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闡述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再對研究中之相關名詞進行 解釋與界定,最後提出本研究的範圍與限制。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動 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 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台灣在一九九九年通過的「教育基本法」中的第四條提及教育的意義與基本 訴求,同時也對弱勢族群的教育加以闡釋:「人民無分性別、年齡、能力、地域、

族群、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社經 地位及其他條件,接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

對於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及其他弱勢族群之教育,應考慮其自主性及特殊性,依 法令予以特別保障,並扶助其發展」,故身心障礙者除有與一般人均等的受教權 利外,尚須考量其教育需求、尊重個別差異並給予最合適的教育規劃。二○○三 年九月教育部舉辦了一次全國教育發展會議,廣邀學者專家、教師、民間團體以 及社會大眾共同來參與,會中有三項中心議題,其一即是弱勢族群的教育議題─

「增進弱勢族群教育機會,確保社會公平正義」,其內容提及增進教師特教效能,

提升身心障礙教育品質;加強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團隊之運作,發揮應有功能(陳 清溪,2004)。

依據教育部特殊教育統計年報顯示多數的縣市統計資料中,以普通班學習為 主的身心障礙學生(包含安置在分散式資源班、巡迴輔導班及普通班接受特殊教 育服務的身障生)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以屏東縣為例,依據特殊教育通報網 九十九學年度教育部統計資料所示(教育部,2010),國小階段以普通班學習為 主的身心障礙學生人數為 1370 人,約佔當年縣內全體身心障礙學生人數 1618 人的 84%左右;到了一百學年度,以普通班學習為主的身心障礙學生人數上升 到了 1444 人,約佔當年縣內全體身心障礙學生人數 1670 人的 86%(教育部,

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2011);而在一百零一學年度的統計資料顯示以普通班學習為主的身心障礙學生 人數提高至 1529 人,更佔了縣內全體身心障礙學生人數 1737 人的 88%(教育 部,2012)。由上述資料分析得知身心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級的人數不但逐年上 升,更以普通班級的學習環境為主要安置型態。而截至 2013 年 10 月 21 日,由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的年度統計查詢中得知全國一般學校國小身心障礙學生 總數有 39,239 人,扣除集中式特教班、床邊教學以及在家教育人數後,其餘在 資源班、巡迴輔導班以及在普通班接受特教服務者有 34,112 人,也就是說在普 通班就讀的身心障礙學生約占 86%,除顯現融合教育模式儼然成為我國教育發展 的趨勢外,也代表普通教師教導身心障礙兒童的機會相對提升,因此對於融合教 育理念所帶來的新思維與作為,無論是普通班教師抑或特教老師必將共同攜手面 對(教育部,2013)。

此外,我們也都知曉導師是班級中的主要經營者與領航者,因此導師更是成 為融合教育是否能順利推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雖然各縣市政府都有針對普通班教 師辦理特殊教育相關研習課程,但對於適應身心障礙學生間極大個別差異的狀 況,似乎仍難以應對,即便有服務熱忱與接納態度,卻依然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的 特殊學習需求。研究者擔任教職工作迄今已滿十年,依序擔任 9 年的集中式特教 班教師及目前的資源班教師,同時也兼任特教組長工作達四年,在這些歷練中獲 得頗多感觸,諸如為促使身心障礙學生融入一般同儕中,辦理許多特教宣導工 作,但成效卻仍有限,有種活動當下是股熱潮,時間過了卻雲淡風輕之感,此股 熱血無法延續;也曾見過許多普通班教師有意願配合融合教育工作推行,但實務 上卻遭遇人力、物力缺乏所苦,大多也只能盡力為之,有種聽天命的無奈。因此 瞭解普通班導師在實施融合教育上所接受的支援服務現況,並有效協助其解決教 學現場中所面臨的困境乃為當務之急,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融合教育工作的推行實需支援服務的充分提供,以研究者收集國內有關融合 教育支援服務的供需研究中,皆顯示出普通班教師對融合教育支援服務的高度殷 切期盼與需求,但在獲得的情況上卻呈現低滿意的結果(王銘得,2005;邱明芳,

2003;唐大衛,2007;張素玉,2004;張意如,2008;陳羿庭,2009;董杰仁,

2008;潘廣祐,2006;顧怡婷,2009)。以研究者任職的縣市─屏東縣為例,102 學年度開始進行巡迴輔導班與資源班的整併工作,將原先的不分類巡迴輔導班多

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予以轉型為「區域性資源班」,僅留下服務特定對象的巡迴輔導班,諸如情緒障 礙、視覺障礙等。研究者思索轉型的成因有以下幾點:1.以同一或鄰近鄉鎮規劃 成一整合性服務區域,每一區依學生人數至少配置一名資源班教師,穩定師生比 以提高上課的品質與學生的受輔節數。2.縮短教師巡迴輔導時舟車往返的時間,

以增加教師與受輔學校人員間的對話時間。3.期許在整併之後資源班教師能擔任 行政、普通班教師與專業團隊間的橋樑,大家攜手合作,共同為身心障礙學生服 務。由屏東縣 102 年度學前至國民中小學特殊教育增減班彙整表(見附錄一)中 得知資源班的新設班數達 23 班,可看出廣設資源班的現況,但在積極開班的作 為下,各校是否具備充足的人力、物力以提供支援,普通班導師需要的協助可否 獲得滿足,均為有待瞭解的問題,因此研究者希望透過普通班導師對於融合教育 支援服務之滿意度來進行分析,以作為改進普通班環境對身心障礙學生支援服務 的參考,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潘廣祐(2006)指出教學年資、融合教育經驗及特教專業背景對於支援服務 的獲得與需求會存在差異情形;顧宜婷(2009)研究結果表示教師會因性別、任 教年級及學生障別不同而在服務滿意度上產生差異情形;蔡依玲(2012)研究結 果指出教師會因融合教育經驗而在支援服務需求上有顯著差異情形,且不同年資 的教師對於支援服務的需求與滿意度落差有顯著差異;陳明聰、林玉霞與黃健榜

(2011)所得研究結果卻顯示教師並不會因背景不同而影響支援服務的獲得與需 求情形。因此,教師的背景變項對於支援服務的需求及滿意度而言並非絕對,據 此探究每位導師間相異的背景變項,如不同的學校規模、特教專業背景以及教學 年資等,是否會有著不同的獲得程度與滿意度,亦是研究者所欲了解的,因此探 究是類教師背景因素是否對於屏東縣普通班導師在支援服務的獲得現況及滿意 度上存在差異現象,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