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涵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以及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壹、 從家庭教育走向社會教育

社會的穩固需要奠基在家庭穩固上,王以仁(2014)表示家庭是 子女出生的第一個場域,父母是子女學習的對象,子女學習社會化歷 程裡,若父母給予子女正確的親職教育,將可協助其發展健全的身 心,黃迺毓(1988)提出若要維持社會的秩序,引導子女往正確的方 向發展,以預防社會問題,根基建造於父母們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可 見父母若能有效的學習家庭教育,對子女身心發展上之有舉足輕重之 地位。

傳統社會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劃分為三類,但面對 現今社會變遷及媒體資訊快速的時代裡,家庭身處變動、複雜性高的 環境,更是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需要政府一起協力,黃迺毓

(1988)認為政府單位的角色是喚起社會對家庭教育的關注與重視,

並結合家庭、學校及社區整體的力量,促使全民投入參與並持續推展 家庭教育。我國 2003 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家庭教育法」,建構學校 及社會成為推廣家庭教育之體系,共同協力達成「增進國民家庭生活

2

知能,健全國民身心發展,營造幸福家庭,以建立祥和社會」之目 的,臺灣的家庭教育正式從「家內事」提升為「公眾事」。

根據家庭教育法定義,家庭教育是指具有增進家人關係與家庭功 能之各種教育活動,親職教育為其主題範疇之一,是指增進父母角 色、職責、態度與責任、親子溝通與協調、子女教育等活動。推動人 員依該法第十八條明定「…鼓勵公私立學校及機構、團體、私人辦理 推展家庭教育之工作」,賦予社會實務工作者在地方上實施的積極角 色,李盈萩(2003)表示當親職教育有效實施並結合學校,不但能補 足學校資源的限制,也有助於親職教育在地化的實踐與落實,將可能 發生的社會問題提早預防,以帶動社會安定與穩固。

不同單位與場域推動親職教育時,可以讓不同的家庭有機會接觸 親職教育活動,Stern(1969)指出,雖然親職教育的實施無法完全 阻止家庭問題發生,但可透過預防性教育,降低家庭問題的程度與強 度。父母若能從鄰里、社區活動中,就近接觸親職教育相關活動,增 長知識與親子互動方式,培養整體社區親職教育理念與習慣,將可成 為社區中強大資源。

貳、 發展實務工作者家庭教育相關能力的重要性

家庭生活教育是從事人與人關係的工作,實務工作者本身即是一 個傳播、轉化專業知識的媒介,所需面對及處理的家庭議題層面廣泛

3

且深入,除了具備家庭教育相關範疇的專業知識基礎,蕭崑杉

(2000)認為還需將知識體系轉換成服務行動的技巧與方法,並以團 隊運作方式推廣家庭教育相關方案,使團隊成員進行知識傳播並因而 形成團隊的知識(蕭崑杉,2002);另外黃迺毓,糠明珊、勞賢賢、

周玉敏(2010)提出家庭教育人員還需具備個人特質與人際溝通能 力,觀察與接納的尊重態度接觸服務對象,促使有效溝通的機會。

研究者在實務經驗發現有效的助人關係是讓個體知道自己是被接 納,有足夠的安全與感受到被愛時,改變與影響才可能產生,然而,

此部分推動的特質與溝通能力,需要長時間在實務工作裡「做中學」

及反覆覺察培養,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則擁有此優勢。

參、 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在職訓練的必要

吳妮真(2014)研究分析申請認證者的背景,發現取得專業認證 資格的,多數是相關科系的大學畢業生,其所具備的能力,僅為在學 期間修習相關專業理論知識,鮮少有家庭生活教育實務運用之經驗,

反之,第一線服務的民間機構有專業認證者不多,卻各有其服務宗 旨、特定對象與方式,也見專業的必要。可見,目前臺灣家庭生活教 育實務工作者的能力養成,除了正規學校教育培養具備認證資格,實 務上,有許多第一線的家庭教育相關機構的工作人員,並非家庭教育 相關科系畢業,無法透過職前教育取得家庭生活教育專業人員證照,

4

然他們卻擁有資深的實務推廣經驗與專業使命,加上豐富的人際溝通 技巧與特質之優勢,從實務工作累積經驗並在實施過程中的學習與修 正,形成該領域在地化的共同議題並推動,是落實家庭教育在地化的 重要推動角色,顯然這群工作者除了經驗累積專業,繼續接受在職訓 練,以提升專業能力有其必要性。

肆、 自身的學習經驗

研究者曾從事輔導青少年偏差、犯罪之社會工作近 7 年資歷,深 感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重要性,且面對學校、社區對家庭教育相 關知識之不足,引發自己成為做家庭幫助者的念頭而投入學習,來到 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以下簡稱臺師大人發系)家庭生 活教育組碩士班進修,接觸到「編織幸福家-青少年家庭教育」方案 計畫(以下簡稱青少年家庭教育方案),臺師大人發系黃迺毓教授受 教育部委託辦理,擔任計畫主持人,該計畫注重培育家庭教育專業種 子師資,透過豐富的資源及專業師資,提供在職訓練、充實專業知 識,使種子師資成為各個社會角落的家庭支持者。

青少年家庭教育方案之內涵為子職教育及親職教育,編撰並出版 子女版 6 堂符合國小高年級至國中使用的學生版教案、教師版手冊,

及父母版的 6 堂教案、手冊,將手冊內容製作成教學光碟,規劃初階 子女版訓練 12 小時、進階父母版訓練 6 小時之課程;訓練模式分為

5

師資培訓、團隊經營及教育落實三階段,培養地區實務工作者成為種 子師資,並推展此方案達到教育落實;參與對象有縣市家庭教育中心 的在職人員、志工、學校教師及民間單位的實務工作者,進行方式以 大課堂方式,透過繪本、影片及團體分組進行討論、分享與交流。

研究者有機會觀摩方案訓練的過程,發現種子師資除了家庭教育 中心的專職人員與志工外,有許多民間單位的核心工作者,其學經歷 背景與研究者相似,非家庭本科畢業,卻積極投入家庭教育相關工 作,累積許多在家庭教育之相關機構內服務的經驗,早期以教會之宗 教團體為多。研究者關注他們從實務工作中重視親職教育的推動,除 了工作發現深感家長是改變子女的關鍵,參與者亦是準父母或未來父 母的角色,透過在職訓練中的分享與反思,觸動個人的生命經驗,產 生自我覺察後改善了自己與家庭的關係,更加深實務工作者對親職教 育的責任感,並積極推動。

綜合上述,這些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與研究者有相似的背景 與價值觀,非科班的學歷,卻重視親職教育而積極主動參與青少年家 庭教育方案訓練,在職增能專業並實際推廣,加上家庭生活教育實務 工作者具備實務經歷,透過推動的分享,充分運用在地化資源及活化 教材,以符合家長需求,增添親職教育的豐富度,因此研究者欲探討 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參與在職訓練的動機、學習與回應是什麼?

6

將所學的實際推動親職教育的歷程、遇到的限制及因應又是如何?本 研究期待透過訪談對話了解實務工作者參與訓練動積與學習歷程,且 積極推動親職教育之內在歷程、生活經驗及運用方案的互動經驗,期 待能提供未來在實務領域推動親職教育的相關單位參考,也盼提升家 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推動親職教育的價值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