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資料處理和分析

詳實記錄口語及非口語訊息,以利整體訪談情境的詳實呈現,詳 細閱讀訪談資料,並輔以訪談筆記中所觀察到的資料,一同於分析參 考之。進行內容分析時,將研究對象全部的訪談內容進行分解、檢視 後,再予以逐句編碼。

二、 尋找共同的話題與重要類別

全部資料皆完成編碼後,將檢視編碼之內容,並予以分類、比較,

性質相近的編碼歸為一類,形成一個重要範疇,再進一步將此範疇概 念化、抽象化,形成一主題或重要概念。

三、 資料編碼

將訪談資料匿名處理隱密資料和設定資料的編號,第一碼為受訪 者的編號,依序為 A、B、C、D、E;第二碼為訪談資料轉謄逐字稿,每 一句談話作為一編碼,連字號後面的第三碼,為話題單位號碼,資料 引用說明案例:A98-02 及為受訪者 A 第 98 句的第 2 個話題單位,其他 依此類推。

四、 資料分析

分析謄寫的研究資料,以持續比較法將資料閱讀和註解,切割為 有意義的單位化話題,研究者再將單位化話題重複思考與反覆分析,

60

統整話題成為類別,當性質相近的編碼被歸為一類後,配合相關的理 論、研究文獻報告、個人的生活經驗、觀察到的社會現象等研究者主 觀的意識,將分類過後的主題進行概念分析,並將結果組織成初步的 架構,再根據不斷獲得的資料加以修正組織架構。

五、 結論的詮釋與建議

綜合上述將資料來回閱讀、理解、分析、歸納等,萃取找出重要 概念與主題,持續檢核並與相關文獻進行對話,呼應研究主題、目的 之關聯性,進行整體研究結論的詮釋與建議。

六、 信效度

為使研究維持研究的品質,研究者使用不同資料來源蒐集,透過 觀察、訪談或文本分析等三角檢測,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參與研 究的心得、推廣紀錄與回饋,研究者手札等資料,有助研究者對研究 對象的經驗有更全面的了解。研究者與同為參與研究工作的同儕進行 討論,藉此彼此交流意見、分享、共同檢核與回饋,讓研究者進一步 反思在資料分析、詮釋上有偏頗之處,以確認資料分析的可信賴度。

七、 研究倫理

本研究進行質性的深度訪談工作,受訪者的隱私、保密為本研究 需注重之倫理議題,以下結合本研究採用潘淑滿(2003)的倫理須知,

盡力做到保護受訪者,將可能的傷害性及風險降到最低:

61

(一) 告知後同意

本研究於訪談前先與受訪者進行聯繫,告知研究者身分及本研究 的目的,並說明訪談同意書,若受訪者同意後簽署之,研究將開始進 行深入訪談,即便受訪者簽署這份同意書,若想中止研究關係即可隨 時停止。

(二) 欺騙與隱瞞

在不傷害他人的原則下,誠實、尊重下進行訪談工作。

(三) 隱私與保密

保障受訪者的原則即是匿名(anonymity),即足以辨別身分的訊 息皆該刪除,故在研究進行前將與受訪者細部討論匿名性的處理方式。

(四) 潛在的傷害與風險

由因本次研究以參與方案訓練的人際網絡為出發的立意取樣方式,

在研究發表及資料處理過程的保密及隱匿性恐有風險,故在一開始簽 署同意書時,將會把此風險及匿名性與受訪者做討論。

(五) 互惠關係

對於受訪者花費許多精神與時間,將個人有關之隱私,本研究為 表達感謝之意,將以能增進親職教育的書籍、教材等贈予之。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