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關於本研究之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本小節加以說明如下。

一、研究場域

研究者以所任教之高雄市月亮(化名)國小附設幼兒園白雲班(化名)為研究場域,

以下為本研究場域的介紹。

研究者任教的國小附設幼兒園位於高雄市中心位置,交通便利,是一所中型 的學校,校地寬廣,環境優良。各類型活動場所完備,提供多元的學習空間。幼 兒園是獨棟建築樓層,一樓為社區圖書館、韻律教室和本土語言教室;二樓為幼 兒園辦公室與廚房。月亮附幼於 1978 年成立,成立迄今已有三十年歷史,目前共 有六班,每班兩位老師。

本園秉持以幼兒為中心,重視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及人格教育,目的在於促 進幼兒身心發展,培養良好品德。園方訂有全年的教育計劃,但各班教師可依照 班上幼兒學習的狀況進行課程設計與安排,因此學校教師擁有相當大的教學彈性。

幼兒園共有五班普通班級,及一班集中式特教班,共有十二位合格教師、一位教 保員,其中包括普幼老師十位、特教老師兩位。全園總共有一百五十五位幼兒,

每班皆有二到三位不分類特殊幼兒,集中式特教班則有四位特殊幼兒。月亮附幼 採主題教學,藉著語文、認知、社會、情緒、身體動作與健康和美感領域之統整 活動設計,以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養成互助合作之精神,充實幼兒生活經驗,

並以混齡及融合方式使幼兒能學習照顧弱小,啟發其潛在能力,使其成為健康活 潑之幼兒。此外,增進倫理觀念,建立人格基礎,陶冶幼兒藝術情操,培養學習 興趣和信心等也是老師們的努力的目標。為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老師們教 導幼兒自己刷牙、換衣服、摺棉被、衣服等,另外也讓孩子分工合作整理教室的 環境保持整潔,除了養成幼兒自動自發的習慣,也希望透過勞動的付出讓幼兒更 加珍惜教室內外的整潔及垃圾不落地之習慣。

研究者所任教的班級為白雲班,班級位於大門口上玄關樓梯左轉一樓教室,

教室通風良好、採光極佳,左側則是遊戲場和幼兒園獨棟建築。本班師生比例 為 30:3,有兩位老師包含園主任、研究者和一位教保員,教保員主要的工作 是協助園主任處理行政及班務,所以也有一同參與研究課程觀察,全班共有十 二位女生、十七位男生,男生包含三位特殊幼兒,所有幼兒均為五到六歲大班 之幼兒,在大家的共識下將教室環境規劃出娃娃角、美勞角、操作角、圖書角、

隱密角等學習學習區,教室全鋪設木質地板,可供幼兒進行學習區活動,教室 同時也充當吃午餐及午睡休憩的空間。

配合全園的課程取向白雲班也是採主題式教學,語文角設置在窗戶旁光線充 足,設有桌椅讓幼兒可以閱讀書籍。繪本陳列在圖書櫃上,老師會依主題變換更 換書籍。除了架上書籍閱讀外,幼兒也可自由拿取書櫃的繪本進行閱讀與輕聲談 論。幼兒在早上學習區活動、團體活動結束後及午休睡醒等待的時間可自由閱覽 繪本。教室的各個學習區皆備有桌椅,供幼兒每日進行學習區活動、分組活動、

教學活動和繪本小組討論的場地。教室裡左右兩側為棉被櫃,教室前方有設置大 型的布幕,布幕前方有裝置固定式投影機,方便教學者將自製的影片及投影的繪 本放映給幼兒欣賞閱讀(圖 3-1 為白雲班的教室環境規劃圖)。

白雲班的課程係由兩位老師與一位教保員共同規劃,在每個月主題結束時全 園的老師會開一次教學檢討會議,每班老師共同分享主題教學並進行檢討。在作 息上一個早上會有兩個主題探索的時間,研究者的繪本教學並不會改變白雲班幼 兒的作息,將會使用這兩個主題教學的時間進行與繪本相關的活動(表3-1 白雲班 的作息時間表)。

表3-1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想探究融合班特殊幼兒和普通幼兒的互動是否可以透過繪本教學而有 所改善,基本上會觀察全班的幼兒與特殊幼兒的互動情形,然而過多的研究對像 會減少觀察的細緻度,所以本研主要觀察對象對焦在以下介紹的兩位普通幼兒和 三位特殊幼兒。選擇這兩位普通幼兒及三位特殊幼兒做為主要觀察對象之原因在 於,兩位普通幼兒他們在班級中與特殊幼兒幾乎天天都有互動上的衝突,同儕關 係表現不友好,非常具有代表性,三位特殊幼兒均為固著、為人善良,能和同儕 短時間相處,但是均有些微的攻擊行為,所以將三位特殊幼兒列為研究對像。經 由研究者五個半月觀察下來再與搭班老師所共同討論挑選出的個案,以下說明五 位幼兒的特質。基於研究倫理,本研究進行之前先行徵詢兩位普通幼兒和三位接 受不分類巡迴輔導的特殊幼兒家長之同意(附錄一)。在發放同意書之後五位元幼兒 家長全部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接受繪本教學過程的觀察。以下就研究對象之特質與 背景進行說明:

(一)普通幼兒

1.廷廷

廷廷(化名)性別男生,實足年齡六歲;個案父親在大陸經商平均兩個月回台灣 一次,廷廷和大她兩歲的姊姊、母親及祖母同住。廷廷在家與姊姊相處融洽,但 有時會因為玩具或看電視與姊姊起衝突。他在學校與朋友互動熱絡,腦筋靈活,

學習能力強,對各方面的學習都很有興趣。做事較慢但很仔細,與同儕互動時有 時會捉弄同學,自尊心高,個性情緒起伏較大。根據觀察庭排斥特殊幼兒之行為,

例如在學習區時間,廷廷用積木在組合槍時,特殊幼兒謙謙想加入;

廷廷大聲說:「你出去,你和我們不同國的,你不會玩。」

謙謙大聲笑:「哈哈哈!」

廷廷動手推他

謙謙:「喔!你推我,我要告訴老師,你不跟我玩。」

雯雯:「小baby~小baby~」(觀察2015.05.07)

基於以上的觀察,這兩位個案屬於個性較活潑和直率,較容易和特殊幼兒產 生衝突因此,研究者選擇此兩位個案做為研究對象,希望通過繪本教學後,能夠 調整他們對待特殊幼兒的態度。

(二)、特殊幼兒

1.謙謙

謙謙(化名)性別男生,實足年齡六歲,是獨生子。個案與父母同住,家庭生活 單純,父母親皆為公務人員。個案經醫生診斷證明為發展遲緩,但謙謙天真可愛,

逢人笑咪咪有禮貌。謙謙繪畫色彩優美,構想力豐富。但是他個性較為衝動,喜 歡開玩笑。較不會察言觀色,有時其他幼兒講話或排隊未排好,謙謙會提醒,但 若他人不聽勸告,謙謙有時會動手推或捏他們,以下是對謙謙的觀察。

開學初全班小朋友在走廊上排隊時,因為小朋友排隊檔到他,他 就隨機動手把雯雯推下樓梯,雯雯手肘和腹部因此擦傷。

(觀 2015.03.10) 早上到校時謙謙很有禮貌跟老師們問早,看到雯雯也很有禮貌跟 雯雯問早;雯雯躲在外公後面。

謙謙:「雯雯早安,你今天好漂亮喔!」

雯雯躲在外公後面說:「爺爺,就是他他都打我,讓我覺得很不舒服」。 外公:「你不可以打雯雯,這樣他才會跟你玩,你要乖乖喔!」

謙謙(微笑):「我知道了!」

雯雯不理謙謙直接就進來教室。(觀2015.04.16)

2.瑜瑜

瑜瑜(化名)性別男生,實足年齡六歲,獨生子。父親為美國人;母親為台灣人,

個案與父母親及外婆同住,父親因為居留證的問題固定時間要回美國一趟。個案

經醫生診斷證明為自閉症輕度,領有身心障礙手冊 ,個案個性敦厚、溫和善良、

瑜(大叫、哭):「老師,廷廷撞我。」(觀2015.06.10)

3.祁祁

上述三位幼兒個性均為固著、為人善良,能和同儕短時間相處,但是均有些 微的攻擊行為,所以將三位特殊幼兒列為研究對像,希望通過本研究探索繪本教 學能夠改善其行為及同儕關係。

三、研究者

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是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研究者在大學時期與 教師在職進修研究所課程時曾修習特殊教育相關課程,諸如行為改變技術、特殊 教育學生評量、個別教育計畫的理念與實施、語言發展與矯治、學前融合教育,

也在研究所課程中修習相關專業課程,諸如質化研究、教育研究法、繪本運用研 究、幼兒戲劇教學專題研究、幼兒多元評量專題研究、和幼教課程與教學專題研 究等,雖然仍處於提升專業能力之時,但這樣的背景對於研究者深入研究場域收 集和分析資料應該會有所幫助。

本校在學區位於市區,市區的幼兒在認知能力上偏中等,而白雲班幼兒也因 為研究者提倡親子閱讀,非常喜愛繪本,也很享受閱讀繪本的樂趣。有鑑於此,

研究者在從事教學活動時,經常運用故事性繪本教學,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研 究者會利用戲劇生動演出,使幼兒在過程中非常投入。未來在研究過程中若遇瓶 頸研究者也不斷的與指導教授和協同教師進行討論,以使研究資料的收集能趨於 完備及在資料的分析上不致於過於主觀。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是教學者,同時 也需肩負起進行研究的責任,因此研究者在本研究中扮演多元角色,描述如下:

(一)教學者及研究參與者 研究者以教學者的身份參與整個研究,通過教學者角色親身參與教學第一

線,與幼兒的討論繪本故事,以了解其對特殊幼兒的認知及互動的變化。並通過 繪本教學課程,引導幼兒了解特殊幼兒,對改善融合班幼兒的同儕關係起教導及 引導的作用。

(二)觀察記錄者

研究者以完全觀察者的角色觀察並記錄幼兒之間互動情況,每次觀察後記錄 問題及需要改進的地方,作為日後資料分析的根據。

研究者以完全觀察者的角色觀察並記錄幼兒之間互動情況,每次觀察後記錄 問題及需要改進的地方,作為日後資料分析的根據。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