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幼兒階段是人類成長史中的最前端,也是可塑性最高的時期。Piaget 認為幼 兒表達經驗的主要基模,是以心像、語言表徵及了解環境的各個面向,並依據物 體及事件呈現的方式作回應,較以自我中心的思考模式,也因此孩子逐漸意識到 他人對世界的看法與知覺不一定與他們相同(蘇建文,2004)。Bess-Gene Holt 認 為孩子對科學經驗的貢獻很大,強調孩子有科學才能,喜歡探索、學習和創造新 事物;孩子是個別而獨特的,透過舊經驗的學習基礎探索新經驗的學習模式也各 有不同;孩子是天生的學習家,藉由探索事物與學習新字詞的過程中,逐漸發展 出科學探究方法以了解新的概念;透過親身經歷的經驗,孩子直接參與活動並能 立即學習;孩子是敏感且重感覺的,不只透過孩子的五感體驗世界,還能透過經 驗感覺飢餓、口渴、疼痛、姿勢、平衡等感覺,並能發現環境變化的不同;孩子 的迷惑和深思,透過對差異的疑惑,進而尋求解答與發現新知(林鴻瑜譯,2003)。 在身體動作發展發展方面,三到五個月早期的伸展不是藉由視覺引導,而是 藉由手臂肌肉和關節引導幼兒身體來感受訊息的;四到六個月的幼兒開始發展手 指活動,手掌抓握反射已消失,探索活動經常改變;第一年的後半年,慢慢發展 出手指夾取技巧,手部技巧逐漸發展;第二年手部發展更精熟,十六個月時能用 蠟筆亂寫;第二年末已能合併簡單的運動技巧和達到連續複雜的動作(如搭建積 木:能控制拇指與食指拿取方塊並在另一方塊上準確對齊放置);二到三歲時能 做到投球、咬斷器皿中的食物、彩色書上劃線等技巧;隨著嬰兒的動作技能的逐 漸成熟,身體的向外伸展及抓握技巧的改變在嬰兒能爬行或走路探索各項事物中

有其意義,最主要的關鍵意義來自於家庭探索資源的提供,而身體控制能力的加 強也能增加嬰兒的知覺發展,會比較勇敢;隨著年齡增加,幼兒動作技巧進步迅 速,三歲幼兒能沿著一直線跑或雙腳跳樓梯,四歲幼兒則能單腳跳,五歲幼兒走 路已會擺動手臂、平衡力也改善許多;隨著年齡增長幼兒也較易高估自己,大膽 的孩子常會使身體受傷(如擦傷);小肌肉的手眼協調進步迅速,三歲時扣鈕扣、

綁鞋帶等活動較難完成,五歲已能獨自完成;因此,幼兒身體動作的變化隨著成 熟與探索經驗的增加,逐漸發展出許多使用肌肉的技巧(蘇建文,2004),由於這 些複雜技巧的學習與使用工具的多樣化端賴於孩子身體健康與否,身體越是健康 探索與動作發展的能力就越能進步更多,故身體健康與身體發展對幼兒格外重 要。

幼兒在學齡前的階段,生活中心由家庭轉移到學校。幼兒在學校除了師生互 動外,還包括幼兒同儕間的互動。研究者在幼稚園觀察時,經常發現孩子很容易 流鼻涕或咳嗽,甚至也經常在園所內發現孩子容易互相傳染感冒。因此,幫助孩 子建立感冒相關常識是相當重要的。在「幼稚園課程標準」的教育目標中,提到 幼稚園需輔導幼兒的第一件基本事項為「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和安全(p.5)」(教 育部國民教育司,民 76),此即表示疾病與保健為幼稚園課程學習中最受重視的 一項課題。而其「常識」領域中,所包含的「自然」部分,在內容上包含人體的 構造與衛生常識等內涵,強調幼兒需「認識身體各部份主要器官的名稱、功能與 衛生(p.78)」與「明瞭簡易的衛生常識並能實行(p.78)」(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民 76)。

台灣地區一份由 85 個鄉鎮市區針對出生世代樣本的研究發現,出生到六個月 的寶寶,發燒感染、皮膚病或皮膚過敏病及腸胃疾病較普遍,尤其在皮膚病或皮 膚過敏病項目,男生發生率高於女生;且樣本寶寶六個月大時主要照顧者對女生 寶寶的健康評估略優於男生;寶寶十八個月大時,有較多發燒感染、皮膚病/皮膚 過敏病、腸胃疾病及須接受醫療的事故傷害,且比六個月大時更為普遍;十八個 月大的寶寶在就醫習慣部分,當需要看醫生時,大部分家長會帶寶寶到固定診所

(67.3%)或(及)醫院(26.6%),有 13.8%沒有固定的醫院或診所;寶寶在六 到十八個月大時,36.4%曾掛急診、18.1%曾經住院,而男生掛急診或住院的比率 均高於女生(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7)。

2008 年世界衛生組織公佈 2003 年至 2008 年罹患流感死亡的數量統計,在 2006 年達到高峰,死亡人數達到 79 人之多;後兩年死亡人數逐年下降(世界衛生組織,

2008)(詳見附錄一)。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在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網頁中 加強宣導流感疫苗、提供流感與感冒相關知識與保健方法,作為民眾搜尋相關知 識的參考(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2008)。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在最新一期 的「台灣歷年同期診所定點醫師通報類流感病例比例趨勢圖」中,顯示 2006 至 2008 年臺灣在第 45 週至 48 週類流感病例比例有逐年逐週增加的趨勢(衛生署疾 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2008)。由網路討論區家長的討論中,也能看出家長對感冒 引發後續停班停課的憂慮(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親子討論區,2008.06.12.,

網址:http://www.babyhome.com.tw/)。

近幾年國內外對閱讀的重視有增無減,強調閱讀的主要目的就在於閱讀背後 所產生的力量。學校課程的安排,大多是以同一套教科書,同一套教學方法供各 種不同個性不同學習程度的孩子學習,也因此透過考試將學生差異化,導致學習 興趣不高;正因如此,閱讀就格外重要,因為閱讀是尊重個性的,每個學生透過 閱讀不同的書培養多元化的思考,形成學生為學習中心的模式,才能使孩子學的 快樂,學習動機才能牽引出來(孫鶴雲譯,2008)。因此,在學校經常因為孩子生 病而停班停課的情形下,提升幼兒對疾病保健類科學概念的認知,有迫切需要。

學齡前階段的幼兒適合閱讀的書籍,以圖畫書居多,因此有關疾病保健類的圖畫 書,則是幼兒重要的知識獲取來源。

科學圖畫書包含許多文字與圖畫,而文與圖則各自擔負意義說明的角色。其 中,一本優良的科學讀物必須將正確的科學知識傳遞給讀者;也必須激發幼兒的 好奇心,培養學習的動力;還能使幼兒產生邏輯思考力(陳家璇,2005)。此三種 特質能否產生,則和閱讀有關。閱讀的最重要意義在於理解,才能從中吸收他人

的資訊與解決問題的方式(李慕如,1998)。閱讀還能從知識中做出結論,透過意 義的解讀、判斷,了解概念並增進隱含事物的認知(林清山譯,1999)。因此閱讀 科學圖畫書,對幼兒有重要意義。若能針對幼兒閱讀疾病與保健科學圖畫書的理 解有所認識,則有助於教師或未來研究者對於科學圖畫書的研究或教學,有參考 的方向。故本研究欲探討的主題著重在疾病保健的議題,瞭解幼稚園幼兒在科學 圖畫書的先備經驗,透過閱讀科學圖畫書瞭解幼兒疾病保健的閱讀歷程與閱讀理 解,作為研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