因此除了以上文獻研究結果外,實習生的人格特質是否也會影 響其在集中實習感受,也值得討論。例如口語表達及人際互動能力較差的害羞人格特質 與個性外向的實習生對集中實習的感受與意見是否有不同。而集中實習期間,由於實習 週數不同,在同樣面對包班制的實習裏,相信也會影響實習生在實習期間的感受及壓 力。然而雖有以不同變項為出發點之集中實習相關研究,但以往集中實習相關研究大多 是直接探討造成「整體」實習生實習焦慮、挫折及幫助成效為何,並未針對不同背景情 形下的實習生提出適宜的解釋及改進建議。因此研究者認為,應利用實習生個人背景與

能力為自變項,來探討實習生個人因素對集中實習的各種感受與意見之差異,以提供研 究學校未來在設計集中實習時較為明確且合適的參考依據。

因此本研究除了以師資培育法後的實習生為研究對象外,另外也將以實習生的不同 個人背景變項,即性別、修讀身分別、教學經驗、口語表達能力、人際互動能力、實習 前任教意願、集中實習週數與試教經驗等,分別探討其對集中實習之感受及意見。

限於研究時間和經費的限制,本研究僅以國立台中教育大學修習「國民小學教學實 習」之實習生為研究對象,期望研究結果可提供該校作為安排、規劃集中實習的參考依 據。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