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取向

研究問題決定了研究的方法,決定使用質性方法其決定因素與研 究目標緊緊相扣(藍毓仁,2008)。質性研究法重視研究者在自然的 情境中,透過與受訪者的密切互動,本研究希望針對隔代教養家庭進 行深入的瞭解,並以研究者本身作為研究工具,深入體會隔代教養家 中,祖父母與孫子女的知覺與感受,並立足於他們的立場與觀點,對 其行為與經驗或的理解與建構意義。本研究之研究問題、研究對象具 特殊性,且強調隔代教養家庭的祖孫能在自然的情境下,以個人的生 活脈絡詮釋生命經驗並賦予意義,故適合採質性研究方法作為研究取 向。

本研究目的在探究隔代教養家庭中,祖父母與青少年孫子女之關

31

係,基於理論落實於經驗世界的觀點,採質性研究取向,以下為本研 究採用質性研究之具體理由:

一、 隔代家庭近幾年比例有逐漸增加之債向,但隔代教養議題在 國內領域仍處探索階段,基於對象與議題的特殊性,以質性 研究方法作為研究取徑,對於不熟悉的社會現象中,透過質 性研究的彈性、有助於開放的瞭解研究現場,對於現象提供 更完整的視野。

二、 綜觀國內的隔代研究之主題,多為隔代教養之現況與因素、

祖父母的教養經驗與生活、及孫子女的學校適應與行為表現 等以經驗現象為主題之研究,尚未將「代間矛盾」觀點加入 隔代教養之祖孫議題中,在華人社會中代間矛盾不易觀察,

且代間矛盾議題無法脫離情境脈絡單獨被討論, 符合了質 性研究重自然情境的特質,也透過對話彼此激盪。

三、 質性研究的價值在於重視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關係,透過互 動來進行研究。因此為探求隔代教養家庭中祖孫代間矛盾議 題的複雜與歷程的獨特,故選採質性研究方法,更能走進隔 代教養家庭祖孫的內心世界,深入受訪者生活經驗中的豐富 意義。

32

Katz、Lowenstein、Phillips 和 Daatland(2005)對於代間關係理 論的分析和設計論述中提到,質性研究能闡明欲瞭解的代間關係,因 為它強調人們日常生活經驗的意義,對於少被瞭解的現象提供新的探 索方向, 並能在廣泛的主題範圍中提供深入的資料。

本研究期望透過質性研究之深度訪談法和相關資料的蒐集與分 析,以祖父母的觀點為主,探究隔代教養家庭的祖孫代間矛盾。透過 質性研究的彈性與資料間不斷往返的特質,捕捉受訪祖父母的觀點,

並檢視其生活經驗,能在隔代教養主題範圍中,提供更深入的資料,

使華人家庭中常被忽略、隱晦難明的矛盾現象能被看見。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