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我們所居住的地球蘊藏著豐富的資源物產,滋養了無數的生命物種,是浩瀚 宇宙中最珍貴的綠色星球。但現今的環境因人類文明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尤其 是工業革命後蓬勃的工商經濟活動,導致大自然的氣候變遷機制逐漸失去平衡,

伴隨著全球暖化問題的日益嚴重,更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世界的動盪與危機。因此

「節能減碳」已成為國際間所重視的新興議題,Friedman(2008)更是大聲疾呼我 們需要一場「綠能革命」來解決地球與人類所面臨的能源缺乏與氣候異常的危害。

「節能減碳」需要全人類以實際行動來達成,無法單靠個別國家或個人,而教育 是改變人類行為的重要根基,增進全球人民「節能減碳」的素養,在推動「節能 減碳教育」上甚為關鍵(王如哲、黃月純,2011)。綜上所述,「節能減碳教育」

是值得關注與探究的議題。

本章共分成四節,第一節敘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研究問題與釋義;

第三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人類文明發展在進入高度工業化後產生急遽的轉變,為求生活品質的提升,

不斷追求科技進步與經濟成長,卻也快速侵蝕地球的各項資源,造成環境極大的 破壞,如雨林、森林、濕地的消失,廣大的良田草原被水泥建築取代,煤、石油、

天然氣因過度開採而面臨枯竭。其中最嚴重的是製造大量的溫室氣體,導致地球 暖化與氣候變遷,威脅人類的永續生存與發展。

近年來隨著科學證據的提出與氣候災害發生率日益升高,科學界普遍認為:

全球暖化是存在的,且人類應負擔主要的責任,如何因應環境衝擊與減緩暖化速 度是目前最艱鉅的任務(葉欣誠,2010)。「節能減碳教育」影響著未來公民的態度

1

與行為,期盼透過教育的方法進而改善環境,在透過法令的規範與政策的推動下,

本研究擬對學校現場政策實施情形進行深入檢討與探究,以作為教育行政機關與 學校之參考,本節就研究動機與目的加以論述。

壹、研究動機

本研究旨在以不同面向探討新北市國民中學實施節能減碳教育政策之政策評 估,研究動機如下。

一、國際重視氣候變遷議題,值得教育工作者省思

2011 年 3 月,位於亞洲的 日本 發生大地震,海嘯導致 福島 核電廠爆發災變,

引發各界對核能安全的疑慮;在地球另一端的非州,突尼西亞 (Tunisia)的反威 權政府抗議示威,透過通訊與網路傳遍北非與中東地區,這場「茉莉花革命」除 了導致 突尼西亞 與 埃及 (Egypt)政府垮台及 利比亞 (Libya)的內戰外,更造 成全球油價暴漲的情形。兩件遠隔重洋看似不相干的事件在同一時期發生,讓全 球都因能源問題增添許多不安全與危機感,這再再凸顯了能源對於人類世界而言 是極為重要的事實。能源是提供人類生存的基礎,更是社會永續發展的重要命脈,

依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的研究指出,1980 至 2006 年間全球能源的消耗成長了近 50%,其中以石油所佔比率最高,煤炭、天然氣分 居二、三位,此三項化石能源,佔 2006 年全年能源消耗比重的 89%,核能另佔約 8%。由此可見對於能源的過度集中與依賴,當化石能源面臨枯竭時,將產生能源 供應的危機,嚴重時可能會影響全球經濟甚至引發戰爭,故人類應積極改變能源 使用習慣,研發可永續替代的能源方案。

能源開發與環境的關係密不可分,但近年來人口急遽增加與能源的大量消 耗,已對地球環境產生嚴重的影響。人類為了社會進步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每年 約排放 300 億公噸的二氧化碳至大氣中,依據 IPCC 於 2007 年發布的第四次評估 報告指出,目前全球異常暖化的主因為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造成人為的溫室氣體濃 度增加,其中以二氧化碳為最。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主要來自於能源供應、交

2

通運輸與工業發展,大氣中不斷累積二氧化碳導致氣溫與海溫升高,冰河凍土融 化,將衍生出海平面上升、異常氣候、生態物種滅絕與致命疾病擴散的問題,也 破壞了原有循環平衡的自然環境,由此可知引起環境變化的重要原因乃是能源的 運用 (王革華 2008;左峻德 2009)。在氣候災害日益嚴重的當下,促使環境意識的 逐漸抬頭,氣候變遷的議題也引發各界的討論與重視,在許多研究中顯示,能源 使用的發展已逐步由傳統能源轉向再生能源與潔淨能源,節約能源對未來的能源 平衡將扮演重要的角色。能源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唯有善用能源並與永續發展 產生連結,才能達成人類與地球共生共存的目標。

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世界各國均面臨不同程度異常天候的挑戰,聯合國於 1988 年特別針對氣候變遷成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IPCC 透過任務分組,以科學方法調查世界科學 技術文獻並發布評估報告,探討人類行為影響地球暖化之情形與造成之氣候變 遷。IPCC 自 1995 年開始每六年發布一次報告,對於暖化的描述更是逐次具體明 確。為了減緩暖化增溫產生的災變,80 年代後氣候問題逐漸成為國際政治與外交 的核心議題。1994 年 3 月 21 日生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於第二條說明,希望藉由訂 定各項規定穩定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防止氣候因受到人為的干擾而影響生態 系統的運行。為了強化法律上的約束性,經國際間一再討論,終在 1997 年 12 月 共同簽署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補充條款「京都議定書」。在「京都議定書」

中嚴格限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規定 2008~2012 年先進開發國家的溫室氣體 排放量,設定以 1990 年為基準年相比,削減目標達 5%以上,目標是將大氣中的 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

「京都議定書」是全球為解決氣候變化踏出重要的第一步,但減緩氣候變遷 是刻不容緩,於是在 2009 年底舉行哥本哈根(Copenhagen)會議 (聯合國氣候變 化綱要公約第 15 次締約方大會),決定了 2012 年至 2017 年全球減排協議,內容明

3

定各國需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期盼將全球的升溫控制在攝氏兩度以內。此 後連續二年,接連於墨西哥坎昆與南非德班召開氣候會議(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 公約第 16、17 次締約方大會),主要聚焦於溫室氣體排放國前二名的中國和美國,

如何減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亦設立新國際機構「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負責管理與分配來自富國的捐助資金,協助受害最嚴重國家、窮國及開發 中國家調適氣候變遷影響;透過會議凝聚回歸 UNFCCC 的精神與原則,亦即各國 應承擔「共同但差異」的溫室氣體減量責任,並依「最低成本」及「成本有效」

的方式進行減量工作。由此可知加強減碳、扶助弱勢與低碳經濟轉型以落實低碳 生活,追求永續發展已是世界趨勢。隨著氣候變遷的議題受到國際間的重視,將 有助於政府、企業與人民以實際行動來面對因人類活動累積而引起的暖化危機,

也讓國際社會有了一致的思維與共識,有鑑於此,氣候變遷議題值得培育未來公 民的教育者深切省思,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二、「節能減碳」為我國政府必行的重大政策

臺灣四面環海,位於兩大板塊交界,有獨特的地理環境,但因地小人稠且社 會轉型迅速呈現過度開發的狀態,於此產生的環境問題是否對全球暖化的影響有 加乘的作用,值得投注關切。根據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的研究指出,百年來臺灣 溫度上升趨勢與全球一致,但速率約為 2 倍,使得臺灣氣候出現了四季變暖、冬 期縮短、夜間升溫高、寒流日數縮減、降雨日亦逐漸減少等變化(陳雲蘭,2008)。

此外,依據行政院環保署 2008 年的統計資料分析,臺灣近 20 年來溫室氣體排放 量成長一倍左右,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居全球第 17 名,居住在臺灣的我們實應 檢討改進。目前臺灣所需能源約 99%以上仰賴進口,在國家整體發展與環境保護 的前提之下,為因應國際性協議對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之管制行動,整合國內綠色 能源科技與其產業技術發展,已成為政府的重大政策(工研院,2007)。由於「節 能」與「減碳」是社會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政府將以政策導引的方式,逐步引 領國人調整生活習慣與整體產業結構,推動社會消費與生產型態的寧靜革命。

4

面對環境污染、資源來源不定與耗竭等問題,我國於 1995 年將「全球氣候變 遷小組」擴大為「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該會為有效整合政府資源更於 2002 年 起由行政院院長擔任主任委員,逐步推動相關政策。我國雖非「京都議定書」的 締約國,為了形塑節能減碳的社會,行政院於 2008 年以「永續能源政策綱領」為 基礎,進一步擬定「節能減碳行動方案」,彙集能源、產業、運輸、環境、生活等 五大構面之節能減碳具體措施,要求各級政府機關與學校均需共同推動。基於教 育為厚植國家競爭力的必要條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 2005 年推動

「永續發展教育」活動,希冀 10 年間世界公民能受教育學習各種素養與技能,以 因應全球變遷及永續發展之問題,並做出正確的決定以面對世界轉型所需的價 值、行為與生活方式之挑戰。我國政府為加強節能減碳教育,亦將具有節能減碳

「永續發展教育」活動,希冀 10 年間世界公民能受教育學習各種素養與技能,以 因應全球變遷及永續發展之問題,並做出正確的決定以面對世界轉型所需的價 值、行為與生活方式之挑戰。我國政府為加強節能減碳教育,亦將具有節能減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