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瞭解現今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現 況,藉由對宜蘭縣國民中學教師的調查,闡述其間關係。第一章共四節,第 一節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列出研究問題,第三節針對本研究的重要 名詞釋義,第四節說明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敘述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限 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校長身為學校之領導人,本身即是符號。校長的服裝儀容、言行舉止、

辦公處所的擺設以及任務行程的安排等,對學校以及教師團隊的經營均影響 深遠(Deal & Peterson, 1998)。一個優質的領導人,除一般例行工作外,

更關注生活周遭的每一個環節,尤其在意外界與人們如何看待、解讀並反應 每一個細節所透露與投射的點滴訊息。

隨著政治民主發展,商業自由貿易與文化多元濫觴,現今的台灣社會,

甚至刻板印象中相對傳統的教育現場之中,卻也早已尋覓不到一套放諸四海 皆準的標準。校長領導教師團隊時,再也不能如過去一般緊緊擁抱著單一價 值,治理學校成為非常複雜且工作負荷量極大的工作,校園實際運作的情況 與許多校長最初的理想相距甚遠(秦夢群,1997)。

然則無論時空環境如何轉變,一個成功的領導者總能深謀遠略且永遠保 持彈性,從來不會視領導為難解之事。一個成功的領導者絕非僅能以強勢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迫或消極妥協等單一字眼去強加定義;反之,成功的領導者能夠根據情境,

人事地物的排列組合,決策最適當之行動,進而身體力行,達成目標並創造 卓越成就(Tannenbaum & Schmidt, 1958)。

近年來,教育部陸續推動九年一貫、十二年國教等教育改革,其制度和 法規以及軟硬體配套均不斷與時俱進;在一陣陣的改革風潮中,校長、行政 人員與教師不斷被要求去接受、通過新思維中每一項的挑戰與檢核。而解構 主義盛行,任何透過語言、聲音或畫面所傳達的思想形式,或虛或實、有真 有假,總是充滿不穩定性與無常。批判成為一種流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被 人們視為常態(高宣揚,1990)。

校園裡的一草一木,教室裡的一言一行,校長以及教師們的所有教育作 為都成為民眾監督焦點,甚或茶餘飯後的聊天話題,教育場域的工作壓力變 得異常沈重且充滿緊張,也使得教育現場之各級主管常有動輒得咎的感嘆。

在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們逐漸習習慣各項考評、視導、來自民意代表的監 督、來自社區家長的質問,甚至來自學生的反動的同時;校長、行政人員及 教師們卻也可能逐漸習慣總是去關注負面訊息;而對生活中的真善美視而不 見。越來越關注負向訊息的結果,往往造成低估了學校的優勢或忽略了個別 成員之間的潛質,間接模糊了學校真正的目標與最重要的發展方向,間接限 縮了每一間學校的可能性。

然而,正向的領導者是不平凡的,他們即使面對困境,仍然強調組織中 令人振奮的興盛面,這並非忽視負向事實或盲目接受單一觀點,而是藉由大 量正向能量來對抗負向趨勢。是故,一個好的校長必須讓正向氣氛存在於校 園組織之中,而必須要有相對應的領導策略(Cameron, 2010)。

公立學校之組織相對於工商企業,結構顯得相形鬆散,且校際之間多半 呈現組織同型化狀態,教師多半抱持相信專業更勝於組織之理念,形成所謂 的專業官僚結構;如此,學校領導者欲以組織規範要求組織成員遂行職責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難度極高,且經常流於表面(秦夢群,2010)。透過組織社會學中制度學派

(Institutionalism)的觀點,認為教育組織為了適應制度規範會逐漸變遷 且產生組織同型化的現象,而同型化(isomorphism)為組織之間共同的變 遷趨勢。在組織制度化的過程中,組織趨向制度環境所容許的組織型態,並 透過強制、規範、模仿等制度化機制使組織結構趨向同型,更會逐漸取得合 法性(DiMaggio & Powell, 1983)。

受法令規章、教育評鑑及模仿學習等三因素的影響,同一教育階段之學 校發展到最後都很相似,每一間學校都變得越來越相似,因此校內諸多課程、

活動或競賽經常流於形式,年復一年而乏善可陳,實質效能也不見增長;如 此,教師之間難免萌生一動不如一靜的消極心態,導致教育作為僵化怠惰,

成為許多公立學校經營發展上的困境(蔡進雄,2012)。

進一步細究其原因,教師考評制度無法真正落實造成校長對於學校教師 無法真正循名責實地去交付任務並要求績效,教師的責任與義務無法真實對 應,校長多半僅能以團隊默契與校園氛圍去維繫教師的工作品質,或激發教 師的支持與貢獻。

組織的正向超越表現來自於組織成員的盡力支持與熱情奉獻。意即一個 創造非凡成就、卓越績效的組織,必須依賴成員自願展現非組織契約所規定,

屬於工作本分之外,超越既定角色責任,非義務性且不受獎懲機制拘限之正 向行為,此種行為即所謂組織公民行為(Organ, 1988)。

正向領導源自於正向心裡學,是本世紀初嶄露頭角的新興領導理論,強 調同情、寬容、感恩與正直等美德,更重視組織的優勢與潛質(Conger, 1989)。 一改人們偏向關注負面訊息的演化習性;重視介於正向和負向環境中的空性 介質,以產生正向超越行為,並強調領導者必須永遠保持彈性與敏捷

(Bagozzi, 2003)。

正向領導的精神、核心價值與實施策略符合台灣現今國民中學校長領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之諸多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與諸多研究在國民中學教學現場的研究發現不 謀而合。然而,不論是國內或國外,正向領導的相關研究都尚處於萌芽階段,

文獻為數不多;多數研究者近一、二年方始注意到正向領導的存在,是以益 發凸顯進行後續研究的重要性,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目前的教師薪資結構而言,相對工商業界保守而固定,年資越久薪資報 酬越豐厚,工作內容之質與量卻未隨之增加,亦無法提供具有階層關係之職 務體系來做為優秀教師額外努力工作而獲得晉升、提敘或加薪等實質報酬的 運作空間,實可謂工酬不相當。此外,近幾年來教師意識高漲,教師會為爭 取教師權益而不遺餘力,而校長遴選、聘任制度的變革與流轉也使得校長逐 漸喪失制衡教師的實質權力(林景瑩,2012)。

Katz(1964)指出提高組織運作的效能,存在著三種行為:首先、組織 的成員必須參與並留任在組織中。其二、履行角色職務。第三、員工必須主 動執行超越工作角色要求外的自發性行為。第三種行為不受角色規範,亦不 見於工作說明書所載記,更不受正式的酬賞制度所框限;卻相當有利於組織 運作,且能大幅提高組織的效能,此即為組織公民行為(Organ,1988)。

僵硬的法令規章、繁雜的評鑑考核,無限上綱的教師意識等諸多因素包 夾之下,校長顯然不甚具備足夠的條件去要求並推動教師團隊的份內工作,

更遑論企圖要求教師自發性去額外奉獻規章法條所記載之外的努力,而這卻 又是組織的正向超越表現的關鍵條件。由此是故,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成為研 究者亟欲探究的領域,深入瞭解國民中學教師組織公民現況以及探究國民中 學校長正向領導如何對此產生正向影響,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宜蘭縣位於台灣之東北隅,長年依賴北面之濱海公路、北宜公路以及南 面蘇花公路與外界交通聯繫,地理位置孤立於台灣北中西部高度開發區域,

國道 5 號雪山隧道於 2006 年啟用通車,雖局部縮短行車時間卻未能大幅擴 張或改變宜蘭縣居民的生活範圍及習慣。又因蘭陽平原南北闊而東西狹,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直以來,當地居民以蘭陽溪為界,將宜蘭地區劃分為溪北以及溪南兩大區塊,

其政治、社會與經濟情勢又更顯封閉,此一背景因素亦深深影響宜蘭縣國民 中學之教育生態。

根據宜蘭縣 12 年國教網站相關統計資料,宜蘭縣國民中學 2014 年國中 畢業生人數共計 5701 人;而宜蘭地區公立高中職招生數為 4723 人。換言之,

八成以上公立國中畢業生能夠順利接軌公立高中職;相對其他縣市而言,宜 蘭縣國民中學學生的升學型態與適性發展情境顯著有所不同。也因此教師一 般授課面對家長及學生對成績或名次的需求或縣內競賽活動表現以及教師 本身其他方面的感受也相對於其他縣市國民中學教師有著極大的獨特性。面 對未來 12 年國民基本教育、優質化教學、適性輔導以及多元升學方式的改 革與變遷,宜蘭縣國民中學的校長正向領導推動情形以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表現,比起其他縣市存在極大的特殊性而值得深入加以探索。

而研究者於 2013 年擬定研究主題之初,查詢國內文獻資料中,有關校 長正向領導之論文,自仲秀蓮(2011)首發後如雨後春筍,然僅陳麗君(2012)

針對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兩者間之相關進行研究,且相關研究 多偏重國小端,地區則主要散佈於台灣之北中西等部;宜花東地區以及國民 中學場域則相對欠缺,甚或付之闕如。因而研究者欲瞭解宜蘭地區國民中學 校長正向領導之作為,及其對於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情形,此為本研究 的研究動機之三。

貳、研究目的

基於前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探討宜蘭縣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與

基於前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探討宜蘭縣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