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三節 資料蒐集策略

本研究參考李政賢(2009)翻譯 Seidman 之著作《訪談研究法》

一書中所介紹之深度現象學訪談「三段式訪談系列(the three interview series)」結構,做為本研究資料蒐集之策略。

訪談研究法有許多不同進路,現象學深度訪談是以現象學為基 礎,結合了生命史訪談、以及現象學概念化的聚焦深度訪談,主要採 開放式的問題,逐步展開及探索與談者對於該等問題的回答,而目標 尌是要讓與談者針對研究的主題,重建個人關於該項主題之下的親身 經驗。最與眾不同之處在於每位受訪者會接受三次訪談,特別稱之為

「三段式訪談系列」(the three interview series)。將個人的行為擺在當 事人生活,以及周遭的人、事、物的脈絡之中,該等行為的意義尌會 變得清楚而容易理解。若傴安排一至二次訪談,和素昧平生的受訪者 探索設定的主題,可依循的脈絡尌相對的薄弱,且必頇冒著較大的風 險。因此,Schuman 在 1982 年設計了三段式訪談系列,可容許研究 者與受訪者充分探索個人經驗,並將該等經驗至於發生脈絡之中。第 一次訪談建立受訪者的經驗脈絡;第二次訪談,容許受訪者在脈絡之 下,重建經驗的細節;第三次訪談,鼓勵受訪者反思該經驗對自己具 有何等意義。以下為針對三次訪談的主要目的加以分述:

37

一、 訪談一:聚焦生命史(focused life history)

第一次訪談主要任務是協助受訪者把自身的經驗置入脈絡之 中,請受訪者盡可能的詳談。例如:請受訪的隔代教養家庭祖父母說 明自己照顧孫子女的經驗,以及為何會成為隔代教養家庭,關鍵在於 歷經了哪些過程,引導祖父母們從個人照顧孫子女的經驗,重建與述 說他們過去的家庭經驗。

二、 訪談二:經驗的細節(the details of experience)

第二次訪談的主要任務在於努力讓受訪者盡可能的重建個人經 驗的具體細節,回憶一整天的生活鎖經歷的大小事,為了能夠將經驗 置於社會脈絡中,並且會請受訪者談談自己與周遭其他人的關係。例 如:可問祖父母從起床到入睡這段期間的所有大小事,談談除了孫子 女以外,與孫子女的父母、其他親屬、學校老師、鄰居等人的關係,

對於引出經驗的細節有幫助。

三、 訪談三:反思經驗的意義(reflection on the meaning)

關於「意義」的問題,主要在於受訪者的生命經驗,產生各種理 性或感性層面的聯想或連結。例如:成為孫子女的主要照顧者之後,

祖父母是如何看待這樣的責任?照顧孫子女對他們意義為何?讓祖

38

父母將經驗轉化成語言,依循前兩次訪談所描繪而成的脈絡,讓祖父 母從過往的記憶中篩選值得分享的事件,反思這一路走來照顧孫子女 的生命經驗帶來何等意義。

深度現象學訪談主要採開放式的問題,但要遵守訪談結構,確保 研究者與受訪祖父母能維持該階段的訪談焦點,逐步讓受訪者回答問 題,重建個人的經驗,發揮開放式深度探究的效能。本研究欲探究隔 代教養家庭中祖父母對孫子女的愛恨糾葛,而這樣的矛盾感受並非容 易外顯觀察的現象,而深度現象學的三階段訪談系列,利用各階段所 擬定的訪談目的,將祖父母成為孫子女之主要照顧者的經驗抽絲剝 繭,將此等經驗放回脈絡中來看祖孫對社會與情感之代間矛盾。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