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包括受訪者基本資料表、訪談大綱、訪談同意 書、訪談札記與研究者本身,以下分別說明之。

壹、 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訪談過程中,以瞭解受訪者之基本背景作為開端,逐步詢問相關 資料,內容共包括四部份(附錄一):

一、受訪者基本資料:

包括個案介紹人、受訪者性別、出生年、聯絡方式、居住地、教 育程度、職業狀況、宗教信仰、婚姻狀況、同住家人、與受訪者配偶 之性別、出生年、教育程度、職業狀況、宗教信仰等。

二、受訪者子女基本資料:

包括子女性別、排行、年齡、居住地、教育程度、職業、婚姻狀 況、子女狀況等。

三、受訪者主要照顧之孫子女基本資料:

包括孫子女性別、出生年次、父母婚姻狀況、尌學狀況、被祖父 母照顧之年數與照顧起始點等。

40

四、受訪者家庭圖:

本研究之隔代教養家庭是因家庭解組而致,家庭結構、家庭成員 與親屬關係的支持均為重要的資訊,故依據受訪者之回答繪製家庭 圖。

貳、 訪談大綱

本研究之訪談大綱(附錄二)是依據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擬定,

作為資料蒐集的基本架構。本研究為探究隔代教養家庭祖孫代間矛 盾,選用三段式訪談系列之深度訪談作為蒐集資料之方法,在深度訪 談的過程中,研究者會探索若干一般性主題,以幫助發掘隔代教養家 庭祖父母與孫子女對於祖孫代間矛盾的觀點,但應讓受訪者從自身的 角度,逐漸浮現而揭示他們對於研究所欲探究現象的可能觀點,而非 從研究者(李政賢譯,2006),故在此訪談大綱傴作為研究者在訪談 過程中提醒自己的工具,為受訪者保留一定的自由空間,並根據前一 次訪談結果做部份增減。

參、 訪談同意書

利用人際網絡中的中學老師找到適合之樣本後,以電話確認祖父 母受訪者條件與意願後,於第一次訪談時,提供受訪者正式的訪談同

41

意書(附錄三),確保受訪者瞭解自己的權益,並於首次訪談當面說 明研究目的與程序,確認彼此的責任與義務後簽罫同意書,雙方各留 存一份,並在同意書上留下研究者之聯絡方式,以便受訪者隨時能語 言尌者聯繫。

肆、 訪談札記

本研究於每一次訪談後,撰寫訪談札記(附錄四),格式由研究 者自行設計,包含日期、訪談時間、訪談地點、訪談對象、環境描述、

使用語言、具體訪談紀錄、研究者當下的感受,以及訪談後心得和省 思等,盡可能在每一次與受訪者互動後,作詳盡與客觀之紀錄,整理 並作為下一次訪談之參考。

伍、 研究者本身

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尌是研究的工具,對於建構意義與主觀 主體性的反思的歷程,都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因著研究者自身的生命 經驗,特別關注祖孫的議題,在變動的社會與多元家庭結構的趨勢之 下,隔代教養的議題更需要被看見與關心,本著對祖孫議題的興趣與 切身的經歷,更能與受訪者建立關係,互為主體,彼此瞭解。Patton

(2002)主張「能容忍的好奇心」(patient curiosity),對深入訪談者 是重要的一項資產,對研究想要問清楚的直覺是很有幫助的(藍毓仁

42

譯,2008)。目前所修習之質性研究課程,與大學時期輔修教育心理 與輔導之諮商實務,都將有助於增進訪談技巧,更能客觀的看待研究 現象,並且將研究者與受訪者的角色,放置在最適合的位置。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