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學生集中實習感受與意見之調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學生集中實習感受與意見之調查研究"

Copied!
19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啟明 博士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學生集中實習

感受與意見之調查研究

研究生:黃雅勤 撰

中 華 民 國 九十五 年 十一 月

(2)

本研究以國立台中教育大學九十四學年度修讀國民小學教學實習的學生為對象,進 行普查式問卷調查,探討整體學生與不同類別學生對於集中實習的感受與意見,研究結 果提供學校作為未來安排集中實習之參考。 研究工具係自編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學生集中實習感受與意見之調查問卷」,主 要內容在探討實習生「集中實習前的焦慮情形」、「集中實習期間的挫折情形」、「集中實 習的幫助」,以及「對集中實習的建議」。 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一、集中實習前,實習生在「教學知能」與「班級實務」方面感到焦慮程度較高,在 「人際互動」中感到焦慮程度較低。不同類別的實習生,感受焦慮程度不同。 二、集中實習期間,實習生在「教學知能」與「班級實務」方面感到挫折程度較高, 在「人際互動」中感到挫折程度較低。不同類別的實習生,感受挫折程度不同。 三、集中實習對實習生而言,在「教學知能與班級實務」與「國小教師的教學與級務 指導」方面,感到獲得幫助程度較高;在「處理人際關係與熟悉學校事務」與「行 政指導與實習教授諮詢指導」方面,感到獲得幫助程度較低。不同類別的實習生, 感到獲得幫助程度不同。 四、實習生對集中實習的意見如下:(一)集中實習前,應進行(假)試教;(二)集中實 習週數應維持不變,最好安排三至四週;(三)集中實習最應加強「國小實習輔導 老師之教學檢討」;(四)實習指導教授最應加強「教室教學視導」;(五)國小實習 輔導老師最應加強「教學指導」;(六)專業知能課程中,最應加強「班級經營」 方面的知能與課程;(七)多數實習生在集中實習後的任教意願維持「不變」,但 集中實習後任教意願「減低」的人數卻「增加」。 本研究最後提出「集中實習需安排至少三週」、「強化『教學知能』與『班級經營』 專業課程」、「加強輔導與淘汰『任教意願低落』的實習生」、「鼓勵學生『加強口語表達 與人際互動能力』,並『提早獲得教學經驗』」等建議。

(3)

A Survey Study on the Field Experience of Student Teaching:

From the Viewpoints of Students of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ield experience of student teaching. Students of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NTCU), who had taken the lesso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ing Practicum” in 2005, were chosen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The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 to survey thos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anxiety, frustration, and helpfulness before and during the period of student teaching.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concluded as follows:

1. Before student teaching, most students perceived higher degree of anxiety in “teaching practice”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perceived lower degree of anxiety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there was diversity of perceiving anxiety between students of different variable.

2. During student teaching, most students perceived higher degree of frustration in “teaching practice”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perceived lower degree of frustration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there was diversity of perceiving frustration between students of different variable.

3. During student teaching, most students perceived higher degree of helpfulness in “teaching practice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guidance of teaching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from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But they perceived lower degree of helpfulness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ing acquaint with the elementary school practices”, and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from professor”. And there was diversity of perceiving helpfulness between students of different variable.

4. There were several suggestions proposed by the student teachers: a) Simulated teaching practices should be held before student teaching, b) Field experience of student teaching had better arranged at least 3 weeks, c) Discussions of the student teaching with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must be more emphasized, d) Supervision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the university professor must be emphasized, e) Pre-service training programs of “teaching practices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should be emphasized, etc.

(4)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 Ⅲ

表次

表次

表次

表次 --- Ⅴ

圖次

圖次

圖次

圖次 --- Ⅷ

目 次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實習之內涵 --- 11

第二節 集中實習之內涵與影響因素--- 16

第三節 國內有關集中實習之相關研究--- 28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48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50

(5)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51

第四

第四

第四

第四章

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 53

第一節 集中實習前焦慮情形之分析與討論 --- 53

第二節 集中實習期間挫折情形之分析與討論 --- 81

第三節 集中實習幫助情形之分析與討論 --- 111

第四節 集中實習建議之分析與討論 ---143

第五

第五

第五

第五章

章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155

第一節 結論---155

第二節 建議---162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65

壹、中文部份 ---165

貳、英文部分 ---170

附錄

附錄

附錄

附錄 ---175

附錄一、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集中實習之調查問卷(專家效度問卷)---175

附錄二、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集中實習之調查問卷(正式問卷)---181

附錄三、實習生開放式意見整理 ---185

(6)

表 次

表 2-1 國民小學教學實習學分、每週時數和集中實習週數 --- 21

表 2-2 國內集中實習相關研究--- 28

表 3-1 研究樣本數--- 45

表 3-2 實習生基本資料之分配摘要--- 46

表 3-3 審核本研究問卷之專家意見調查名冊--- 49

表 4-1-1 總樣本集中實習前焦慮情形之分配摘要 --- 54

表 4-1-2 不同類別實習生集中實習前焦慮情形之排名 --- 55

表 4-1-3 不同性別集中實習前焦慮情形之分配摘要 --- 57

表 4-1-4 不同身份別實習生集中實習前焦慮情形之分配摘要 --- 59

表 4-1-5 不同教學經驗實習生集中實習前焦慮情形之分配摘要 --- 64

表 4-1-6 不同口語表達能力實習生集中實習前焦慮情形之分配摘要 --- 67

表 4-1-7 不同人際互動能力實習生集中實習前焦慮情形之分配摘要 --- 71

表 4-1-8 不同任教意願實習生集中實習前焦慮情形之分配摘要 --- 72

表 4-1-9 不同實習週數集中實習前焦慮情形之分配摘要 --- 74

表 4-1-10 不同試教經驗中集中實習前焦慮情形之分配摘要 --- 79

表 4-2-1 總樣本集中實習時挫折情形之分配摘要 --- 81

表 4-2-2 不同類別實習生集中實習時挫折情形之排名 --- 83

(7)

表 4-2-3 不同性別實習生集中實習時挫折情形之分配摘要 --- 85

表 4-2-4 不同身份別實習生集中實習時挫折情形之分配摘要 --- 87

表 4-2-5 不同教學經驗實習生集中實習時挫折情形之分配摘要 --- 93

表 4-2-6 不同口語表達能力實習生集中實習時挫折情形之分配摘要 --- 97

表 4-2-7 不同人際互動能力實習生集中實習時挫折情形之分配摘要 ----101

表 4-2-8 不同任教意願實習生集中實習時挫折情形之分配摘要 ---102

表 4-2-9 不同實習週數集中實習時挫折情形之分配摘要 ---104

表 4-2-10 不同試教經驗中集中實習時挫折情形之分配摘要 ---109

表 4-3-1 集中實習對總樣本幫助程度情形之分配摘要 --- 111

表 4-3-2 集中實習對不同類別實習生幫助情形之排名 ---113

表 4-3-3 集中實習對不同性別實習生幫助程度情形之分配摘要 ---115

表 4-3-4 集中實習對不同身份別實習生幫助程度情形之分配摘要 ---121

表 4-3-5 集中實習對不同教學經驗實習生幫助程度情形之分配摘要 ----126

表 4-3-6 集中實習對不同口語表達能力實習生幫助程度情形之

分配摘要 ---127

表 4-3-7 集中實習對不同人際互動能力實習生幫助程度情形之

分配摘要 ---130

表 4-3-8 集中實習對不同任教意願實習生幫助程度情形之分配摘要 ----133

表 4-3-9 集中實習對不同實習週數實習生幫助程度情形之分配摘要 ----136

(8)

表 4-3-10 不同試教經驗中對集中實習幫助程度情形之分配摘要---141

表 4-4-1 總樣本對集中實習(假)試教次數建議之分配摘要---143

表 4-4-2 總樣本對集中實習週數建議之分配摘要---144

表 4-4-3 總樣本對加強集中實習檢討項目(複選題)建議之分配摘要 ----145

表 4-4-3.1 總樣本對加強集中實習檢討其他項目(複選題)建議之

分配摘要 ---146

表 4-4-4 總樣本認為實習教授應加強督導項目(複選題)建議之

分配摘要 ---147

表 4-4-4.1 總樣本認為實習教授應加強督導其他項目(複選題)建議之

分配摘要 ---148

表 4-4-5 總樣本對國小教師應加強指導項目(複選題)建議之

分配摘要 ---148

表 4-4-5.1 總樣本對國小教師應加強指導其他項目(複選題)建議之

分配摘要 ---149

表 4-4-6 總樣本對加強專業知能課程建議之分配摘要---149

表 4-4-6.1 總樣本對加強專業知能其他課程項目(複選題)建議之

分配摘要 ---150

表 4-4-7 總樣本未來任教意願之分配摘要---151

(9)

圖 次

圖 1-1 研究步驟---5

圖 2-1 職前教育實習內涵關係--- 15

圖 3-1 調查研究架構--- 43

(10)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 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以下分別敘述之。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自民國七十六年解除戒嚴之後,臺灣正式邁入民主自由的社會。連帶地,師範教育 的政策也隨著民主意識的抬頭而受到衝擊。不久之後,「師範教育法」在立法院遭到廢 止,並重新制訂了「師資培育法」。其中,最重大的改變是師資培育由一元化改為多元 化,由閉鎖走向開放,師範生的公費從有到無,實習時期的身分從教師降為學生,這些 變化都影響到師資培育發展的趨勢(伍振鷟,2002)。 自民國八十三年二月七日起師資培育法公佈,我國中小學及幼稚園師資培育正式邁 向多元,除原有師範院校及政大教育系外,許多公私立大學院校也紛紛增設教育相關系 所或學程。然師資培育開放之後,政府為展現二十一世紀的社會迴響,將轉化師資培育 環境所面臨之挑戰,朝向專業化品質與指標邁進(曹翠英,2002)。民國九十一年六月二 十日完成之師資培育法修訂案中,「實習」併入職前教育課程中,即學生修完教育學程 相關學分後,再修一個學期的全時教育實習,緊接著參與教師檢定,才得以取得正式教 師資格,至此教育專業比以往更高規格的透過一連串嚴謹的學校訓練、實習與考試檢核 的認證過程,挑選合適優秀之教育人才。 為使師資培育制度能有效發揮養成優秀師資之功能、提升在學生未來就業競爭力, 鍾蔚起 (1994)、郭秋勳(1997)認為,在師資培育系統內規劃出完整的「職前教育實習」 制度,將可影響師資培育制度之成效,因為職前教育實習在師資培育過程裡具有「品管」 之功效,其乃為師資教育的關鍵時期,此實施成效對未來教師品質的良窳影響至深。而

(11)

職前教育期間的「集中實習」是實習生正式第一次踏入教學現場的短期密集試教活動, Peterson(1982)指出,初期的試教經驗將會長久的影響和形成實習生將來的教學風格或教 育信念與態度,Knobloch 和 Whittington (2002)提出集中實習的經驗影響其未來教學上的 表現。因此集中實習的規劃、安排與成效是職前教育實習之基礎,而職前教育實習的功 效又將影響師資培育之發展,可見集中實習之重要性不容忽視。 近年我國對於集中實習之研究有略增之趨勢,而這些研究也分別指出了某些重大問 題,例如集中實習時之教學困擾(李田英、許良榮,1994;張碧如、段慧瑩,2002)、集 中實習期間之人際困擾(章淑婷,1995;鄭立俐,1997)、集中實習學校的影響(曾美娟, 2000;莊佳燕,2002)…等,然而在集中實習「前」,如能提早瞭解實習生之心理焦慮, 並針對其焦慮予以輔導及解釋,將可降低實習生在教學現場時之困擾感,因此本研究欲 瞭解集中實習前實習生之焦慮為何,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師資養成乃為一連續發展之過程,其分為學校的專業教育、職前教育實習和正式任 教的在職教育。在職前教育實習前,「國民小學教學實習」的「集中實習」乃是學生第 一次實地經驗教學的一門必修課,學生將透過該課程,融會貫通教育學程的相關教育理 論與實務課程,而培養出未來任教之專業知識與教學技能。因此以往各師院為培育出良 好的國小教師,都頗重視教學實習課程,每位師範生至少需修習四至六(甚至更多)學分 的實習課程,且在國內也有不少相關研究,不乏為探討實習生在該實習期間的挫折情 況,以提醒及建議學校與教授作為實習改進之參考依據。 對於集中實習的成效與助益方面,李春芳(1993)對三所師大,以及政大教育系四年級 實習生實施的問卷調查結果中得到,有接近 90%的學生認為集中實習工作有意義,且具 有挑戰性,自己也能愉快勝任此一教學工作,甚至經過試教磨練之後,已能獨立負起教 學的責任。周春美、沈健華(2003)研究指出,集中實習確實能提升實習生教學實務技能 和有效建立未來準教師對任教學生背景知識的了解及專業能力。Callahan(1980)則認為, 集中實習後,對實習生強化了準教師的態度,且更趨於對有效教師角色及特質的認同,

(12)

Northfield(1989)也肯定集中實習的教學經驗對於實習生的正面影響,且認為此一活動亦 會影響原任教師的觀念與行為。 然而師資培育法公佈後,教育部頒佈了國民小學教育學程四十學分的規定,其中「國 民小學教學實習」僅規定為至少二學分的課程。許多學校於是將「國民小學教學實習」 僅制訂為兩學分,連帶地集中實習的週數也因而縮減。因此國內有關集中實習相關研究 雖不乏為探討實習生的挫折情況與集中實習期間所獲得之助益,但其樣本身分皆為師資 培育法前之實習生,尚未有以課程縮編後的實習生為研究對象,所以在研究結果討論上 無法正確解釋現今實習生遭遇挫折之情況與現今集中實習的成效,亦無法提出合適的改 進建議。因此研究師資培育法後實習生的集中實習之挫折情形為何以及集中實習對實習 生之幫助為何,為本研究動機之二與三。 實習生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集中實習期間之感受也會有所差異。例如Veenman(1984) 曾指出男性初任教師感受教學困擾較女性少;林生傳(1990)研究發現實習生修讀之身分 別也會影響實習生在集中實習期間的焦慮感;李田英、許良榮(1994)提出在集中實習前 擁有教學經驗及試教經驗之實習生在實習期間焦慮程度比無教學經驗及無試教經驗者 低;林瑞欽(1990)也發現擁有較高任教意願之實習生比低任教意願者較能勝任實習工 作、Plourde(2002)研究結果則發現實習生未來任教意願高低會影響集中實習的教學表 現。此外,Myers與Kennedy和Cruickshank三人(1979)曾提出教師的人格特質往往也會影 響其在教學現場的表現。因此除了以上文獻研究結果外,實習生的人格特質是否也會影 響其在集中實習感受,也值得討論。例如口語表達及人際互動能力較差的害羞人格特質 與個性外向的實習生對集中實習的感受與意見是否有不同。而集中實習期間,由於實習 週數不同,在同樣面對包班制的實習裏,相信也會影響實習生在實習期間的感受及壓 力。然而雖有以不同變項為出發點之集中實習相關研究,但以往集中實習相關研究大多 是直接探討造成「整體」實習生實習焦慮、挫折及幫助成效為何,並未針對不同背景情 形下的實習生提出適宜的解釋及改進建議。因此研究者認為,應利用實習生個人背景與

(13)

能力為自變項,來探討實習生個人因素對集中實習的各種感受與意見之差異,以提供研 究學校未來在設計集中實習時較為明確且合適的參考依據。 因此本研究除了以師資培育法後的實習生為研究對象外,另外也將以實習生的不同 個人背景變項,即性別、修讀身分別、教學經驗、口語表達能力、人際互動能力、實習 前任教意願、集中實習週數與試教經驗等,分別探討其對集中實習之感受及意見。 限於研究時間和經費的限制,本研究僅以國立台中教育大學修習「國民小學教學實 習」之實習生為研究對象,期望研究結果可提供該校作為安排、規劃集中實習的參考依 據。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 壹 壹 壹、、、、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目的與待答問題如下: 一、瞭解整體實習生與不同類別之實習生在集中實習前的焦慮情形。 二、瞭解整體實習生與不同類別之實習生在集中實習期間的挫折情形。 三、瞭解集中實習對整體實習生與不同類別之實習生的幫助情形。 四、瞭解實習生對集中實習的意見。 五、歸納分析出有關「集中實習」之改進建議,做為未來規劃實施之參考。 貳 貳 貳 貳、、、、待答問題待答問題待答問題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瞭解整體實習生與不同類別之實習生在集中實習前的焦慮情形為何? 二、瞭解整體實習生與不同類別之實習生在集中實習期間的挫折情形為何? 三、瞭解集中實習對整體實習生與不同類別之實習生的幫助情形為何? 四、瞭解實習生對集中實習之意見為何?

(14)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研究方法與步驟

研究方法與步驟

研究方法與步驟

壹 壹 壹 壹、、、、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透過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即本研究以研究者自編之「國立台中教育 大學集中實習調查研究問卷」為研究工具,以瞭解目前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大四之實習生 於集中實習的感受與意見,並作為提出具體建議之依據。 貳 貳 貳 貳、、、、研究步驟研究步驟研究步驟研究步驟 本研究共分為七個步驟,如圖 1-1 所示。分別為:一、確定研究主題;二、蒐集 相關文獻;三、撰寫研究計畫;四、編製調查問卷;五、正式施測;六、問卷資料分 析;七、撰寫研究報告。茲將各步驟內容細述如下: 圖 1-1 研究步驟 一、確定研究主題 研究初期,研究者針對「教育實習」方面之主題搜尋相關研究,經指導教授認可後, 確定研究主題為「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集中實習之調查研究」。 確定研究主題 撰寫研究計畫 蒐集相關文獻 編製調查問卷 正式施測 問卷資料分析 撰寫研究報告

(15)

二、蒐集相關文獻 蒐集並閱讀集中實習相關文獻,經整理、分析與歸納後,作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與 問卷編製之依據。 三、撰寫研究計畫 參閱集中實習相關文獻、確定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後,開始撰寫研究計畫。 四、編製調查問卷 在參考集中實習相關文獻後,研究者自編調查問卷,並反覆與指導教授討論及修 正,形成問卷初稿。而後根據試填學生、專家效度問卷以及研究計畫口試委員與指導教 授之具體建議,修正初稿問卷,以編製成正式問卷。 五、正式施測 形成正式問卷後,以普查之方式對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94 學年度修讀「國民小學教 學實習」之實習生進行正式施測。 六、問卷資料分析 問卷回收完畢後,隨即進行資料整理,並利用 SPSS10.0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統 計分析。 七、撰寫研究報告 依據資料分析結果,將本研究結果、結論與建議撰寫成研究報告,完成論文。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壹 壹 壹 壹、、、、國民小學教學實習國民小學教學實習國民小學教學實習國民小學教學實習 「國民小學教學實習」係教育部規定之國民小學教育學程中一門至少二學分之必修 課。通常安排在大學四年級或研究生二年級,「國民小學教學實習」的內涵包括參觀、

(16)

見習、假試教與集中實習,其目的在於使實習生能夠透過實際教學之經驗以驗證教育學 理、瞭解教育對象、體認教師責任、熟練教學方法、啟發獨力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以 及培養教師之風範。 本研究「國民小學教學實習」係指國內台中教育大學之大學四年級或研究生二年級 所修讀國民小學教育學程中的一門必修課程。在大學部,為四年級學年課,上、下學期 各二學分,每週四小時之課程;研究所部份,為僅一學期二學分四小時的課程。 貳 貳 貳 貳、、、、集中實習集中實習集中實習集中實習 集中實習(student teaching)乃為「國民小學教學實習」中之一環,其通常為二到四週 至國民小學學校全日制現場實地試教之活動。它提供實習生能夠統整並驗證在校所學的 教學理論,並藉以熟練教學方法與技術、探究教育問題,最終能評鑑自身對教育工作的 志趣,作為日後選擇教育工作之參考。 本研究之集中實習乃為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在大學四年級中為上、下學期各二週之試 教活動;在研究所中為下學期一到二週之試教活動。其依不同類別之系(所),有不同安 排之方式。 參 參 參 參、、、、實習生實習生實習生實習生 實習生指未畢業之專業性質學校的在校生,在實習機構中擔任專業職責、體驗專業 領域工作時的身分別。 本研究之實習生乃為國立台中教育大學修讀九十四學年度國民小學教學實習之大 四生與研究生。

(17)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壹 壹 壹、、、、研究範圍研究範圍研究範圍研究範圍 本研究係以國民小學教學實習之「集中實習」為主題,並根據實習生們對「集中實 習」之功效、感受與意見等,進行調查研究。然實際進行研究時,為顧及研究之可行性, 研究主題與資料蒐集僅限於部分重要變項之範圍限制。 一、 研究主題方面 有關教育實習之探討層面繁多,包含有實習理論、實習方式、實習內容、實習輔導、 實習困擾等。本研究著重於影響實習生對於集中實習感受與意見之因素探討,進行資料 蒐集,以提供此研究學校未來改進「集中實習」之參考依據。 二、 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是以國立台中教育大學修讀國民小學教學實習之大四生與研究生,不包括進 修部、師資班、其他教育大學、師院轉型之三所大學實習生及一般大學修讀國民小學教 學實習之實習生。 貳 貳 貳 貳、、、、研究限制研究限制研究限制研究限制 本研究在研究設計上為求嚴謹、資料蒐集和分析上為求正確及客觀,乃受研究範圍 所限,因此在研究結果之解釋與推論上,有其限制。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 研究對象選取之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教學實習之集中實習調查研究,在選取研究主題項目時, 須兼顧研究之可行性、重要性與明確性,因此本研究僅選取國立台中教育大學九十四學 年度修讀國民小學教學實習之大四生與研究生進行普查研究,並未大量選取他校樣本進 行探討。故在研究結果的解釋無法推論至其他學校,且受限於主題選取範圍之因素。

(18)

二、 研究方法與解釋的限制

由於人力、時間和經費上之限制,本研究乃採用文獻分析和問卷調查法以了解集中 實習之功效及影響因素,並未進行觀察、訪談,以獲取更細微之資訊。因此在研究結果 的解釋上,也受於研究方法之限制。

(19)
(20)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實習」在許多專業教育上皆是最重要的培育課程之一,例如醫生、護士、教師的 養成,皆注重「實習」。完整的實習教育分為「職前實習教育」與「職後實習教育」, 職前實習教育雖佔整個實習教育體系中一部份,但對未來從事專業工作仍具有相當程度 之功能。因此本章試圖從實習之意義與功能、實習在專業領域上的重要性、教學實習的 內涵、集中實習的意義、功能、影響因素,以及國內有關集中實習研究之相關文獻進行 探討。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實習之意義與功能

實習之意義與功能

實習之意義與功能

實習之意義與功能

今日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每種專業領域各肩負著維持社會發展的重責大任,因 此培育專業和一流的頂尖人才,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之外,專業技能的熟練、理論與實 務的結合更是專業培訓中關鍵的部份。本節將從醫、護人員與教師培育之觀點來看「實 習」的意義、功用及重要性。 壹 壹壹 壹、、、 實習的意義、 實習的意義實習的意義實習的意義 實習由「實」與「習」二字組成,根據康熙字典的解釋,實字的意義為:「誠也, 滿也」;習字的意義引用論語的一句話:「嫻熟其事曰習」。辭海解釋「實習」之意為 「實地練習」。綜合字義引申出「實習」的意義為:「為達到專業領域之完美境界,學 習者在現場仿效前人的優良經驗與典範,反覆練習專業活動、充實並嫻熟專業領域的各 項技能,以發揮其專業精神而至誠不渝」。而實習的英文為”Practice”,係指在專業性的 職能訓練上,有系統的計畫訓練正確的行為,且乃是與實踐有密切關聯的學術與技術,

(21)

在從書籍與講義中學得理論之後,再到實際場合中去學習如何活用之謂(李園會、劉錦 志,1997)。 實習在醫、護專業領域上也是極受重視的一門課。醫護實習是臨床老師傳授醫療知 識以及醫病互動的重要場景,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宋瑞樓,1998)。何芷君(2004)提 出醫護實習是學生透過臨床觀察、模仿與實際操作,來學習如何與病人互動,建立醫療 態度與對醫療助人專業角色的認同之一門專業課程。換言之,實習是醫、護生透過實習 醫院妥善的安排和計劃,運用基本護理知識及技能、適應醫、護生之角色、體認醫、護 生專業職責、瞭解病人生理與心理狀況、了解護理過程思考方向等,獲得實際經驗的方 式。 在教育領域上對實習的解釋有以下感受。汪履維(1989)認為,實習是在有經驗的專 家安排和督導下,利用模擬或實際的活動情境,對學習者未來所需具備的各項技能,做 有系統的練習,以統整其所學、增進其能力、反省其信念,並強化其獻身專業領域的信 心與熱誠。 趙起陽(1999)提出,實習是專業教育和職業訓練不可或缺的課程和活動,透過不斷 的實習,才能獲得純熟的技藝。歐用生(1996)則認為,實習是專業人才社會化過程中重 要的階段,若能提供豐富而充實的導入教育方案,使他們在實務中反省、依實務而反省, 將奠定良好的專業發展的基礎,成為優秀的專業人才。 綜而言之,實習就是在現場的實際工作中,使理論與實際合一的學習過程。即根據 過去研習的學理,應用到實際活動上,使實習生的實用知識增進、經驗擴充、技能熟練、 發揮專業精神,並適應其功能角色。因此「實習」是專業性質學校之學生邁入專業領域 工作前的必經教育過程。 貳 貳 貳 貳、、、 實習的功、實習的功實習的功實習的功能能能能 在充滿變動和不可預測的當前時代中,不穩定的特性加速了社會的變遷。何芷君

(22)

(2004)指出,實習在醫師的養成過程,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階段,此階段不僅提供了醫學 生與實際的人、事、物互動的環境,也讓醫學生從課堂上轉變至臨床的醫療情境,提供 他們實際體驗工作情境的機會。許淑玫(2005)認為,實習具有「師徒制」中觀摩、傳承 與學習之功能,可透過見習歷程,磨練未來準教師之教學專業能力。由此可知,專業領 域為提前讓專業人員適應該情境,強調透過實習的方式和實習的功能,統整、融合理論 與實務知能,以利於實習者發展情境理解能力。 Olsen(1954)在「學術與社區」一書中提到,實習的目標是為提供職業指導與職業體 驗的機會、培養對工作的健全態度、獲得與工作有關的各種其他條件直接接觸的機會、 在與長期從事該工作之長輩的接觸中,獲得有關的態度與教訓、思考與行動獲得密切的 關連、學習如何與工作同事相處之道,培養敬業樂業的精神。而實習的功能在醫、護和 教育人員的實習上最能看出其成效,以下就此二領域,分別說明實習在不同專業教育上 的功用。 一、醫、護生實習之功能 臨床醫師的實習制度是目前被各界公認最嚴謹且具有成效的實習方式(Larson, 1977)。臨床醫學教育更為醫病教育的核心階段(楊培銘,1999)。而為期一年的實習醫生 制度是醫學院學生在正式取得醫師證書之前,透過在醫院或門診裡參與照護病人的過 程,以達到臨床學習的目標所制定出的實習制度(王崇禮、李宇宙、楊培銘、侯勝茂, 1997)。 在郭秋勳(1997)的研究報告指出,醫師之實習功能有三:一是提供醫學院學生臨床 醫學機會,二為醫院藉一年的臨床實習,觀察挑選未來的優秀醫師,三為實習醫師藉一 年的臨床實習,完成正式醫師的必經訓練。 除了醫師臨床實習外,護理人員的臨床實習也是醫護實習專業中受到重視的一環 (張簡淑玲,2000)。臨床實習為護士實習的主要方式,其將護理生在學校所學之理論和 學理實際運用在護理病人上,以達到理論與實務連結的作用(李皎正,1991)。

(23)

歸納成大、北醫大和稻江護校(2005)等護理系之實習計畫,護理生之實習目標為熟 練運用基本護理知識及技能、認識自己的角色改變,以其適應護士的角色、認識病人身 心、社會各方面需要,作為各科護理學習之基礎、了解護理過程之思考方向,嘗試以問 題解決法收集資料。 一、教師實習的功能 在教育人員的培育上,曾華源(1987)提出,實習的目標在於獲得專業技能、獲得專 業自主、獲得專業自我以及獲得專業成長。鍾蔚起(1994)認為,實習提供了實際現場經 驗,強調理論與實際以及社會結構間的統整和諧關係,發揮社會體系對於個體的影響, 使社會成員之間具有共識,更強調認知、情感與價值的一致性。 歐用生(1996)表示,實習生會發現自己處在專業信念的理想與環境現實的夾縫中, 面臨著專業自主和科層控制的衝突,因此實習的目標就是讓實習生在初練學習時,減少 恐懼、焦慮和無力感。 陳銀螢(1996)認為,實習可以讓實習生以個人特質為基礎,透過一連串的自我察覺, 逐漸內化並且整合專業知能領悟出適合自己的專業風格,即為人與專業的自我整合過 程。 蔡延治(1998)指出,專業的實習及成長計畫可訂定合理而清楚的預期目標、實習生 應盡之義務及預期之表現,而減低實習生未來進入職場之不安。且實習經驗可以提供實 習生練習專業技能的機會,並於實務中印證理論,以幫助其發展專業自我,體認專業倫 理的規範。 歸納上述,醫護領域及教育領域中,實習功用的共同點皆在於使實習者磨練技術、 體驗理論與實務間的統整關係、了解未來工作對象之生、心理發展狀況、探討現場實際 問題、獲得直接經驗工作的機會、減少未來工作的焦慮和不安全感、培養對工作的健全

(24)

態度、發展專業自我、引發興趣、適應角色以及敬業樂業之精神。由此可知,實習在專 業領域的教育訓練中具有相當程度的重要性。 參 參 參 參、、、 教師職前實習的重要性、教師職前實習的重要性教師職前實習的重要性教師職前實習的重要性 職前實習是實習生在實際工作之前最接近且能體驗真實工作情境的教育課程之 一。因為職前實習能讓實習者充分浸淫在理論與臨床的實踐經驗中,並對理論與實踐進 行理性的辯證、相互修正與補充,更能建立起實習者與實習輔導者的合作伙伴關係(李 咏吟、陳美玉、甄曉蘭,2003)。 現行教育實習制度係根據「師資培育法」為主,即在成為正式教師前,須接受師資 培育法各種相關課程及半年之教育實習,半年實習完畢後再進行教師資格檢定考,考試 合格者即擁有教師資格(全國法規資料庫,2005)。而師範教育以培養健全師資為目標, 所以特別重視專業理想、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訓練。因此,師範生在學校所接受 的各項專業訓練以及「實習」,皆是為日後的教學做準備。 「實習」分為職前的教育實習與畢業後之教育實習。職前的教育實習範圍內容包含 有參觀、見習、教學實習與行政實習四大項,而最能體驗學生未來教學現場之經驗非屬 「教學實習」不可。教學實習分為二種,一為預習試教(假試教),另一為長期系統的試 教(集中實習),其為一長期的實地試教,以期獲得更直接的經驗,作為日後任教之基礎(趙 起陽,1999)。由此可知,職前教育實習的總核心實習目標,即為「集中實習」的實習 目標。下圖說明了職前教育實習內涵間的關係: 圖 2-1 職前教育實習內涵關係 國民小學 教學實習 集中實習 參觀 教學 實習 見習 行政 實習 假試教

(25)

職前教育實習其具有將專業知能予以統一和綜合運用之功用,也是專業理論真實的 印證、專業技能的練習,所以能使抽象理論變成真實經驗、生疏技能變成熟練活動(趙 起陽,1999)。 職前教育實習是統整理論與實際的傳達媒介,且透過該實習,可以協助學生體會課 堂上所學之理論及將其應用於實際情境中(曾美娟,2000)。而戴嘉南、張新仁、方德隆、 丘愛鈴(2003)研究調查發現,約 99.3%的研究對象皆認同與肯定職前教育實習對在校生 未來教育工作上的幫助。而 Tickle(1993)提到,職前教育實習是一門從做中學的課程, 在此期間將比教師生涯中的任一時期,更能夠快速且嚴苛的建立教學之需求,而這些需 求即是任教第一年所擁有的熱情與學習力。Huling 也(1998)認為,在職前教育實習期間, 實習生的實地經驗如同醫學生在住院期間以實習生角色所參與的住院事宜一般,透過集 中實習的實地經驗,實習生可以在真實情境中觀察並工作在學生、老師與課程之間。 由此可見,教師職前教育實習在教師專業化的過程中佔有舉足輕重之地位。它是一 門從做中學之課程,不僅可讓實習者提早發現是否勝任該專業職責外,還能促使實習者 有機會練習專業技能、將理論體驗過渡至真實情境、提升實習者獨立思考和處理問題的 能力,以及培養角色認同和專業的風範,以有助於日後提早適應專業領域工作。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集中實習之內涵與影響因素

集中實習之內涵與影響因素

集中實習之內涵與影響因素

集中實習之內涵與影響因素

教育工作是一項專業的工作,在整個專業訓練的過程中,「實習」佔此課程重要地 位之一。透過「實習」,方能驗證教育理論、磨練教學技術、探討實際問題、嫻習辦事 能力以及體認從事教育工作的樂趣與責任。而為了讓修讀國民小學教育學程的學生提早

(26)

熟習教學現場和學校事務,「國民小學教學實習」課程成為將學生導入半年教育實習的 一個重要跳板。 本章首先探討「國民小學教學實習」課程與集中實習的關係,其次再探討集中實習 的內涵和影響集中實習的因素,藉此來分析「集中實習」在師資培育過程中的角色與功 能。 新制師資培育過程中,「國民小學教學實習」課程是學生實際進入國小現場,進行 半年教育實習前的預備課程,在課程安排上涵蓋了所有未來教育實習生活中可能遭遇的 問題,以及必須擁有的先備能力逐一進行學習(陳美玉,1998)。李咏吟、陳美玉、甄曉 蘭(2003)認為,教學實習為整合性的學習階段,實習生在理論基礎的引導下更頻繁的進 出教學現場,或從事真實班級的試教,並且不斷獲得來自實習學校的實習輔導教師、實 習指導教授與同儕等不同管道的學習協助,進行兼具理論與實務經驗的專業發展。 狹義的教學實習,分為預習試教(假試教)和長期系統的試教(集中實習)二種,而集 中實習乃為最貼近未來教育工作實務的實際體驗,因為集中實習為一短期的實地試教, 它能獲得最直接的教學經驗,作為日後任教之基礎(趙起陽,1999)。楊文貴(1982)的研 究指出,集中實習成效將對實習生的教師態度、教師角色知覺以及任教職志有影響、鐘 蔚起(1994)認為,集中實習成效將會影響學生教學效能信念、莊佳燕(2002)也指出,集 中實習成效將提升實習生的專業知能及學習成效。由此可知,「國民小學教學實習」課 程核心的部分為「集中實習」。 有鑑於此,以下就集中實習的內涵,說明其意義、目標、功能、安排方式以及影響 之因素,以詳述集中實習在職前「教育實習」中所扮演之重要角色。

(27)

壹 壹 壹 壹、、、、集中實習的內涵集中實習的內涵集中實習的內涵集中實習的內涵 國民小學教學實習是各大學修讀國民小學教育學程學生必修的一門實習課程,主要 包含有見習、參觀、假試教和集中實習等活動。Peterson(1982)指出,實習生初期的試教 經驗會長遠的影響和形成實習生將來的教學風格。由此可知國民小學教學實習為期數週 的集中實習之成效及功用將影響實習生日後教學現場的態度和表現。 以下就集中實習意義、目標、功能、安排方式及影響因素,來說明它在整個教育實 習體制中的重要性。 一、集中實習的意義 趙起陽(1999)認為,狹義的教學實習,也稱為集中試教,或簡稱試教。它是國民小 學教學實習課程中重要活動之一,它藉由到實際至實習國小進行現場教學練習,來熟練 教學方法、嫻習教學技術、探討教學問題,作為將來從事教學的基礎。 王莉玲(1992)認為,集中實習是提供準教師統整並驗證在校所學、發展教學及行政 能力、發現及解決教學問題的重要階段,還能藉此評鑑本身所學效果,並初步深思自己 是否適合從事教學工作,以做為畢業後之就學準備。 汪履維(1989)認為,狹義的教學實習又稱集中實習或密集試教,其是指實習生到實 習學校進行短期的密集式試教活動。試教工作通常與正式教師任務相當,並由實習學校 的實習指導教師和校內實習指導教授共同協同督導。 綜而言之,集中實習乃為教學實習中最重要的一環,此為一短期且具有系統性的試 教活動,它提供實習生能夠統整並驗證在校所學的教學理論,並藉以熟練教學方法與技 術、探究教育問題,最終能評鑑自身對教育工作的志趣,作為日後選擇教育工作之參考。 二、集中實習的目標 李園會及劉錦志(1997)認為,集中實習的目標在讓實習生從事實際的教學和提供實 習生體驗學校及學生的各項教育活動,並依照既定之各項教育原理原則、學生個別差

(28)

異,統整融入各科教學計劃和活動中,以對教學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優良其教學效果、 熟練其教學技術。 謝寶梅(2000)認為,集中實習乃為教學實習中的重要課程步驟,目標在於讓實習生 有機會將所學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上面,常是實踐個人的教育理念,學習組織教材、採用 教學方法與技術,體會互動情境中教學的複雜性,學習變通運用之道。 國立編譯館(1989)提到,集中實習目標在提供實習生熟悉各項實習國小校內外之教 學活動、團體活動、輔導活動及有關的各項教育措施,且能見習及任教師之教學,輔導 各項活動和常規的運用。其次是透過實習輔導教師指導實習教學,從旁建議或矯正實習 生教學問題,以增進其教學技能的進步。 黃麗卿(2003)在教保實習一書提到亞洲師資研習中心顧問皮爾博士(Dr. E. A. Pires) 曾提出教學集中實習的基本目標有六項: 1.協助學生發展一般性的能力,將教材教法之理論與實際統整運用。 2.協助學生對於兒童發展心理學有更透徹的認識與理解。 3.提供學生「創發性」經驗,以及靈活應變的思考機會,以成為具有彈性的教師。 4.協助學生熟悉教師所應負擔的各項任務,以培養獨當一面的能力。 5.協助學生從實際教學情境中體驗教師的重大使命和教學歷程中所可能遭遇的困 境。 6.培養學生健全的專業信念與正確的職業道德觀,並在不斷的人際互動中體驗如何 與人相處。 綜上所言,集中實習的目標在使實習生透過試教的活動,將累積多年所研討的教育 學理和經驗來體驗學校及學生的各項教育活動、實踐個人的教育理念、統整運用教材教 法之理論與實際、熟練與彈性運用教學技術、熟悉教師所應負擔的各項任務、培養實習 生專業信念與教育使命感,以及透過實習輔導教師指導實習教學,從旁建議或矯正實習 生教學問題,優良其教學效果,做為將來教育服務的準備。

(29)

三、集中實習的功能 根據 Feiman-Nemser 和 Buchmann(1987) 的說法,集中實習的功能有二,第一是在 幫助未來教師學習教學,提供機會讓未來教師在有經驗的教師指導之下,藉以體驗教 學;第二是讓集中實習生接觸整班的學童、認識他們、試驗自己的教學技巧、實驗自己 的教育理念,且發現管理班級的感覺等等。 Taylor(1990)也曾具體說明集中實習有以下功用: 1.使實習生理解教學的真實感受。 2.引導肯定職業的抉擇。 3.加強對教學專業的職志。 4.早期的實地經驗可鼓勵實習生放棄普遍但不合理的教學信念。 5.可協助修正「實習生在教育課程及其所需間的不配合」。 趙起陽(1999)認為集中實習的功能,最主要是奠定從事未來教學的基礎,因此集中 實習功能有三: 1.熟練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理論和原則活用到真實教學情境中。 2.嫻習教學技術:根據學生個別差異及需求,適當且不斷的運用教學技術。 3.探討教學問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啟開教學之門,發現教學實際問題。 楊百世(2000)認為集中實習的功用可了解實際學校運作狀況,例如實習學校的辦學 理念、特色、法令規章、作息時間、學校、學生和社區文化。其次,熟練教學技巧、方 法和了解學生發展,以熟悉實習科目內容和班級。 陳美玉(2003)提出集中實習並非教學技術的學習也非角色扮演,它的功能在於能讓 實習生主動學習、探究、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建構個人理論、表達個人的專業觀點,與 他人進行專業對話與省思等,以促進實踐反省理性的發展,形成獨立自主的專業思考能 力。

(30)

黃麗卿(2003)認為集中實習可以讓實習生對未來實習環境先有通盤之了解,且透過 實際教學的經驗,了解未來是否能自信的投入教育工作,其功用如下: 1.增加適應實習環境的能力。 2.獲取直接的教學經驗。 3.增加對教學工作的興趣和信心。 4.做為未來實習的積極準備。 綜上所言,集中實習之功用在於讓實習生在國小實際運作的狀況之下,主動學習、 探究、參與各種教學活動,藉以了解學生發展、熟練教學方法、嫻習教學技術、面對教 學問題、進行個人的教學省思,並與他人經驗分享,增進對教學工作的興趣和信心,以 做為未來實習的積極準備。 四、集中實習安排方式 集中實習是實習生在畢業前夕到特約實習學校「全時制」的短期實習。在六所教育 大學和三所師院改制的大學中,集中實習安排在大四的實習課程裡,但每所大學安排集 中實習週次略有差異,茲將集中實習週數彙整如表 2-1: 表 2-1 國民小學教學實習學分、每週時數和集中實習週數表 學 分 每 週 時 數 集中實習週數 學 校 別 上學期 下學期 上學期 下學期 上學期 下學期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2 2 4 4 0 3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2 2 4 4 0 3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2 2 4 4 0 4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2 2 4 4 2 2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2 2 4 4 0 4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2 2 4 4 2 2 國立嘉義大學 2 2 4 4 0 2 國立台南大學 2 2 4 4 2 0 國立台東大學 2 2 4 4 0 3 註 註 註 註::::本表以大學部為主本表以大學部為主本表以大學部為主本表以大學部為主,,,,上述學校研究生修讀國民小學教學實習者不適用本表上述學校研究生修讀國民小學教學實習者不適用本表上述學校研究生修讀國民小學教學實習者不適用本表上述學校研究生修讀國民小學教學實習者不適用本表。。。。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研究者電話調查歸納整理研究者電話調查歸納整理研究者電話調查歸納整理研究者電話調查歸納整理。。。。

(31)

在實際集中實習教學開始前,實習指導教授通常會在實習課堂上安排「假試教」, 其次安排幾週實地「見習」的時間,聆聽特約實習學校內的相關行政報告、進一步熟悉 校內的教學活動、輔導活動或各項教育措施。最後才進入即將實習的班級中,見習實習 輔導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常規之運用。見習完畢之後,實習生即開始正式進入二到四週的 集中實習教學。 集中實習內容包括教案編製、教學活動設計、教學觀摩和所有教學相關活動等,實 習期間須填寫實習日誌及單元教學計劃檔案等書面資料交給實習指導教授和實習輔導 教師核閱。在實習輔導措施方面,實習指導教授和實習學校校長及原任課教師均為義務 之輔導老師,會不定期巡視或給予實習生個別指導。 集中實習是實習生進入獨立教學階段的第一個環節,實習的正、負經驗將影響未來 教學心態和信心。因此實施集中實習前必須要有縝密的計畫,實施時要認真從事,並按 照步驟有條不紊的進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下就集中實習的安排步驟,說明如下(趙起陽,1999): (一)分編試教小組:根據實習國小班級數和實習生人數,分成若干小組,每組人 數二到四人為宜。 (二)分配試教科目:分配原則以每一實習生都有嘗試高、中、低各年級、各科的 機會,因此集中實習期間最好能做三次的編組和三次的科目分配。 (三)聘請指導教師:由各師院或大學聘請實習國小各科教師為實習輔導教師,以 便隨時指導實習生各科教學等活動。 (四)了解實際環境:實習生與實習輔導教師接洽,以便了解教學進度、教學參考 資料、兒童常規、程度、智力和性情等實際情形。 (五)準備教學資料:妥善準備與教學單元有關的各種參考書刊和輔助工具等。 (六)編製教學計畫:了解教學環境、教材進度後,開始編製詳盡的單元教學活動 設計,並送交指導教授和實習輔導教師批閱後,始可應用於教學。

(32)

(七)展開教學活動:按教學時間、計畫表實地教學。並依據教學方法、教學技術 所示的原則,活用教學計畫和教具,並注意語言、態度,認真從事教學。 (八)請求教師指導:教學完畢,應隨即請教指導教授或實習輔導教師的指導,並 與同組實習生研討,以改進教法。 (九)召開研討會:每日教學完畢召開小組研討會;每週結束召開年級段教學研討 會;集中實習結束時召開總研討會,且每次研討應請有關指導教師列席指導。 貳 貳 貳 貳、、、、影響集中實習的因素影響集中實習的因素影響集中實習的因素影響集中實習的因素 歸納國內外集中實習相關文獻及研究發現,影響集中實習成效的主要因素約略可分 為集中實習週數、集中實習輔導、實習生的個人特質與經驗和實習學校四大類。茲分別 說明如下: 一、集中實習週數 我國師資培育實習課程中的集中實習為三到四週,依不同學校的規劃,集中實習的 週次和時段有其差異。例如台北教育大學之集中實習乃為駐校三週的實習,台中教育大 學之集中實習乃為上、下學期各二週的實習,而各校研究生集中實習週數則大致為 0-2 週不等。 Beyer(1984)研究指出,實習生花在觀察、協助合作教師與在正式場所教學的時間越 多,所培育的實習生越佳。Petersen(1989)也指出為期八週的集中實習,不但可以使實習 生充分的與不同人員合作、互動,且較不會受到個別學校科層或採訓練方式之合作教師 的負面影響。 王秋絨(1992)、李春芳(1993)研究分別發現,每班分組實習生分配試教次數有限, 使每位實習生在校內實際試教時間太短、缺乏充分練習,因而無法滿足實習生的需求, 而對集中實習課程的時間實感不足,所以從中所獲得的經驗和功用略顯不佳。在鐘邦友 (1999)研究也指出,國內師資培育教育將教學實習課程僅安排在四年級實施,而集中實

(33)

習又依附在教學實習內,教學實習與集中實習合而為一的情況下,集中實習時間略少, 其功用就更有待評估了。 在歸納中、外文獻之後,集中實習時間長短的確是影響其功用的因素之一,為此也 可瞭解到國內有關集中實習研究的結果,「時間的不足」常是實習生在集中實習結束後 的缺憾。又目前國民小學教育學程中,因為「國民小學教學實習」課程僅規定為至少兩 學分,導致集中實習週數更加縮短,其是否影響實習的成效,值為探討。 二、集中實習輔導 實習輔導是實習成效的關鍵。Yip(2003)指出,成功的實習輔導之關鍵在於實習輔導 者和實習生之間的關係。Clark(2002) 、Koerner、 Rust與Baumgartne(2002)認為集中實 習期間,實習輔導教師、實習指導教授與實習生間的鼓勵與支持,有助於實習生培養出 良好的教學態度、獲得正向實習經驗。Kent(2001) 研究發現,實習指導教授的輔導過程 可正面促進實習生對自身教學效能歐與批判反省的能力。歐用生(1996)指出,實習指導 教授、實習輔導教師與實習生組成「三人幫」,若各自本位,將產生無所適從及有所偏 廢的現象。Campbell(1988)、Burstein(1989)肯定大學中實習指導教授的影響,其認為實 習生在集中實習面對困難時,實習指導教授可提供與協助實習生對特定刺激做適宜的反 應能力。而陳文彥(2003)指出,實習指導教授對實習生教學視導可以有效提升實習生集 中實習之成效。劉淑芳(2002)研究發現,實習指導教授若能在集中實習前提供輔導方案, 將有助於實習生建構情境知識、培養教學觀察省思能力、運用理論知識於實際教學,以 及實做與省思教學歷程。湯維玲(1990)的研究指出,在大學階段的集中實習輔導不彰, 有55.9%的受試者主張集中實習的革新要加強實習指導教授的功能。因此大學中實習指 導教授乃為實習生認為影響集中實習功用的因素之一。 除大學實習指導教授外,合作學校的實習輔導教師也是實習輔導的關鍵他人。鄧怡 勳、蔡碧蓮(2004)研究發現實習輔導教師對實習生提供課堂教學回饋,給予具體建議,

(34)

有助實習生建構教學知識,並對教學自我的肯定起正面作用。蔡鳳芝(2004)曾提出實習 輔導教師的教學方式會影響實習生的教學信念。陳雯宜(2002)認為實習輔導教師應提供 實習生具有「系統性」與「發展性」並兼具「診斷性」與「支持性」的回饋策略,才能 促進實習輔導的成效。楊基銓 (1997a)整理國內、外文獻,提出實習輔導教師對於實習 生的輔導,其重要性更甚於大學實習指導教授,因為實習輔導教師比實習指導教授更能 提供實習生準教師的人格特質與教學經驗的深刻省思,且在實習生未來從事教學工作自 我發展能力時具有重大影響。另外,Zeichner(2002)研究結果發現,實習輔導老師所提供 的指導會影響實習生未來的教學表現。Brodbelt & Wall(1985)研究指出有百分之五十的實 習生認為實習輔導教師是其主要專業諮詢的來源。Funk & Long(1982)的研究結果也發現 實習輔導教師是實習生最重要的他人,能給予實習生在教學與人際關係上正向的激勵。 Costa(1987)的研究發現,實習生在實習期間會深受所接觸到之小學指導教師的影響。李 春芳等人(1993)的研究指出,在試教之後,認為實習輔導教師對實習生有幫助的有 53.3%;李田英、許良榮(1994)與林一鳳(2002)研究結果得到實習生在教學上遇到困難 時,認為對其最有幫助的是實習輔導教師,可見實習輔導教師對實習生有著很重要的地 位。 綜而言之,在集中實習輔導方面,實習指導教授與實習輔導教師給予實習生的協助 和回饋將影響集中實習效果的成敗,且會影響實習生日後對教育工作的熱誠和教學實際 表現。 三、實習生的個人特質與經驗 影響集中實習成效的另外因素之一為實習生的「個人經驗」。此個人經驗不僅僅包 含學生的個人史、求學經驗、生活經驗等,還包含了個人的特質、先備概念、先備經驗、 對教育的理念和個人專業知能的累積。 Lortie(1975)研究發現,實習生會經由在學生時代無數次的觀察,內化了教師角色的模

(35)

式;Clark等人(1985)提到實習生會帶著個人經驗已久的知識、態度和信念進入教師教 育。此處即強調實習生的求學經驗、個人史、個人的特質與信念在試教教師社會化中的 主要地位。而Weasmer和Woods(2003)提出集中實習的經驗有助於實習生體認教師角色知 覺、Wubbels(1992)透過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和心理治療的理論解釋了實習生在集中實習 時,自身的先備觀念和經驗會左右和影響其在教學時的作為。Powell(1992)透過晤談法 的研究,也發現其在學校教育的經驗、個人的特質層面、生活經驗和專業知識,都會影 響對職前教師的教學觀念。另外,Machado & Meyer(1984)指出學生會試探和懷疑實習生 的權威性,使實習生會因此產生身分未明的感覺而造成教學與管理上的問題。而楊百世 (2000)則歸納了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發現,認為實習生在集中實習期間,其身分未明、 初期適應困難、與實習輔導教師的教學理念不合、教學與管理學生的挫折與壓力、認知 失調、對教育的熱誠…等,都是影響其本身在集中實習裡的作為和表現。 國內有關集中實習之相關研究與上述整理之文獻也有相同類似的結果。李春芳 (1993)、楊基銓 (1997b)研究分別發現,實習生在集中實習試教期間,心態轉變不易, 認為自己扮演諸多角色,如到底是實習生、教師、還是諮商者,導致與學生相處時角色 常拿捏不定,進而影響集中實習的教學態度。郭玉霞(1996)提出,實習生有各自不同的 理解,信念、概念,以及特質,這些都會影響到他們對集中實習經驗的取向及從中學習 的能力。楊基銓 (1997a)研究提出,實習生在試教初期常會產生心理困難而導致教學困 擾,包括不明確期望、孤獨感、角色衝突和現實教育情境衝擊,其皆為個人特質所影響 之。曹翠英(2002)也指出,實習生因通常具有主觀的特質,而影響集中實習期間個體經 驗教學有正、負之評價。 綜而言之,實習生本身的個人史、求學經驗、生活經驗、個人特質、先備概念、先 備經驗、對教育的理念、專業知能和角色的定位都是實習生在集中實習時可能會產生挫 敗或影響其功用的因素。

(36)

四、實習學校

在影響集中實習的因素中,實習學校是另一個重要的影響環境。Hoy & Rees(1977) 曾提出實習學校的「科層社會化」組織會使個人信念、價值、規範符合學校的規劃與程 度,塑造了個人角色意識形態與角色成就,其會影響實習生,使其不違抗學校的規則與 秩序,並服從學校教學專業傳統價值與規範。此外 Guyton & McIntyre(1990)研究指出, 集中實習方案的品質過於依賴特定的情境,而此情境又不是為培育實習生而設計,而常 超出師範院校的控制,使實習學校的配合度影響集中實習的成效。李春芳(1993)研究發 現,現今實習學校尋找不易,聯繫常遭遇阻礙,因為學生實習常帶給實習學校教學及學 生管教諸多困擾,且學校行政人員常未能完全配合、部分指導教師甚至會以消極態度對 待實習生。黃淑苓(1999)研究發現,實習生對集中實習有負面評價主要與實習學校環境 不佳有關,而楊百世(1999)也發現,部分實習學校配合度並不理想,包括實習輔導教師 意願不高、不積極輔導工作、視實習生為外人、學徒或打雜生,甚至是辦學理念偏差, 其都影響了集中實習的效果。 因此,歸納上述專家學者研究之感受,實習環境的組織規範、配合度、辦學理念以 及實習學校對實習的感受和重視程度也是實習生認為會影響集中實習功效的主要因素 之一。 綜合歸納上述文獻,可清楚了解影響集中實習的四類主要因素分別為集中實習時 間、集中實習輔導、實習生的個人經驗和實習學校,此部份也將是本研究的探討重點, 以了解研究學校之實習生對集中實習之感受與意見,以作為學校未來規劃集中實習之參 考依據。

(37)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國內有關集中實習之相關研究

國內有關集中實習之相關研究

國內有關集中實習之相關研究

國內有關集中實習之相關研究

茲從國內學者對集中實習的有關研究著作中來探討關於國內集中實習相關研究,大 部分以問卷調查(量)或訪談法(質)為主,研究的層面包含有集中實習的實施成效、影響 集中實習成效之因素等。根據蔡窈靜(2001)、莊佳燕(2002)以及研究者蒐集之相關文獻, 依年份整理如下表(表 2-2): 表 2-2 國內集中實習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 時間 研究對象 研究重點 結論與發現 建議 王莉玲 1992 花 蓮 師 院 80 級幼師 科學生 45 人。 幼 師 科 集 中 實 實 施 方 式 之 檢 討 評 量 。 (質) 1. 集中實習的價值與重 要性受所有實習生的 肯定。 2. 行政實習工作在集中 實 習 期 間 較 無 法 落 實。 3. 實習生人際關係溝通 技巧、解決問題的能 力及創造力的增進應 再加強。 4. 實習生教學最大的困 擾是課堂管理技巧, 且幼兒有興趣的學習 活動之相關訓練課程 較少,這些課程應可 單獨開設。 5. 實習生最大的挫折感 是教學能力的不足, 因此加強教學輔導及 心理輔導是實習指導 工作上的重點。 6. 幼兒面對新的事、物 須較長的適應時間, 所以集中實習的時間 至少要連續 3 週才能 發揮教學成效。 1. 擬 聘 特 約 實 習 幼 稚 園。 2. 強化集中實習指導功 能。 3. 落實行政實習工作。 4. 延長集中實習時間。 5. 改進課程設計。 6. 加 強 專 業 輔 導 與 諮 商。

(38)

表 2-2 國內集中實習相關研究(續 1) 研究者 研究 時間 研究對象 研究重點 結論與發現 建議 楊文貴 1992 台 北 師 院 80 級全體 應 屆 畢 業 生 242 人。 駐 校 集 中 實 習 制 度 對 實 習 生 的 教 師 態 度、教師角 色 知 覺 及 任 教 職 志 的 影 響 效 果 之 研 究。(量) 1. 駐校集中實習制度對 於實習生教師態度的 總體反映沒有影響。 2. 駐校集中實習制度對 於實習生教師角色知 覺的總體反映沒有影 響。 3. 駐校集中實習制度對 於實習生任教職志的 總體反映沒有影響。 4. 駐校集中實習制度對 於實習生教師角色知 覺,在更細的向度上 有 所 影 響 。 其 結 果 為:工作生動、有趣 的、繁重的、複雜的、 及工作瑣碎的。 5. 駐校集中實習制度對 於 實 習 生 的 任 教 職 志,在更細的向度上 有 所 影 響 。 其 結 果 為:實習生對於自己 擔任國小教師的工作 較傾向於:願意、主 動、猶豫不定及未經 考慮。 1. 使 用 多 因 子 實 驗 設 計。 2. 擴大研究對象。 3. 增加變項,採多變量變 異數分析。 4. 質量並重。 5. 延長研究時間。 蕭速農 1994 某 師 院 二 位 四 年 級 學生。 集 中 實 習 對 試 教 班 及 師 生 和 實 習 生 所 造 成 之 影 響。(質) 1. 班級任課教師較師院 實習指導教授能提供 更多的實質回饋。 2. 集中教育實習對試敎 班級產生影響。 3. 專家教師可提供生手 教師在試教過程中減 少摸索過程,並促進 其專業表現與成長。

(39)

表 2-2 國內集中實習相關研究(續 2) 研究者 研究 時間 研究對象 研究重點 結論與發現 建議 鍾蔚起 1994 3 所師大四 年 級 學 生 494 人。 試 教 經 驗 及 其 影 響 因 素 之 研 究。(量) 1. 試教活動的目標應兼 具技術、專業發展與 反省能力;而其功能 有統整、適應、發展 與訓練等。 2. 試教經驗相關研究採 用層面不一,研究結 果十分歧異。 3. 師範生於試教後所獲 得的經驗兼具正負兩 面:越趨於監督管理 的學生控制取向、教 學效能信念提高,但 一般教學效能信念降 低。 4. 師範生試教前的先備 概念是試教經驗最重 要影響因素;試教學 校情境次之;師範大 學教育情境再次之, 個人特質幾乎全無影 響力。 5. 師範生就讀學校會影 響其試教經驗;反省 性教學對師範生學控 制取向與教師效能信 念無影響,但可略為 提升反省能力。 6. 學生表現與期望差異 是試教學校情境中影 響試教經驗最大的因 素。 7. 個別影響因素之間多 未具有交互作用。 8. 雖然師範生主觀上認 為同班同學教育實習 課程教授與試教學校 指導教師會影響其教 學觀念與行為,但是 實際上,所有的重要 他人對師範生的試教 1. 試教活動的目標應兼 重教學技能、專業成長 與反省能力。 2. 改革試教制度。 3. 加強試教學校實習指 導 教 師 的 遴 選 與 培 育,並給予相當的獎勵 與支持。 4. 根據師範生的試教經 驗及其影響因素,擬定 輔導策略。 5. 發揮師資培育機構中 重要他人對於師範生 的影響。 6. 探討課程對於試教經 驗的影響,重新規劃課 程。 7. 實施反省性教學。 8. 進一步的研究建議: (1)教師社會化其他階 段的研究;(2)探討師 範生試教經驗與初任 教師教學觀念與行為 之間的關係;(3)對於 研究中若干發現進一 步的探討。

(40)

表 2-2 國內集中實習相關研究(續 3) 研究者 研究 時間 研究對象 研究重點 結論與發現 建議 鍾蔚起 1994 3 所師大四 年 級 學 生 494 人。 試 教 經 驗 及 其 影 響 因 素 之 研 究。(量) 經驗均不具影響。 9. 試教制度、學校環境 與試敎期間重大事件 對於師範生試教經驗 具有影響。 10.師範生的試教經驗係 主動社會化的結果。 章淑婷 1995 花 蓮 師 院 八 三 級 幼 師 科 二 十 一 位 應 屆 畢業生。 從 集 中 實 習 探 析 準 教 師 之 幼 教 體 認 。 (質) 1. 在對課程設計與實施 方面:嘗試發展完整 學習的課程設計與多 樣化活動方式、嘗試 不同的活動型態、彈 性調整課程設計,以 及課程運作的反思。 2. 在對教室管理方面: 包括教室管理困難因 素的體察、執行教室 常規的心境、教室管 理策略的運作。 3. 在對人際關係方面: 實習生與幼稚園指導 老師之人際關係、實 習生與實習生之間的 互動關係。 1. 重視學校情境教育:加 強批判反省能力、人際 關係的知能與技巧、落 實科際整 合觀 點 與經 驗。 2. 重視實習輔導制度:落 實集中實習制度、發展 「第一年 實習 生」 及 「教師輔導者」的輔導 制度。 3. 加 強 未 來 相 關 的 研 究:針對幼稚園指導老 師、針對投入幼教工作 者之幼教 體認 進 行研 究。 張明麗 1995 花 蓮 師 院 八 三 級 幼 師科 81 位 應 屆 畢 業 生。 準 幼 教 老 師 集 中 實 習 教 學 角 色之研究。 (量) 1. 全體在集中實習前與 集中實習後在教學角 色認知上皆無差異存 在。 2. 全體在集中實習後比 集中實習前容易踐行 教學設計上之「活動 選 擇 」 及 「 活 動 組 織 」、 教 學 準 備 上 之 「環境佈置」及「教 材教具應用」、教學實 施上之「教學技巧實 施」及「教學領域實 施」。

數據

表 2-2    國內集中實習相關研究(續 1)  研究者  研究  時間  研究對象  研究重點  結論與發現  建議  楊文貴  1992  台 北 師 院 80 級全體 應 屆 畢 業 生 242 人。  駐 校 集 中實 習 制 度對 實 習 生的 教 師 態 度、教師角 色 知 覺 及 任 教 職 志 的 影 響 效 果 之 研 究。(量)  1
表 2-2    國內集中實習相關研究(續 2)  研究者  研究  時間  研究對象  研究重點  結論與發現  建議  鍾蔚起  1994  3 所師大四 年 級 學 生 494 人。  試 教 經 驗及 其 影 響因 素 之 研 究。(量)  1
表 2-2    國內集中實習相關研究(續 3)  研究者  研究  時間  研究對象  研究重點  結論與發現  建議  鍾蔚起  1994  3 所師大四 年 級 學 生 494 人。  試 教 經 驗及 其 影 響因 素 之 研 究。(量)      經驗均不具影響。 9
表 2-2    國內集中實習相關研究(續 4)  研究者  研究  時間  研究對象  研究重點  結論與發現  建議  謝文英  胡悅倫  1995  某 師 院 四年 級 學 生 1006 名。  師 院 生 集中 實 習 教學 能 力 總 結 性 評 量 之 研 究 。 (量)  1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探究式學習 教學類型 (四種類型).. 探究式學習教學 常見模式及實施 Stripling Model of Inquiry.. Connect, wonder, investigate, express

(2) Buddha used teaching of dharma, teaching of meaning, and teaching of practice to make disciples gain the profit of dharma, the profit of meaning, and the profit of pure

To help students achieve the curriculum aims and objectives, schools should feel free to vary the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sequence of learning elements. In practice, most

 The pre-primary institution is able to design learning activities around themes to facilitate 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from different learning strands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skill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ood teaching practices in both reading and

運用 Zuvio IRS 與台日比較文化觀點於日本文化相關課程之教學研究 Applying Zuvio IRS and Perspective on 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to Teaching

In addition, the degree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has essential impact on the two dimensions of competitiveness includ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Keywords: Junior high students,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to use, willing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