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兒閱讀疾病保健科學圖畫書閱讀歷程與閱讀理解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幼兒閱讀疾病保健科學圖畫書閱讀歷程與閱讀理解之研究"

Copied!
1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幼兒閱讀疾病保健科學圖畫書閱讀歷程 與閱讀理解之研究

研 究 生:高美智 撰

指導教授:陳淑芳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七 月

(2)
(3)
(4)

致謝辭

自出生後便一直生長在自己的家鄉台南,當時的我很難想像自己會離家好幾 年,並且隻身一人在後山生活。在台東生活的點滴歲月中,見到許多相聚與離別,

那滋味往往讓我回想很久,不能或忘。就這樣讓自己生活在隻身一人的孤寂與離 散中嗎?當然不會囉!台東有許多饒富趣味的人事物,這些事物總會讓我暫時忘 卻隻身一人的孤寂,讓我回味無窮且像咖啡香味般縈繞在鼻翼中,久久無法離 散。台東的美好空氣與山水,會是我在某一天經過一個如詩畫般美麗景色或是空 氣清新的環境時,會憶起的一個地方,也包括這裡的人和事,都會像鑰匙圈連串 被勾起。很感謝在台東所遇見的人事物,對我的許多影響,讓我從一個怕生徬徨 的僵硬女孩,慢慢變成一個能獨立生活、經常保持好心情的女孩。我想,這就是 台東的神奇之處吧!

論文撰寫是我待在台東的主要原因,因為專心把一件事做好是非常重要的。

但論文能順利完成,絕非靠自己就能完工的。感謝指導教授陳淑芳老師,在課業 上您總是適時協助我的困難,幫我打氣;在生活上您像媽媽一樣關懷我鼓勵我,

讓我能充飽精神努力下去。感謝口試委員江淑卿老師與熊同鑫老師,您們在口考 過程中對論文的修改與建議,也謝謝您們對我的關心與祝福。感謝孫世嘉老師當 導師時對我的祝福與「關起門」時的用心提點。感謝呂素幸老師曾經對我論文寫 作上的指導與建議。感謝郭李宗文老師、簡淑真老師、黃愫芬老師曾經教授過我 研究所的課程,讓我獲益豐碩。感謝蘇慧娟老師的體貼與照顧,總是在與您談話 後,心情能夠像被小王子馴服的狐狸一樣溫順平靜,您總能平復我焦慮的心情。

感謝林貴美老師您開朗的笑聲,總能讓我感到開心愉快,還有您在我難過時的安 慰和關懷,是我最珍貴的寶藏,您救贖了一個哀傷的靈魂,謝謝您。感謝曾與我 相處過的歷屆學長姐與學弟妹們,曾相處過的快樂時光讓我在台東能暫時找到慰 藉庇護所,平復焦躁情緒。特別感謝林淑萍學姊、齊君蕙學姊與施惠娟同學,在 我最想逃離研究所生涯的時期,說服我能夠繼續努力。若不是三位的安慰與關 心,這本論文就無法順利完成,在此致上最深的謝意。

撰寫論文的過程中,雖然總是獨自與文獻和研究資料奮戰,但挑燈夜戰的研 究生同伴們是最好的戰友:感謝小珊提供很棒的論文寫作格式資料。感謝小蝦在 電腦器材與論文口考上的協助。此外,也感謝翠玉姐和韻綺姐在行政業務上的幫 忙。特別感謝美莉學姊的幫助,不僅讓我能有多方學習的機會,也提供我很多課 業與生活上的建議。感謝永盛的協助,幫助我解決攝影的問題,也謝謝您在史懷 哲夏令營時的用心照顧,讓我們能安心當個快樂志工。感謝春玉園長與玲玉提供 給我寶貴的人生經驗,讓我成長。我永遠忘不了那段時光,大家快樂上課、下課 群聚吃飯的日子,謝謝你們帶給我這麼多。最後,謝謝最支持我的家人,總是在 我最需要幫忙時提供我所需的援助,謝謝你們讓我安心將論文完成。

(5)

幼兒疾病保健科學圖畫書閱讀歷程 與閱讀理解之研究

高美智

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系碩士班

摘要

本研究解析健康保健類科學圖畫書之科學內涵,以及幼兒閱讀科學圖畫書之 閱讀理解情形,其目的在探究科學圖畫書對於幼兒科學概念學習之影響。本研究 以三本適合學齡前幼兒閱讀的科學圖畫書:《打噴嚏》、《著涼》、《哈啾小王子》

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十五名幼稚園大班幼兒,並以個別訪談方式蒐集資料。

經老師推薦並徵得家長同意後,研究者先進入幼稚園現場觀察並與幼兒建立熟悉 關係,然後在不干擾幼兒正常課程的前提下,利用課餘時間邀請幼兒來共讀一本 書,由研究者陪伴幼兒唸讀給孩子聽,並於閱讀後提問相關問題以了解孩子的感 冒概念。訪談內容予以紙筆記錄,並全程錄音錄影,訪談結束後將錄音與錄影資 料整理與歸類後,找出概念歸類並整理出研究發現。研究結果發現:以感冒為主 題的科學圖畫書所蘊含的科學概念主要有六項,包括症狀、原因、感染途徑、併 發症、治療和預防。由於各書圖文特性和科學內涵的陳述手法各有不同,幼兒由 各書所擷取的概念認知亦隨書中概念涵量不同而有差異。有關幼兒閱讀理解部 分,發現幼兒對於疾病保健的先備概念來自於自身生活經驗,且幼兒對書中感冒 的相關知識皆能說出自己的看法,唯概念正確性有所差異;本文最後提出若干建 議以供教師和家長選擇與導讀科學圖畫書、以及科學圖畫書作者和未來研究者之 參考。

關鍵字:科學圖畫書、閱讀理解、健康保健

(6)

Childhood health sciences course of picture books to read Study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Mei- Chih, Kao

Abstract

This study analysis about Childhood health sciences course of reading picture book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exploring the science and picture books for young children to learn the impact of scientific concepts.

In this study, takes three science picture books: "sneezing," "cold", and "a ha-chu Little Prince" as a research tool. This research takes 15 age 5 to 7 Taitung young pupil from one kindergarten as Individual interviews to gather information. Recommended by teachers and parents with the consent. Researchers observe the environment before entering kindergarten and familiar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ldren. Then do not interfere with the normal course under the premise of time to invite the use of after-school child time to reading a book by researchers to

accompany young children, and read the question after the child-related issu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the common cold. Pen and paper interview be recorded, and recording the whole video, interviews and video recording after the end of data and classification, the concept of classification to identify and organize the study found. 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 theme of cold science picture book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s behind the major six, including symptoms of colds, influenza causes, influenza infection, influenza complications, influenza treatment and how to prevent colds. 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ok as a result of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statement and the way different children captured by the concept of science book, the precise nature of the concept of cognitive differences in data.

Reading comprehension on the part of child care, child care for the diseases found in the first prepa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health from their own life experience, and children's knowledge of the book were all come from their own thinking, the on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cept of correctness. This article concludes with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for teachers and parents to choose from with the guidance of science picture books, 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picture book authors and researchers of the future reference.

Keywords:science picture book, Reading comprehension, health care

(7)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幼兒疾病保健類科學圖畫書………..9

第二節 閱讀相關研究……….……...14

第三章 研究方法………..26

第一節 研究程序………26

第二節 研究對象………32

第三節 研究工具………33

第四節 資料分析………44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45

第一節 幼兒的感冒保健先備經驗………45

第二節 幼兒閱讀感冒保健科學圖畫書的閱讀特徵………52

第三節 幼兒閱讀感冒保健科學圖畫書的閱讀理解………55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60

參考文獻………..………...……….62

一、中文書目………..62

二、西文書目……….………….66

附件一 先前訪談問題………..67

附件二 哈啾小王子訪談紀錄單………..69

(8)

附件三 著涼訪談紀錄單………..73

附件四 打噴嚏訪談紀錄單………..………77

附件五 教師訪談問題初稿………..81

附件六 教師訪談問題正式版……….……….86

附錄一 疾病保健分類書單……….……….89

(9)

圖目錄

圖 2-1 閱讀歷程與要素圖……….18 圖 3-1 感冒類疾病保健科學圖畫書篩選方式……….37

(10)

表目錄

表 3-1 三間園所訪談時程………...28

表 3-2 研究程序時間表………...31

表 3-3 選擇以感冒為主題的疾病保健類科學圖畫書………..34

表 3-4 不選擇以感冒為主題的疾病保健類科學圖畫書………..34

表 3-5 概念檢核表………..……….38

表 4-1 幼兒對閱讀身體疾病保健書籍之喜歡與否與百分比………...45

表 4-2 幼兒或家人感冒經驗與否與百分比………...45

表 4-3 你或家人感冒有何感覺回應內容、分類與百分比………46

表 4-4 感冒時會怎麼做讓自己恢復健康回應內容、分類與百分比………47

表 4-6 家人生病時怎麼處理的回應內容、類別與百分比………48

表 4-7 家人誰曾生病住院、什麼病與如何照顧的回應內容、類別與百分比…..49

表 4-8 幼兒選取三本書閱讀的先後次序………...52

表 4-9 幼兒對感冒保健科學圖畫書的喜好程度………...52

(11)

幼兒疾病保健科學圖畫書閱讀歷程與

閱讀理解之研究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幼兒階段是人類成長史中的最前端,也是可塑性最高的時期。Piaget 認為幼 兒表達經驗的主要基模,是以心像、語言表徵及了解環境的各個面向,並依據物 體及事件呈現的方式作回應,較以自我中心的思考模式,也因此孩子逐漸意識到 他人對世界的看法與知覺不一定與他們相同(蘇建文,2004)。Bess-Gene Holt 認 為孩子對科學經驗的貢獻很大,強調孩子有科學才能,喜歡探索、學習和創造新 事物;孩子是個別而獨特的,透過舊經驗的學習基礎探索新經驗的學習模式也各 有不同;孩子是天生的學習家,藉由探索事物與學習新字詞的過程中,逐漸發展 出科學探究方法以了解新的概念;透過親身經歷的經驗,孩子直接參與活動並能 立即學習;孩子是敏感且重感覺的,不只透過孩子的五感體驗世界,還能透過經 驗感覺飢餓、口渴、疼痛、姿勢、平衡等感覺,並能發現環境變化的不同;孩子 的迷惑和深思,透過對差異的疑惑,進而尋求解答與發現新知(林鴻瑜譯,2003)。 在身體動作發展發展方面,三到五個月早期的伸展不是藉由視覺引導,而是 藉由手臂肌肉和關節引導幼兒身體來感受訊息的;四到六個月的幼兒開始發展手 指活動,手掌抓握反射已消失,探索活動經常改變;第一年的後半年,慢慢發展 出手指夾取技巧,手部技巧逐漸發展;第二年手部發展更精熟,十六個月時能用 蠟筆亂寫;第二年末已能合併簡單的運動技巧和達到連續複雜的動作(如搭建積 木:能控制拇指與食指拿取方塊並在另一方塊上準確對齊放置);二到三歲時能 做到投球、咬斷器皿中的食物、彩色書上劃線等技巧;隨著嬰兒的動作技能的逐 漸成熟,身體的向外伸展及抓握技巧的改變在嬰兒能爬行或走路探索各項事物中

(12)

有其意義,最主要的關鍵意義來自於家庭探索資源的提供,而身體控制能力的加 強也能增加嬰兒的知覺發展,會比較勇敢;隨著年齡增加,幼兒動作技巧進步迅 速,三歲幼兒能沿著一直線跑或雙腳跳樓梯,四歲幼兒則能單腳跳,五歲幼兒走 路已會擺動手臂、平衡力也改善許多;隨著年齡增長幼兒也較易高估自己,大膽 的孩子常會使身體受傷(如擦傷);小肌肉的手眼協調進步迅速,三歲時扣鈕扣、

綁鞋帶等活動較難完成,五歲已能獨自完成;因此,幼兒身體動作的變化隨著成 熟與探索經驗的增加,逐漸發展出許多使用肌肉的技巧(蘇建文,2004),由於這 些複雜技巧的學習與使用工具的多樣化端賴於孩子身體健康與否,身體越是健康 探索與動作發展的能力就越能進步更多,故身體健康與身體發展對幼兒格外重 要。

幼兒在學齡前的階段,生活中心由家庭轉移到學校。幼兒在學校除了師生互 動外,還包括幼兒同儕間的互動。研究者在幼稚園觀察時,經常發現孩子很容易 流鼻涕或咳嗽,甚至也經常在園所內發現孩子容易互相傳染感冒。因此,幫助孩 子建立感冒相關常識是相當重要的。在「幼稚園課程標準」的教育目標中,提到 幼稚園需輔導幼兒的第一件基本事項為「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和安全(p.5)」(教 育部國民教育司,民 76),此即表示疾病與保健為幼稚園課程學習中最受重視的 一項課題。而其「常識」領域中,所包含的「自然」部分,在內容上包含人體的 構造與衛生常識等內涵,強調幼兒需「認識身體各部份主要器官的名稱、功能與 衛生(p.78)」與「明瞭簡易的衛生常識並能實行(p.78)」(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民 76)。

台灣地區一份由 85 個鄉鎮市區針對出生世代樣本的研究發現,出生到六個月 的寶寶,發燒感染、皮膚病或皮膚過敏病及腸胃疾病較普遍,尤其在皮膚病或皮 膚過敏病項目,男生發生率高於女生;且樣本寶寶六個月大時主要照顧者對女生 寶寶的健康評估略優於男生;寶寶十八個月大時,有較多發燒感染、皮膚病/皮膚 過敏病、腸胃疾病及須接受醫療的事故傷害,且比六個月大時更為普遍;十八個 月大的寶寶在就醫習慣部分,當需要看醫生時,大部分家長會帶寶寶到固定診所

(13)

(67.3%)或(及)醫院(26.6%),有 13.8%沒有固定的醫院或診所;寶寶在六 到十八個月大時,36.4%曾掛急診、18.1%曾經住院,而男生掛急診或住院的比率 均高於女生(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7)。

2008 年世界衛生組織公佈 2003 年至 2008 年罹患流感死亡的數量統計,在 2006 年達到高峰,死亡人數達到 79 人之多;後兩年死亡人數逐年下降(世界衛生組織,

2008)(詳見附錄一)。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在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網頁中 加強宣導流感疫苗、提供流感與感冒相關知識與保健方法,作為民眾搜尋相關知 識的參考(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2008)。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在最新一期 的「台灣歷年同期診所定點醫師通報類流感病例比例趨勢圖」中,顯示 2006 至 2008 年臺灣在第 45 週至 48 週類流感病例比例有逐年逐週增加的趨勢(衛生署疾 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2008)。由網路討論區家長的討論中,也能看出家長對感冒 引發後續停班停課的憂慮(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親子討論區,2008.06.12.,

網址:http://www.babyhome.com.tw/)。

近幾年國內外對閱讀的重視有增無減,強調閱讀的主要目的就在於閱讀背後 所產生的力量。學校課程的安排,大多是以同一套教科書,同一套教學方法供各 種不同個性不同學習程度的孩子學習,也因此透過考試將學生差異化,導致學習 興趣不高;正因如此,閱讀就格外重要,因為閱讀是尊重個性的,每個學生透過 閱讀不同的書培養多元化的思考,形成學生為學習中心的模式,才能使孩子學的 快樂,學習動機才能牽引出來(孫鶴雲譯,2008)。因此,在學校經常因為孩子生 病而停班停課的情形下,提升幼兒對疾病保健類科學概念的認知,有迫切需要。

學齡前階段的幼兒適合閱讀的書籍,以圖畫書居多,因此有關疾病保健類的圖畫 書,則是幼兒重要的知識獲取來源。

科學圖畫書包含許多文字與圖畫,而文與圖則各自擔負意義說明的角色。其 中,一本優良的科學讀物必須將正確的科學知識傳遞給讀者;也必須激發幼兒的 好奇心,培養學習的動力;還能使幼兒產生邏輯思考力(陳家璇,2005)。此三種 特質能否產生,則和閱讀有關。閱讀的最重要意義在於理解,才能從中吸收他人

(14)

的資訊與解決問題的方式(李慕如,1998)。閱讀還能從知識中做出結論,透過意 義的解讀、判斷,了解概念並增進隱含事物的認知(林清山譯,1999)。因此閱讀 科學圖畫書,對幼兒有重要意義。若能針對幼兒閱讀疾病與保健科學圖畫書的理 解有所認識,則有助於教師或未來研究者對於科學圖畫書的研究或教學,有參考 的方向。故本研究欲探討的主題著重在疾病保健的議題,瞭解幼稚園幼兒在科學 圖畫書的先備經驗,透過閱讀科學圖畫書瞭解幼兒疾病保健的閱讀歷程與閱讀理 解,作為研究目的。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根據以上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幼兒閱讀感冒保健科學圖畫書的閱讀歷程。

二、探究幼兒閱讀感冒保健科學圖畫書感冒概念的閱讀理解。

根據以上研究目的產生之研究問題如下:

一、幼兒閱讀感冒保健科學圖畫書的閱讀歷程為何?

1. 幼兒感冒保健先備經驗為何?

2. 幼兒閱讀感冒保健科學圖畫書的閱讀特徵為何?

2.1 幼兒選取感冒保健科學圖畫書閱讀的先後次序為何?

2.2 幼兒回應感冒保健科學圖畫書的喜好程度有幾分?

2.3 幼兒如何閱讀所選取的感冒保健科學圖畫書?

二、幼兒閱讀感冒保健科學圖畫書的閱讀理解為何?

1. 幼兒感冒保健科學圖畫書的感冒概念為何?

2. 幼兒感冒保健科學圖畫書的身體保健概念為何?

(1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疾病保健

國際衛生條例(2005)將疾病定義為「對人類構成或可能構成嚴重危害的任 何疾病或病症、無論其病因或來源如何」。疾病的成因來自於生命存在的狀態下,

其形態或功能發生變化,導致正常生命活動受到限制或破壞,可能早期或是晚期 發現出可覺察的症狀(萬鈁,1999)。保健則定義為「保衛健康、衛生、體育等事 屬之」(雷飛鴻,2006)。保健包含的項目有睡眠充足、運動、身體器官的保護(如 五官、四肢與內臟等等)(國民健康局,2008)。本研究所指的疾病保健,是指人 體在面對構成身體健康受到損壞的感冒疾病與症狀時,導致正常活動受限或破 壞;透過身體足夠的休息、運動、保護身體器官的活動使人體達到正常活動的舒 適狀態。

二、感冒(Influenza)

係一種病毒性感染,主要由流感病毒侵犯上呼吸氣道(鼻腔、口腔與咽喉)

所引發,實際上是沒有「感冒」的獨立病症,而是將多種症狀統稱為「感冒症候 群」,其主要症狀如頭痛、喉嚨癢痛、咳嗽、鼻塞、流鼻水、打噴嚏、肌肉酸痛 及全身疲倦等。感染後並無直接有效的治療方法,多採支持性治療,即利用解止 咳化痰、熱陣痛錠或抗阻織胺來舒緩症狀。唯一預防方式為接種疫苗。在此的感 冒界定則以一般感冒為主,不包含流行性感冒或禽流感、口蹄疫、SARS、H1N1 等疾病。

三、科學圖畫書

本研究中所指的科學圖畫書,係指具有文字特色、知識表現結構、圖像特色 等三種內涵的科學圖畫書:文字特色涵蓋科學知識、科學內涵、趣味性、故事性 等;知識表現結構在各項目的排列方式;圖像特色包括空間概念、插畫性質。整 體而言以圖文強調知識性科學概念為主。

(17)

四、閱讀理解

本研究的閱讀理解所指的是,幼兒在閱讀感冒保健的科學圖畫書時,閱讀過 程中所花費的時間、能說出多少科學知識;閱讀結束後能說出該本科學圖畫書的 故事情節、書中重要的科學概念與迷思概念。

五、閱讀歷程

本研究所指的閱讀歷程是,幼兒在閱讀科學圖畫書時,對疾病保健科學圖畫 書先備知識的了解,與閱讀感冒保健科學圖畫書的選擇先後、對感冒保健科學圖 畫書的喜好程度、如何閱讀感冒保健科學圖畫書等等。

(18)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取立意取樣的方式,根據研究者可得範圍內從事,選取台東市區三 所私立幼稚園五至七歲大班 15 位幼兒為研究對象。礙於時間與金錢限制,且研究 範圍與人數不大,故研究結果無法推論全體。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幼兒疾病保健類科學圖畫書

一、科學圖畫書的意義與內涵

(一)科學圖畫書的意義與內涵

1. 科學圖畫書的意義

(1) 科學圖畫書藉由淺顯清楚的圖片和文字,傳達自然現象與科學知識、

概念,並加入科學方法、科學態度與科學知識,將科學圖畫書的意義 呈現出來(蘇慶珍,2007)。

(2) 科學圖畫書須符合幼兒理解,能傳達科學知識性與教育性,提供幼兒 想像力及愉悅感受,以大量圖文呈現的圖畫書為主(楊淇淯,2006)。

(3) 傳達自然科學及應用科學的事實或概念,且須佔有一定份量的圖畫之 兒童文學作品(林玲遠,1999)。

(4) 「以科學知識為題材的圖畫書,內容涵蓋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敘事 方式採取虛構故事或非虛構故事以呈現科學的事實與概念,圖畫則具 備相當的解釋工作,並佔整本書相當的份量(p.105)」(陳玉金,2003)

歸納以上定義,研究者將科學圖畫書定義為針對幼兒生活經驗和發展理解,

呈現適於幼兒程度的圖像與文字,融入科學知識與方法傳達科學概念,且含有許 多圖畫份量的書籍。

2. 科學圖畫書的類型

科學圖畫書中所涵蓋的科學知識,若單純將科學知識陳述給讀者,將會流於 知識性的累積,也會減低幼兒對知識學習的興趣;若能將科學圖畫書以故事性、

趣味性的輕鬆方式呈現,將能引發幼兒求知的慾望,也能使幼兒對於科學知識,

藉助趣味與幻想的愉悅感從中有所共鳴(林玲遠,1999)。有鑒於此,林玲遠(1999)

將科學圖畫書分為三類型,資訊本身(information)、故事體(story)、幻想式(fantasy)

(20)

等三種。第一種類型意指科學資訊本身對兒童有其吸引力,兒童由百科全書或圖 鑑中得到樂趣,包括認知圖畫書(identification books)、概念圖畫書(concept books)、 百科全書(encyclopedia)、實驗活動書(experiments and activity books)等幾種;第 二種類型認為故事能引發兒童科學進取心,包括資訊圖畫故事書(informational picture storybooks)、生活史圖畫書(life-cycle books)、照片散文(photograph essays)

等幾種;第三種類型認為想像美好事物的能力與成為科學家有關,故著重幻想 性,包括資訊圖畫故事書(informational picture storybooks)。

鄭明進(2002)指出科學圖畫書插畫的表現方式有以下幾項:(1)以空間概 念而言,分為平面式、立體式兩種。平面式的插畫涵蓋的範圍較廣,包含使用毛 筆、色鉛筆、水彩筆等繪畫工具,也包括膠彩畫、油畫、拼貼等多元媒材;立體 式的插畫則以浮雕、三 D 等方式為主,以立體空間所呈現的美感藝術,將書中欲 探討的焦點透過視覺圖像突顯出來。(2)以插畫的性質而言,分為寫實性、細緻 性、剖面式、漫畫式、地圖式、圖鑑式等方式為主。寫實性的插畫是指透過攝影 或是繪畫,將自然與生活中的許多事物捕捉下來;細緻性的插畫意指畫中所呈現 出的精細與豐富,呈現出文雅、意境深遠的故事或主題;剖面式繪畫則是將無法 輕易看見事物的內部構造明白透過剖面切割呈現出來,以獲取知識滿足幼兒的好 奇心;漫畫式插畫是指強調誇張主題、饒富趣味的繪畫方式,包括有特色的呈現 同一事物的多樣性、有前後故事銜接的連環圖畫等等;地圖式插畫強調路線與各 地方的特色,呈現地圖的多種風貌;圖鑑式則以各種不同主題為名,將許多該主 題的相關事物匯聚成冊,了解單一主題的多種不同形貌。

製作科學圖畫書的重點,包括:內容需充實多元,涵蓋許多自然、科學等面 向;文字與圖片須適當配合與連結;需配合閱讀對象的理解與發展能力,針對書 中的順序安排頁面;文句內容需恰到好處,閱讀時不會有太多資訊干擾,主題明 確;可以在安排畫面配色與構圖上加些該書的特色,增進創意;書中內容需涵蓋 著學思想與科學思考;圖畫書須有長期存在的意義;修繕勿忘,將圖畫書的內容 做到最好,接受各界批評指教與盡力校對(加古里子,2000;引自陳玉金,2003)。

(21)

二、疾病保健類科學圖畫書文本出版現況

國內出版疾病保健類科學圖畫書數量頗多,研究者搜尋結果共有 100 本之多

(詳見附錄二)。詳細可分為以下五項:人體疾病與傷害類(含疾病百科、感冒、

血液疾病、受傷四種)、救護類(含救護一種)、人體介紹與器官類(含牙齒、消 化、五官、骨頭、腳、手、頭腦、血液、眼睛、人體共十種)、微生物類(含微 生物一種)、保健類(含運動、健康食物與營養、預防疾病、體重控制四種)。

三、疾病保健類科學圖畫書探討

林玲遠(1998)將知識類讀物區分為敘述性與非敘述性形式。敘述性意指科 學讀物中較多以故事或幻想討論;而非敘述性則強調科學知識的資訊提供,其不 帶批判的敘述方式能提供讀者有較多的想像,而其中的圖像也有別於故事性讀 物,可吸引幼兒的閱讀。Donovan 與 Smolkin(2002)則根據科學相關文本類別作 了分類,包括故事類圖畫書、非故事性資訊型圖畫書、故事性資訊型圖畫書、雙 重目的;以文本內容而言,正確性、複雜性、可讀性為選擇科學圖畫書的依據;

以視覺特色來說,1.科學圖畫書必須在視覺元素和空間能達成平衡,2.非虛構故事 的文本內字體類型、顏色等項目必須有助於讀者和知識性內容做連結,且 3.圖畫 必須涵蓋使幼兒能注意到的訊息 4.標題的文字能提供學習者理解與詮釋,而圖片 也能促進閱讀者注意到有關的知識訊息避免漏看,5.我們需要指引孩子閱讀更重 要的資訊,而設計不良或涵意不輕的圖文,容易造成概念混淆,對學習興趣反而 造成反效果。

四、幼兒疾病保健學習與概念發展

詹棟樑(1994)認為兒童認知的發展與學習是密切相關的,因為兒童的發展 要從學習建立,而藉由學習產生思考、藉由思考產生概念、藉由概念產生推測事 情發展的能力(215 頁)。兒童的認知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更豐富,並可透過觀察 與測量的結果,推論抽象的認知結構與認知能力(詹棟樑,1994)。因此考量本 研究中的幼稚園幼兒,年齡則以大班幼兒為對象。由於大班幼兒已能藉單字和符

(22)

號象徵來說明外界及內在的自我感覺;常用直覺來判斷事物;觀察時只能集中注 意在某一顯著的特徵上;有短距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時空觀念;對世界的各種現 象採取直覺的方式加以解釋(詹棟樑,1994)等發展特徵,因此本研究藉由繪本 的圖像與文字使幼兒藉直觀能當下判斷;採詢問幼兒的訪談方式,透過文字與圖 片使幼兒說明自我感覺,從而達到認識幼兒閱讀理解的發展程度。詹棟樑(1994)

進一步指出,藉由與兒童交談,能找出兒童的自我概念,把握兒童的本質與其所 扮演的角色。

兒童期早期的幼兒,在身體外型上的改變:包括身體變得較為細長,且快速 長高;睡眠的需要比以前要少,但很可能發展出睡眠的問題;在跑步、跳躍與擲 球上的技巧有增進;無論男孩或女孩,每年皆會長高三到四吋,體重每年增加四 到六磅。身體內部的改變包括:肌肉與骨骼的成長,更強化幼兒的體魄;骨骼的 堅硬則提供幼兒堅固的外型,形成身體內臟的防護;從腦與神經系統的成熟,增 進大範圍運動技能的發展;而呼吸與循環系統配合免疫系統的強化,使幼兒能防 範疾病與保健身體(張慧芝譯,2001)。疾病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尤其在病 變涉及的部位、病程的長短與疾病的嚴重度方面;且疾病會影響正常的能量代 謝、器官與系統的正常功能、營養不良所帶來的體重減輕會影響語言和動作的發 展、傳染病則可能會威脅兒童生命(萬鈁,1999)。疾病對幼兒來說,他們若不 了解何謂疾病,會格外苦惱與困惑。

從 Piaget 的觀點來說,幼兒對疾病與健康的理解與認知發展有關,隨著兒童 的日漸成熟,他們對疾病的解釋也會改變。學齡前的幼兒較自我中心,因此他們 認為生病是透過人類行為魔法般造成的,通常起源於他們自己的行為(如:「我 是一個壞小孩,所以我生病了」)(張慧芝譯,2001)。

Piaget 認為兒童對疾病的概念會根據認知發展階段而有不同:運思前期的幼 兒認為生病是外來的,與自己無關,且無法由現象說出原因,也無法針對現況說 出過去未來如何,且幼兒認為疾病並不一定是直接接觸得來,可能是呼吸或身處 同一環境所致;具體運思期的幼兒認為生病與個人道德或行為好壞有關,且兒童

(23)

認為生病就是存在於身體內無法使用特別術語來形容;形式運思期的幼兒認為疾 病與器官功能不良有關,每個人的疾病特性不同,且幼兒會認為心理或行為態度 會影響健康引發疾病,幼兒也會參與疾病的預防工作,如戴口罩防止感冒傳染(連 心瑜,2003)。

(24)

第二節 閱讀相關研究

閱讀是一種認知過程,透過圖像與文字的媒介,讓閱讀者能進行思考溝 通,將所閱讀的內容再建構成為閱讀者新的見解(張晴媛,2007)。閱讀能使讀者 主動與文本互動,在完成閱讀時,方使閱讀產生真正的意義(何應傑,2003:

39-40)。Ken Goodman 強調讀者閱讀文章時對文字的理解是讀者自行建構的,而 每位閱讀者都以既有的認知與文本知識作交流,透過閱讀形成讀者新的概念;亦 即閱讀的意義來自於閱讀者的自我建構,書中的相同文字對不同閱讀者而言,能 產生不同意義;藉由科學性的閱讀觀察研究,才能了解閱讀中的閱讀者如何建構 與理解書中意義(洪月女譯,2005)。

一、閱讀的歷程

閱讀發展研究的指標人物:哈佛大學教授 Chall(1983)將兒童學習閱讀的歷 分成兩大部分:學以讀(learn to read)和讀以學(read to learn, learn from reading),

再從這兩部分向下細分成五個階段。學以讀是指學習讀的能力,包括學習認識符 號,如文字符號、注音符號,亦包括學習理解的策略。讀以學指的是透過閱讀得 到知識。例如透過閱讀學科文本學習物理知識、學經濟知識等。因此,閱讀是學 習的科目,重點在學閱讀技能。閱讀也是學習的手段,學習各種知識。(柯華葳,

2008)。

閱讀是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人類大多靠閱讀來獲得知識和訊息。法國心理 學家葛內等人(Gagne'et al., 1993)認為成功的閱讀理解關係三種專門知識和技 巧:(1)「概念的瞭解」(conceptual understanding)。包含正在閱讀的主題知識、文 章基模(schemas)和辭彙。

(2)「自動化基本技巧」(automated basic skills)。包含字詞的解碼(decoding)

技巧、從字詞串建構命題(propositions)的能力。

(3)「策略」(strategies)。包含依據個人的目標和監控個人的理解,改變閱讀 的取向。

前者屬於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後兩者屬於程序性知識

(25)

(procedual knowledge)。有技巧的閱讀是一種包含許多構成歷程,和廣泛的陳述 性知識的高度複雜能力,所以許多人在學習閱讀時會產生困難。因此瞭解人們如 何閱讀的歷程,和可能產生問題的原因,是很重要的。(引自鄭博真,1996)

Gangne'等人又認為,閱讀的歷程認知成分有五,分為:知覺廣度、解碼

(decoding )、字義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推論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理解監控(comprehension monitoring)等(Gangne'et al. 1993;1998)。 而閱讀理解模式有三,簡述如下:(Bruning, et al,. 1999)

(1)由下而上模式(botton-up):1972 年由 Gough 提出,讀者由辨別字→句→文 法→字義等關係,而建構意義的過程。

(2)由上而下模式(top-down):1976 年由 Goodman 提出,是一概念導向歷程,

強調閱讀者以先前知識,來決定閱讀理解歷程,進行時以預測為主導,是一高層 次的處理過程的。

(3)交互作用模式(interactive model):交互作用模式,是閱讀者設定閱讀目標,

同時運用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兩種模式進行閱讀。

同時 Gagne'等人(1993)在 1985 年把閱讀的歷程分成四個階段:(1)解碼

(decoding),(2)文字上的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3)推論上的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4)理解的監控(comprehension monitoring)。茲詳加說明如下:

1.解碼(decoding)

是指解開一個密碼,解碼歷程的功能是解開印刷物的編碼,而獲得它的意 義。Ehri(1982)又把此歷程分成兩個主要的次歷程:一是匹配(matching),另 一個補碼(recoding)。

(1)匹配(matching):所有的讀者需要視覺辭彙(sight vocabulary)他們很快確 認印刷物的一組字詞。在匹配的次歷程中,讀者以已知的字詞型態和看到的書面 字詞相匹配,激活長期記憶中字詞的意義,很快確認所看到的字詞,不需要念出 來或猜測。初學閱讀者還沒有視覺辭彙,因此匹配可能發生在字母層次,隨著技 巧的獲得,將發生在整個字詞。匹配使用憶元集組(chunks),相當於讀者所知道 的最大概念的型態。

(26)

(2)補碼(recoding):在匹配的次歷程外在印刷物直接激活意義,而在補碼的 次歷程中,當讀者看到書面字詞時,首先讀出字詞的聲音,然後再檢索出字詞的 意義。Taylar(1983)認為兒童早期藉著大聲朗讀,透過字音來取得文字的意義,

而後逐漸習得默讀文字來取得意義(引自陳李綢,1992)。陳密桃(1990)也指出 兒童初學閱讀時,多半用注意來輔助學習,因此兒童較常也容易使用補碼的解碼 歷程。

2.文字上的理解(Literalcomprehension)

在解碼歷程中,書面字詞或字音的型態被確認,輸入的部分刺激文字上的理 解歷程。文字上的理解歷程,其功能是從書面字詞得到文字的意義。它是由兩個 次歷程組成的:一是字義觸接(lexical access),另一是語法解析(parsing)。

(1)字義觸接(lexical access):字義觸接自人有心理詞典(mental lexicon)的觀 念,一般的說法,我們的陳述性知識包括心理詞典。解碼歷程激活陳述性記憶中 字詞的知覺對象,而字義觸接則是從所有被激活的知識中,選擇字詞的正確解 釋。鄭昭明(1994)提出字義觸接的可能途徑一是直接觸接,即文字刺激不經由 任何媒介,直接觸及字彙產生字義,另一是間接觸接,即文字必須轉錄成語音,

然後藉語音才觸接到字義。

(2)語法解析(parsing):在閱讀時,個別的字詞組合成較大的意義單位,例如 一個片語、子句或簡單句。字詞意義的組合是既定的,依照一組已知的語法解析 歷程,語法解析歷程使用造句法和語言的規則,把字詞放在一起,形成有意義的 觀念。

3.推論上的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

這個歷程使讀者獲得對於閱讀觀念更深入和更廣泛的了解。在推論上的理解 包括:統整(integration)、摘要(summarization)和精緻化(elaboration)。

(1)統整(integration):統整歷程使文章中觀念的陳述性表徵更連貫,一般說 來,統整歷程連接兩個或更多的命題(propositions)在一起,它可能在複雜的句 子內,句子之間,甚至段落之間。例如:當讀者看到「熊走向小明。」、「他跑了。」

這兩個句子,可能運用先前的知識進行推論,而變成「小明跑了,因為熊正走向

(27)

他。」

(2)摘要(summarization):摘要歷程的功能是為了產生在讀者陳述性記憶中,

表達主要觀念的整體結構。一般的摘要策略是使用段落中的第一句,當作主題的 陳述。也可以尋找文章基礎的訊號,如「總而言之」、「一般而言」。或依不同類 型的文章結構來形成摘要。

(3)精緻化(elaboration):統整和摘要藉由建立連貫的意義表徵組織新訊息,

精緻化歷程則藉提供先前知識,來增加意義的表徵。精緻化歷程是特別有用的,

當讀者的目標在記憶或重新建構新訊息。藉由連接新訊息到一些熟悉的事物,我 們日後能更容易檢索新訊息。精緻化歷程也增加知識遷移的可能性。

4.理解的監控(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理解監控的功能在確保讀者有效面對目標,這個歷程包括:(1)目標設定

(goal-setting),(2)策略選擇(strategy selection),(3)目標檢核(goal-checking), (4)補救(remediation)。這組更廣泛的技巧已經被稱為「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

(Baker & Brown, 1984; Flavell, 1979)。

(1)目標設定(goal-setting)和策略選擇(strategy selection):

有技巧的讀者,理解監控發生在每次閱讀的開始,並持續在整個閱讀期間。

在閱讀開始,讀者設定一個目標,選擇一個閱讀策略用在面對這個目標。如果目 標是發現息中特別的部分,適當的策略可能是略讀和想要訊息有關連的關鍵字;

如果目標是要獲得一個章節的大概,適當的策略可能是略讀章節的標題。

(2)目標檢核(goal-checking)和補救(remediation):

目標檢核的目的在確保讀者正達到他的目標。例如:假如一個目標是發現美 國南北戰爭何時開始,目標檢核將是讀者能否回答「美國南北戰爭何時開始?」

這個問題。假如讀者的目標是通過一個美國南北戰爭的論文式測驗,目標的檢核 將是讀者回答可能的論文式問題的能力。當閱讀進行時,目標檢核歷程可能中斷 正常的閱讀流程。補救歷程將被激活處理理解中斷的原因。

而個人本身的條件,與所處環境提供的條件,對於學習或成長都扮演關鍵的

(28)

角色。生理與心理健康是學習的基本條件,如大腦與耳、眼等感官的正常,且隨 著年齡發展趨於成熟。因此學習條件包括外界提供學習的材料,就如畫家看到美 麗的風景,在腦中構思,需要顏料、畫筆等外在物件來實現他的畫作。閱讀能力 的發展同樣需要有健康的個體和豐富的環境條件互相配合而成。(柯華葳,2008)

林清山(1991)的研究中提到 Carver(1973)曾將閱讀的歷程區分為四個層 次:

1、將字解碼(decoding),決定這些字在句子中的意義。

2、將一些個別的字的意義聯合起來,以完全了解句子。

3、了解段落和段落所隱含的主旨,以及原因、結果、假設、含義。

4、評價各種觀念,包括邏輯、證明、真實性、與價值判斷等問題。

此四個層次的閱讀歷程包含二方面:一是字句的理解(第 1、2 層次),其中 的歷程包括字的辨認、字義觸接(meaning accessing)、和語句整合(sentence integration); 二是文章的理解(第 3、4 層次),其中的歷程包括文章的內容理解 和文章的推 理理解。閱讀的歷程可以從簡單的一個字、一個句,到複雜的一個 段落、一篇文章,其組成要素可從圖 1 得知。

圖 2-1 閱讀歷程與要素圖(林清山,1991)

(29)

1.句的理解

字句的理解是從一個字的辨識到一個句子的整合的歷程。在字辨識階段,涉 及到字形的辨識、字音的辨識;而字義的觸接,即是對字的意義的搜尋。透過這 二個歷程,可以獲得某一字的完整記憶。

在句子整合階段,必須將句子中詞或字作有意義的分割(segmen -tation ), 即所謂的「斷句」;同時將分割好的字或詞作語法或 語義上的分析,即所謂的「剖 句」(parsing)。 只有經過這些歷 程之後,才能了解一個句子的意義,才能從各 有意義的單位中,將 所有的意義作一整合。

2.文章的理解

一篇文章是由許多大小段落所組成的,而閱讀學習的主要目的 就是對這些 段落所組成的文章有所理解,前面所述之「字句的理解 」也是為了輔助文章的 理解;因此,文章理解所牽涉到的閱讀層次 較高。在內容理解層次歷程上,主 要是要找出文章的主題,區分文 章中的重要概念,對文章的內容大意摘述,亦 即對文章內容本身作內在聯結(internal connections),將文章內容加以建構(con- struction)、組織化。 在推理理解歷程上,是將文章內容和個體 現存的知識相聯 結,做一種超越文章內容含義之外的推理理解,即 是一種外在聯結(external connections),也就是所謂的「精緻化」(elaboration)歷程。

3.理解監控(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上述各個歷程在進行時,會受到個體本身的知覺所監控,即各個歷程進行狀 況如何,個體能夠有所意識或覺察。如我們知道某個 字是否為我們所認識,某 個句子是否理解等(陳李綢,民 80)。此即所謂的「理解監控」。理解監控歷程包 括目標設定、策略選擇、目標檢視和修正(Gagne',1985)。此歷程對於閱讀學習 的品質有重要的影響。(引自劉兆文、陳欣怡,1999)

二、幼兒閱讀理解

幼兒語文領域的教學除了教導幼兒聽話、說話、識字、寫字,更重要的是協 助幼兒對語言各層次的掌控,並能夠解讀、建構外在訊息的意義、表達來自內在

(30)

的訊息(Vacca et al., 2003)。而閱讀理解教學策略即著重在以繪本童書為教材時,

協助幼兒理解故事所傳遞的訊息。若能針對不同的故事適時以不同教學策略引導 幼兒,將能增進幼兒的理解能力(蔡淑惠、何俐安,2005)。具體的閱讀理解策略 舉例說明如下。

(一)故事結構教學

一般而言,故事體的文章(或繪本)其結構由背景、主角、問題與目標、行 動、結果等主要成份所構成。因此,在說故事時,若能引導小朋友們注意故事的 結構,則較能促進其對故事的理解(王瓊珠,2004;柯華葳、陳冠銘,2004;Liu

& Ho,2007)。

(二)故事重述

配合故事結構教學,教師可以不同方式協助幼兒進行故事重述,例如以故事 中主角之紙偶或由幼兒本人進行角色扮演等方式(Morrow, 1996),一方面給幼兒 複習故事主要內容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讓教師能評量幼兒的學習情形。

(三)情節組成分析圖

常見的幼兒故事情節組成方式如循環式的情節結構與累積式的情節結構,而 利用圖表來分析故事情節,能協助幼兒回想、組織、記憶故事情節(Yopp & Yopp, 2001)。循環式的情節結構如中國民間故事「老鼠娶新娘」,而累積式的情節結構 如歐洲民間故事「石頭湯」(引自何祥如,2005)。

而兒童的讀物,可選擇課外讀物可以擴大閱讀範圍。繪本是兒童讀物的大 宗。繪本的研究,如探討日本繪本的出版形式、故事類別、文學要素、插畫以及 戰前、戰後繪本的演變,以及有劉鳳芯(2001)研究本地翻譯和自製的兒童圖畫 書(繪本)以為國內繪本研究與創作的參考。還有的議題如評鑑電子童書、漫畫 閱讀、電視識讀都是在閱讀領域中因應科技和社會變遷值得研究的項目。

親子共讀可以增進兒童的閱讀理解,張鑑如(民 91)以十八位台北市低收入 家庭三歲半幼兒與母親為對象,蒐集親子互動語料。研究者請母親與孩子共讀「好 餓的毛毛蟲」,目的在了解母親與幼兒對話目的、對話內容、和母親回應幼兒方

(31)

式。母親學歷有兩位大專畢業,其餘皆有高中(職)學歷。母親在與孩子談話目 的以要求或給訊息為主。有關澄清內容或討論評價的話語較少。談話以書本中可 以讀到的內容為主,例如角色命名和屬性討論。母親會考孩子名稱。在回應上,

多數媽媽會同意或稱許孩子的回答,更正或質疑的較少。張氏未指出親子共讀與 孩子語言發展的關係。類似的研究如 Pan, Rowe, Singer & Snow(2005)發現親子共讀 中母親所用不同詞別越多,孩子用的詞數量也越多。(引自柯華葳,2005)

三、影響幼兒閱讀之因素

幼兒的閱讀行為發展,依據 J. Chall(1983)的觀點,在出生後至六歲時的閱 讀行為屬於「前閱讀期」,幼兒產生的行為包含:1.約略知道寫長得什麼樣,哪些 是(或像是)書寫;2.認得常見的標誌、符號、包裝名稱;3.會認幾個常常唸的故 事書中出現的字;4.會把書拿正,邊唸邊用手指字;5.看圖說故事或補充故事內容;

6.會一頁一頁翻書」等幾項,且閱讀發展的越早,越能察覺閱讀障礙的問題,及 早幫助孩子不致演變為認知發展障礙(王瓊珠,2004)。

Gunning(1996)綜合多位專家學者的發現而提出閱讀能力的五個發展階段。

而與幼兒相關的是前二個階段:

(一)閱讀萌芽期(0~ 5 歲)

幼兒在此階段快速發展聽覺語言能力,為閱讀打下基礎。此外,他們亦開始 接觸不同的印刷品,覺知文字與非文字的區別,慢慢學會辨識英文中的字母或是 中文裡的常用字以及與自身有密切關係的文字(如:自己的姓名)。而他們透過 與家人一起唸讀童話、故事書等活動,慢慢累積一些與閱讀有關的知識。

(二)開始閱讀期(幼稚園~國小一年級)

學拼音文字的兒童在此階段(約 5 歲半~ 6 歲半)會開始了解字母語音之間 的聯結對應關係, 並應用這些知識解碼識字。由於這種能力尚未自動化, 因此,

兒童常常需將認知資源用在識字上, 使得其閱讀速度會變得非常緩慢。

另外,在此階段的讀物內容皆較簡單、句子較短、字彙亦以常出現的為主,

而常會有許多的圖片及插畫穿插其中。

(32)

閱讀圖畫書除了能培養幼兒的美感經驗外,亦是幼兒走向文字閱讀前的重要 階段,所以目前教育單位提倡親子共讀,希望藉由成人的閱讀引導,提升幼兒對 於閱讀的興趣與能力。然而,經由成人的介入,幼兒由獨自閱讀的方式,改變至 可獲取文字訊息與閱讀的引導,藉由使用不同閱讀方式來探究幼兒閱讀反應(朱 伶莉,2003;許海禪,2003;梁菁雯,2003),可區分出三種閱讀方式(引自張晴 媛,2007):

(一)獨自閱讀

朱伶莉(2003)探討師生在閱讀圖畫書,以及幼兒自行閱讀圖畫書的過程中,

幼兒所表現出的不同回應行為,並對於幼兒在經過一系列圖畫書教學後的閱讀反 應、回應方式加以說明,研究發現:幼兒在自行閱讀圖畫書時,初拿起書本時,

對於文字認知較多的幼兒,會習慣的逐字唸述圖畫書中的文字。許海禪(2003)

研究親子個別與共讀時對幻想類圖畫書的閱讀反應,結果發現:無論是兒童或家 長皆是以逐幅將圖片串連的方式說出故事,故事內涵皆傾向原故事文本,在故事 結構上年齡愈大兒童的故事愈完整,親子共讀時之故事又比個別時要完整;親子 共讀時若兒童、家長間彼此提問與討論,反應出來的故事會比僅由兒童或家長主 講的故事要豐富。

由朱伶莉(2003)之研究可得知幼兒自行閱讀的閱讀行為,對於文字認知較多 的,會習慣的逐字唸述文字;而許海禪(2003)顯示了獨自閱讀的情形下,年齡 愈大的兒童故事愈完整。而幼兒階段僅有少數幼兒具備試字或拼音能力,大部份 的幼兒使用閱讀圖像的方式來詮釋圖畫書內容。

(二)成人朗讀

艾登‧錢伯斯指出當學童聆聽故事唸讀時,學童不管是否認得書本上的每個 字,只管將注意力放在講述者身上,在聽的同時,透過別人的聲音來熟悉故事內 容,聆聽他人唸讀故事或自己朗讀故事,為學童提供一條通往認識文字幻化的魔 術世界,體會文字的戲劇效果(許慧貞譯,2001)。

Moser & Morrison(1998)建議老師每天安排一段時間朗讀故事書給學童聽,

並從聽故事經驗中,協助學童將主角所發生的事件與自己生活經驗做連結,透過

(33)

朗讀反映出教師對文本的觀感,讓學童知道日後若閱讀也能仿效教師的朗讀策 略,讓閱讀更為有趣、真實化而有意義。教師經常唸書給學童聽,顯著影響學童 讀書的興趣、語文能力(賴盈君,2000;蔡宜蓉譯,2001)。

在幼兒階段因為認字能力不足,僅有少部份幼兒具備了拼音或識字的能力,

所以無法順利獲取圖畫書中的文字訊息,所以藉由朗讀的方式,提供幼兒文字訊 息。

(三)成人導讀

所謂的閱讀指導(簡稱為「導讀」),是指父母或專家、教師指引孩子或生 手,閱讀成人創作的兒童讀物,引導讀者接近作品,跟作品產生互動,深入解讀 作品,達到以下目的:1.享受閱讀的樂趣 2.理解感受作品的美 3.觸動情感,發 現內在的聲音 4.認識自己 5.熟悉作品的特性 6.發展高層次的閱讀技巧 7.發展敏 銳和批判的心靈。(洪文珍,1997)

在 Chambers 的閱讀循環理論中,將有協助能力的大人置於整個循環的中心 位置,分別就「選書」、「閱讀」和「回應」互相影響。幼兒需要一位值得信任 的大人,提供大量藏書以擴展學童「選書」的機會,能幫助孩子建立愉悅的「閱 讀經驗」;也能提供適當的課程與環境,讓孩子彼此交流感想與生活經驗,以體 會「回應」的成就與喜悅(許慧貞譯,2001;張怡婷,2003)。

幼兒在實物學習到圖片學習的成長過程中,透過圖畫書的閱讀,將能使幼兒 轉換學習方式,激發想像與認知等概念認知學習能力(何應傑,2003)。閱讀理解 需藉由閱讀發生,但理解的方式則有其途徑。閱讀理解的途徑需透過先前經驗與 知識作為橋樑,特別是文字的基礎認知、語言結構和生活經驗等等;第二項途徑 包含透過語言獲得意義的過程;其三則為思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使用舊有概 念,大膽假設與實際體驗操作,從過程中慢慢摸索而形成個體知識;再者,則為 融會貫通歷程,以先備知識與個人認知結合,思考文章前後脈絡,進而達成理解

(張晴媛,2007)。幼兒閱讀科學圖畫書時,由於生活與學習經驗有限,因此幼兒 在閱讀圖像時,首先以舊經驗基模作為根底,再搭配成人或師長的指引,或是同 儕師生間的課堂討論,激發幼兒對圖畫書中的角色、故事情節與圖畫的不同反 應,增加閱讀理解的效用(陳淑芳、許琳翊、陳美莉,2008)。吳訊生(2002)的

(34)

研究發現高閱讀理解能力的學生,經常在閱讀時使用釋義與聯想延伸等兩項方法 增進理解,遇到較難的內容,會放慢速度進行重讀,仔細重讀未能理解的內容,

或是使用閱讀問題策略與理解監控策略,將不懂的部份形成問題來思考,並隨時 監控調整自己的理解情形;低閱讀理解能力的學生,在閱讀時經常使用釋義策略 增加閱讀理解,難度較高的文章除了釋義策略外,也會使用聯想延伸與複述策 略,聯想延伸文章內容或是複述部份詞句以增進理解;整理文章方面,高閱讀理 解能力學生較能從整體角度組織文章要點,並使用較抽象文字,低閱讀理解能力 學生傾向由局部方向整理文章要點,使用較形象的文字,敘述方式較沒有組織;

當閱讀理解遭遇困難時,高閱讀理解能力學生會較低閱讀理解能力學生積極面對 克服困難;在理解及分心狀況的覺察,低閱讀理解能力學生對自己理解狀況的覺 察較弱,高閱讀理解能力學生較能覺察自己的分心狀況,並能針對分心情形提出 補救辦法。

幼兒閱讀科學圖畫書的研究,陳淑芳、許琳翊、陳美莉(2008)探討科學圖 畫書的科學語言、科學概念內涵與圖文符碼如何引發兒童閱讀時的意義建構與理 解。研究目的在了解兒童閱讀科學圖畫書的歷程和圖文閱讀理解情形。以九本螞 蟻主題的科學圖畫書作文本分析與研究工具,訪談台東偏遠地區八個城鎮 117 位 幼兒(男=40;女=77),其中原住民有 43 人。資料搜集配合移動學習館之昆蟲 狂想曲巡迴展,由參展兒童中邀請自願參與「來讀一本書」活動的幼童,並請其 自選想閱讀的圖畫書,研究人員陪其閱讀並於閱後訪談,以了解偏遠地區兒童對 於不同文類、視覺圖像的閱讀反應與理解。研究人員將訪談過程要點資料摘要於 紀錄單中,並全程錄音錄影。九本科學圖畫書皆以螞蟻為主題,包含七個主要概 念(構造、種類、社會行為、生存與適應、繁衍、生態環境、居住)和十五個次 要概念。研究結果發現各書所提及的昆蟲概念數量與概念比重卻不同,九本螞蟻 圖畫書中皆被提及的為「覓食」,較偏重繁衍、生存與適應概念。不同昆蟲概念 有其慣用的表現手法,像是使用系統流程圖呈現完整流程。圖文越複雜越能表現 更多訊息,會帶出孩子更多想法,隨著孩子個別差異與理解程度的不同,也會產 生不同解讀方式。經由圖片與文字的搭配,幼兒能更了解書中所呈述概念,而圖 文編排方式也影響孩子的理解。過多趣味圖片與資訊太過繁雜會造成孩子無法確 實抓到書中重要概念。兒童閱讀科學圖畫書時較有反應的要點為:圖畫書中與失

(35)

活經驗有關、書中的擬人化風格與漫畫式情節所產生的誇張式寫法較吸引孩子的 興趣、兒童對書中呈現正面的內容與新奇的議題容易產生興趣。

綜上所述,幼兒閱讀理解的能力隨年齡有所差異,透過共讀一本科學圖畫書 並進行提問,對幼兒概念理解上的了解是最為直接的方式。故本研究方式以幼兒 閱讀感冒概念科學圖畫書過程中與閱讀後進行,以瞭解幼兒閱讀科學圖畫書的先 備經驗、閱讀歷程與閱讀理解為主要方向。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幼兒疾病保健的先備經驗,並分析幼兒疾病保健科學圖畫 書的閱讀歷程與閱讀理解。本章將分為以下項目進行探討:研究程序、研究對象、

研究工具、資料分析等四個項目。採用質性研究中的個別訪談,與幼兒在安靜室 內進行研究。訪談過程全程錄音錄影,訪談實錄經由轉譯為逐字稿後,作為日後 資料分析的依據。

第一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探討台東市三間私立幼稚園共十五位大班幼兒,閱讀感冒保健科學圖 畫書的閱讀歷程與閱讀理解為何。研究方法採行質性研究個別訪談,以一對一方 式與幼兒由研究者唸讀一本書給幼兒聽,並於唸讀過程中提問幼兒「這本書在說 什麼?」,以瞭解幼兒對該兩頁閱讀書頁的想法;於閱讀後以訪談紀錄單的問題 逐一提問幼兒並予以記錄。訪談過程中為使資料能有完整性,訪談過程以錄音錄 影方式紀錄。以下說明研究前的準備工作與正式研究的過程。

一、研究前的準備工作

最初於研究進行前,研究者先蒐集文獻並找尋研究主題,與指導教授討論後 確定研究方向;同時並蒐集疾病保健科學圖畫書與核對篩選圖畫書符合感冒類別 的主題,進行內容分析與歸納整理圖畫書的科學概念。此為初步研究計畫的形成。

在完成初步研究計畫後,於正式研究開始進行前,研究者先找尋一位幼兒,

進行先前訪談,以了解研究過程與訪談問題是否需要修正。經過幼兒家長同意,

研究者與訪談幼兒家長約好後,於 2009 年 2 月 8 日到府訪談一本書,當日訪談後 與指導教授討論,由於訪談幼兒並未就讀幼稚園,沒有幼稚園的學習經驗,無法 與正式幼稚園幼兒以平等基礎相比擬,故決定找尋正在就讀幼稚園的幼兒為主。

研究者為能找到一位幼兒做先前研究,在經過幼稚園教師同意後,於 2009 年 02 月 11 日至 13 日在台東市區某國小附幼進行訪談(詳見附件一:先前訪談問 題);爲使研究的資料更為完整,研究者當日與班級兩位教師中其中一位教師進

(37)

行訪談,以了解班級幼兒認字情形與幼兒園內圖畫書相關學習情況(詳見附件 五:教師訪談問題初稿)。由於蒐集研究資料的時間相當急迫,故研究者在 2009 年 2 月 16 日至 18 日三天密集的到台東市區某間私立幼稚園所,將五位幼兒十五 份訪談資料進行蒐集。

研究者在訪談完該園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發現訪談問題在概念類別與疾病保 健的符合程度上有頗大差異,故決定以黃瑞珍(1999)的問題命題法為主要架構,

進行訪談問題的重新設計,經過不斷的修正後,形成新的三份訪談紀錄單資料(詳 見附件二、三、四)與新的教師訪談問題(詳見附件六:教師訪談問題正式版)。

二、正式研究進行

在確定訪談紀錄單與教師訪談問題上的訪談問題無誤後,便正式尋找三間幼 稚園所,共十五位大班幼兒進行研究。研究者於研究進行前,先與欲進行研究的 幼稚園所園長詢問,能否入園進行大班五位幼兒的個別訪談。經由園長同意後,

再與園長和園內大班教師說明研究方式。

說明重點包含以下幾點:

1. 不會干擾大班教師正式上課時間,於課餘空檔時間,找一位幼兒進行訪談。

2. 若教師需要幼兒直接入班上課、午休、回家,或吃點心、午餐等情形時,研究 便會即刻中斷,於下次該幼兒在園內非上課時間接續進行訪談。

3.研究過程需要錄音錄影,故需請園長和大班老師協助,找尋班上語言與閱讀能 力較佳的幼兒供研究者訪談。

4.需請園長或大班老師協助發出家長同意書,獲得家長同意方始進行研究。

5.訪談正式開始前,需要兩天時間入園和孩子建立關係,與孩子有所互動。

在園所園長與教師同意後,研究者便與園方詢問可訪談時間。每次入園前先 與該園園長和教師詢問後便開始進行研究,正在進行研究的園所即將訪談結束 時,便與下一間園所詢問可入園研究的時間。

三間園所的代號以園一、園二、園三稱之。入園時間扣除週六與週日,依序

(38)

為 2009 年 2 月 19 日至 2009 年 2 月 27 日;2009 年 2 月 27 日至 2009 年 3 月 6 日;

2009 年 3 月 6 日至 2009 年 3 月 12 日。訪談時間以園方提供的空檔時間進行研究,

如遇教師須使用的時間便不佔用。由於訪談園一的某位幼兒時,該名幼兒在訪談 時相當不願回答,雖訪談完畢,但在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決定於 2009 年 3 月 13 日 再度訪談一名幼兒。可惜該名幼兒於 2009 年 3 月 16 日當日不願受訪,故研究者 便於 2009 年 3 月 17 日至 18 日再訪談一位幼兒。下表一為三間園所的訪談時程表。

表 3-1 三間園所訪談時程

星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日期 2/19 2/20

AM 入園觀 察 園一

PM 放學入 園觀察 日期 2/23 2/24 2/25 2/26 2/27

AM 入園二 觀察

園一 AP 與 PM 正式園一訪談

PM 入園二 觀察 PM 園一兩

位教師訪 談 日期 3/2 3/3 3/4 3/5 3/6

園二

AM 入園二 觀察

AM 正式園二訪談 AM 正式園 二訪談

(39)

二訪談 觀察

PM 正式園二訪談

PM 與園一 一位教師

訪談

PM 正式園 二訪談

PM 入園三 觀察

日期 3/9 3/10 3/11 3/12 3/13 AP 入園三

觀察 AM 正式園

三訪談 園三

PM 正式園 三訪談 PM 訪談兩

位教師

AM 與 PM 園三正式訪談

PM 正式園 一訪談(無

效)

日期 3/16 3/17 3/18 3/19 3/20 AM 正式園

一訪談 AM 訪談園

一教師 園一

PM 正式園 一訪談(無

效)

AM 與 PM 正式園一

訪談

研究場所的位置,由園方提供一適合訪談場所進行研究。園一提供沒有上課 的空教室,由於該園所進行分組課程需使用多間教室,故訪談時間則與園方的分 組課程與團體活動錯開;園二的訪談場所有安親班教室與律動教室兩處,早上的

(40)

訪談以安親班教室為主(僅有一次安親班老師須使用教室,故移至律動教室), 下午則以律動教室為主;園三的訪談場所位於資源教室,即教師使用器材與書籍 的拿取場所,也供教師使用電腦設備,找尋課程相關材料等資源,此空間有時會 有才藝課程需使用該教室,故研究者也會配合上課時間錯開入園時間。三間教室 內部光線、空氣流通與空間寬敞度皆相當良好,是符合研究所需要的安靜與舒適 的條件。

正式訪談研究進行方式為,研究者事先架設好攝影機與錄音筆,並排列出三 本感冒類疾病保健的科學圖畫書後,讓一位幼兒進入教室自行選擇最想閱讀的一 本書。選擇完畢後,研究者告知會與幼兒共同閱讀該本書,並逐字唸讀書中文字 給幼兒聽。並與孩子說明這不是考試,可以放輕鬆閱讀與聆聽研究者唸讀。幼兒 閱讀過程中全程錄音與錄影,研究者每在唸讀完兩頁書中文字後,便提問幼兒「這 兩頁在說什麼?」該問題讓幼兒回答,以確實記錄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的回應內 容。進行閱讀後訪談時亦全程錄音錄影,以詳實紀錄幼兒訪談的問題與回應內 容。研究者在幼兒閱讀過程中,不針對感冒類科學圖畫書中內容做任何解釋與說 明,僅依據書中文字逐字唸讀。幼兒閱讀後訪談,研究者根據訪談紀錄單上的問 題逐題詢問。每位幼兒一天最多訪談兩次,亦即一天最多讀兩本書,並分列於上 午與下午進行訪談。幼兒訪談若需要中斷,則於下次訪談時,由訪談中斷處接續 訪談,中斷訪談的時間最多隔一天,不會間隔太久。每次訪談結束後,研究者贈 送小禮物給被訪談的幼兒,作為一點謝禮。小禮物以文具用品為主,包括彩虹筆、

擦子、膠水等物品。

三、研究完成後

正式研究資料蒐集完成後,研究者於 2009 年 3 月 19 日至 2009 年 4 月 30 日 將訪談資料整理轉譯為逐字稿與編碼、歸類;於 2009 年 5 月 1 日至 2009 年 5 月 31 日進行資料的分析檢核與研究結果撰寫;於 2009 年 6 月 1 日至 2009 年 7 月 30 日將資料分析結果寫為完整研究報告。

(41)

茲將研究程序與時間整理如下表:

表 3-2 研究程序時間表

年.月. 至 年.月. 研究程序

2007.09.中至 2008.12.底

確立研究方向 蒐集閱讀文獻

撰寫文獻

科圖文本搜尋與內容分析

2009.01.初至 2009.01.底

蒐集閱讀文獻 科圖文本搜尋與內容分析

撰寫研究計畫報告

2009.02.初至 2009.03.中

研究資料蒐集 蒐集閱讀文獻

2009.03.中至 2009.04.底

研究資料轉譯編碼 蒐集閱讀文獻

2009.05.初至 2009.06.底

研究資料分析與撰寫 蒐集閱讀文獻

2009.07.初至 2009.07.底

撰寫研究結果報告 蒐集閱讀文獻

(4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找尋台東市區三間私立幼稚園共 15 位幼兒為研究對象,每間園所各訪 談五位幼兒。研究對象為大班年齡層幼兒。訪談對象在徵求三間園所園長同意 後,請老師推薦大班五位語言能力較佳與閱讀能力較佳的幼兒提供研究者進行訪 談,幼稚園教師推薦的幼兒以兩位大班老師共同同意推薦的幼兒為訪談對象。每 次由教師隨機分派一位幼兒至訪談場所進行,同一位幼兒最多僅在同一天訪談上 午與下午各一次,避免訪談次數過多造成幼兒不願被訪談。被訪談的幼兒若無訪 談意願則該次訪談不列入訪談資料中(共有兩位幼兒不願意繼續研究);訪談幼 兒以一般幼兒為主,不包括特殊幼兒;訪談的幼兒拜託教師以閱讀能力和語言表 達能力較強的孩子為訪談對象。每次入園訪談當日,以當天在園所能訪談到的幼 兒為主,如尚未入園、已放學回家的幼兒或是正在吃點心或午餐的幼兒。入園訪 談的時間,以園所課程安排中沒有上課的時段為主要入園時間,如幼兒入園時 間、吃午餐後至午休前的時間、下課至家長接送前或娃娃車接送前的時間。訪談 過程中若是幼兒在訪談中途臨時需要離開,則該次訪談不列入研究範圍內,研究 者便帶幼兒回教室停止訪談;訪談過程中若是幼兒回答的內容與研究無關,此部 份資料便不列入研究分析。

研究對象以三間幼稚園所的大班幼兒為主,每間幼稚園五位幼兒,共十五位 幼兒,男生共五位,女生共十位,女生人數較多占三分之二,男生佔三分之一。

由於研究前請每班教師找尋班上閱讀與語言表達較佳的幼兒,並無特別限制性 別,故可知大班年齡層的女生較男生在語言與閱讀能力上佳。以年齡分類,七歲 幼兒共八位,六歲幼兒共七位;兩個年齡層的人數七歲有八位、六歲有七位,兩 年齡層人數各佔一半左右。

(4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工具,包括三本感冒類科學圖畫書、三本感冒類科學圖 畫書訪談紀錄單共兩種。以下說明圖畫書的選擇,與訪談紀錄單的形成。

一、科學圖畫書的選擇

(一)科學圖畫書的選擇

圖畫書搜尋坊間書局兒童閱讀繪本區、台東大學圖書館與幼教系系圖的繪本 資源、網路書店與其獲頒獎項、行政院新聞局公布的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名 錄、好書大家讀等相關資料,根據搜尋所有的圖畫書資料中一一核對,篩選出疾 病與保健科學圖畫書。由於疾病與保健類別的科學圖畫書數量有 100 本之多,有 些圖畫書的內容包含較多百科類的知識,或是探討各種不同疾病,或是探討某些 身體部位(詳見附錄三)。研究者依自身欲探究有興趣的主題,經與指導教授討 論後決定將主題設定為「感冒」類別的科學圖畫書。共有以下三本科學圖畫書:

「著涼」、「打噴嚏」、「哈啾小王子」等科學圖畫書做為研究工具。挑選科學圖畫 書的方向有以下幾點:

1.所挑選的科學圖畫書文本,內容大多提及感冒類疾病保健科學概念。選取焦點 強調圖片活潑豐富、圖片具有趣味性、每頁圖片篇幅不能少於文字、感冒主題明 確、感冒文字概念清晰明白並符合幼稚園幼兒年齡的理解程度等因素的圖畫書為 選取原則。

2.不在挑選範圍的圖畫書,包括以下幾點:

(1)圖畫書的文字數量很多,超出幼稚園幼兒年齡適合的閱讀範圍;

(2)圖畫書的文字所佔頁面多於圖畫;

(3)沒有彩色圖畫;

(4)文字沒有搭配注音符號;

(5)內容種類太多元,科學概念太複雜。

(二)感冒類疾病保健科學圖畫書的選擇

數據

圖 2-1    閱讀歷程與要素圖………………………………………………………….18  圖 3-1    感冒類疾病保健科學圖畫書篩選方式…………………………………….37
圖  2-1  閱讀歷程與要素圖(林清山,1991)
表 4-4  感冒時會怎麼做讓自己恢復健康回應內容、分類與百分比  類別  回應內容  總計  人數  百分比  專業協 助  家人帶去看醫生,吃藥;帶口罩看醫生;看醫生;多休息多喝水,聽醫生說的不能玩娃娃;去醫師那 裡看病;吃醫生說的醫生說每天吃什麼,吃什麼然 後才會趕快好;爸爸媽媽帶去看病;媽媽、阿嬤帶 去醫院找醫生  8 人  53%  健康照 顧與維 護  不知道,多洗手;床上休息;喝水;喝水運動;喝水吃藥休息;少吃甜的、吃藥、少吃冰的;多喝水還要穿厚一點的外套;多休息多喝水,聽醫生說的 不能玩娃娃
表 4-5  家人與幼兒除感冒之外還生過什麼病的回應內容、類別與百分比  類別  回應內容  總計 人數  百分比  生病的 症狀  有吐過喝水喝太多吐;中班的時候有發燒過住在家 哩,媽媽眼睛有點痛,睡眠不足;發燒,家人沒有;家人最長的就是只有感冒而已,幼兒發燒過,會咳嗽,一直沒有好過;幼兒與其弟弟有發燒過;姐姐 看醫生想吐,醫生開藥回家嘔吐;發燒;弟弟鼻子 癢吃藥,不要去醫院醫院有很多病菌,阿嬤背長石 頭,媽媽有時會頭痛、喉嚨痛,爸爸頭痛  7  47%  症狀的 原因  有吐過喝水喝太多吐;中班的時候有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If students/ children develop fever and symptom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dvise them to stay at home for rest until fever has subsided for at least 2 days. • Staff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考試科目(編號):日文閱讀與翻譯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relief fresco "Stories of the Buddha's Life" embody the advancement of life education: a profound outlook on life, religion and life and death, ultimate care, life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