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目前國內,與識字理論相關的研究已有豐富的成果,如從字優效 果(word superiority effect)及字劣效果(word inferiority effect)來探 討中文字詞的辨認(胡志偉,民78;陳烜之,民73;陳烜之,民76;

鄭昭明,民70),或研究閱讀中文字詞時語音轉錄(phonological

recoding)的現象(曾志朗、洪蘭,民67;謝娜敏,民71;林宜平,民 72;連韻文,民 74),或以整合特徵理論(feature integration theory of attention)來分析中文字的基本辨認單位(吳璧純、方聖平,民77),

或比較高低閱讀能力學生之識字情形(吳芳香,民87)或從識字策略 出發探討其發展歷程或識字策略與學業成就之相關(方金雅,民85;

李忻雯,民81),然而,這些研究並未涉及如何教導學生有效的識字。

有幸的是,國內從84年開始,便有研究者以教學角度來探討有效的中 文識字教學,如陳靜子(民85)的「部首歸類與聲旁歸類教學法」,陳 秀芬(民87)的「中文一般字彙知識教學法」,還有李淑媛(民87)比

較「分散識字教學法」與「中文一般字彙知識教學法」的成效,呂美 娟(民88)的「基本字帶字」教學法,秦麗花和王洛夫(民88)採用

「形聲字」進行有系統的教學,以及王淑貞(民89)的「字族文教學」

等。這些研究基本上是根據中文字的特性來進行教學,有的先以字音、

字形、部首的特性做歸類,將字音及字形相似或具有同部首的字當成 一組字來教,以減少孩童的記憶負擔(陳靜子,民85)。也有的研究者 教孩子組字規則(李淑媛,民87;陳秀芬,民88);組字規則包涵有「三 點水」、「豎心旁」、「金」、「言」等部首永遠放在字的左邊,「四點火」

放在字的下面,諸如此類。教學設計可以強調這些特點是因為中文字 的組合不是亂無章法的,只要熟悉組字原則有助於確認部首的位置,

減少將部件左右錯置的機會。另外,也有的研究以同一偏旁或部首為 字族的基本字,以字族編寫文章來教授的教學法,由於其以字族為基 本字,學生在學習時因字形歸類及容易區辨的因素,可增加學習效率

(王淑貞,民88)。更有研究將傳統識字教學和加入了中文字彙知識的 識字教學,比較兩者間何者有效(黃秀霜,民88;李淑媛,民87)?

有些研究者認為,識字教學成效有隨著時間遺忘的現象,主張在識字 課程中加上短文閱讀,將識字教學和閱讀活動融合進行,這樣除了可 保留識字教學成效外,更可增加閱讀能力(呂美娟,民88)。上述的中 文識字教學法多實施於有特殊需求的學生上,其優點在於利用中文字 的歸類對比和文字的結構規則教學,如此一系列、成組的學習中文字,

可以提高識字效率(郝恩美,民88;萬雲英,民80),更有利於兒童 有計畫的編碼、組合、儲存和檢索(萬雲英,民80)。但雖如此,也 有它的缺點,那就是生字集中量太大,相似字過於集中,易產生泛化 及混淆,且只進行單調的識字活動,易與文章閱讀脫節,(施惠玲,

民89;萬雲英,民80)。

在中文識字教學中,最好的教法是什麼呢?從文獻中可知,各種 中文識字教學法在教學上皆有不錯的成效,可是也有其侷限性,教學 法之間常有互相重疊之處(王瓊珠,民 92),有時很難做明確切割。又 中文字的學習,有些適合從字義切入,有些適合從字形的部件組合來 呈現說明,有些字更能在字音上找到解碼線索,所以識字教學只固化 一種策略,實有偏頗。大陸學者王寧和鄒曉麗(民 88)認為中文識字 還是以造字原理入手的「字源教學法」較為理想,既符合中文字的科 學研究,字理解釋也不至於前後矛盾,也符合學童對象形而具體事物 較容易接受的特點。但國內學者黃沛榮(民 90)提出,識字教學應從

「部件」的角度切入較合適。「部件」是中文字書寫的最小單位,它介 於筆畫和部首之間,可能小至筆畫,也可能大至偏旁,部件可以說是 構成中文字的零件組,所以,從部件切入的識字教學有利於字形的記 憶,直接或間接提高識字和寫字的效果。對於中文字而言,並非所有 的字都能找到六書的造字原理,字源的說明要有造字原理還要有清楚 的文字演變歷史,才能在字理的解釋上說明得體,不至於張冠李戴。

另一方面,如果以部件分析每一個中文字時,將會面臨如何分析中文 字部件才適當?當部件不是完整的字時,如何命名與記憶?相似的部 件只是位置不同,如何區分呢?這些問題是以不同角度切入識字教學 時可能會遇到的盲點。

上述的「字源教學法」屬於以字理為主導的識字法,強調字義分 析,而「部件教學法」屬於以字形為主導的識字法,重視字形的辨認。

對於識字教學而言,字形的辨識,字音的認讀,字義的理解都很重要 都不能偏廢,然而,從哪一個角度著手較合乎認知的發展呢?實在眾

說紛紜。所以研究者認為中文識字教學應以字的特性來選擇切入的角 度,實在不該限於某一種模式的窠臼。

近年來國內對中文識字教學的研究(陳靜子,民85;林素貞,民 87;陳秀芬,民87;賴惠鈴、黃秀霜,民88;李淑媛,民87;呂美娟,

民88;秦麗花、許家吉,民89;王惠君,民92;王淑貞,民89;胡永崇,

民90;郭紅伶,民90;彭志業,民92;溫瓊怡,民92;黃道賢,民92;

黃冠穎,民95),多以教學實驗的方式來進行,有的以單一受試實驗 法的多基線設計方式,或以實驗組、控制組配對的方式進行,亦有的 以質性研究方式對教學方法的調整之效果做探究,更有以系統的識字 教學法和一般識字教學法之教學成效做比較的。上述為識字教學的眾 多研究方法。而以教學策略方面來看,歸納有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基 本字帶字識字教學法、部件識字教學法、一般中文字彙知識、形聲字 識字教學法、相似字呈現識字教學法、字族文識字教學法、意義化識 字教學法和閱讀識字教學法。王瓊珠(民93b)依這些識字教學法內涵 大概區分成五個取向(中文特性、由閱讀中識字、融入電腦輔助設計、

強化記憶策略、識字量分級教學),其中以中文特性研發的識字教學 策略為最多。茲將國內近年對識字教學的研究及所運用的識字教學法 和策略逐一介紹,分述如下,相關研究摘要詳見於附錄一。

一、基本字帶字教學法:

所謂基本字帶字是指在字形近似的一組字(包括形聲字)中,共 同含有能夠獨立成字的構字部件,稱之為基本字。將基本字加上不同 部首、偏旁可衍生一系列的字,這是基本字帶字的原理。「基本字帶 字識字教學」就是通過給基本字加偏旁、部首的辦法,引導學生利用

熟字記生字,同時使學生理解中文字的形、義關係,形、音關係與義、

音關係,從而建立中文字形音義的統一聯繫(戴汝潛、郝嘉杰,民86)。

呂美娟(民88)研究探討基本字帶字教學法和基本字帶字加自我 監控法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之識字學習的影響,研究發現對於增進識 字困難學生之識字學習表現上具有立即效果,且部分受試者具有二週 及十四週之保留效果,並證實基本帶字教學對三位受試的部件辨識能 力皆有增進效果。黃道賢(民92)研究發現基本字帶字教學法、基本 字帶字加自我監控法、以及基本字帶字加自我監控法配合閱讀練習,

此三種識字教學法對識字困難學生之識字學習的立即評量、複習評 量、短期保留評量均有其成效,對長期保留評量而言,三位受試者成 效並不相同。上述兩個研究中皆使用「自我監控法」之策略來鞏固識 字能力,其「自我監控法」是指利用口訣法自我指導,以記住組字部 件,再利用口訣法自我檢查所書寫的字是否正確,接著利用聽寫做自 我評量與自我校正。

二、一般中文字彙知識:

中國文字學中的「六書」理論是適應創造中文字、學習中文字的 需要而總結出來的。每一個中文字都具有自己的構形依據和道理,利 用六書造字原理,讓學生了解文字的結構及演變,(尤其是象形、指 事、會意、形聲等四種造字原理),如此識字法或可稱之為「字理識 字法」。這種識字法是由湖南省岳陽市教科所賈國均於1991年首先發 起的。根據中文字的特徵,可分為「漢字組字規則知識」、「部首、

偏旁的語義知識」、「部首、偏旁的讀音知識」(鄭昭明,民70),

在教學時,指導學生這三方面的字彙知識,能協助學生對字的形、音、

義產生連結,方便學生記憶。

陳靜子(民85)以國語低成就學童為研究對象,發現部首歸類教 學法的「圈選測驗」之成效優於聲旁歸類教學法;聲旁歸類教學法的

「看字讀音測驗」之成效優於部首歸類教學法;這兩種教學法在「聽 寫測驗」的成效則無明顯差異;且兩種教學法皆具有保留效果。

李淑媛(民87)研究發現,對學習障礙學童識字教學而言,「一 般字彙知識識字教學法」識字教學之立即成效,比「分散識字教學法」

為佳,但保留成效則較差;以保留成效來言,「部首表義知識」保留 情形較差,「聲旁音讀知識」保留狀況較佳;接受「一般字彙知識識 字教學法」的學習障礙學童,其識字學習的立即成效,比接受「分散 識字教學法」的一般學童高,但低於接受「一般字彙知識識字教學法」

的一般學童。

陳秀芬(民87)的研究發現,中文一般字彙知識教學法能增進識 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的立即保留、短期保留與類化之成效,且能有效 增進其一般字彙知識能力與識字年級水準,尤其對無法使用注音符號 識字之識字困難學生之教學成效更為顯著。

陳秀芬(民87)的研究發現,中文一般字彙知識教學法能增進識 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的立即保留、短期保留與類化之成效,且能有效 增進其一般字彙知識能力與識字年級水準,尤其對無法使用注音符號 識字之識字困難學生之教學成效更為顯著。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