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育成中心經營效率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育成中心經營效率之研究"

Copied!
8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治 政 大 育成中心經營效率之研究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邊泰明教授 研 究 生:曾宏昌 中華民國 100 年 1 月.

(2) 摘 要 本研究從經營效率的觀點,以國內接受政府補助的 62 所育成中心為對象, 採用資料包絡分析法(DEA)、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二元羅卲特斯迴歸分析及 Tobit 迴歸分析進行評估,以探討不同組織型態及所在地區之育成中心經營效率 之差異及影響育成中心經營效率之因子並探討育成中心經營效率與進駐企業之 關連性。DEA 部分以投入面導向衡量,並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檢視育成中心地 理區位與育成中心母體組織類型的經營效率差別,二元羅卲特斯部分以將育成 中心效率值進一步分類為「經營無效率」及「經營有效率」 ,並納入資金取得及 企業回饋變項,以探討不同組織型態及所在地區之育成中心經營效率之差異。 Tobit 迴歸分析則分別以育成中心整體效率值及純技術效率值為應變項,測試企 業獲獎數、企業獲得補助之金額、企業回饋金額對效率的影響。實證的結果顯. 政 治 大 而且資金取得及企業回饋亦未能證明影響育成中心之經營效率,但育成中心可 立 示,不同母體組織類型及不同地理區位的育成中心其效率表現並無顯著差異, 藉由企業獲獎數及企業回饋金額的增加,來提升其純技術效率或藉由企業回饋. ‧ 國. 學. 金額的增加,來提升其整體技術效率。. ‧. n. al. er. io. sit. y. Nat. 關鍵字:育成中心、經營效率、包絡分析法、二元羅卲特斯迴歸分析、Tobit 迴 歸分析. Ch. engchi. 1. i n U. v.

(3) 目 第一章. 錄. 緒論................................................................................ 5.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5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資料來源...................................................... 8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流程........................................................... 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13 第一節 育成中心設立與發展.................................................... 13 第二節 育成中心資源基礎 ....................................................... 23 第三節 育成中心經營效率 ....................................................... 33. 政 治 大 研究架構 ..................................................................... 46 立. 第三章 研究設計及方法 ............................................................. 46 第一節. ‧ 國. 學.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48 第四章 育成中心經營效率之實證分析 ........................................ 59. ‧. 第一節 資料處理與實證程序.................................................... 59 第二節 資料包絡分析法之實證結果與分析 .............................. 65. y. Nat. sit. 第三節 二項羅卲特模型之實證分析 ......................................... 72. a. er. io. 第四節 TOBIT 迴歸模型之實證分析 .......................................... 77. n. v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9 l ni Ch. U. engchi 第一節 結論 ............................................................................ 7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81 參考文獻................................................................................... 82. 2.

(4) 圖目錄. 圖 1-. 我國育成中心所在鄉鎮市分布圖 ....................................... 9. 圖 1-2 研究流程圖 ..................................................................... 12 圖 2-1 我國育成中心所在鄉鎮市分布圖 ......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圖 3-1 研究設計架構圖 .............................................................. 47 圖 3-2 生產效率分類 ................................................................. 48 圖 3-3 邊界生產效率 ................................................................. 50. 政 治 大 育成中心類型 ................................................................. 61 立. 圖 3-4 CRS 和 VRS 的規模效率 ................................................ 51. 圖 4-. 育成中心聘僱專兼任人員 ................................................ 62. 學. ‧ 國. 圖 4-. 育成中心提供進駐企業專業諮詢總次數........................... 63. 圖 4-. 育成中心提供進駐企業行政支援總次數........................... 63. 圖 4-. 育成中心育成企業月營業額帄均增加量........................... 64. 圖 4-. 育成中心育成企業技術移轉總件數 .................................. 64. ‧. 圖 4-.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 i n U. v.

(5) 表目錄. 立. 政 治 大. 學. ‧. n. er. io. sit. y. Nat. 表 2-10 表 2-11 表 4-1 表 4-2 表 4-3 表 4-4 表 4-5 表 4-6 表 4-7 表 4-8 表 4-9 表 4-10 表 4-11 表 4-12 表 4-13 表 4-14 表 4-15 表 4-16. 我國育成產業的發展歷程 .............................................. 15 主要國家育成發展比較.................................................. 21 2008 年國內各類型育成中心 ......................................... 26 育成中心提供支援服務類型........................................... 28 育成中心支出及收入項目 .............................................. 32 各評估方法之優劣與適用時機 ....................................... 33 育成中心效率評估相關研究-政府資源分配觀點 ........... 35 育成中心效率評估相關研究-育成中心基礎資源觀點 .... 37 育成中心效率評估相關研究-育成中心進駐企業需求與服 務觀點 ......................................................................... 39 育成中心效率評估相關研究-進駐企業績效觀點........... 42 育成中心績效衡量指標相關文獻彙整 ............................ 43 投入產出項之定義 ......................................................... 59 投入產出相關分析表 ..................................................... 60 投入及產出項敘述性統計資料 ....................................... 61 DEA 分析結果 ............................................................... 67 規模效益統計 ................................................................ 68 效率值之次數分配比重.................................................. 69 育成中心之經營效率-以地理區域區分 ......................... 69 不同經營型態的變異數分析-依地理區位 al v ..................... 70 i n Ch 育成中心之經營效率-以母體組織類型區分 .................. 70 engchi U 不同經營型態的變異數分析-依 3 種母體組織類型 ....... 71 二項羅卲斯特模型結果:模型 1 .................................... 73 二項羅卲斯特模型結果:模型 1 .................................... 74 二項羅卲斯特模型結果:模型 2 .................................... 75 二項羅卲斯特模型結果:模型 2 .................................... 76 Tobit 迴歸模型結果:模型 1 .......................................... 77 Tobit 迴歸模型結果:模型 2 .......................................... 78. ‧ 國. 表 2-1 表 2-2 表 2-3 表 2表 2-5 表 2-6 表 2-7 表 2-8 表 2-9. 4.

(6)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1980 年代中期開啟的全球化運動,促使全世界所有國家政府都不得不深刻 思索如何在全球經濟場域中,找到各自可以存活發展的地位與空間。在此一發展 過程中,愈是先進國家愈發想要找到可以加速其既有經濟部門成長發展的新路徑 與新作法。育成中心(incubators)正是為強化科技進步與企業家精神這兩項改 變個別國家社會,甚至全世界經濟表現與風貌要素下的產物,最早是由美歐先進 國家政府從 1950 年代後期開始領先倡導,在面對高速度且多變化的全球情境挑. 政 治 大. 戰之際,能夠讓本國產業與企業得以持續挺立,持續保有國家經濟在區域市場以 致於國際市場地位(Lalkaka, 2002) 。. 立. 2002 年世界銀行在聯合國機構協力支持下正式展開 infoDev 育成方案. ‧ 國. 學. (World Bank infoDev Incubator Project)之際,全球累計已有 4,000 個創業育 成中心,該年度全球創業中心建置密度最高的是歐洲,約 1,200 個,其次是亞洲. ‧. 的 1,100 個,美國則約 1,000 個,經過 5 年之後的 2007 年,根據美國企業育成 協會(NBIA)在 2007 年底所完成統計顯示,全球創業育成中心於此五年期間內. y. Nat. sit. 增加了 25%而使總數超逾 5,000 個,其中亞洲成為育成中心數相對成長最快的. al. er. io. 區域,占總數逾三分之ㄧ,接近有 1,600 個育成中心,在 2002 年之前一路領先. n. 的歐洲,則僅小幅度增加到 1,300 個,同期美國逾一成,達 1,115 個,若包含加. Ch. i n U. v. 拿大、墨西哥在內的整個北美洲合併計算,則其創業育成中心總數大體也祇能與. engchi. 亞洲相當,占約三分之ㄧ。過去 20 年亞洲地區創業育成中心積極擴展,促使亞 洲成為世界工廠及全球最有活力的經濟區塊,以及成為國際間最具創新活力的消 費市場,也是最具前瞻性的一個經貿區塊(林建山,2008) 。 我國近年來,以中小企業為主要經濟生產結構急迫地面臨了產業創新與結構 調整的課題。國內育成中心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積極推動下,已成為建構中小企 業創新與創業發展環境之重要政策工具。在政府推動一連串協助產業研發轉型的 經濟科技政策中,育成中心培育政策具關鍵性之地位,其以提供技術、空間、設 備或商務與管理教育訓練,整合各類資源,協助中小企業創新,支援企業的研發 活動及培育創新企業,提供經濟的動力,成為台灣產業創新的新興力量。以國內 而言,自民國 85 年貣即運用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鼓勵公民營機構設立中小企業 創新育成中心,提供以極低的成本向新創企業提供大量非常有價值的資訊、聯繫 5.

(7) 與建議,利用創新育成中心在資訊和網絡方面的優勢提供有力的支持。依據經濟 部中小企業處網站資料顯示,至 97 年 10 月止,目前國內育成中心總數約計 104 所,迄今總投入金額 16.8 億元,已累積培育逾 3,200 家企業,誘發投增資金額 490 億元,協助取得 1126 件專利、518 件技術移轉、35 家企業上市/上櫃,創 造 62,789 個就業機會。從以上數據充分顯示政府對於育成中心投入之政策支持 及實務作法之努力,因此,引發本研究對育成中心效率探討之第一個動機。 再觀察育成中心的發展,從開始被視為促進再生地方經濟的工具,之後隨著 產業政策與時代演變,育成中心也開始受到影響而隨情況變化,從 1970 年代傳 統思維的「工業廠場(industrial estates)」及「中小企業服務中心(small enterprise service centers)」發展成為 1980 年代強調「可適空間的提供(affordable space)」 與「共用共享設施之建置(shared facilities) 」的第一代企業育成中心(first. 政 治 大 顧問諮詢、技能發展促進及聯繫網路發展之 「有利職場空間(supplementing work 立. generation incubators) 」,再提升成為第二代強調「創業育成」所提供擁有經營 space)」(林建山,2008)。但是無論其變化為何,育成中心的首要績效目標,. ‧ 國. 學. 仍在於強調創造地方經濟的就業機會與就業人口,其次在於增進地方性產業規模 的擴大,並加速其成長,再者在於增進地方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增生更多樣化的. ‧. 地方產業類項,特別是新生的產業類項。由此可看出育成中心與地方發展緊密結. y. Nat. 合之關係,袁建中(1996)研究指出,以國家層次而言,創新育成中心在功能. sit. 上可結合大學與區域環境,研發技術與擴散知識,創造就業與投資機會,並促進. er. io. 國家與地方的經濟發展。近年來,許多先進國家更轉變過去育成中心主要坐落在. al. 都會或城市中心的型態,目前已見約 36%的新設育成中心開始轉進鄉野,以期. n. v i n 能與地方經濟做更直接更進一步的結合。其次, 「創新育成」與「創業育成」逐 Ch U i e h n c g 漸轉向競爭力群聚(competitveness clusters),即由過去第一代與第二代育成 中心所強調被育成企業取得「能力的育成」理念,到本世紀新的第三代育成中心 政策,則非常鮮明而且確切地朝向「特色的育成」的新境界移轉,究竟育成中心 發展是否與地理區位具密切關係,引發本研究探討影響育成中心經營效率與資源 發展關聯性與影響力之第二個動機。 最後,育成中心與進駐廠商之間存在互賴關係,育成中心必頇維持所掌握內 部與外部資源,以創造競爭優勢,除頇扮演資源整合者的角色,並需要不斷協助 進駐企業取得所需的資源以加速產業界的研發與成長,本研究第三個動機將探討 育成中心經營效率與進駐企業之相關性。 本文首先將先透過回顧方式瞭解目前國內外創新育成中心現況與發展,並探 討國內外育成中心制度,運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資料進行研究範圍界定及資 6.

(8) 料蒐集,並依此資料進行投入與產出因子選取,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進行育成中心經營效率分析,接著將育成中心以 組織型態、所在地區進行分類,並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檢定,之後對育成中 心經營效率進行二元羅卲特斯迴歸分析,探討經營效率影響因子。最後,再以 Tobit 迴歸分析育成中心經營效率與進駐企業之間的關連性。 二、研究目的 面對未來育成發展方向,各育成中心可能因地理環境、構成組織的體系、成 立時間及員工人數等因素,影響本身不同的經營效率、發展背景及策略為何?擁 有不同條件、資源和資本能力之育成中心,可能影響進駐的中小企業成敗,究竟 影響育成中心經營效率之因子為何?此皆為本研究關切之議題。. 政 治 大. 綜合上述,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目的可歸結如下:. 立. (一)針對國內育成中心,應用資料包絡分析法(DEA),探討不同類型育成中. ‧ 國. 學. 心經營效率。. ‧. (二)檢測不同組織型態及所在地區之育成中心經營效率之差異。. sit. y. Nat. (三)探討育成中心經營效率之影響因子。. io. n. al. er. (四)探討育成中心經營效率與進駐企業之關連性。 (五)根據實證結果提出政策建議。. Ch. engchi. 7. i n U. v.

(9)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資料來源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對象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管之育成中心,依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國內育成中心總數約計 104 所,使用 ArcView 軟體以國內 育成中心所在區位,繪製於 319 個鄉鎮市之分布圖如圖所示,北部區域計 44 所, 中部區域計 25 所,南部區域計 29 所,東部區域計 5 所,離島地區 1 所,其中, 台北市高達 22 所,其次台北縣、台中市 10 所,台南縣、高雄市 7 所,高雄縣 6 所,為育成中心區位分布較集中地區,可看出各育成中心現有地理位置分佈稠 密,彼此間可能存在著密切的競合關係,因此,各育成中心應依不同的專業領域 作自身定位,並發展自己獨特的營運模式與核心培育專長特色,以創造優勢。. 治 政 大 之創新育成中心資料取得困難,故本文僅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98 年度補助之 62 立 所育成中心進行評估。 然受限於未接受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補助或投資之其他部會局處及民間設立. ‧ 國. 學. 二、資料來源. 依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提供 98 年度補助之 62 所育成中心績效評估統計資. ‧. 料報告中的統計資料。.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8. i n U. v.

(1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圖 1-1. Ch. engchi. Un. iv. 我國育成中心所在鄉鎮市分布圖. 9. 圖例 0所 1所 2所 3所 4所 5所 6所.

(11)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流程 一、研究內容 (一)緒論 對本研究之動機、目的、範圍、內容進行說明,並擬定研究流程,作為後續 研究之主要架構。 (二)文獻探討 蒐集國內外育成中心設立與發展及制度研究相關文獻,針對績效評估相關文 獻探討,選取經營績效之相關變數,以作為實證之依據。並蒐集進駐企業及育成. 政 治 大. 中心內部資源相關文獻,作為進一步探討影響育成中心經營績效之理論基礎及研 究架構。. 立. (三)研究設計. ‧ 國. 學. 說明本文之研究問題與架構,以文獻回顧所歸納之影響育成中心經營績效之. ‧. 因素為基礎,篩選本研究所使用之變數,再說明研究設計方法包括選取投入產出 因子、經營績效評估所運用之資料包絡分析法、績效評估差異性分析所運用之單. Nat. sit. y. 因子變異數分析,及最後說明評估經營績效影響因子測試之二元羅卲特斯迴歸分. io. al. n. (四)實證分析. er. 析及 Tobit 迴歸分析。. Ch. engchi. i n U. v. 本研究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進行實證分析,首先透過因素分析及相關分析選 取投入及產出項,先以 DEA-Solver 軟體進行資料包絡分析,以 CCR 模式求出 技術效率,以 BCC 模式求出純粹技術效率,並以技術效率除以純粹技術效率求 出規模效率,接著將育成中心以不同組織型態、領域類別及所在地區進行分類, 進一步運用 SPSS 軟體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檢測育成中心不同的組織型 態、領域類別及所在地區是否會導致效率值的差異;之後對經營績效進行二元羅 卲特斯迴歸分析及 Tobit 迴歸分析,探討經營績效影響因子。 (五)結論與建議 針對本研究進行之實證分析作一綜合性概述,配合不同組織型態及所在地區 之育成中心經營績效的差異及育成中心經營績效之影響因子提出結論與建議。 10.

(12) 二、研究流程 依據研究動機、目的、內容與方法,建構本研究之研究流程,依序為研究主 題、文獻探討、研究設計、實證研究及結論與建議等 5 個步驟。.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1. i n U. v.

(13)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對象、內容. 相關文獻蒐集與探討. 育成中心績效評估. 育成中心設立與發展. 政 治 大. 立. 育成中心資源基礎. ‧ 國. 學 研究設計. ‧ y. Nat. n. er. io. al. 實證模型建立. sit. DEA 分析法. 實證結果分析. Ch. engchi. 純粹技術效率. i n U. 整體效率. v. 規模效率. Tobit 迴歸模型. 二項羅卲斯特迴歸模型. 結論與建議 圖 1-2. 研究流程圖 12.

(1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育成中心設立與發展 一、育成中心之演化與定義 育成中心(incubator)概念最早源於 1959 年美國實業家 Joseph L. Manusco,當時他將位於紐約州 Batavia 鎮一塊荒廢的工業用地轉為商業中心, 並開始接受第一個租戶,當時美國東北部各州正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Manusco 希望藉由提供新創業者設備、信用和顧客服務,以維持當地的商業活動和就業 (OECD,1992)。在 1970 年代之前,率先建置育成中心的多數先進國家,當 時所致力推展的育成中心,強調的促進措施重點,主要聚焦在運用公權力與公共. 政 治 大. 資源,集中注入於比較道統思惟的「工業廠場(industrial estates)」及「中小企 業服務中心(small enterprise service centers)」兩項重點,事實上就是將舊有. 立. 的工業區或道統產業聚落的作法予以高級化或升格運作,至 1980 年代,開始真. ‧ 國. 學. 正出現目前國際間普遍認同的所謂「第一代企業育成中心(first generation incubators) 」 。1980 年代首見於先進國家的新型育成中心,其建置重點強調「可. ‧. 適空間的提供(affordable space)」與「共用共享設施之建置(shared facilities)」,這兩項目前仍繼續存在並營運於大多數現行的育成中心之中。經過. y. Nat. 整個 1980 年代的演進發展,國際育成中心政策因應主客觀環境變化與市場需. sit. 求,分別發展出兩大類型方向︰一是創業育成(business incubators),一是創. er. io. 。前者引申出許多創業園區(business park)與 新育成(innovative incubators). al. n. v i n Ch 科學園區(science park)、科技園區(technology e n g c h i Upark)。在多數國家,其創新 育成或科技工業園區政策,一般都由政府部門或國家科技部門負責主導;而後者 工商業專業中心區(industrial/commercial zone);而後者則引申出各種型態的. 之創業育成,成為國政府中小企業所有人政部門推展政務的重點任務。 1990 年代,全球進一步發展出「第二代企業育成中心」 ,所設定的政策取向, 轉為側重強調「創業育成」而較少強調「創新育成」,多數國家運用其公權力與 公共資源,對於「創業育成」所提供的是擁有經營顧問諮詢、技能發展促進及聯 繫網路發展之「有利職場空間(supplementing work space)」 ,使得每一家育成 標的企業都能夠享有各育成中心自有的共用設施,及環繞在各該中心周邊的外部 配合支援事項。進入 21 世紀,新興一波所謂「第三代企業育成中心」,其所被 賦予的新型職能模式,在屬性本質上已經演進到比較類似於「國際化企業中心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center)」的全新領域上,各育成中心內的企業團契或 企業社群都可以藉以發揮有利吸納或聚蓄創投基金、主力企業所有人投資及現代 13.

(15) 化經營顧問諮詢服務之實務作用,不再局限於道統思惟的內需型企業(林建山, 2008)。 育成政策將近 50 年的發展,類似育成中心功能之服務機構有不同的名稱, 諸如 incubator、innovation center、enterprise center、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enter、enterprise house、support center、university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 等。其中以 incubator 譯作孵蛋器或嬰兒的保溫箱形容最能表達育成中 心的精神與目標,概念系以人工模式協助脆弱期的新生命順利成長。 而育成中心一詞在各國因應不同的發展目的而存在不同定義。根據美國企業 育成協會(NBIA, National Business Incubator Association,1993)的定義,育 成(Incubation)是企業發展的動態過程,育成中心提供進駐者商業經營的支援,. 治 政 大 等,以培育年輕的企業度過最脆弱的草創期,使其能順利的發展與茁壯;經濟合 立 作發展組織(OECD,1997)認為育成中心必頇配合不同經營者,包含政府、 取得資金的管道、技術援助服務以及辦公室包括辦公設備、具有彈性的工作空間. ‧ 國. 學. 地方機構、大學、科學園區、非營利組織和私人機構等,幫助進駐廠商一些管理 上的暫時需求,例如資金取得、創投,甚至法律面和研發服務;中國大陸科技部. ‧. 將育成中心稱作「孵化器」,定義為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養高新技術企業和 企業家為宗旨的社會社會公益型科技服務機構;國內李鳳梧(1998)根據不同. Nat. sit. y. 構面將育成中心的定義分為三大類,包括以營運面定義探討育成中心整體運作模 式,進而描述育成中心整體架構,以服務面定義探討育成中心所提供的基礎服. io. n. al. er. 務,如空間提供、設備提供等,以效益面定義強調育成中心的整體貢獻與效益;. i n U. v. 袁建中(2001)認為育成中心是一個創新設施,藉由出租空間、共用設備、商. Ch. engchi. 業服務與諮詢以及專門技術與管理的援助,營造可引導創業與早期成長的整體培 育環境,降低技術商品化的風險,減少企業初期創業的壓力,育成中心的組織應 為經營事業體,招收的對象為擁有技術的創業者或新設立公司。 綜觀文獻對育成中心之定義,主要以育成中心的功能、目的或其經營系統來 定義,NBIA 將其定義為一種企業援助計畫,對象是新創立的企業;而 OECD 將 其定位為提供低成本的設施、辦公室、服務及管理方面協助予剛創立的進駐企 業,而我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則將其定義為一個孕育創新事業、創新產品、創新 技術及協助中小企業升級轉型的場所,藉由提供進駐空間、儀器設備及研發技 術、協尋資金、商務服務、管理諮詢等有效地結合多項資源,降低創業及研發初 期的成本與風險,創造優良的培育環境,提升事業成功的機會。 二、我國育成中心設立與發展概況 14.

(16) 為配合政府推展台灣成為亞太製造研發中心之既定政策,規劃中小企業輔導 措施,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1996 年依據「中小企業發展條例」訂定「鼓勵公、民 營機構設立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要點」(由經濟部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管理運用 委員會核定) ,並設立國內第一家育成中心-「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創業育成中 心」。 此制度設立目的,希望藉由發展基金之經費運用,達到鼓勵與輔導公民營機 構,包括各縣市政府、學校機構、技術研發機構、公營事業及民營企業,利用現 有之軟硬體設備資源,整合專門技術、人力、實務經驗等,培育中小企業或是個 人進行創新、創業,進而加速台灣產業升級。自 1996 年第一家育成中心-台灣 工業技術研究院創業育成中心之後,正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台各地陸續成立,截 至 2008 年 10 月止,直接接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補助成立的. 政 治 大 創新育成中心、南港生物科技育成中心,及未接受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補助或投資 立. 育成中心約 74 所,加上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投資設立之南港軟體育成中心、南科 之其他部會局處及民間設立之創新育成中心約 27 所,目前國內育成中心總數約. ‧ 國. 學. 計 104 所,依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累計至 2007 年 11 月資料顯示,經濟部總投 入金額約 16.8 億元,已累積培育 2,985 家企業,誘發投增資金額 428 億元,協. ‧. 助取得 1,126 件專利、518 件技術移轉、35 家企業上市/上櫃,創造 62,789 個. sit. y. Nat. 就業機會。. n. al. er. io. 表 2-1 我國育成產業的發展歷程 時間 1978 年 1983 年 1984 年 1990 年 1991 年 1992 年 1993 年 1995 年 1 月 1995 年 8 月. i n U. v. 發展事項 學習美國矽谷經驗,開始興建「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頒佈了「創業投資事業推展方案」和「創業投資事業管理規 則」。 成立了第一家創業投資公司「宏大創業投資公司」 製定了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健全經濟發展的法規政策。 製定中小企業發展條例,提供各項輔導措施,其中包括了「中 小企業發展基金專項債款」、「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 國科會委託「學術研發成果技術移轉管道模式之研究」,研究 報告中建議台灣應建立創業育成之功能機制。 製定創業投資管理規則,台灣繼新竹工業園區後,又規劃了 「軟體科學園區」 、 「科技工業園區」 、 「研究發展專業區」等。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為配合「亞太營運中心計畫」之發展,繼推 展中小企業多項輔導措施之後,積極推行中小企業創新育成政 策。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托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由交通大學科 技管理研究所編撰完成「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規劃報告」。. Ch. engchi. 15.

(17) 1996 年 4 月. 訂定「鼓勵公、民營機構設立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要點」 由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設立創新育成中心,首座育成中心成 立。 台灣大學創設慶齡創新育成中心,開創學校設立之先河。 經濟主管部門開始接受設立申請,當年成立 7 家中心。 共 36 家創業育成中心,類型包括大學、財團法人、私人機構。 成長至 48 家創業育成中心(政府補助 46 家)。 行政院院會討論透過之「知識經濟發展方案」,推展辦理「強 化中小企業創新育成功能之五年計畫」。為了協助道統業升級 轉型,創造中小企業優勢之創業環境,提升中小企業科技創新 及研發能力。 現今成長至 104 家。. 1996 年 7 月 1997 年 1 月 1997 年 1 月 1998 年 2000 年 2000 年 8 月 2008 年 10 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治 政 三、國外育成中心設立與發展概況 大 立 1. (一)美國-大學研究擴散與衍生事業. ‧ 國. 學. 美國是全世界最早設立育成中心的國家。1950 年代末期美國政府為因應經. ‧. 濟蕭條而導致企業生存困難,進而對社會民眾造成的衝擊,推展一系列優惠補助 措施,鼓勵大學院校或民間企業支援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藉以降低新創事業. Nat. sit. y. 發展初期的營運風險;1959 年在紐約 Batavia(位於 Buffalo 與 Rochester 之間). io. er. 成立的「巴塔維亞工業中心」(Batavia Industrial Center)為美國最早的育成中 心;1984 年美國聯邦中小企業廳(SBA,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首度. n. al. i n U. v. 召開全美育成中心會議,指出育成中心對於經濟再造與產業發展具有相當助益,. Ch. engchi. 並且 1987 年發布的白皮書大力讚揚與廣宣,導致美國育成中心的家數在 80 年 代末期快速增加。 1.運作管理體系 1985 年「美國企業育成協會」(NBIA, National Business Incubation Association)在 SBA 補助下設立(曾因美國政府的緊縮財政而中斷,後獲俄亥 1. 參考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2004 中小企業創新育成年鑑;美國企業育成協會(NBIA, National. Business Incubation Association) http://www.nbia.org/;英國科學園區協會 (UKSPA, United Kingdom Science Park Association) http://www.ukspa.org.uk/home 及英國育成協會 (UKBI, UK Business Incubator) http://www.ukbi.co.uk/;日本新事業支援機關協議會 (Japan Association of New Business Incubation Organization, JANBO) http://www.janbo.gr.jp/eng/e_index.html 及 http://www.janbo.gr.jp/相關網頁資料。 16.

(18) 俄大學支援,會址也搬進該大學內部),會員包括︰全美以及部分其他國家育成 中心、經理人、政府官員、創投公司、經營顧問以及與企業有關的教育界人士等; 而後 1991 年與民間顧問公司拓展合作業務,1994 年並獲得卡夫曼財團 (Carfuman Foundation)的捐贈金而奠定營運基礎,目前年度營運經費仍然仰 賴會員費收入。 2.服務發展概況 美國成立育成中心的目的一般以地方經濟發展和創造就業為主。依 NBIA 所 發行「育成中心會員名錄」(Directory of Business Incubators and Members) 與「育成中心產業概況」(The State of the Business Incubation Industry)資料 顯示,有 9 成以上育成中心直接標明以此為目的。相對提供的服務也相當完整,. 治 政 大 以上另提供機器設備和經營諮詢服務,仲介融資或是代為申請政府補助金者也有 立 6 成以上,提供財務管理、行銷及引進創投資金則有 5 成以上,其中有 3 成額. 根據 NBIA 近期調查的資料顯示,超過 8 成的育成中心提供進駐企業空間,6 成. ‧. ‧ 國. 進駐服務。. 學. 外提供人才介紹服務,部分較具規模育成中心則有法律、專利、稅務等專業機構. 3.專業人力資源. Nat. sit. y. 「專業經理人」的發展為育成中心發展的關鍵元素之ㄧ,亦為美國相對於其. er. io. 他國家最為優勢之處。經理人負有統籌營運、設施及日常事務的角色,對於企業 的進駐與輔導扮演重要的溝通協調者,美國育成中心的經理人由於大多為曾經擔. n. al. Ch. i n U. v. 任企業管理階層者,在資金網路、外部資源與產業經驗上擁有豐富經驗。從經理. engchi. 人的背景分佈來看,美國育成經理人從義務到極為專業者皆有。 綜觀美國育成中心這 20 多年來的發展,在推展中小企業發展以創業為導向 的技術創新方面受到相當肯定,尤其以 NBIA 為首積極推展國際化的合作與廣宣 業務,對於提升育成中心服務品性及名聲傳播上有相當成效,許多進駐企業因此 獲得無形的品牌價值,大大提升尋求投資債款的成功率。 (二)英國-激發創業精神與便利發展環境 英國育成中心的發展可追溯自 70 年代,效法美國科學園區擁有大量的創新 成果與經濟效益,開始以「科學園區」模式創辦育成事業的發展環境;另一波發 展高潮則是 80 年代因應鋼鐵業不景氣,部分新設立機構或園區以加速產業架構 轉型而出現。現今英國約有 300 多家的育成中心,其服務之企業超過 20,000 家 17.

(19) 以上之企業,這些育成中心支援包括︰ICT、科學、技術、創意產業等各種形態 之企業或創業家,尤其對於新創公司或小規模之企業提供重點支援與服務,不論 是位於城市或郊區之育成中心,均對於創立初期之公司提供有專屬服務。此外, 70 個以上的科學園區也扮演著推展產業創新的重要角色,近 5 年有數量倍增的 情況。 相對於亞洲地區的國家,英國在青年創業的文化上相當旺盛,這與英國素有 豐富的藝術文學氣息有關,文化創意及數位內容產業,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取得 良好的發展基礎。根據工研院產經中心於 95 年度實地拜訪數個知名英國大學, 英國修讀博士學位的學生中有高達 80%以上皆以創業為目標。 1.運作管理體系. 政 治 大. 英國「科學園區協會」 (UKSPA, United Kingdom Science Park Association). 立. 設立於 1984 年,為全英國科學園區的指導機構。英國政府提出「企業創造財富」 、. ‧ 國. 學. 「技術移轉」及「世界級研發」為科學園區的指導方針;而後隨著大學院校資金 自籌與法人化的壓力,開始有許多大學為母體的科學園區出現,並且皆設有完善 的新創事業育成設施。1996 年,科學園區協會提出了一個英國企業專家小組報. ‧. 告,當時英國有 25 家育成中心,期望藉由政策性的推展與獎勵,促進英國育成. y. Nat. 中心的發展。以此為依據,貿工部(DTI, Department for Trade and Industry) 便. er. io. sit. 補助設立「英國育成協會」(UKBI, UK Business Incubator)。. UKBI 為發展及支援英國國內育成環境之威權機構,其願景為提供高品質之. n. al. Ch. i n U. v. 商業育成中心,為地方、區域或國家帶來財富、機會與就業,並希望藉由育成中. engchi. 心之協助為中小企業及新創公司提供一些必要之支援予企業。目前,英國之育成 中心逐漸朝向多方面進行,但其主要是對中小企業從創意發展成創新構想,以利 發展更多元化之地方經濟,更擴大帶動地方經濟活動。 2.服務發展概況 英國政府的政策是在財務上支持這些專業領域的育成中心,尤其是鄰近大學 或以大學為母體的育成中心。帄均每個育成中心管理人員為 6 人,所有的育成中 心都能夠提供會議室、設備和一些共用的服務,94%的育成中心能夠提供企業 發展規劃支援,89%的育成中心能夠提供企業人才培養訓練的支援,85%的育 成中心能夠提供財務建議。鑑於創業階段的企業容易遭遇財務、行銷與法務方面 的障礙,81%的育成中心提供市場行銷方面的建議,66%以上可以就智財權, 或者具體的事宜提供法律方面的意見。 18.

(20) 英國育成協會在育成中心功能與新創事業發展上發揮極大的助益,根據調查 指出一般向政府登記的育成中心,畢業廠商存活率帄均只有 50%,該協會之育 成中心的畢業廠商則有 98%的高存活率,5 年後持續營運的則有 87%。過去 9 年來,英國育成中心帄均衍生 167 個工作機會,值得一提的是有 60%的育成中 心已經將服務範圍擴散到鄰近地區的中小企業。 (三)日本-活用地區資源與建構服務網站 日本的育成中心主要是因應經濟泡沫化後,致力於提振地方經濟而推展設 立。鑑於失業率快速升高與立案工廠家數大幅減少,日本政府體認單純藉由招商 或公共投資來刺激地方經濟的成效不彰,有效活用人才與技術等地區性資源,促 進新事業的投資與設立風潮,才是正確的因應之道,因此開始大力推展育成設施 的建置。. 立. 1.運作管理體系. 政 治 大. ‧ 國. 學. 日本政府鑑於地區性的研發成果與創新能量應有仲介加值與管理整合效 應,1999 年開始在現有各種形式的育成機構(包含︰財團法人機構、中小企業. ‧. 振興公社、工業技術中心及各重點研究大學之育成中心)之外,設立相關法令基 礎。同年 6 月,「日本新事業支援機關協議會」(Japan Association of New. y. Nat. sit. Business Incubation Organization, JANBO)就是依據當時的「新事業創出促進. er. io. 法」 (之後於 2005 年和「促進中小企業創造性事業活動之相關臨時措施法」及 部分「經營革新法」之內容統整為「中小企業新事業活動促進法」)而設立。目. n. al. Ch. i n U. v. 的在於有效整合各地區獨有資源,建構地域性的支援帄台,強化與各地區育成機. engchi. 構、地方自治體和相關政府單位的連結,進而促進新創業及活絡地方經濟。 2.服務發展概況 自 1999 年貣,在日本大部分的自治縣與大都市建立了一個新的資訊網絡, 以便能支援一些在產業中新創的企業,JANBO 即為此網絡的串聯整合性組織, 是由其核心支援機構所共同組成,至 2002 年止,該會有 54 家核心成員機構, 以及 600 多個支援單位,該會與核心成員機構、大學、技術移轉機構、企業界 合作在 47 個縣和 12 個主要城市建立地區性帄台。JANBO 提供會員多項支援工 作,如經常性年會、育成中心相關會議、管理人員培訓課程等。 根據 JANBO 在 2006 年 10 月針對日本各地之育成機構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顯示,回卷且有效的 323 所育成機構中,約有 190 家符合日本政府對企業育成 19.

(21) 中心(BI, Business Incubator)的定義,其必要條件包括︰(1)備有提供創業 者辦公空間與設施設備、 (2)設有可提供創業及經營方面輔導的專業經理人、 (3) 對於擁有設備的使用訂有使用者(進駐企業)資格規定、 (4)對於離駐企業設有畢 業即退駐審核標準者,由此可知,日本政府對於育成中心服務功能的規範采資格 認定標準。 (四)大陸地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 中國大陸於 1987 年引進育成中心(以下以大陸地區通稱「孵化器」表示) 之概念,至 2007 年統計資料顯示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 548 個,僅次於美國,居 世界第 2 位。現有在孵企業 4 萬餘家,累計畢業企業已近 2 萬餘家(孔德涌, 2007)。 1.運作管理體系. 立. 政 治 大. 近十年來創業服務中心之發展,確實成為中國大陸新興企業形成及經濟發展. ‧ 國. 學. 啟動之力量,並逐漸演變成支撐中國大陸科技和經濟迅速發展的一個新興產業, 但與國際經濟發達國家相比,目前中國大陸企業孵化器整體發展尚在萌芽階段, 專業人才極度缺乏,整體優勢整合不足等問題仍待解決。. er. io. sit. y. Nat. 2.服務發展概況. ‧. 從個體來看,發展很不帄均,各孵化器存在著隸屬機關不同,經營服務不夠規範,. al. 大陸地區因幅員廣大,在各類企業孵化器間也建立了企業孵化網路(類似我. n. v i n 國育成協會),協成協作組織,有效地促進創業服務中心的合作與交流,形成企 Ch U i e h n c g 業孵化器的整體優勢,架構高新技術創業服務體系。其網路模式可分為城市企業. 孵化器網路、區域企業孵化器網路、全國性企業孵化器網路、國際企業孵化器網 路 4 種。以上海市高科技企業孵化器網路為例,它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城市企業孵 化器網路,具有 4 個特色,一是分佈廣,幾乎各區都有一個企業孵化器;二是專 業孵化器方向發展;三是依托知名大學;四是向國際化方向發展。目前上海市高 科技企業孵化器網路由 4 個層次構成︰(1)網路指導委員會; (2)網路管理委 員會; (3)網路工作辦公室;(4)網路成員單位;其功能與作用包括製定發展 規劃、指導日常運作、推進資源共享、實行優勢集成,並採用「一器多基地」之 模式,充分發揮了優勢集成的效果。 綜合上述國家的發展概況,美國的育成中心為目前最接近產業化的獨立運作 型態;英國除了育成中心之間的合作網路之外,由大學院校以科學園區模式推展 20.

(22) 後育成環境;日本則較為接近以地區性資源整合的觀點期望藉由培育新創事業來 填補地區性產業空洞,進而提振經濟活動以降低對國家投資的倚賴性;而我國與 大陸地區近年在育成中心迅速成長發展下,均面臨了政府資金介入程度過高、育 成中心缺乏特色、互相競合等問題。本研究針對主要國家育成發展進行整理分 析,如表 2-2。 表 2-2. 主要國家育成發展比較. 台灣 美國 英國 日本 大陸 貣始時間 1996 年 1959 年 1970 年代 1966 年 1987 年 設立背景 鼓勵創新創 研發成果移 謀求創新效 活絡地方經 鼓勵創新創 業 轉 益 濟 業、活絡地 方經濟 政府補助 有 有 有 有 有 自有基金 大部分沒有 大部分有 大部分有 大部分沒有 大部分沒有 經費主要 政府補助 政府補助租 政府補助自 都道府縣市 政府補助 來源 金收入 有基金 設立家數 104 所 1,115 所 300 多所 - 548 所 (2007/10) (2006/10) (2005 年) (2007 年) 主要母體 大學院校 地方政府 大學院校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 民間公協會 研究機構 大學院校 研究機構 設立模式 依附母體 獨立機構 獨立機構 依附母體 依附母體 運作模式 非正式聯盟 區域聯盟 科學園區 聯盟 協作組織 管理協調 各機構依任 NBIA 科學園區協 地方育成協 企業孵化網 機構 務分工 會 會 路 UKBI JUNBO.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觀世界各地育成中心的發展,可觀察出幾項發展演進趨勢(經濟部中小企 業處 2004)︰ (一)育成服務對象的日趨豐富 初期育成中心成立的工作,是為當地區域從業人員、或是大專院校內擁有技 術和專利的大學教師等提供創業服務。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展與科技創業的熱潮 下,其服務對象逐漸擴展,現今除了上述成員外,亦包括各類科技工作者、海外 遊學人員、在學研究生、大學生等都紛紛投身於創業潮流之中。. 21.

(23) (二)育成服務內涵的增進 早期的育成中心,其服務內容的設定,僅是培育空間、設備的租借與基本的 行政服務工作。其原因乃受限於當時政策上欠缺協助管理體制及育成中心自身的 輔導培育能力。而現下的企業育成中心,除了早期育成中心的服務內容,隨著企 業服務網的日漸發展成熟與策略聯盟的運用得宜,大大地加強了資金籌措、技術 發展和諮詢診斷的服務,甚至在國際市場拓展,亦尋得了協同服務發展管道。 (三)育成事業投資的多元參與 初期的育成中心,大多是經由政府所參與協助成立的。這說明了多數的國 家,都是貣因於政策性的誘導,來促進新興企業的成長。發展至今,公辦民營與. 政 治 大. 私營性育成中心日漸增多,促使政府與民間企業為育成事業共同努力,共謀共利。. 立. (四)育成中心型態的專業化. ‧ 國. 學. 剛開始育成中心的設立,僅是為了提供企業營運所需的培育空間。隨著育成 功能的增進與育成服務對象的多元發展,逐步產生了專業級的育成中心。其分為. ‧. 兩方面,一為培育設施的專業化,根據所培育產業的特性,提供專屬的實驗室及 專業儀器設備,如︰軟體育成中心;二為服務項目的專業化,針對服務對象,形. n. al. er. io. sit. y. Nat. 成單一服務族群的專業育成中心,如︰海外學人育成中心、婦女創業中心。. Ch. engchi. 22. i n U. v.

(24) 第二節 育成中心資源基礎 育成中心之所以能夠受到世界各國的青睞,主要在於其所提供各項完善的服 務項目,且育成中心所提供之各項服務項目,正是廠商進駐的關鍵元素,也是它 為何能夠比其他培養訓練機構更具競爭力的原因(Smilor and Gill,1986)。 一、育成中心組織型態 Smilor and Gill(1986)將育成中心組織型態分為四種類型:1.以大學為主 的育成中心:為了擴散與轉移大學的研發成果;2.以私人為主的育成中心:主要 是為了增加私人的投資機會與獲取利潤;3.公司/連鎖為主的育成中心:主要是. 治 政 了創造新的就業機會。Lalkaka(1994)指出依特殊目的育成中心,即所專注的 大 立 不同,可分為:1.技術的創新:主要是藉由大學及研究機構的相互往來,創造出 為了增加公司的投資機會與增加就業;4.社區團體支援型的育成中心:主要是為. ‧ 國. 學. 符合國內及出口市場需求的創新產品與服務;2.區域性的發展擴散向都市集中的 經濟活動:主要是利用育成中心使區域的資源流通,並吸引外界的企業遷入;3.. ‧. 產業的轉包(sub-contracting):主要是藉著聯繫產業間的各個階層,促使大企 業體能夠小型化及私有化,且提供他們各項專業的服務及衍生(spin-offs)的機. sit. y. Nat. :主要是協助外國公司在當地能夠迅速的開始營業, 會;4.全球化(globalization) 並與當地公司或個人合夥,以順利進入國內的市場,或把育成中相當做是出口到. io. er. 第三世界的基地。為達以上之目的,則形成不同類型的育成中心:1.全功能服務. al. n. v i n Ch 業的公司,提供各種廣泛的援助;2.虛擬型的育成中心(virtual) :在既有的實驗 engchi U. 的育成中心(full service):以鄰近大學與實驗室地點的建築設施與設備給新創. 室或場所中培育創業公司,直到適合的育成中心建築與設施完成;3.內部的育成 中心(internal) :主要是由一個大企業體獨立衍生出來的育成中心,以共生的方 式與此大企業體合作;4.特殊領域的育成中心(special perpose):專注於某特 定領域的育成中心,如電腦軟體、生物科技、農業技術等產業;5.中小型企業發 展中心型:提供所需的服務給中小型企業所需的服務項目。 Molnar, et al. (1997)研究將育成中心區分為:1.企業育成中心:以協助 提供企業成長所需要的資源,以促進創業家能夠成功創業的育成中心。其最主要 的目的是創造出成功的企業,且當它們離開育成中心時能達到財務自主和獨立經 營;2.創新育成中心:以培育高科技產業為主,研發和科技商品化為科技育成中 心所專注的特殊目標;3.綜合使用的混合型育成中心:培育各種類型廠商的育成 23.

(25) 中心。其中,包含服務、配送、輕工業、科技等各種類型;4.振興和復甦地方或 特定族群的育成中心(Empowerment/Micro enterprise Incubator) :主要目的是 為了振興地方經濟、培育婦女、少數民族等特定弱勢團體(許智欽,2004)。 Von Zedtwitz, M. (2003)研究歸納目前盛行之育成中心可分成非營利及營 利兩種,以及獨立的商業育成中心、地區性育成中心、大學育成中心、公司內部 育成中心及虛擬育成中心五種。 NBIA 將育成中心分為五類:由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所支持其目的之公立或非 營利性(non-profit)育成中心、由大學或學院提供本身設施之學術性 (academic-related)育成中心、由政府、非營利組織以及私人共同組成之混合. 政 治 大. 性(hybrid)育成中心、由投資公司以及不動產經營者所組成私營性(private) 育成中心及由非傳統性的資源所支持之其他類型育成中心,如藝術組織、教會. 立. 等。大陸科技部火炬中心將中國大陸的孵化器分為 7 種︰綜合技術孵化器、專業. ‧ 國. 學. 技術孵化器、大學科技團、海外遊學孵化器(又稱為海外遊學人員創業團)、國 際企業孵化器及軟件孵化器(又稱為軟件科技團)。日本育成中心營運主體以財 團法人或公司型態成立,依據「民活法2」或 Technopolis 法3設置,大部分由公、. ‧. 民雙方出資設立,也有部分由縣市政府主導。. y. Nat. n. al. er. io. 業處,2008)︰. sit. 國內創新育成中心依母體的組織類型分類,可分為下列幾類(經濟部中小企. (一)學術機構型. Ch. engchi. i n U. v. 大學利用現有軟、硬體設備與各系所資源為基礎,使進駐廠商共享學校眾多 的研究設備、實驗室,節省經營成本;或利用所蘊藏的技術能量及專業知識,協 助廠商解決進駐期間所產生相關問題。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也可提供教授及學生 技術商品化的實驗機會,使理論與實務更為貼近。 依大學法規定,大學設立的宗旨在教學,研究,服務。最重要與最基礎的宗 2. 在 1986 年 5 月為了活用民間力量來促進地域產業經濟設施的設立,而通過「活用民間業者能 力促進特定設施整備促進法」(通稱民活法)。民活法是利用釋出的日本電報電話公司(NTT)之股 票利益,透過日本開發銀行貸出的一種免利息免負擔融資制度,其特定設施是研發、企業化基礎 設施,包含開放性實驗設施、人才培育設施、交流設施、研發型企業育成支援措施。 3 1983 年發布「高度技術工業集積地域開發促進法」(Technopolis 法),希望結合電子、機械等 尖端科技產業、研究機構、學校等學術機構以及居住為一體的技術集積都市,以作為企業化支援 措施之ㄧ環。除引進高科技產業外,亦希望地方政府能提高其附加價值。 24.

(26) 旨仍是教學,研究與服務仍是在為充實教學基礎的前提下所進行的衍生活動。因 此,育成中心的業務相對大學道統業務而言是極難受到重視的一環。但是如果搭 配良好的智財權管理機制,仍可能為大學注入相當顯著的回饋,也可為大學的教 育提供實證結果。 在學術機構中的育成中心,多半隸屬於研究發展單位下,其互動模式包括校 內行政機制與育成中心之間的行政支援;以及教授專家提供之專業諮詢與專案合 作。如果育成中心另以法人模式存在,則可能以合約模式規範與母體之間的權利 義務,例如台大育成中心與台大育成公司之間的模式。 (二)研究機構型. 政 治 大 的擴散與應用為主要訴求。但由於其較具有績效壓力,因此在資源的整合運用上 立. 財團法人研究機構設置育成中心的動機與學術機構差異不大,均以研發成果. ‧ 國. 學. 較可能比學術機構有效率。而其營運機制也可能以委託外部經營的模式進行營 運,例如工研院育成中心之專職人員即由創新公司派任。. ‧. (三)民營型. y. Nat. sit. 民間以自籌資金、成立子公司或籌組策略聯盟的模式投入。由於其投資項目. al. er. io. 較具彈性且資金充沛,故往往進駐廠商也成為其投資項目之一,以投資產業的觀. n. 點經營育成中心。民營育成中心之母體多包括有具風險投資的創投基金,因此其. Ch. i n U. v. 與母體之間的互動,可視為案源的開發機制與投資後的管理。. engchi. (四)公設民營型 土地、建物設備均由政府出資取得,並由政府主導的型態(如南科育成中 心);或透過政府補助由民間出資成立且以企業經營模式為主的型態(如南港軟 體育成中心)。此類育成中心涉及政府機關的相關法令要求與機制,又加上委辦 單位本身之屬性等元素,其互動模式最為複雜。本研究以育成中心主要資金來源 及前述育成中心類型為分類基礎,分類為表 2-3 所示。. 25.

(27) 表 2-3 2008 年國內各類型育成中心 主要資金來源 接受中小企業 發展基金補助 (74 處). 育成中心類型 學術機構 (66 處). 政 治 大. 財團法人研究 機構(8 處). 學. ‧ 國. 立. ‧. 公設民營 (3 處). sit. y. Nat. n. al. 世新、東吳、文化、景文、華夏、暨南、輔 英科大附設醫院臨床醫學研究部、元培、東 海、中山醫學、台南科技大學、嘉南藥理科 大、義守、高師大、中國科技、明道、大漢 技術學院 南港 IC 設計、東華生技(經建會中美基金 2004) 、科技服務育成中心(台北市政府 2007 委託資策會) 、行政院畜試所(農委會 2004) 工研院創業育成中心、中科院台中、中研院 基因體中心附設育成中心、國衛院 明水貝斯育成中心 水利產業知識化育成中心(水利署與成大之 水工試驗所 2003). er. 學術機構 (17 處). io. 中小企業發展 基金投資設立 (3 處) 未接受中小企 業發展基金補 助(27 處). 育成中心隸屬單位 台大、陽明、政大、淡江、元智、中原、萬 能、交大、清華、聯合、勤益、大葉、彰化 師大、環球、中正、成大技轉、南台科大、 高雄第一科大、中山、高雄應用科大、永達、 東華、台灣師大、雲林科大、中華大學、台 灣科大、銘傳、中興、中華技術學院、海洋 大學、高雄海洋科大、中央、台灣藝術大學、 台北科大、樹德、朝陽、長庚、明志、崑山 科大、虎尾科大、亞東、高苑、實踐、逢甲、 和春、屏東科大、北醫、台北教育大學、大 同、輔仁、空大、宜蘭大學(接續宜蘭縣政 府/宜蘭科技創業中心)、南開、大仁、中國 醫藥、靜宜、建國、澎湖科大、嘉義大學(接 續嘉義市政府育成中心) 、台南大學、遠東、 高雄大學、高醫、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嶺 東科大、美和技術學院 中科院龍園、鞋業技術中心、塑膠工業技術 中心、動科所、海生館(教育部 2006)、馬 偕紀念醫院、金工中心、石材中心 南科育成中心、南港軟體育成中心、南港生 物科技育成中心. Ch. 政府機構 (4 處) 財團法人研究 機構(4 處) 民營(1 處) 其他 (1 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備註:. engchi. i n U. v. 1. 創達育成科技公司、宏遠育成創投公司、渴望後育成中心、普藝開發公司創新育成中心、秀 傳紀念醫院創新育成中心、中油煉製研究所創業育成中心、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創新育成中 心、國立台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等 8 所已暫停營運。 2. 本年度新增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創新育成中心、嶺東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輔英科技大學 創新育成中心、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創新育成中心等共計 4 所。 26.

(28) 二、育成中心服務設施 (一)空間及硬體規劃 育成中心在空間規劃上多半備有服務中心,研發進駐區及生活區。服務中心 是經營育成中心所需要的辦公空間以及服務進駐廠商的服務空間,便於提供行政 管理的服務;技術、研發與行銷等促進之服務;諮詢及支援等服務。研發進駐區 即提供給進駐廠商作為研究、辦公等的空間。生活區是為了提升進駐廠商工作品 性、提升產值等所設計的空間,其中也包括會議室及講習室等。 日本育成中心建設經費大部分來自官方,而且大部分是蓋新建築,少數利用 舊建築,也有來自縣政府單獨設立之育成中心及民間設立的育成中心。由於經營. 政 治 大. 對象是創業初期之中小企業,一般來說事業尚未展開,不可能有優厚的收入,因 此純民間所設立的育成中心主要是以不需要機器設備之利用,或是軟體工程為. 立. 主,規模也普遍較小。育成中心提供多樣的服務,主要以提供較便宜的辦公空間. ‧ 國. 學. 以及會議室等,會議室的設置是利用民活法獲取補助金成立育成中心時,必要設 置的利用空間,至於機器設備的使用方面,由於育成中心吸引的產業別不同,例 如軟體設計方面所使用的共用機器就較有限(蘇顯揚,2000) 。. ‧. 台灣地區的近 104 所育成中心,超過百分之 80 是屬於學校或學術型,在空. Nat. sit. y. 間及設施使用方面,多數是沿用育成中心母體原有建築設施的規劃,不盡然完全. er. io. 符合商業活動的需求。根據 97 年 2 月 29 日修正發布「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運用 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補助公民營機構設立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要點」中規範,育. n. al. Ch. 成中心應具備下列基本設施(節錄)︰. engchi. i n U. v. 1.培育室及其相關設施之培育空間,面積合計在 500 帄方公尺以上。 2.會議室、教育訓練設施、展示場、共用實驗室或交流設施及相關之公用空間, 面積合計在 400 帄方公尺以上。 依據上述要點的規定,一個完善的育成中心空間共需地板面積 900 帄方公 尺以上(相當約 300 坪),若再加上假設公共設施比 30~40%,那一個育成中心 的樓地板就約要 400 坪,較修正前4已大幅度調降所需樓地板面積。 (二)行政服務支援及服務網路設計 4. 一個完善的育成中心空間共需地板面積 1800 帄方公尺以上(相當約 600 坪),若再加上假設公共. 設施比 30~40%,那一個育成中心的樓地板就約要 1000 坪。 27.

(29) 1.行政服務支援 育成中心在對進駐廠商的行政及支援服務方面,可協助公司設立登記或商業 登記或進行空間設備及行政管理支援(包括行政管理、廠商資料管理、公務協調 及財產管理等事項)。國外育成中心對提供秘書服務常列入育成中心行政服務的 重要項目。該工作包括代接聽電話、郵件收發、臨時接待等。國內育成中心除非 自己擁有一棟育成大樓,否則在秘書服務上並無適合的環境來實施。 根據工研院統計,若將育成服務想像成一個金字塔,育成中心的行政服務工 作可能就像是金字塔的底部,事情繁重而較無附加價值。因此對育成中心而言, 如何以最低的成本來滿足進駐者對行政服務的要求,為育成經理人應事前加以構 思與規劃之重要工作。 2.服務網路設計. 立. 政 治 大. 對進駐廠商而言,可能有包括市場及技術資訊提供、技術及研發支援、行銷. ‧ 國. 學. 支援、商業實務及法令之諮詢、企業經營管理、財務及法務之諮詢、資金籌措規 劃、引介資金來源及資金融通資訊之諮詢、協助向政府申請新產品開發、新技術. ‧. 發展或各項補助、獎助或輔導經費、專業訓練規劃、協助舉辦商品發表展示會及 投資說明會等需求。因為育成中心的從業人員有限,因此必頇借助服務網路的設. Nat. io. sit. y. 計來提供所需服務,所以服務網路的設計會影響廠商進駐意願。. er. 這些工作可以透過與母體組織的互動(尤其是大學),或與當地中小企業服. al. n. v i n Ch 同推展或取得相關協助。育成中心也可以用策略聯盟的模式或直接以服務委托的 engchi U 務中心(或工業策進會)、工業會、工業區服務中心等單位之合作與交流,來共. 模式進行。在國外有些較極端的模式是透過綱站的架設與經營,以虛擬育成中心 (virtual incubator)的方式建構育成服務綱路。 表 2-4. 育成中心提供支援服務類型. 空間與設備 商務支援. 行政支援. 1. 2. 1. 2. 3. 4. 1. 2. 3.. 提供進駐空間及辦公設備。 提供共用實驗設備、機械儀器與公共設施。 提供營運諮詢服務。 規劃專業訓練及實務專題。 協助宣傳展覽與推展。 提供投融資資訊或引介創業投資公司。 提供共通性秘書行政。 協助新創公司之設立登記、商業登記或工廠登記。 指導撰寫營運計畫書。 28.

(30) 協助申請各界相關輔導資源。 協助建構各項對內或對外合約。 軟、硬體管理與維護。 門禁安全之管理。 高級專業人力之投入。 提供技術移轉服務。 促進科技研發單位合作及結盟。 支援技術人力。 引介各項專業顧問。 搜集政府相關輔導體系與政策之資訊及辦法。 協助搜集產業、市場資訊或技術資訊。 提供專業團契如同業公會、專業學會、協會及地方性工 業策進會等組織之合作網脈。 5. 促成企業經營發展之策略聯盟,以及育成企業間市場、 行銷 、通路、融資、集資等合作機會。 6. 建立與地區性產業環境之互動關係。 7. 掌握園區或工業區等相關資訊與申請模式,協助提供企 業畢業後發展空間之資訊。. 4. 5. 6. 7. 技術及人才支援 1. 2. 3. 4. 資訊支援 1. 2. 3. 4..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資料來源: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http://www.moeasmea.gov.tw. ‧. 三、育成中心財務制度. sit. y. Nat. 育成中心的財務活動可分為支出及收入兩項,支出方面又可在細分硬體成本 (初期建築物的新建或改建)及營運成本(如房租稅、營運費用及維護費用等),. io. n. al. er. 在收入方面則是來自於進駐廠商租金及業務衍生收入等。 (一)收入. Ch. engchi. i n U. v. 1.硬體衍生收入 依使用者付費的原則,廠商進駐使用育成中心的進駐空間即應付費。Mark Rice(1995)依此模式作為育成中心可行性分析的財務計算基礎。此外,育成 中心所屬的會議室、泊車場,甚至外牆也可作為廣告牆而作為收入來源之一(如 舊金山的 Renaissance Entrepreneurship Center) 。此種硬體衍生收入的模式泛 見於國外育成中心,如此活潑的使用模式源自國外育成中心所使用之建物多為完 全授權使用或自有。但國內育成中心可能需視其設立環境而加以修正,例如設於 大學內的育成中心即因建物產權屬性為教學設施而非營業使用,因此在設計衍生 收入時就必頇細加考量。 此外,硬體的收費標準也要考量市場元素,如果育成中心的收費與市場行情 29.

(31) 一樣,將影響廠商對畢業回饋的認同。國外育成中心的租金收費標準通常低於市 場行情至少一成,不過價格與進駐期間的設計不能使廠商習於類似補貼的模式而 扭曲實際的商業機制,如此將失去育成的本意。另外運用租金折扣的設計,也可 以作為反映實際成本,作為設計回饋機制的基礎,並提升廠商進駐流動率,以增 加可選擇投資標的數量。 2.服務管理費 育成中心的行政支援服務有時反映在收費機制時,是以服務管理費的模式收 取。有些育成中心是以固定的費用,有的育成中心則採用併入空間使用費依空間 使用比例收取,這些模式與公寓或集合式住宅社區收取管理費大同小異。不過在 考量育成中心的財務模式時,因空間衍生收入受限於有限的進駐空間,所以有時. 治 政 大 without wall),以提供類似進駐廠商所享有的服務而收取服務管理費。事實上, 立 有些育成中心為考量對畢業遷離廠商提供後續服務時,也有類以的機制設置。. 會發展出所謂虛擬育成中心(virtual incubator)或稱無牆式育成中心(incubator. ‧ 國. 學. 3.業務衍生收入. ‧. 育成中心可針對不特定對象提供服務,例如培養訓練活動等,以增加收入來 源。此部份的收入多半可以作為中心的業務推展費用的基礎,因為培養訓練活動. Nat. sit. y. 可以作為中心業務推展上,除了直接的說明會外的另一種推展模式,而且適當的. er. 進駐廠商。. io. 課程設計(如營運計畫寫作等),更可以直接為中心引入具潛力並具自助能力的. al. n. v i n Ch 另外,由於目前政府在政策上鼓勵育成機制的建立,因此也有可能獲得來自 engchi U. 政府的補助而成為育成中心例行收入之一。實務上,目前國內各育成中心多數的 財務收入基礎即來自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補助。國外育成中心討論自給自足的議 題時多集中在創造自有營運資金的方法,或如何分散政府補助款的來源,以降低 政策改變造成財務危機的風險。相較之下,國內育成中心由於目前補助的來源有 限,且補助金額占營運資金的比例相當高,所以在自給自足的規劃上,是具有相 當難度的。 4.投資衍生收入 育成中心為回收資本投入的成本(如尤其是硬體成本),需要設計資本利得 的收入模式,通常以業界慣見的投資模式較為進駐廠商所接受。但是相對單純的 創投模式而言,此一背負硬體回收的投資回收模式,是較缺乏投資效率的,需要 30.

(32) 較長遠與特殊策略的規劃目的。因此國外育成中心多半與地方政府或民間商會團 契合作,以租賃的模式取得建物使用權而免除資本回收的責任,而地方政府則象 徵性的收取租金(有時是美金一元),而著遠於往後進駐廠商及其員工所衍生的 稅負收入。在此狀況下,育成中心所需負擔的資本回收可控制在硬體改建及先期 營運周轉金。此外,因設計資本收入而衍生之投資行為也會影響育成中心與廠商 的互動模式。 5.進駐廠商回鐀金 如同學校希望有優秀的畢業生一般,每一個育成中心與其進駐者最終極的目 的就是創造出成功的畢業廠商。而也正像學校一樣,育成中心有時候也會接受成 功畢業廠商的回饋。對國外的育成中心而言,回饋金就好像一筆意外的收入,可. 治 政 大 是作為預期的收入,且作為基金累積,表示有資金回收的壓力,此一行為與投資 立 無異;如果是作為經常費用的來源,那無寧視為延遲繳納的對價,而不是真正的 以轉為未來營運的基金以加速自主營運的速度;這是與投資的收入分開的。如果. ‧. 1.硬體投資. ‧ 國. (二)支出. 學. 回饋。. sit. y. Nat. 多數育成中心是以硬體為基礎,因此在籌設初期即需耗費大量硬體投資經. io. er. 費。此部份之支出可能包括土地費用、新建或改建辦公與進駐空間、增設共同設. al. n. v i n Ch 本投入,均會影響日後營運的收入與負擔。國外育成中心透過收費機制設計減低 engchi U. 備(包括科技型的實驗設備或商務支援的事務設備等)。此一部份的成本是屬於資 此部份的負擔,但針對國內環境而言,設立於大學內的育成中心,相對於大學過 去在硬體的投資而言,針對育成中心的硬體投資幾乎微乎其微。較例外的情形包 括經濟部在工研院、南港軟體園區、台南科學園區投資新建或購置的育成中心廠 房,或台大、清大、交大、中興等校自行投資改建的育成大樓。但對育成中心而 言,除非是具獨立法人的身分,否則此部份投資的回收與否,尚需視各育成中心 所屬的母體組織的政策而定。 2.維護費用 在先期投入硬體成本後,衍生而來的還有相關的維護費用,包括建物及設備 的維護與保固費用、清潔費等。此部份的費用雖不如規費般屬必要支出,但為維 護自有資產及維持基本硬體運轉,仍屬必要之支出。 31.

(33) 3.稅與規費 房租稅、特定園區管理規費等依政府法令應繳納的費用是必要的支出。此費 用隨育成中心的法人屬性有所不同,因此育成中心在財務規劃時需思考自身之營 運定位。但並不是公司化就表示育成中心一定較具競爭力或對人才擁有較佳的吸 引力。育成中心是否公司化或保持非營利體質,為國外育成中心常研討的課題之 一,因此,育成中心的屬性定位並非單純由其服務宗旨而定,更要結合財務原素 加以討論規劃,才是較具實務性的態度。 4.營運費用(人事、業務等) 一般包括人事費(專職人員薪資及臨時人員薪資及相關福利支出)、推展業. 政 治 大. 務人事費(顧問費、鐘點費、審查費、出席費、撰稿費等)、業務費、旅運費及 行政管理費等。. 立. 一般而言,支出與收入的帄衡先以長短期的時間屬性加以區隔。為達到育成. ‧ 國. 學. 的目的,雖然中心對進駐廠商的服務活動佔育成中心大部份的資源,但對進駐廠 商的收費無法有超額利潤。因此育成中心必頇運有有效的資源去獲取額外的收入 約定的股權收入上加以回收(蔡毓楨,2008) 。. Nat. sit. y. ‧. 以維持營運帄衡,此一努力也代表投資,希望能從畢業的廠商上或由回饋,或由. io. n. al. 支出項目 1.硬體投資(興建及設備成本) (1)空地新建 (2)舊屋大量改建 (3)舊屋小量改建 2.權利金 3.房租稅 4.土地租金. 5.管理費 6.營運費用(人事、業務等) 7.維護費用(因硬體衍生費用). er. 表 2-5 育成中心支出及收入項目. v 收入項目 i n Ch e n g1.進駐廠商租金 chi U 2.進駐廠商回鐀金 3.投資衍生收入 4.業務衍生收入 公共設施(如管理費收入、會議室, 教 室出借或辦培養訓練活動之收入) 5.泊車收入. 32.

(34) 第三節 育成中心經營效率 一、效率評估內涵與方法 一般經常被引用於評估經營效率的方法,可歸納為比率分析法(ratio analysis) 、生產前緣法(production frontier approach) 、迴歸分析法(regression analysis)、帄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作業基礎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標竿學習(分析)法及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等。 表 2-6. 各評估方法之優劣與適用時機. 政 治 大. 優點 缺點 1. 運用簡便,衡量效率 1. 僅為單一指標,無法代 值明確易懂。 表整體效率。 2. 經由結果可明確分 2. 不易判斷不同單位績 辨效率好壞。 效高低。 3. 投入與產出項。 4. 頇考慮單位同質性問 題。 5. 績效評估指標必頇透 過專家賦予分數,不易 客觀公正。 1. 運算淺顯易懂可運 1. 所有投入產出項都必 用統計的檢定方 頇能夠量化,且無法同 法,使用評估結果更 時處理多項投入與多 為客觀。 產出問題。 2. 受限制條件較少,數 2. 頇事先假設為生產函 理架構簡單意義明 數狀態,且只有單一項 確。 產出。 3. 殘差必頇假設為常態 分發。 1. 利用函數表達投入 1. 自變數與應變數間需 與產出關係,藉以預 假設具有線性的函數 測生產力,分析嚴 關係,否則效率值將產 謹。 生偏差。 2. 具統計分析學理基 2. 無法處理多項產出問 礎,結果較科學化。 題,且只能設定一項應 變數。 3. 計算結果頇經主觀認 定,無法準確指出組織 間何者有效率、何者無 效率。 1. 結合組織未來目標 必頇考量組織所處環 與需求及營運策略 境,不同組織需要訂定不 多面向發展。 同的衡量指標,才能符合 2. 為求取內、外部帄衡 組織的實際需求。 之工具,能彌補財務 性指標的不足。 1. 一項作業或活動所 1. 著眼於資源的投入面. 立. ‧. n. al. 迴歸分析法. 帄衡計分卡. 作業基礎法. 多項投入與單 一項產出問題. er. io. sit. y. Nat. 生產前緣法. 適用時機 單一項投入與 單一項產出問 題. 學. ‧ 國. 評估方法 比率分析法. Ch. engchi. 33. i n U. v. 多項投入與單 一項產出問題. 單一組織之多 項投入與多項 產出問題. 單一組織之多.

(35) 標竿學習(分 析)法. 資料包絡分 析法. 有相關成本可正確 計算。 2. 兼顧資源投入、作業 流程與產出等三層 面之帄衡。 1. 提高生產力與績效 2. 促進機關組織之間 的學習 3. 敦促組織持續改進 4. 滿足顧客需求 5. 協助目標設立 6. 維持競爭力 7. 改變組織文化 8. 改進工作流程. 與作業流程面,可能忽 項投入與多項 略育成組織績效衡量 產出問題 之周衍性與完整性。 2. 欠缺評估組織產出面。. 1. 可以同時處理多項 投入與多項產出之 效率衡量。 2. 無頇預設函數及參 數估計問題。 3. 不受人為主觀意識 影響。 4. 評估結果為綜合指 標,易做效率比較。. 多組織之多項 投入與多項產 出問題. 1. 不瞭解「標竿學習法」 意涵 2. 選錯評量的指標 3. 選錯標竿學習夥伴 4. 未考量環境的權變性 5. 無法應用並學習其他 組織的「最高標準」 6. 沒有獲得高層管理人 員的支持 7. 沒有獲取競爭者重要 資訊 8. 過度仰賴量化資料的 分析 1. 衡量同質性越高,效果 才有意義。 2. 當資料過多時,運算過 程較為費時。 3. 當產出項為負值時,無 法處理。. 政 治 大. 學 ‧. ‧ 國. 立. 多組織之多項 投入與多項產 出問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sit. y. Nat. 其中 DEA 係以線性規劃(linear program)模式針對同一性質的決策單位. io. n. al. er. (Decision Making Unit, DMU)求出個別相對效率值,並將效率相對較佳之決. i n U. v. ,以其他相對效率較差的單位與效 策單位組合成一效率前緣(efficient frontier). Ch. engchi. 率前緣之距離,判斷應改善程度,評估方法簡單、明確,不需事先求出投入與產 出間的數學函式。本研究主要探討育成中心此一非營利組織之績效,所涉評估層 面廣泛且多元,正適合運用 DEA 之理論特性。 二、育成中心經營效率相關文獻 目前已有相當多關於育成中心經營效率之相關研究,早期育成中心之研究偏 向產業總體效益之探討,晚進轉向育成中心之個體經營管理,而育成中心之進駐 企業表現更為育成中心經營效率表現的重要關鍵因素,本研究將相關文獻區分為 政府資源與分配、育成中心核心資源、進駐企業需求與服務等 3 個觀點。其中, 政府資源與分配及育成中心核心資源為本研究前階段探討育成中心經營效率之 文獻基礎,後階段再以進駐企業需求與服務觀點,探討育成中心經營效率與企業 3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this paper, we build a new class of neural networks based on the smoothing method for NCP introduced by Haddou and Maheux [18] using some family F of smoothing functions.

Ma, T.C., “The Effect of Competition Law Enforcement on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Competition Law and Economics 2010, 10. Manne, H., “Mergers and the Market for

www.edb.gov.hk>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 Notes to School Finance> References on Acceptance of Advantages and Donations by Schools

and Dagtekin, I., “Mixed convection in two-sided lid-driven differentially heated square cav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Vol.47, 2004, pp. M.,

Y., (1997), “Resource recovery of sludge as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 a future trend in sludge management,” Journal of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2000)

(1996), “A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Grayson (1998), If only we knew what we know: The transfer of

Veltman, “A hybrid heuristic ordering and variable neighbourhood search for the nurse rostering problem”,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88 (2008) pp.

Pollard, 1996, “Heat transfer in separated and impinging turbulent flow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Mass Transfer, Vol.. Mistry, 2001, “Impingement heat transfer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