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世界各國尤其歐美國家、日本、新加坡、韓國、中國大陸、香港等國,對 於創造力的推動非常重視,利用不同的方式,結合文化、生活、傳播媒體與學 術單位的研究,政府與民間整體的力量一起推動,將創造力變成是一種全民運 動。美國是各國當中由民間推動創造力最積極、最有成效的國家。而日本在發 明、創意競賽、社區總體營造方面,有其獨創的做法、執行與成效。德國在城 市再造、博物館和手工藝中心的創意推廣方面頗具成效。新加坡政府以「培育 創造與創新為生活風格」為願景;澳州為了塑造創意文化,以24個建議推行創

中。在經濟危機中,以創意產業為發展重點,才能行之長遠,韓國和英國創意 產業就是最好的實例。韓國雄霸世界的電玩產業,英國的圖書雜誌出版、影音 節 目 製 作 和 流 行 時 尚 設 計 等 , 也 已 經 是 英 國 出 口 的 重 要 項 目 ( 吳 靜 吉 , 2002)。透過藝術性設計力以及品牌經營所產生的高附加價值產業,譬如像精 緻高級的骨磁、高級服飾、高水準的休閒觀光旅館、廣告、商品包裝、機構網 頁設計,甚至新興的數碼藝術(digital art)等都非常倚賴具有創新意念及技 能的人才,都是降低失業率很好的創意產業(詹宏志,2003)。由此可見,提 升創造力的教學以及養成創造力的習慣是多麼的重要;為求在多變的時代中強 化國民競爭的優勢,有計畫與全面性地推動提昇創造力的教學,更是教育工作 者應積極努力的方向。

創造力很重要,培養學生擁有創造性的問題解決能力更是重要。因此,教 育部將「培養欣賞、表現、審美及創作能力」及「讓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的能力」等,列入九年一貫課程所要培養的十大基本能力之中(教育部,

1998)。然而教學法林林總總,哪一種教學法才能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或讓學 生能夠學得快樂又有效,如何抉擇卻讓老師徬徨不安。每個老師都知道:「抓 魚給學生吃,不如教學生捕魚的方法」的意涵,也就是說,讓學生具有「獨立 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個教師所應有的基本理念。但國內因為傳統升 學考試的壓力,多數老師為了教學的方便,會選擇「照本宣科」的方式上課,

藉由講述法及機械式的重複練習,將學生訓練成考試的機器,只希望學生能在 升學考試中得到高分,而家長也仍然陷在升學主義的迷思中,以升學率的高低 論斷辦學的成敗。結果是,學生雖然在紙筆測驗中得到高分卻失去了創造力。

而大多數的學生在經歷如此的學校教學方式後,學習態度變得消極,不再對學 習感到興趣,甚至產生反抗的心理和行為(李嘉祥,1999;Lee & Brophy,

1996)。那麼創造力是什麼?怎麼樣的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怎麼樣的 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如何培養學生把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融入

問題解決教學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從發現問題、設計實驗、解決問題、及分 享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教育部,1998)。所以,研究者希 望能在問題解決教學的過程中,加入一些創造的因子,使教學活動更活潑有 趣,更容易進行,從而激發學生在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的過程中,併用垂直思 考和水平思考來解決問題,並培養邏輯思考及批判思考的能力及培養學生全腦 學習、全腦思考的好習慣。

目前在九年一貫教育課程的總綱綱領下,極力的強調學生主動思考與探究 問題的本質,進而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技能,去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

(教育部,1998)。然而,在科學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如果學童能知道自己擁 有甚麼、能做甚麼,也就是後設認知的「知道」和「指揮與使用」的功能時,

可以使整個問題解決的過程更順暢(鄭昭明,1993)。且個體在問題解決過程 中,大都是一種心理醞釀的歷程,可是卻少有相關研究提及後設認知與創造力 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關係(張春興,1994)。研究者也想藉本研究了解國小學 童實施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後,對國小學童後設認知之影響。

創造性教學有別於問題解決教學。創造性教學(Creative Teaching)是指 教師有創意,展現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而問題解決教學的主要目標則在激 發、助長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及創造力。換言之,前者主要是以各種活潑的 教學表徵,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及探求原因的態度、動機,並藉由師生的對話,

協助學生將問題聚焦,以便於進行問題解決(陳龍安,2002)。本研究企圖將 兩種教學法融合使用而成為「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法」,並在常態分配的小六 班級來實施教學。在一個概念教學的前階段,教師利用創造性教學的優點,藉 由開放性的問答,開啟學生擴散性(divergent)的思考潛能,讓每位學生都有 思考、發表、對話的機會,讓學生產生多重的矛盾感及好奇心,並在相互的腦 力激盪中,逐漸引導學生進入研究的問題。後階段是讓學生分組進行問題解決

求接納的過程,修正彼此的歧見。老師則從旁諮詢與引導,適時的展現諮詢鷹 架的功能,並在最後的階段幫助學習者進行統整。

資優教育融合班的課程是指專為資優生所安排的一切有組織、有系統、有 意義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活動,包括校內和校外、正規和非正規課程、正式和非 正式,以及普通和特殊的學習經驗。而其教育目標,整體上與一般教育並無太 大差異。但資優學生在其學習上確有一些獨特需要。例如;資優生一般而言除 了記憶力強、領悟力佳、學習快速、好奇心重、點子奇特等表現之外,更擁有 高度期望、理想主義、追求完美、喜好新奇、少服從等情意方面的特質。因 此,資優教育的目標,必須要著重發展資優生的潛能,並注意資優學生的情意 和態度方面的培養與輔導(毛連塭,1988)。

台北市率先各縣市於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提出「台北市資賦優異教育白皮 書」,深入探討資優教育現況及問題,在白皮書中提出幾項加強資優教育的策 略,其中在各校融合教育班設計各種課程充實教學,發展資優生多元智能,以 彌補社會上一般人認為將資賦優異學生集中編成一班,會有形成非常態編班之 虞,導致各級政府教育當局不敢落實核定編成資優班的現況迷失,因此加強融 合班教學研究,促進資優融合教育的全面推動,將為台灣二十一世紀的資優教 育立下全新的里程碑。

綜合上述,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因應全球性的教育改革思潮,及考慮研 究者本身的特質及教學習慣,並在目前台灣的教育環境下,兼顧九年一貫課程 的學習需求,藉由研究者本身所任教之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探討將「創造性 問題解決」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教學,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六年級課程「物質的變化」、「鐵生鏽」等教學單元中,研究者訂定教學目 標,設計編寫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的教學設計,來實施學生創造性問題解決的 教學實驗,以了解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創造力、後設認知以 及學習成就之的影響。且希望能進一步探討資優生在國小班級融合教育的情形

談,及各種評量工具等分析,瞭解「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於資優生的學習 態度、創造力、後設認知以及學習成就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