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三節:研究架構

本研究共分五章,希冀探究無線電視台灣第一台臺灣電視公司,在 2007 年官股 退出後,因應所有權的轉變,對其勞動過程與勞資關係產生何種變化。第壹章

「緒論」拋出本研究之動機、研究問題、以及個人與社會等層面之研究目的。

第貳章則藉「文獻回顧」,先從歐美及台灣近二十年來,媒體集團化與民營化歷 程發展,逐一爬梳與檢視相關文獻,從中理出歐美與台灣的新聞工作者,在面 臨此一所有權變動的環境中,勞動條件及勞動過程如何改變,而新聞工作者們 又是如何因應。再者,本研究將另闢小節爬梳臺灣電視公司發展的相關文獻及 次級資料,以作研究個案介紹。從台視創立至今的發展沿革,到新聞部的大小 變動逐一整理,以利研究脈絡的掌握。並一一搜羅彙整公司內部與官方統計等 次級資料,對應台視新聞工作者面對所有權轉移而採取的勞動因應。

在第參章「研究方法」當中,將接續說明本文所採用的質性深度訪談,如何輔 助本研究搜集台視第一線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勞動過程的第一手資訊。此外,

本章節也表列深度採訪對象的背景資料,與本研究深訪的採訪大綱。

在獲致訪談第一手資料後,將在第肆章呈現次級資料分析結果與訪談資料的彙 整,並逐一回應研究問題一、二,有關台視新聞工作者面臨所有權轉移時,在 勞動契約、工資與工時等勞動條件、以及新聞工作的勞動過程與管理控制的轉 變。接續回應研究問題三, 面連所有權轉移時,台視新聞工作者的勞工意識與 行動與做法為何?面對勞動條件與管理控制的改變,新聞工作者如何透過個人 或工會等集體途徑以作因應?

最後,在「第伍章:結論」,除了呈現相關的研究發現外,也希冀透過本研究尚 待努力的空間,對未來無線三台或台視,以及針對新聞工作者或媒體勞動研究 提供建議。下圖圖 1 為本研究擬定的研究流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圖 1:研究流程

研究動機與問題

無線電視台與台視相關資料

確認研究問題

深度訪談 次級資料搜集

訪談、次級資料彙整

結論與研究建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貳章:文獻探討

本章節第一部分將耙梳傳播產業集團化其所有權趨勢,探究媒體所有權變化之 發展,並由歐美所有權轉變的媒體案例談起,接續回到台灣脈絡來看台灣電視 產業的所有權變化:黨政軍三退後在地傳播產業集團化、媒體整併與集中,回 顧 2000 年代中期民營化、公共化的拉扯並與之對話。

第二部分將延伸討論因應如此所有權變革的媒體發展態勢,作為新聞勞動者是 如何與之回應與實踐,也分別就歐美與台灣本地,或工會組織或個人回應此所 有權轉變,而生的新聞勞動控制與反抗的文獻梳理。第三部分回到本研究主要 個案台視之發展背景與歷程,與面臨所有權轉移後較新的當代現況做一摘要。

綜合上述,面對全球性的媒體所有權變革,以歐美案例與台灣在地經驗作對 話。也在媒體組織所有權變革衝擊的勞動者角色,檢視其在新聞勞動上產生的 反抗與回應,本章將就其背景脈絡與之一一扣連。

第一節:媒體所有權變化之發展

一、歐美媒體所有權趨勢:集團化與民營化

全球媒體生態在二十世紀末期朝所有權集中化發展,早在十九世紀的美國,許 多重要傳媒也在加速整併的腳步,成為企業財團資本擴張循環圈的一部分。當 代全球資本主義,由市場力量決定媒體集團走向的現況下,媒體集團化趨勢逐 漸成形,「媒體產業集中」與「產業所有權轉移」亦隨全球化與自由經濟主義之 演進,有著結構性的劇變。為了追求「低成本、高效益」之商業化經營、規模 經濟與整合綜效,此舉也加速媒體併購與所有權整合之態勢(林東泰,1999;

Schiller,1996/馮建三、羅世宏譯,2010)。

綜觀國內外媒體所有權結合事件頻繁,媒體併購行為最能直接展現媒體產業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中化的情況,形成所有權向更大媒體集團靠攏的經營趨勢。不論是媒體集團 化、或垂直或水平的整合目的,都以成本為主要考量依歸。因此當媒體企業越 趨集中化時,得盡可能節省人力和製作成本,創造整合後更多集團互跨經營的 機會,以獲致綜效(彭心儀等,2012;陳炳宏,2001;Herman&

McCesney,1997)。政策的自由化與市場全球化等因素,促成產業整合的背景,

企業也可透過併購快速且有效擴張,亦能降低進入不同產業的門檻維持集團運 作。而從頻繁的併購程度看來,原非經營媒體的企業集團都有興趣透過垂直或 水平整合的方式介入經營,以促使企業成長(鄭麗琪、陳炳宏,2003;

Clement, 1975;Ozanich & Wirth, 1998)。

全球此波併購風潮,始源於九零年代美國媒體解除管制政策的思維,自 1996 年 電信法(Telecommunications Act of 1996)通過後,不斷有學者提出反思,認為 電信法因應媒體科技匯流、媒體競爭及擴大之需要,開放各媒體的跨業經營,

以降低媒體營運成本,但此一媒體所有權放寬和再限制的法規修正,並沒有帶 給消費者明顯福祉(立法院 2012:26,委員會紀錄)。另一方面,數位化、設備 與頻寬取得成本下降等原因,加上與匯流密切連結,媒體的分野、定義逐步改 寫。根據歐盟 1997 年《電信媒體資訊科技匯流綠皮書》,匯流層級由低而高可 分為,「技術與平台匯流階段、企業聯盟與產業併購階段、服務與市場整合階段 以及政策與規範整合階段」,因此數位匯流帶來跨媒體併購已為趨勢(立法院 2012:26,委員會紀錄)。

不過許多學者擔心,在媒體併購與市場整合等產權集中與市場整併等經營策略 越形發展時,對「媒體內容」勢必產生重大影響,更可能損及其多元性,不僅 影響人民知的權利,進而控制人民知的自由。即便有制訂反托拉斯法的規範,

但基於媒體產業的政治特質,預期規範的效果可能不高(陳炳宏,2001;

Ozanich & Wirth, 1998;Bagdikian,2004)。另外,針對經營權與所有權的轉移,

研究者如 Croteau & Hoynes(2001)指出經濟力對組織的影響,已經凌駕政治力之 上。外在力量在經濟力的強大作用下與媒體組織力量交纏,似乎已經分不清楚 彼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媒體產業越趨集團化、所有權集中,勞動權也連帶受影響,對媒體工作者也就 越不利,顯見媒體併購對於勞工工作機會與勞動條件,在在產生負面影響。以 美國為例,全球最大的傳播媒體集團時代華納(Time Warner)2000 年與全球最 大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業者美國線上(American On Line, AOL)宣佈換股合 併,隔年此合併案並由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正式通過,AOL-Time Warner 儼然 成為全球最大媒體集團(請見表 2)。

表 2:2000-2015 年全球媒體併購大事紀

年份 事件

2000 年 美國最大網際網路業者 AOL(American Online)與時代華納(Time Warner)合併

2002 年 Comcast 收購 AT&T Broadband

2003 年 自由媒體(Liberty Media)購入 Comcast 所擁有的 QVC 的 57%股權 2004 年 Sony 收購 MGM(Metro Goldwyn Mayer 電影製片公司)

2005 年 Comcast 收購 MGM 20%股權

2006 年 Comcast 購入 Disney 擁有的 E!Entertainment Television 股份,取 得全部所有權

2007 年 新聞集團(News Corp.)50 億美元收購擁有華爾街日報的道瓊公司 2009 年 美國有線電視業者 Comcast 以 138 億美元,買下 51%的 NBC 股權 2011 年 新聞集團原本擬以 127 億收購 BskyB 廣播公司,但因梅鐸集團竊

聽案而宣告放棄 2015 年 1

Yahoo 傳言將將收購有線電視營運商時代華納(Time Warner)旗 下 CNN 的報導

資料來源:本研究轉引自張月蓉,20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面對兩集團整併,首當其衝的即是裁員問題,超過兩千人飯碗不保,比例高達 2.5%。對照合併案宣布之初,公司股價飆漲,市值大增,不過等待政府核准的 一年之間,股價起伏不定,為了在經營效益上實現投資人的預期,在營收無法 立即提高的狀況下,降低成本支出便是提高獲利率最快的方法,裁員成了經營 者的必要之惡(魏玓,2000)。

魏玓(2000)更援引德國社會學家 Ulrich Beck 指出全球資本主義生產力法則即

「經濟成長的前提不再是減少失業,恰恰相反,是減少工作位置」。就在美國線 上與時代華納合併傳出裁員消息後,全球媒體產業也經歷一番所有權重整的過 程,接續一連串媒體勞工失業問題,Edward Herman 也在合併案宣佈之後指 出,該合併案「主要是商業策略考量,無關乎對社會的貢獻」。倒是為了滿足股 東的需求,大批失業的員工率先成為祭品。

商業力量入侵,媒體組織受到影響,至於新聞工作者背後的作用力,來自組織 內部或是外部?或是兩者交互作用?Shoemaker & Reese(1996)提出,在媒體 內部力量之外,外在的政治經濟因素,意識形態和個人(角色、種族、社會背 景等)層次,都會影響和形塑媒體組織的產製。而除了媒體所有者的特性之 外,產業競爭的壓力、新聞和大企業間的糾結關係,以及媒體的商業特性都會 左右媒體組織新聞走向(蔡菀瑩,2006;Hocking,1947)。

近年美國 Comcast 與 NBC 的併購則為全美另一矚目案件,美國傳播工作者工會 的代表 Larry Cohen 說,這筆交易顯示出傳媒與媒體業工作機會消失、侵蝕員工 權益以及削減生存機會。雖然 Comcast 資方反駁:在兩家公司初步合併階段,

不會有大規模裁員的計劃;還會持續擴大在美相關投資,並持續保存與創造永 續的媒體與科技工作(Eggerton,2010)。但各界仍持相反意見,認為兩公司的併 購案對公眾與工作者而言都非好的個案,雖然合併後能節省成本並發揮綜效。

但與 CWA 所持意見恰恰相反,其表示此舉只會導致工作流失、惡化有線電視

但與 CWA 所持意見恰恰相反,其表示此舉只會導致工作流失、惡化有線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