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結果

第二節 研究對象之推論性分析

依據所蒐集問卷填答結果,運用獨立樣本 t 檢定、變異數及 Pearson 積 差相關來分析參與本研究之受試者的個人背景對專業形象之差異。

(一)不同性別對社會工作專業形象之認知情形

下表 4-30 主要欲瞭解,不同性別之受試者,對於社會工作專業形象之 各類構面與整體量表上之認知,是否有差異存在。經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可 發現,在預設α為 0.05 時,專業倫理及刻板印象等兩個構面之 p 值小於α 值,而女性受試者對於專業倫理認知程度顯著高於男性受試者,但男性受 試者對於刻板印象認知程度顯著高於女性受試者;至於其他構面,則未達 顯著差異,顯示在專業成長、專業知能與自主、專業服務內涵等構面,男 性受試者與女性受試者之認知程度較為相似。而在整體社會工作專業形象 總量表的認知程度方面,女性受試者也顯著高於男性受試者。

其中必須說明的是,本量表之專業成長、專業倫理、專業知能與自主、

專業服務內涵等構面,均為正向構面;刻板印象構面則為負向構面。單獨 進行詮釋時,刻板印象構面為分數愈高者愈存有刻板印象、分數愈低者愈 不存有刻板印象。但若要與其他正向構面進行加總時,為避免正向、負向 構面加總後之分數中和情形,在計算總量表分數時,本研究將刻板印象構 面之分數進行反向處理後,再與其他正向構面加總,形成總量表分數,以 確保整體量表加總後之方向一致,代表總量表分數愈高,對於社會工作專 業形象之認知愈佳。表 4-30、4-31、4-32、4-33、4-34、4-36 均已進行上述 處理。

表 4-30 大學生性別與社工專業形象量表之 t 檢定摘要表

Kohlberg 提出道德發展理論後,Gilligan 所提出之批判認為,Kolhberg 之道 德發展階段過於強調男性與正義觀點;Gilligan 認為,個人的道德發展,應 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自決,因此以女性與關懷觀點,提出不同之道德 發展理論(張宏哲、林昱宏、劉懿慧、徐國強、鄭淑芬譯,2013)。本研究 問卷,經文獻探討與因素分析後,現有題目多自關懷與自決角度進行專業 倫理之探究,且本研究非社工系之女性受試者多於非社工系之男性受試者,

統計結果顯示女性受試者對於專業倫理之認知顯著高於男性受試者,與 Gilligan 提出以女性為主體之道德發展理論取向相似。

此外,有關刻板印象構面部份,本研究顯示男性受試者對於刻板印象 認知程度顯著高於女性受試者。但經控制科系後,再次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

依下表 4-31 社工系大學生性別與社工專業形象量表之 t 檢定摘要表、及下 表 4-32 非社工系大學生性別與社工專業形象量表之 t 檢定摘要表可得知,

社工系大學生之性別與刻板印象認知部份並未產生顯著差異;且非社工系 大學生之性別與刻板印象部份亦未產生顯著差異,應可將不同性別之刻板 印象出現顯著差異之結果,歸因於樣本數合起來較大,標準誤較小,因而 更容易產生統計顯著之結果(陳信木、翁志遠、陳雅琪譯,2017)。

有關整體社會工作專業形象總量表部份,本研究顯示女性受試者對於 社會工作專業形象之總體認知,顯著高於男性受試者。但經控制科系後,

再次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依下表 4-31 社工系大學生性別與社工專業形象 量表之 t 檢定摘要表、及下表 4-32 非社工系大學生性別與社工專業形象量 表之 t 檢定摘要表可得知,社工系大學生之性別與社會工作專業形象之總體 認知部份並未產生顯著差異;且非社工系大學生之性別與社會工作專業形 象之總體認知部份亦未產生顯著差異,應可將性別不同、社會工作專業形 象之總體認知出現顯著差異之結果,歸因於樣本數合起來較大,標準誤較 小,因而更容易產生統計顯著之結果(陳信木、翁志遠、陳雅琪譯,2017)。。

表 4-31 社工系大學生性別與社工專業形象量表之 t 檢定摘要表

(二)不同科系對社會工作專業形象之認知情形

下表 4-33 主要欲瞭解,社工系與非社工系之受試者,對於社會工作專 業形象之各類構面與整體量表上之認知,是否有差異存在。經進行獨立樣 本 t 檢定可發現,在預設α為 0.05 時,於專業成長、專業倫理、專業知能 與自主、專業服務內涵等正向構面上,各項構面之 p 值皆小於α值,且社 工系之受試者在各正面構面之認知程度,均顯著高於非社工系之受試者。

而在刻板印象之負向構面上,p 值小於α值,顯示社工系之受試者之刻板印 象,顯著低於非社工系之受試者,代表非社工系受試者對於社會工作較存 有刻板印象。另外,將負向構面(刻板印象)反向處理後,與各正向構面 相加後形成之總量表分數,其 p 值小於α值,顯示整體社會工作專業形象 認知,社工系受訪者的認知程度也顯著高於非社工系的受訪者。

上述結果顯示,社工系之受試者於就學期間,經過社會工作相關科目 之訓練後,即便尚未進行實習,對於社會工作專業之認知,仍顯著比非社 工系受試者高。而非社工系之受試者,在多數有關社會工作專業形象構面 認知之平均數(如專業成長、專業倫理、專業知能與自主、專業服務內涵), 與社工系受試者在各項構面之平均數相較,實屬接近,推測可能是由於本 研究抽樣的學校內均有社工系,學習環境與生活場域較為相近,不論社團、

工讀、通識課程等場域,皆容易與社工系或社工系學生接觸之故。但在刻 板印象部份,社工系受試者與非社工系受試者之分數差異較大,顯示非社 工系受試者對於社會工作存有較多之刻板印象,推測可能是非社工系受試 者之資訊來源多為電視媒體或擔任志工所得,或是雖有與社工系學生有所 接觸但並未深交,因此對於社會工作之認知較為表淺所致。

表 4-33 大學生就讀科系與社工專業形象量表 t 檢定摘要表

平日因故而須與社會工作者接觸之經驗。整體而言,曾有過與社會工作者

由上述分析可得知,有實際接觸社會工作者經驗的大學生,對於社會

(五)不同學校之社工系學生對社會工作專業形象之認知情形

下表 4-36 主要欲瞭解,在控制科系之下,不同學校社工系之受試者,

對於社會工作專業形象之各類構面與整體量表上之認知,是否有差異存在。

但由於學校 F 之社工系學生僅有一名填答,因此排除並未進行分析,經進 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可發現,在預設α為 0.05 時,在專業成長、

專業倫理、專業知能與自主、與專業服務內涵等正向構面部份,p 值均小於 α值,皆具有顯著差異;亦於刻板印象之負向構面產生顯著差異。另外,

將負向構面(刻板印象)反向處理後,與各正向構面相加後形成之總量表 分數,其 p 值小於α值,顯示學校不同,對於社會工作專業形象之認知亦 有不同。

經使用 Scheffe 法進行事後比較,可發現學校 D 社工系學生,於專業成 長構面之認知,顯著高於學校 G 社工系學生;學校 D 社工系學生,於專業 知能與自主構面之認知,顯著高於學校 G 社工系學生;學校 D 社工系學生、

學校 H 社工系學生、學校 C 社工系學生、學校 B 社工系學生、學校 A 社工 系學生,於刻板印象構面之認知,均分別顯著低於學校 G 社工系學生;有 關整體社會工作專業形象認知部份,學校 D 社工系學生與學校 C 社工系學 生,皆分別顯著高於學校 G 社工系學生。

由上述分析可得知,學校 G 社工系之受試者,對於社會工作專業形象 之認知,多顯著低於其餘受試學校之社工系學生。雖學校 G 社工系整體社 工相關師資尚屬整齊,但相較之下為最資淺、整體學生入學分數較低、且 位處於較偏遠鄉鎮之專技社工系,創系年資、學生素質、地理環境均為其 弱勢之處,與其他受試學校社工系學生相比,學校 G 社工系受試學生對於 社會工作專業形象多數構面與整體狀態之理解程度有些許落差,為可理解 之處。

表 4-36 不同學校社工系學生與社工專業形象量表之 ANOVA 摘要表 119.788

5

G 50 3.39 .665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