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70 年代前,台視獨霸一方。而後,同屬無線電視老三台的中視與華視相繼出 現,從獨佔到寡占,台視的發展伴隨整個台灣社會近程的演進。台、中、華視 等無線電視老三台,在所有權持股結構上,分別由台灣省政府、國民黨、國防 部與教育部所掌控,其政治性的影響力被包裝在商業經營的媒體環境下,成為 宣揚政令的傳聲工具,新聞與新聞性節目更是受到嚴密監控與操弄。雖說如 此,無線電視老三台仍極大化追求利潤,作為商業操作的目標與策略,只不過 其黨政主導的企業特質與影子未曾削弱(林麗雲,2003;陳炳宏,2002)。

台灣多頻道的電視環境在 90 年代前後逐漸成形,隨著第四台合法化、有線電視 崛起,到 1997 年民視與 1998 年公視兩家無線電視台頻道增加,傳統無線三台 的收視版圖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打破三台過去寡占收視率與廣告預算的高利 潤時代,老三台因此被迫加入肉搏的市場競爭(陳炳宏,2002)。

澄社、台灣教師協會、台灣記協等社團,於 1995 年共同發起「黨政軍退出三台 運動」,要求政黨不能經營電視台、政府不能持有電視股份,主張以民營化來達 成黨政軍三退的實踐,引起不同程度的質疑聲音。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在 2000 年成立時,則以無線電視台產權公共化為訴求,階段性的推動台視、華視 公共化,以公共力能取代商業力,「無線電視公共化」遂成另一種解套方式,希 冀為無線電視帶來符合全民與公共期待的媒體環境(馮建三,2004;陳炳宏,

2003)。

2000 年政黨輪替、民進黨執政,政府仍持有台、華視兩家無線電視台的股權,

甚至影響人士安排,不管是輔選有功或真具專業背景,親綠人士陸續進入兩家 媒體擔任管理階層,姑且不論老三台的中視仍服膺國民黨官控商營的運作模 式,此舉凸顯政治操控媒體的能力與現實,不過卻也引發民間對官控媒體的強 烈不滿,要求黨政軍勢力儘速退出媒體,終於在 2003 年底立法院修正〈廣電 法〉,明訂政府、政黨及政治人物必須退出媒體經營,也在 2006 年初〈無線電 視公股處理條例〉通過,提供無線電視官股退出的法源依據(管中祥,200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而官控商營體質致使無線三台全面公共化有難度,幾方力量角力運作下,2005 年 12 月中視首先在黨政軍三退浪潮中走向民營化,國民黨釋出中視股權,並由 中國時報余家購入;財經背景為主力的非凡電視台也入主台視走向民營化。無 線三台中,華視則是唯一一家走向公共化的電視台,「公商兼營」的媒體型態得 自付盈虧。

黨政軍勢力退出媒體,雖為台灣民主發展與媒體改革的重要指標,一方面限縮 政治力經營與介入媒體,但後續商業力量開始無孔不入滲透各個電視新聞場 域。而另一方面政治力量也未曾在媒體中完全退卻,反倒是包裹在商業運行之 下,更為緊密地接合新聞流程。過去無線三台遭批流於政府的傳聲筒或發聲利 器,但大致都還得肩負起「類國有媒體」與「類公共」的媒體責任。但在所有 權轉換後,三台的媒體經營開始隨波逐流,內容開始同質化。

無線電視三台各自有了「新歸宿」,但在有線電視台全時段新聞的挑戰與廣告收 益瓜分下,資方在純商民營化利益權衡後,幾只政策命令與新聞部門之相關因 應,新聞工作者之揮灑空間也遭到犧牲與扼殺。電視台的經營則因沒了黨政軍 的庇蔭,正如舊時王謝堂前燕,三退後就得飛入尋常百姓家(劉昌德,2012)。

成為尋常百姓的三台,曾一度找不到經營的方向。幾經調整、相較其他兩台,

台視在一片媒體困頓中,找到了存活下去的方程式。因此筆者欲將研究的視角 深入歷經首次政黨輪替、黨政軍三退、民營化與二次政黨輪替後的台視,新聞 工作者如何因應此所有權變革、政治力量更迭?也將逐一探究此一動態的歷 程,對於新聞工作者的勞動過程、意識有何衝擊與改變?

民營化後的台視,新資方以降低成本的為先,首先優退、優離大批員工。此波 人事調整中又以新聞部為大宗,優離、優退人數佔全公司總數三成以上。時任 新聞部經理的胡佳君也回應台視新聞將以「低成本,高收視」為目標與宗旨

(陳思吟,2007)。在員額下降的同時,自願留任的新聞工作者相對勞動負擔也 跟著加重,加上公司秉持「你不做會有人搶著做」的心態,就算工作負擔加重 也只能逐一承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另外,新聞人力與製作成本能省則省下,新聞內容多元化也跟著下降,甚至排 擠了相對重要的議題。就傳統台視新聞而言,雖以社會新聞為大宗,但國內外 公共事務類的訊息,過去也是新聞部編輯台權衡的標準,但純商業的思維進入 新聞場域,雖資方未介入,但底下一級主管揣摩上意,為節省成本、創造高收 視而生之新聞實踐,表現在新聞排序與取捨上,也讓台視新聞產生質變。

台視新聞部調整製作新聞的方針、口味,揣測到底何種模式,能夠較有收視 率,也符合新業主的期待。一般來說台視的社會新聞幾乎佔據每節新聞的前十 則排序,國際新聞流於「一分鐘看世界」或「寰宇大世界」,介紹網路上國際新 奇的動物或奇人軼事等人情趣味消息,此舉無疑排擠國際或國內重要政策討 論,原因是新聞部編輯台認為較正經八百的國際新聞是收視率毒藥。

綜合上述,本文針對三大部分討論台視,(一)所有權改變對新聞工作者的勞動 條件影響為何?(二) 面對所有權改變帶來的影響,台視的勞資關係有何轉變?

新聞工作者又如何回應?(三) 所有權之改變對新聞專業的影響為何?

除過去筆者自己在台視新聞部的勞動經驗與親身觀察外,本研究也將藉由深度 訪談台視新聞工作者與工會成員,探究該台員工在面臨股權轉移前後所相應之 勞動、新聞產製產生了何種變革?員工的集體回應又是什麼?尤其當無線電視 台收視榮景早已是昨日黃花、所有權轉移後加速純商民營化的台視,在收視基 本盤漸次在瓦解的關口上,對於第一線新聞工作者勞動有何種影響?

本研究的目的有二,首先在個人層次上作為一種紀錄,記錄著初來乍到進入電 視新聞產業的實踐所見。一入行即經歷台視 50 周年台慶,然過往每個 10 年,

台視都會出版以 10 年為專輯的專書,也會舉辦盛大台慶活動。但民營化後,此 等官方節慶式的大刊物與活動,卻在非凡入主台視後缺席、改發公司紅利。筆 者推估是台視民營化後,不用再繼續服侍主子政府,遵循官控商營那樣的侍從 關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在老前輩口中,台視曾有美好的舊日,但歷經激烈競爭,媒體經營的落差甚 大。筆者作為後進,一個無線電視的小螺絲釘,希冀以民營化前後台視的所有 權變革與新聞工作者的勞動為題,做為一個紀錄,描繪近十年當代台視如何因 應此快速變遷的媒體生態?

就社會層次而言,台灣電視產業發展由無線電視與台視而起,歷經興榮衰退,

對於無線電視工作者而言,過去在新聞工作者的勞動層面上相對少有紀錄。尤 其當媒體本身作為一個發聲管道,卻永遠沒有自己的聲音,在報導勞工運動或 勞動權益之時,永遠不提及自身的產業。面對諸多遊走勞基法邊緣的工作條 件,在無線電視台面臨所有權轉變後,聲音可能更加薄弱,究竟是什麼樣的結 構因素導致新聞勞動者禁聲再禁聲,都是筆者欲透過研究進一步了解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