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擬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並根據研究目的,進一步歸納出待答 問題。茲將詳述如下:

壹、研究目的

一、瞭解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員培訓的看法及其差異情形。

二、瞭解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員培訓課程重要性的看法及其差 異情形。

三、瞭解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員培訓的後續專業成長評估看 法及其差異情形。

四、瞭解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員培訓的後續課程研習需求看法。

貳、待答問題

一、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員培訓的看法及其差異情形為何?

二、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員培訓課程重要性的看法及其異情形 為何?

三、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員培訓的後續專業成長評估看法及 其差異情形為何?

五、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員培訓的後續課程研習需求看法為 何?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之重要名詞意義明確,依據相關文獻探討的結果,將本研究之重要概念 說明如下:

一、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教師評鑑的立論基礎在於藉由工作表現回饋機制,讓教師更加瞭解自己專業表現,

同時,對於在專業表現欠缺的部分,加以改進,並進一步鼓勵教師不斷發展自我的專業 能力(張德銳,2004)。

教師評鑑略可概分為「形成性評鑑」和「總結性評鑑」。前者旨在協助教師瞭解教 學之優劣得失及其原因,引導教師改進教學,以提高教學成效,達到教學目標;後者以 考核教師表現水準的優劣程度,作為教師聘任的依據(張德銳,2004)。

本研究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係指教育部於 2006 年起試辦的「教師專業發展評 鑑實施計畫」,其目的為協助教師在專業方面的成長、專業素質的增進及教學品質的提 高,屬於形成性評鑑。評鑑層面則包含了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 與進修、敬業精神及態度,並經由多元的評鑑方式,期許教師透過自我省思與同儕專業 互動的過程,來達到專業成長的提升與增進其教學效能。

二、培訓

培訓係指為使個人獲得知識及特定技能,所進行的培養和訓練歷程。而本研究所指 之「培訓」係指教育部於 2006 年起試辦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至 2012 年 今日已改成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在這當中,為使教師能獲得參與教師專業發展 評鑑所需的知能與技能,以及增進自我的專業成長和提高教學效能,所辦理的一系列培 訓課程,包含了評鑑人員初階培訓、評鑑人員進階培訓、教學輔導教師培訓及講師培訓。

培訓課程內容涵蓋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基本概念、規準的理解與應用、教學檔案的編 排與製作、教學評量的運用外,亦有其他專門的技能如:教學觀察與會談的技術、人際 關係與溝通的技巧、班級經營與教學輔導的實務作法等。

三、教師專業成長需求

係指教師在教學工作歷程中,自覺個人在教學知能、技能、態度等地方尚有不足之 處,產生學習動機,並進一步透過各種進修方式,來充實專業上的成長,以達自我實現 的目的。本研究的「專業成長需求」係指參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員培訓之教師,在未 來成為評鑑人員所應具備的能力中,尚有不足之處需藉由相關課程來充實其專業知能、

技能等之需求。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旨在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以下就本研究範圍界定之,並說明本研究之限 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為 2010 年 12 月 25 日起臺中縣市合併後之大臺中地區。

一、研究地域

研究者本身於臺中市學校任職,有鑑於學校在推動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員 計畫時,尚未得到多數教師的認同,期望透過本研究結果來提高教師對參與計畫之信心 及意願,故選擇臺中市為研究地區。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 100 學年度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網上公告已註冊之臺中市公立國民 小學教師 1085 人為研究母群體。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員培訓及後續專業 成長需求的情形。在變項上的測量,主要以研究者自編的「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教 師專業發展評鑑人員培訓及後續專業成長需求之調查問卷」作為調查工具,俾利研究之 進行。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的研究限制,將分別從研究地域、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等三方面來說明之。

一、就研究地域而言

本研究僅以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為研究範圍,若欲將研究結果與解釋推論至其他 縣市時,需審慎評估。

二、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之調查對象為 100 學年度參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員培訓、且於教育部教師 專業發展評鑑網註冊成功之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現職教師,故在研究結果的解釋與推論 上,限於與本研究對象性質相近者。

三、就研究方法而言

本研究經文獻探討後,編製問卷,並採立意抽樣做為調查研究。然而,此問卷之設 計採自陳式量表,由填答者自行填答,可能會因議題切身敏感,或受社會期望等心理因 素之干擾,進而使填答者產生防衛反應,對部分問題的填答內容有所保留,致使問卷填 答之結果有所影響。因此,研究者為卸除填答者的防衛反應,問卷填答均採無記名之方 式行之,且於問卷說明處加註說明本研究之「調查結果純屬學術研究參考,別無其他用 途」,以減少填答者對填答內容的顧忌。最後,研究者商請相關專家協助修正問卷之內 容,避免研究者參考相關資料編定而成之問卷題目,受限工具之虞,以使題目精簡,降 低填答教師之負擔。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與本研究相關的理論與研究,全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教師專業發 展評鑑的內涵;第二節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員培訓;第三節為教師專業成長需求的意 義與內涵;和第四節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後續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內涵

壹、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意義

教師專業評鑑一詞包含了「教師專業」與「評鑑」,故要瞭解教師專業評鑑的意義,

需分別從「教師專業」和「評鑑」來探討。

一、教師專業的意義

1996 年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法國巴黎召開「教師地位之政府間特別會議」之決 議中指出:教書應被視為一種專門職業:它是一種公眾服務的型態,它需要教師的專業 知識以及特殊技能,而這些都要經過持續的努力與研究,才能獲得並維持(何福田、羅 瑞玉,1992)。林清江於 1979 年與 1992 年調查國內教師職業聲望與專業形象之研究,

發現兩年分別有 80%及 70%以上的受調查者認為教師是一門專業(葉麗錦,2003)。由此 可見,教育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門專業。

二、評鑑的意義

既然教師是一種專業,就應該要有可以檢核教師專業能力的機制,如此才能隨時提 醒教師不斷的提升專業成長,增進教學效能,以達到良好的教育素質。國內外許多學者 對評鑑一詞有許多不同的見解,茲將簡要說明如下:

Tenbrink(1974)認為評鑑是在獲得資訊後,加以判斷,並進而做決定的過程。

Worthen 和 Sander(1987)也認為評鑑是蒐集相關資料,並依據評鑑標準來做價值

判斷。

謝文全(1989)認為評鑑是對事物加以審慎的評析,以量定得失及其原因,據以決 定如何改進或重新計畫的過程。

黃光雄(1989)認為對某一對象的價值或優點進行一系列的評斷,則可稱為評鑑。

張德銳(1992)指出評鑑的目的在資料的蒐集,來從事價值的判斷,作為提供決策 的參考。

簡紅珠(1997)認為評鑑是一種蒐集資料的過程,以作為價值判斷和決策的依據。

綜合以上各學者所言,可將評鑑視為藉由系統性的資料蒐集,以達到價值判斷和做 決策的目的。

三、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意義

根據前述「教師專業」與「評鑑」的意涵可以瞭解「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即是把教 師作為評鑑對象,並對教師的專業表現行為進行評鑑,用以瞭解教師專業成長的情形,

並視情況提供必要協助與支援。國外學者 Beach 和 Reinhartz(1989)認為教師評鑑的 最主要目的,在協助教師教學的提升並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吳清山、張素偵(2002)

將教師評鑑界定為「依據教學品質的內涵,訂定評鑑指標和程序,由評鑑者以觀察、晤 談、測驗和調查等方式,來進行評鑑相關資料的蒐集,並對教師個人的資格、表現及能 力,給予價值判斷。」張德銳(2004)認為一套客觀且可信賴的評鑑機制能彰顯教師的 專業能力,協助教師建立專業地位,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教師教學品質的保證。

其他研究者則認為教師評鑑的意義在於依據評鑑規準,或是運用現有或組織自訂的 一套規準,來蒐集與教師相關的一切訊息,以瞭解教師表現的優缺點及其原因,並進一 步做出價值判斷和決定,來作為教師改進教學、自我成長的歷程,或其他目的的活動,

以及提供教師專業發展上的協助,使教育品質達到完美至善的境界(蘇秋永,1996;林 榮彩,2002;劉寶貴,2003)。

綜上述學者與研究者所言,本研究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意義歸納為「依據評 鑑規準,對教師的專業表現進行一系列、系統性的資料蒐集,並對其表現評定其品質,

再回饋給教師,以協助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學品質」。 貳、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目的

再回饋給教師,以協助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學品質」。 貳、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