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節:研究限制與建議

一、研究限制

本研究針對台視新聞從業人員的勞動過程,以質化深度訪談作為主要的研究方 法,仰賴受訪者實際的勞動經驗。首先在研究對象的篩選即面臨挑戰,由於本 研究距離 2007 年台視民營化將近十年,又面臨當時的優離、優退政策,許多具 代表性、未留任的台視明星記者、主播或主管,部分因不願受訪、或離開新聞 圈而拒絕訪談,在樣本的限制上相當地高,因而缺乏民營化前、已優離、優退 的台視員工。

因此,未留任台視者為什麼選擇優離、優退,是否真為本研究訪談對象所言,

或者還有其他研究線索,都是日後可以繼續深入探討的。而本研究在挑選深度 訪談對象,則立基於該樣本是否能呈現台視民營化前後真實的新聞勞動樣貌等 條件而做篩選,因此這些受訪者必須是歷經民營化過程的員工,而到至今仍在 台視任職的員工,藉此才能以其動態的工作歷程,精確反應民營化前官控商營 時代的工作狀態,以及所有權轉變後工作歷程的改變。而本研究的部分訪談內 容,受限於官控商營到民營化歷程經歷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受訪者面臨回憶或 記憶中的工作歷程,不能精確回溯其真實的勞動樣貌。為了避免此狀況發生,

本研究以相關報導、或台視內部資料輔助。

另外,筆者作為研究者與過去從業時作為一名觀察者,自有其優缺點。優點是 相當程度熟悉此一新聞場域與運作,另外也是因為熟識這些資深的新聞從業人 員,許多訪談的精要關鍵處,也是來自於過去與他們對話中了解舊時台視的運 作。而缺點則可能因為過於熟識,面對一些公司上的缺失,則是會不自覺地落 入受訪者抱怨的情緒與話語,因此得適時將他們拉回相關問題的重點回應上。

二、未來研究建議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視民營化後對於新聞部員工的勞動過程有何影響,除了作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筆者本身的新聞工作回顧,也希冀能回饋無論在無線電視文獻、新聞、電視媒 體產業與實務。不過本研究因時間因素,侷限在單一電視台的資料搜集與分 析,無法擴及老三台的中視與華視,如果日後有大型研究案以無線電視台為研 究對象,進一步描繪無線電視老三台,「公共化與民營化」後、官股退出、股權 轉移的綜合研究比較,本研究則可提供些許脈絡與方向。

台灣當代媒體產業併購交易頻仍,諸多案例看來,勞動者面對新資方的進駐,

永遠處於被動與宰制,雖然仍有集體行動與資方異議,但贏家最終不完全是勞 方。也因此,勞動者只能透過血汗與心力灌溉、建築與完成新資方所建構的新 媒體藍圖。台視經營者也在「紅蘿蔔與棍子」兼施下,建立新的趕工遊戲,讓 勞動者甘於「志願性服從」。

在實務上,本研究也建議個體勞動者雖難伸自身的勞動意識,但強化個體勞動 意識或勞動者組織社群的連結是當務之急。不過更多時候,許多新進的第一線 新聞工作者更欠缺勞動意識,在面臨勞動權益受損時只能選擇吞忍。此外,在 本研究中「缺席的新聞人」面臨所有權的轉變時,則以工作因素過於忙碌做藉 口,流於抱怨而無法轉化為行動力實屬可惜。尤其,台視以及老三台的中、華 視,過去順從的基因,已經內化為整體組織氛圍。

ㄌ訪談台視新聞部員工的過程當中,筆者發現在所有權整併、非凡入主台視 後,台視數位化腳步開始進行,大幅更新相關製作設備與系統,部分資深攝影 記者則由抗拒學習、排斥使用,可從中看出新、舊世代新聞工作者科技近用或 轉換的落差。因此「新科技於新聞工作者的勞動過程與影響」,在無線電視台裡 仍有相當的研究價值。

另外,台視工會乏力的傳統性格,以抗拒代替抵抗,甚或服膺新資方所營造的 共識。亦可進一步分析比較無線電視台不同台性,工會有什麼樣不同的集體回 應。而台視工會成員以其他部門人數為眾,新聞工作者因為其工作特性,以及 該職業流動性較高等性質,工會中「缺席的新聞人」亦是可供後續研究的發想 線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最後,本研究發現民營化後薪資幅度重新調整,各部門都有固定的人事預算。

在薪資結構等不可破的前提下,薪資無法依年資增加,記者萌生跳槽念頭時,

新聞部給予記者播報機會以作「交換」,兼任主播的確是個人露出的機會。透過 播報費等制度以達加薪目的,但本俸沒有正式調整,並且要求記者利用休假時 段播報,也成另種軟性控制。因此,民營化後新聞台成立、大量記者兼任主 播,電視新聞圈的該種「交換與控制」也可供後續研究持續探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2010)。《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 十六輯:民國九十七年至九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毛翊宇(2014.09.07)。〈壹視工會奮戰第一線 媒體勞動者團結聲援刻不容 緩!〉,苦勞網。http://www.coolloud.org.tw/node/80023 上網日期:

2015.01.13

台視二十年編輯委員會(1982)。《台視三十年:中華民國五十一年至七十一 年》,台視文化公司。

台視三十年編輯委員會(1992)。《台視三十年:中華民國五十一年至八十一 年》,台視文化公司。

立法院公報(2012)。〈邀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蘇蘅就「跨媒體併購的 影響及處理原則」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質詢〉。取自

http://lis.ly.gov.tw/lgcgi/lgttsimgpdftxt?d0cecfced0cfcdc9d0cfcec4cfcccfcec4cfc cc8ce 上網日期 2014 年 11 月 07 日。

江慧珺(2013)。<甘願,不甘願?論非典型雇用新聞工作者的勞動>,國立政 治大學,新聞研究所論文。

何國華(2003)。〈無線電視組織變革之挑戰〉,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在職 專班碩士論文。

何榮幸(1996)。〈一個自主性新聞專業團體的誕生 --記「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組織過程與實踐經驗〉,《新聞學研究》,52:95-108。

吳美雅(2009)。〈員工組織變革認知、組織信任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民 營化台視為例〉,銘傳大學碩士論文。

吳浩銘、林采昀(2014)。《媒體生病了:臺灣新聞環境的症狀與因應》,台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巨流。

李宜璇(2005.09.27)。〈公股條例三讀通過 江霞:希望公視善待華視員工〉,銘 報即時。http://mol.mcu.edu.tw/search_show.php?enid=62167 上網日期:

2015.01.12

李筱雯(2009)。〈電話竊聽案與梅鐸帝國:梅鐸如何「統治」英國〉,《新聞學 研究》,111:199-231。

周義朗、徐毓莉、陳幼英(2014 年 04 月 29 日)。〈台塑 60 億買八大電視接手外 資持股 送 NCC 待審〉,蘋果日報,要聞。

林水秀(2000 年 8 月 22 日)。〈賴國洲非台視主要問題〉,立報社論。

林宗弘等譯(2005)。《製造甘願》。台北群學。(原書:Burawoy, M[1979].

Manufacturing Consent. Changes in the Labor Process under Monopoly Capitalis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林東泰(1993)。《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林倖妃、陳一姍(2012 年 09 月 13 日)。〈米果搶贏蘋果 旺旺收購中時集團〉,

《天下雜誌》,409:42-48。

林淑惠( 2016) 。〈王雪紅出手 正式入主 TVBS〉,中時電子報。

https://tw.news.yahoo.com/%E7%8E%8B%E9%9B%AA%E7%B4%85%E5%8

7%BA%E6%89%8B- %E6%AD%A3%E5%BC%8F%E5%85%A5%E4%B8%BBtvbs-215006726--finance.html 上網日期:2016 年 03 月 08 日。

林富美(2002)。〈台灣媒體工會意識與集體行動之初探〉,《新聞學研究》,73:

63-94。

林麗雲(2003)。〈坐而言,起而行:「無盟」的實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50:145-169。

林麗雲(2006)。〈威權主義下台灣電視資本的形成〉,《中華傳學刊》,9:71-112。

邱琬淇(2008)。《「新三中」跨媒體集團資源整合與綜效—以『超級星光大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之節目策略為例》。政大廣電所碩士論文。

洪貞玲(2009)。〈黨政軍退出媒體之後?----無線電視所有權的演變與規範〉,

《台灣傳媒再解構》,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洪貞玲(2012.09.01)。〈守護言論自由 全民共識〉,蘋果日報。

洪貞玲、劉昌德(2006)。〈傳播權觀點的商營廣電管制〉,《中華傳播學刊》,

10:27-53。

紀淑芳(2007)。〈「賠錢貨」依然搶手,台視花落誰家〉,《台灣記協 2006 年度 報告》,56:47-49。

涂建豐(1996)。〈「新聞自主的挑戰與回應」訪談〉,《新聞學研究》,52:109–

118。

涂建豐(1996)。〈編輯室公約運動〉,《新聞學研究》,52:35–48。

翁秀琪、陳百齡、陳炳宏、郭力昕、莊國榮、馮建三、…蘇瓜藤(2000)。《無 線電視公共化可行性評估報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委託報告。

張文強(2002)。〈媒介組織內部權力運作與新聞工作自主:封建采邑的權力控 制與反抗〉。《新聞學研究》73:229-61。

張月蓉(2011)。〈管制影響評估應用於跨媒體經營管制之研究—以中視、中天負 責人變更案之審查為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婉珍(2000 年 7 月 22 日)。〈同時成立出租聯營系統 得利嘉通 兩強爭霸〉。

經濟日報 25 版。

張錦華(2012)。〈比較美國 2003 年媒體改革運動和臺灣反對旺中購併案運動的 異同〉,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盛竹如(1995)。《螢光幕前-盛竹如電視生涯回憶錄》,台北:新新聞文化。

莊春發、柯舜智(2010)。〈論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的競爭政策〉,《臺灣銀行季 刊》,61(4): 92-132。

許晉榮(2013 年 04 月 27 日)。〈王雪紅老公頂董事頭銜改革 藏鏡 TVBS 兩年首 亮相〉,蘋果日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夏語冰(2013 年 9 月 29 日)。〈紐約書評 50 週年高雅激進,亞洲週刊〉。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id=1379562117839&docissue=2 013-38 上網日期:2015.01.13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

陳炳宏(1999)。〈台灣有線電視產業集團化趨勢研究:以和信與力霸企業集團 為例〉,《廣播與電視》,14:89-110。

陳炳宏(2002)。〈台灣電視產業組織與經營管理之變遷〉,台北:台灣電視四十 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

陳炳宏(2003)。〈媒體企業之集團化與多角化研究—以中國電視公司為例〉。

《廣播與電視》20:135-162。

陳炳宏(2009)。〈媒體集團化與其內容多元之關聯性研究〉,《新聞學研究》,

104,1-30。

陳炳宏(2009)。〈媒體集團綜效偏差研究〉,《中華傳播學刊》16:177-213。

陳韋綸(2014.08.14)。〈不滿年代片面刪減福利 壹電視工會取得罷工權〉,苦勞 網。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9719 上網日期:2015.01.13

陳清河、曹玲玲、莊春發、顏錫銘、蔡念中(2006)。《有線廣播電視市場結構

陳清河、曹玲玲、莊春發、顏錫銘、蔡念中(2006)。《有線廣播電視市場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