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1980 年代中期開啟的全球化運動,促使全世界所有國家政府都不得不深刻 思索如何在全球經濟場域中,找到各自可以存活發展的地位與空間。在此一發展 過程中,愈是先進國家愈發想要找到可以加速其既有經濟部門成長發展的新路徑 與新作法。育成中心(incubators)正是為強化科技進步與企業家精神這兩項改 變個別國家社會,甚至全世界經濟表現與風貌要素下的產物,最早是由美歐先進 國家政府從 1950 年代後期開始領先倡導,在面對高速度且多變化的全球情境挑 戰之際,能夠讓本國產業與企業得以持續挺立,持續保有國家經濟在區域市場以 致於國際市場地位(Lalkaka, 2002)。

2002 年世界銀行在聯合國機構協力支持下正式展開 infoDev 育成方案

(World Bank infoDev Incubator Project)之際,全球累計已有 4,000 個創業育 成中心,該年度全球創業中心建置密度最高的是歐洲,約 1,200 個,其次是亞洲 的 1,100 個,美國則約 1,000 個,經過 5 年之後的 2007 年,根據美國企業育成 協會(NBIA)在 2007 年底所完成統計顯示,全球創業育成中心於此五年期間內 增加了 25%而使總數超逾 5,000 個,其中亞洲成為育成中心數相對成長最快的 區域,占總數逾三分之ㄧ,接近有 1,600 個育成中心,在 2002 年之前一路領先 的歐洲,則僅小幅度增加到 1,300 個,同期美國逾一成,達 1,115 個,若包含加 拿大、墨西哥在內的整個北美洲合併計算,則其創業育成中心總數大體也祇能與 亞洲相當,占約三分之ㄧ。過去 20 年亞洲地區創業育成中心積極擴展,促使亞 洲成為世界工廠及全球最有活力的經濟區塊,以及成為國際間最具創新活力的消 費市場,也是最具前瞻性的一個經貿區塊(林建山,2008)。

我國近年來,以中小企業為主要經濟生產結構急迫地面臨了產業創新與結構 調整的課題。國內育成中心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積極推動下,已成為建構中小企 業創新與創業發展環境之重要政策工具。在政府推動一連串協助產業研發轉型的 經濟科技政策中,育成中心培育政策具關鍵性之地位,其以提供技術、空間、設 備或商務與管理教育訓練,整合各類資源,協助中小企業創新,支援企業的研發 活動及培育創新企業,提供經濟的動力,成為台灣產業創新的新興力量。以國內 而言,自民國 85 年貣即運用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鼓勵公民營機構設立中小企業 創新育成中心,提供以極低的成本向新創企業提供大量非常有價值的資訊、聯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與建議,利用創新育成中心在資訊和網絡方面的優勢提供有力的支持。依據經濟 部中小企業處網站資料顯示,至 97 年 10 月止,目前國內育成中心總數約計 104 所,迄今總投入金額 16.8 億元,已累積培育逾 3,200 家企業,誘發投增資金額 490 億元,協助取得 1126 件專利、518 件技術移轉、35 家企業上市/上櫃,創 造 62,789 個就業機會。從以上數據充分顯示政府對於育成中心投入之政策支持 及實務作法之努力,因此,引發本研究對育成中心效率探討之第一個動機。

再觀察育成中心的發展,從開始被視為促進再生地方經濟的工具,之後隨著 產業政策與時代演變,育成中心也開始受到影響而隨情況變化,從 1970 年代傳 統思維的「工業廠場(industrial estates)」及「中小企業服務中心(small enterprise service centers)」發展成為 1980 年代強調「可適空間的提供(affordable space)」

與「共用共享設施之建置(shared facilities)」的第一代企業育成中心(first generation incubators)」,再提升成為第二代強調「創業育成」所提供擁有經營 顧問諮詢、技能發展促進及聯繫網路發展之「有利職場空間(supplementing work space)」(林建山,2008)。但是無論其變化為何,育成中心的首要績效目標,

仍在於強調創造地方經濟的就業機會與就業人口,其次在於增進地方性產業規模 的擴大,並加速其成長,再者在於增進地方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增生更多樣化的 地方產業類項,特別是新生的產業類項。由此可看出育成中心與地方發展緊密結 合之關係,袁建中(1996)研究指出,以國家層次而言,創新育成中心在功能 上可結合大學與區域環境,研發技術與擴散知識,創造就業與投資機會,並促進 國家與地方的經濟發展。近年來,許多先進國家更轉變過去育成中心主要坐落在 都會或城市中心的型態,目前已見約 36%的新設育成中心開始轉進鄉野,以期 能與地方經濟做更直接更進一步的結合。其次,「創新育成」與「創業育成」逐 漸轉向競爭力群聚(competitveness clusters),即由過去第一代與第二代育成 中心所強調被育成企業取得「能力的育成」理念,到本世紀新的第三代育成中心 政策,則非常鮮明而且確切地朝向「特色的育成」的新境界移轉,究竟育成中心 發展是否與地理區位具密切關係,引發本研究探討影響育成中心經營效率與資源 發展關聯性與影響力之第二個動機。

最後,育成中心與進駐廠商之間存在互賴關係,育成中心必頇維持所掌握內 部與外部資源,以創造競爭優勢,除頇扮演資源整合者的角色,並需要不斷協助 進駐企業取得所需的資源以加速產業界的研發與成長,本研究第三個動機將探討 育成中心經營效率與進駐企業之相關性。

本文首先將先透過回顧方式瞭解目前國內外創新育成中心現況與發展,並探 討國內外育成中心制度,運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資料進行研究範圍界定及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料蒐集,並依此資料進行投入與產出因子選取,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進行育成中心經營效率分析,接著將育成中心以 組織型態、所在地區進行分類,並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檢定,之後對育成中 心經營效率進行二元羅卲特斯迴歸分析,探討經營效率影響因子。最後,再以 Tobit 迴歸分析育成中心經營效率與進駐企業之間的關連性。

二、研究目的

面對未來育成發展方向,各育成中心可能因地理環境、構成組織的體系、成 立時間及員工人數等因素,影響本身不同的經營效率、發展背景及策略為何?擁 有不同條件、資源和資本能力之育成中心,可能影響進駐的中小企業成敗,究竟 影響育成中心經營效率之因子為何?此皆為本研究關切之議題。

綜合上述,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目的可歸結如下:

(一)針對國內育成中心,應用資料包絡分析法(DEA),探討不同類型育成中 心經營效率。

(二)檢測不同組織型態及所在地區之育成中心經營效率之差異。

(三)探討育成中心經營效率之影響因子。

(四)探討育成中心經營效率與進駐企業之關連性。

(五)根據實證結果提出政策建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