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建議與省思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研究結論主要包括三個部份,第一部份分析隔代教養家庭祖父母 對角色的詮釋,第二部份探究祖父母與孫子女之間的情感連結,而第 三部份統整隔代教養家庭祖父母照顧孫子與之代間矛盾情境與困境 的轉化。

壹、 隔代教養家庭祖父母對角色的詮釋

一、 「顧孫、教孫、疼孫」是為人祖父母的共同意義

隔代教養家庭的祖父母到底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本研究的六 位受訪祖父母而言,「日常照顧者」、「生活教導者」、「金錢提供者」

以及「含飴弄孫者」是隔代教養家庭祖父母認為他們所擁有的角色。

而從過去的研究來看,華人重視家族傳承的社會之下,家族延續的概

124

念對祖父母而言,「尋樂」以及「代理父母」是為人祖父母主要的意 義(林美珍,1987);「歷史學家」、「角色楷模」、「教導者」、「守護者」

以及「寵愛者」是孫子女眼中祖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林如萍,2009)。

可見在一般家庭與隔代教養家庭中,祖父母「顧孫」的日常照顧者與 代理父母角色,「教孫」的生活教導者的角色,以及「疼孫」的含飴 弄孫與尋樂者的角色,一直以來是祖父母共同的認知,也正因對於角 色詮釋的不同,才能呈現多元的祖孫互動樣貌。

二、 「金錢提供者」是隔代教養家庭的祖父母的獨特角色

祖父母對其身份出現的時間知覺,規範性或是非規範性的角色都 會影響祖孫關係(Hagestad & Berton, 1986)。陳麗欣等(2000b)的 研究中發現,大多數祖父母退休之後,若必頇擔負孫子女的照顧,經 濟的壓力會增加。因為家庭結構的改變,使得祖父母只能因應家庭的 需求,被動的調整自己的角色,相較於過去研究中對於一般家庭祖父 母對角色的認知,「金錢提供者」是隔代教養家庭的祖父母對角色的 獨特詮釋,他們必頇因著家庭結構的變動,而承擔經濟的重擔,對於 資源不豐的家庭而言其實是個沈重的包袱,照顧孫子女的責任對隔代 教養家庭的祖父母而言,已經不全是天經地義的事,而是因著角色與 情感而來的責任。

125

貳、 隔代教養家庭的祖孫情感覺察

一、 當祖父母變成褓姆

依著祖父母對角色的認知,與孫子女的互動關係不同。三代家庭 中,祖父母、父母及子女之代間關係相互影響,父母扮演著是促進祖 孫關係之中介守門員的角色(林如萍,2008),促進了良好的家庭代 間互動氛圍;然而,在隔代教養家庭中,祖與孫的兩代同堂缺少了父 母的中介角色,中間世代的消失是多半令人傷痛的理由,例如離婚、

過世或入獄等,除了沒有扮演中介角色之外,孫子女在祖父母眼中會 不斷喚起祖父母對於中間世代的傷痛,且有些祖父母會把子女的在教 養上的缺位,歸因於自己的失敗,因此在照顧孫子女時,會時時提醒 自己。

二、 面對青少年孫子女的教養挑戰

本研究之隔代家庭鎖定孫子女為國高中之青少年階段的孩子,由 於青少年正處於發展階段之過度轉換期,根據研究,隔代教養家庭的 國中生容易有生活適應及行為偏差的產生(陳麗欣等,2000),且管 教方式會影響祖孫情感關係(詹菊珍,2006),本研究之祖父母們一 致認為,國高中階段的孩子正處於「叛逆期」階段,不論在態度、行 為上都有所改變,進而影響祖孫之間的互動,這些態度與行為的轉變

126

對祖父母來說是個新的挑戰,必頇新適應以調和彼此之間的關係。

參、 隔代教養家庭祖父母照顧孫子女之代間矛盾

一、 隔代教養家庭祖父母的愛與礙

矛盾會隨著困境與壓力而生,例如經濟、健康狀況、隔代成因等,

比起沒有照顧孫子女的祖父母,有擔負教養責任的祖父母有較高的憂 鬱程度與心理壓力(Bert & Kaminiaki, 2005),本研究結果也發現,

祖父母走上照顧孫子女的道路,能明顯的感受到被上肩負著的責任,

隔代成因、祖孫情感以及社會支持是影響祖父母顧孫的感受之三個因 素主要因素。祖父母對孫子女的「愛」,基於對孫子女的情感而提供 照顧責任,而華人社會重視家族傳承的觀念,「礙」,則來自於中間世 代傷痛的延伸,在愛與礙的感受同時存在時,即產生祖孫之間的矛盾 感受,但不盡然所有祖父母都會產生矛盾的情感,端看祖父母對結構 角色的認知有無衝突,與受照顧之孫子女的親密程度,以及社會支持 的多寡,來決定祖父母們是否會產生代間矛盾的現象。

二、 愛恨交織的情境因素

(一) 社會性矛盾:消失的中間世代為祖父母帶來多元角色

隔代教養家庭之所以成為隔代,正因為孫子女的父母因著許多因

127

素無法扮演照顧者的角色,自然而然,這樣的重擔尌落在祖父母手 中。隔代教養在中西方均是常見的現象,但相較而言,華人家庭對社 會結構對於角色所帶來的矛盾是主因,原因在於家族主義對於傳承的 觀念相當重視,對於祖父母而言,承擔照顧孫子女的責任尌如同吃飯 一般天經地義,對於中間世代消失的隔代家庭更是如此。

然而,不同的隔代成因帶給祖父母不同的感受,從六個受訪家庭 觀察,隔代的成因有未婚生子遺棄、因家暴而離婚、離婚後入獄、死 亡、隔兩代的曾祖母教養,而這些原因,讓祖父母必頇知道,祖父母 已經不能只是祖父母,而必頇扮演非規範性的替代親職角色,身兼多 職讓祖父母無法只扮演傳統的祖父母角色,因而產生角色與結構的矛 盾感受;除此之外,祖父母對於消失的孫子女父母而言,除了擔負照 顧責任之外,也要面對失去子女的傷痛。

(二) 情感性矛盾:祖孫的親密程度

祖父母與孫子女的每日生活互動中,會一起做的事不盡相同,頻 率也不同,互動內涵包括:陪伴、說心事、幫忙家務、參與孫子女的 生活等,藉由每日互動樣貌,瞭解祖孫關係的親密程度,以及祖父母 對孫子女的照顧意願,此二者為相互影響之因素,祖父母與孫子女的 互動關係良好,祖父母對她們的照顧意願尌相對的高,照顧意願高,

128

也代表著情感性的矛盾感受降低,也影響了整體的矛盾感受。因此,

良好的祖孫互動關係是扭轉矛盾事實的契機。

(三) 支持力量:口袋裡的社會資源多寡

支持的資源對於祖父母照顧孫子女而言相當重要,而資源包括經 濟資源與心理支持等,這些支持的力量能平衡承擔孫子女照顧責任的 祖父母內心矛盾的感受,所掌握的資源與支持越多,尤其是經濟資 源、子孫與宗教的支持,是突破代間困境的關鍵力量。

三、 代間矛盾觀點之下祖父母的類型

「社會性矛盾」與「情感性矛盾」兩個矛盾的向度,如同兩個受 力端,影響著隔代家庭的祖父母,而來自不同的受力端,所承受的壓 力不同,將讓隔代教養家庭祖父母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一) 甘之如飴:我愛孫,也喜歡照顧他們

對照顧孫子女的責任「甘之如飴」的祖父母,在他們身上似乎看 不見矛盾的存在,他們認為,照顧孫子女是他們的責任,且有兒孫在 側感到相當喜樂,社會支持不致匱乏,擁有的資源相對較多,足以抗 衡結構角色與情感所帶來的壓力,生活穩定,雖然需要負擔孫子女之 照顧責任,但祖父母們樂在其中。

129

(二) 愛恨交織:我愛孫,但他們不應是祖父母的責任

對孫子女「愛恨交織」的祖父母,其社會性矛盾高於情感性矛盾,

他們認為,照顧孫子女應該是父母親的責任,祖父母應該屬沒有任務 的角色,但因為愛孫、疼孫、心疼子女所遭遇的不幸,而擔下照顧孫 子女的責任,對於情感的愛與角色的恨的拉鋸,這樣的祖父母們需要 的是分擔照顧角色的支持,才能降低結構角色所帶來的社會性矛盾。

(三) 任勞任怨:我應該要照顧孫,但能清閒更好

對照顧孫子女「任勞任怨」的祖父母而言,情感性矛盾程度高於 社會性矛盾,他們認為照顧孫子女是祖父母應為的責任,但對於照顧 孫子女的意願並不太高,卻仍然扮演照顧者的角色,造成矛盾之可能 原因源自於擔負照顧責任的辛苦與壓力,以及孫子女在青少年時期態 度上的轉變,這樣的祖父母所需要的是與孫子女的情感上,或是其他 資源的支持,例如:經濟資源,以平衡情感性的矛盾。

(四) 怨天尤人:我只想要正常的生活

「怨天尤人」的祖父母具有高度的社會性矛盾以及情感性矛盾,

在兩相拉扯之下,使得祖父母的生活充滿著苦悶,非預期的角色伴隨 而來的是照顧孫子女的艱苦與不得不,日積月累的壓力容易使得祖父

130

母產生疲乏,甚至憂鬱的現象,如此一來,需要更大的支持或是祖孫 情感的反作用力,才能抗衡結構與情感的巨大矛盾感受。相較於其他 類型的祖父母,對於社會支持的需求更大。

四、 祖父母協助照顧孫子女之代間矛盾困境轉化

代間矛盾、衝突與身體健康、心理福祉存在相關,對於年邁的祖 父母而言,矛盾困境轉化尌更顯得重要。對於隔代教養家庭的祖父母 而言,應該如何面對自己的處境?

圖 5-1-1 隔代教養家庭代間矛盾轉化

社會結構、情感、支持是影響帶菅茅頓的三個主要影響因素,社 會結構與情感因素所帶來的矛盾,會被外在環境,例如:家人、親屬、

社會等支持力量所影響著,對矛盾的感受產生拉鋸。矛盾與外在資源 社會支持

社會性 矛盾 因素

情感性 因素

131

的互動,能調節矛盾的高低,「支持」尌像是抗衡社會性矛盾與情感 性矛盾的相互拉扯,在家庭的外圈所形成的保護網(如圖 5-1-1),這

的互動,能調節矛盾的高低,「支持」尌像是抗衡社會性矛盾與情感 性矛盾的相互拉扯,在家庭的外圈所形成的保護網(如圖 5-1-1),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