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師專業成長需求的意義與內涵

本節共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份專業成長意義的歸納,第二部份為需求意義的整 理,第三部分則為教師專業成長需求內涵的分析,並以此做為本研究理論的依據。

壹、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及內涵

以下將分別從專業成長的意義、相關概念來說明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一、專業成長的意義

「專業」係指在社會上的每一種工作或行業,都有其特殊的知識、技能、態度與規 範,如醫師、律師、教師等都是一種專業(呂錘卿,2000 )。傅木龍(1998)則認為該 行業若有專門的學識能力且能用犧牲奉獻的服務精神來獨立執行,即可稱做「專業」。 國外學者 Darling-Hammand(1990)則認為涵蓋專門技術、特殊技能和高度使命及責任 感等三要素的工作,即為「專業」。

「專業成長」即一位工作者不斷提升其能力的過程,而表現出成熟的專業行為和態 度,對從事教育工作者而言,專業成長指教師在其教學生涯中,不斷的追求個人專業知 能、技巧和態度等進步與發展的努力及意願,並且在想法或情感上有所轉變,涵蓋正式 與非正式的各種能達成積極成長的活動(蔡碧璉,1993)。沈翠蓮(1994)也把教師主 動且積極的參與正式與非正式的學習進修活動,而使個人得以在教學知能、學生輔導、

班級經營和人際溝通等方面獲得成長的歷程,視為專業成長。李俊湖(1992)更指出教

師在從事教學工作時所參與的由政府或學校機關所辦理的教育性進修活動,以及個人自 主性參與的非正式活動,皆屬於專業成長的範疇,其目的在於促進個人自我的實現,改 進學校專業文化,以達成學校教育目標,進而提升學校教育的品質。

Tindill 與 Coplin(1989)指出教師充實自我專業成長的歷程,無論是由專業協會、

專業發展協會、本地或外地教師協會所提供的這些進修活動,都是教師可自由選擇的。

不難看出教師專業成長注重教師的自願及積極性,而參加這些活動的結果,勢必除了要 對學生的學習有所增進,對教師本身亦要有所改變,才稱得上是專業成長,也就是要達 到 F.C.Phinney 將專業成長畫分為五個階段中的第四、五階段--教學行為成長的反思和 使學生學習效果有所提高(引自李俊湖,1992)。

綜合上述學者的意見,本研究對「專業成長」的定義著重在過程與結果的觀點,即 教師專業成長係指教師在其教學生涯中,為了提升自我的專業知能、態度及技能,積極 且主動地參與各項正式或非正式的進修活動,達到有效的教學目標與增進學校的教育品 質。

二、專業成長的相關概念

專業成長一詞常與在職進修、專業發展與教師發展等概念交替使用,儘管有些學者 認為可將之視為同義,但依然有學者認為應該要加以區分界定,茲將彼此的差異釐清於 下:

(一)在職進修

所謂「教師在職進修」,就狹義而言,吳清基(1989)認為在職進修是指由政府 或相關學校單位,所舉辦的校外教育專業進修活動;就廣義而言,則是指教師的自我成 長或自我教育、參加學校所舉辦的教學研究或進修活動,以及教師在校外參加長期或短 期的在職進修活動。何福田(1982)則認為凡是可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活動都可稱之 為在職進修。Allen 與 Pucel(1979)則認為無論是正式或非正式,能否得到證書、文憑 與加薪得否,在職進修是指教師以謀求專業能力的改進所參與的教育性活動。

綜上所述,在職進修可看做是一種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目的的任何一種提升教師

專業素質、知能、態度及技巧的活動歷程。

(二)教師發展

「教師發展」有時和「教職員發展」並用,係指由機關或學校所設計安排的一系 列進修研習活動,其目的在增進教師與人員的成長,改進組織或學校的發展以求進步(呂 錘卿,2000)。Allen 與 Pucel(1979)亦指出教職員發展是學校中有助於個人效能的活 動,此活動是一種教育計畫的歷程,使個人、學校及本身專業上有所裨益(引自白穗儀,

1999)。

綜言之,教師發展的重點在於由學校來全面性提升校內所有人員的素質,以利學校 的發展與進步。

(三)專業發展

Williams(1985)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應包括職前引導和在職發展兩者。其目的 皆是把焦點放在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因此,專業發展應是指增進教師教學才能,拓展 其興趣,與改進其教學能力。特別是促進教學專業的角色及個人成長的活動(引自李俊 湖,1992)。Dillon-Peterson(1981)指出專業發展就是學校改革的整體活動,可以促進 個人達到最大的成長並營造出良好的氣氛來提高教學效果;Vaughan(1983)則指出專 業發展是一種被利用在以最新教學效能的研究來改進學校教育的方法;Sparks(1984)

認為任何可以幫助教師增進教學技巧的訓練活動即是專業發展;Southworth(1984)則 認為專業發展是一種成人教育(引自 Wideen,1987)。因此,本研究所使用的「專業成 長」一詞,在範圍上與「專業發展」較為相近,可視為相同的意思來解釋。

貳、需求的意義

「需求」的概念既多元又複雜,定義也因人而異,大體而言,「需求」的本質係來 自於生物驅力(drive)以及心理上的動機(motive)。而與其相類似的概念名詞有很多,

像是動機、驅力、要求、興趣與需要等(何青蓉,1995)。國內外學者對「需求」的看 法持有不同的觀點,茲將歸納整理如下表 2-3-1。

表 2-3-1

國內外學者專家對需求的定義

研究者 年代 對需求的定義

Maslow 1990 將需求分為兩大類,共包含七個層次,分別為第一層的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s)、第二層的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第三 層的愛與隸屬需求(love&belongingness needs)和第四層的尊重 需求(esteem needs)歸類於匱乏需求;第五層的自我實現需求

(self-actualization)、第六層的知識和理解需求(cognitive needs)

和第七層的審美需求(aesthetic needs)則歸類於成長需求。

Knowles 1980

認為需求可以分為基本人性需求(basic human needs)和教育需 求(education needs)兩大類。其中基本人性需求包含了生理需 求(physical needs)、成長需求(growth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新經驗需求(the need for new experience)、情感需求(the need for affection)、和認可需求(the need for recognition);教育 需求(education needs)則是指經由學習縮短實際表現的能力階 層和要求的能力階層之間的差距,進而促個人、機構或社會的利 益。

Husen & Postlethemaife

1985 以希望、不足為其概念,認為需求包含了三種涵義,分別是指 1.一種差距:個體實際狀態與目標狀態間的差異;2.希望或喜 好:指個體較希望或喜好的狀態,需求的認定無需顧及目標狀態 與實際狀態間的差異;3.不足:個體感到不足或缺乏的狀態。

張春興 1988 促使個體行為的內在促動力量。

簡茂發 1992 指個體為達期望的成就水準,所知覺希望學習的課程內容。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表 2-3-1 各學者對需求的看法可得知,需求的概念頗為複雜,其界定會因個體認 定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如以「類型」來分類的學者有 Maslow 以及 Knowles;以「預期 目標和實際績效差距」來分類的則有簡茂發、Husen&Postlethemaife;以及將需求視為 一種「動力」的學者張春興,不難看出需求是以個體目前的狀態為依據,將其生理、心 理、或其情感上所感受到的不足面向,欲產生填滿或補足的行為,即可稱之。

参、教師專業成長需求的內涵 一、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教師專業成長是一項動態且持續的學習過程,其中,透過正式或非正式的進修活 動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因素。國內外學者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項目著墨不在少

數,雖存有其差異,但主要仍以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態度等三部分為主。茲將國 內外學者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項目加以歸納分析,以作為評估教師專業成長需求的內 容與項目,摘要如下表 2-3-2。

表 2-3-2

教師專業成長內涵分析

學者姓名 年代 教師專業成長內涵 Erffermeyer

&Martary

1990

1.整合當前教育知識,以及運用專業理念實踐於教學 2.發展合宜的教育理念

3.運用教學技術來適應個別差異 4.增進學科領域的新觀念

5.增進班級經營和組織之技巧 6.增進人際溝通及關係之技巧 7.增進對不同社會、族群的瞭解 8.改善個人評量的技巧

9.參與專業進修

10.參與直接相關的專業發展活動 11.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並評估成效 12.運用社區資源來增進班級教學 Smith &

Neale

1991 1.實質的學科內容知識 2.教學相關的學科內容知識 3.和教學與學習有關的理念取向 4.和教材組織與活動管理的教學知識 李俊湖 1992 1.教學發展:係指教師在教學專

業知能方面的提升。藉由閱讀教育相關書籍及刊物、研究 教學問題、參與研習進修、自我反省、同儕專業對話等方 式來提升自我的教學知能。

2.個人發展:係指教師在人際關係方面的培養、溝通能力 上的訓練、解學問題的能力等有所成長,並在我概念發展、

專業態度、生活上更成熟,以及更加肯定教師的價值和教 育理念。

3.組織發展:係指教師參與組織的決定和管理,並經由團 體成員的互動和分享,來建立其信心,進而確立組織之目 標、方向與需求,以利問題的解決與組織的改進。

沈翠蓮 1994 1.教學知能:教師瞭解關於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知道如 何激勵學生學習動機、應用適切的學習方法,以及處理學 生問題的專業知識、態度、能力和技能。

2.班級經營:教師能善用班級自治幹部和組織,搭配教室 管理策略以獎懲方式來督促學生學習,以及維持教室環境 的整潔美觀,使學生能適應學校的生活的專業知識、態度、

能力和技能。

3.學生輔導:教師瞭解學生的能力和個性,並依據學生的

3.學生輔導:教師瞭解學生的能力和個性,並依據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