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與餐飲衛生知識、餐飲衛生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與餐飲衛生知識、餐飲衛生

個人衛生自我效能以及與個人衛生行為之間的關係

為了解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對於其餐飲衛生知識、餐飲衛生 態度、個人衛生自我效能、個人衛生行為之影響,故將社會人口學 因素(性別、年齡、工作年資、是否持有證照、工作單位)為自變項,

餐飲衛生知識、餐飲衛生態度、個人衛生自我效能、個人衛生行為 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若有顯著差異時做事後比較(同質 性檢定,Scheffes method) ,以下依次說明。

一、餐飲衛生知識 (一)性別

由表 4-6 得知,研究對象的「餐飲衛生知識」並未因性別而有顯著 差異。

(二)年齡

研究對象的「餐飲衛生知識」會因年齡而有顯著差異(F=3.924,

P<0.05) 。比較平均值後發現 41~50 歲得分 10.28 高於 20 歲以下 8.62 ,可知年長的餐飲衛生知識在程度上高於年輕的從業人員。與 相關文獻資料中,崔秀杰(2010)、張簡俊杰(2010)的結果相符。

(三)從事餐飲工作年資

研究對象的「餐飲衛生知識」會因從事工作資歷而有顯著差異

(F=3.802,P<0.05)。比較平均值後發現,滿五年以上的得分 9.81 高於 6 個月以下 8.00,得知工作年資較長的餐飲衛生知識在程度 上高於年資較輕的從業人員。而與相關文獻資料中,因工作年資 不同而產生差異並達到顯著差異,陳奕志(2009)、N. Sanlier et al.(2012)的結果相符。

(四)是否持有餐飲類技術士證照

研究對象的「餐飲衛生知識」並未因是否持有餐飲類技術士證照 而有顯著差異。

(五)工作單位

研究對象的「餐飲衛生知識」並未因工作單位而有顯著差異。

表 4-6 社會人口學對「餐飲衛生知識」之差異性考驗(N=202)

二、餐飲衛生態度

三、個人衛生自我效能

研究對象的「個人衛生自我效能」會因年齡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F=4.482,P<0.05)。比較平均值後發現 51 歲以上的得分 4.68 高於 20~30 歲的得分 4.17,可知年長的個人衛生自我效能在程度上高於 年輕的從業人員。與相關文獻資料中,Barbara M. & & Cara W.

(2010)、陳奕志(2009)的結果相符。

而研究對象的「個人衛生自我效能」並未因其他社會人口學背景不 同(性別、從事餐飲工作年資、是否持有餐飲類技術士證照與工作 單位)而有顯著差異。表 4-8 詳述於下︰

表 4-8 社會人口學對「個人衛生自我效能」之差異性考驗 (N=202)

四、個人衛生行為

第四節 研究對象之餐飲衛生知識、餐飲衛生態度、個人衛生自 我效能與個人衛生行為的關係

為探討研究對象之餐飲衛生知識、餐飲衛生態度、個人衛生自 我效能與個人衛生行為的關係,因此進行皮爾森積差相關考驗,以 瞭解各變項間的關係。

由表4-10得知,「餐飲衛生知識」與「餐飲衛生態度」、「個 人衛生自我效能」及「個人衛生行為」呈現顯著相關。其中「餐飲 衛生知識」與「餐飲衛生態度」呈現正相關(r = 0.210,P<0.001),。

故表示「餐飲衛生知識」越高者、其「餐飲衛生態度」表現越好,

但是「餐飲衛生知識」與「個人衛生自我效能」及「個人衛生行為」

兩者並無顯著相關。而「餐飲衛生態度」、「個人衛生自我效能」

與「個人衛生行為」亦呈現正相關。其「餐飲衛生態度」越好,其

「個人衛生自我效能」表現就越好;而且,「餐飲衛生態度」、「個 人衛生自我效能」表現越為正向,其「個人衛生行為」表現就一同 越好。

最為顯著相關的變項因素則是「個人衛生自我效能」與「個人 衛生自我行為」所呈現的正相關(r = 0.436,P<0.001),代表著研究 對象的「個人衛生自我效能」表現是與「個人衛生行為」表現息息 相關。

而與文獻探討資料作為比較,溫佳茹(2010)、張簡俊杰(2010) 的研究結果是行為表現正向者,其態度正向得分會多於知識正向得 分,此部分結果相符。陳盈君(2006)、陳奕志(2009)、Kim E.J. et al.(2012)調查研究餐飲從業人員的自我效能與自我規範能力,認為

「自我效能」是最能解釋及預測「個人衛生行為」的變項因素,本 研究結果亦呈現相同情形。

表 4 -10 餐飲衛生知識、餐飲衛生態度、個人衛生自我效能、個人衛生行為 之相關矩陣

餐飲衛生 知識

餐飲衛生 態度

個人衛生自我 效能

個人衛生 行為 餐飲衛生態度 .210* 1

個人衛生自我效能 .089 .378*** 1

個人衛生行為 .114 .250*** .436*** 1 註:*P<0.05; ***P<0.001

第五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對個人衛生行為相關因素的預測情形

為進一步探討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對個人衛生行為相關因素 的預測情形,因此先進行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個人衛生行為的相關性 考驗(表4-11),結果發現之間並無顯著相關性。但是因為中介變項 (餐飲衛生知識、餐飲衛生態度、個人衛生自我效能)在前一節探討 中發現「餐飲衛生態度」、「個人衛生自我效能」與「個人衛生行 為」產生顯著性相關,因此進行複迴歸分析作解釋型迴歸。

其 結 果 顯 示 此 迴 歸 模 式 的 考 驗 達 顯 著 水 準 (F=24.639 , P<0.001) ,得知此2個變項對於個人衛生行為變異量之解釋力為 19.8%(R2=0.198)。進一步分析標準化係數(β)發現,「個人衛生為自 我效能」(β=0.398,P<0.001)對個人衛生行為之影響力最大,即表 示研究對象對於個人衛生行為的自我把握程度越高其行為表現越 佳。

表 4 -11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對個人衛生行為的相關性考驗

年齡 工作年資 持有證照 工作單位

個人衛生 行為 性別 -0.172* 0.194** -0.248** 0.266** 0.089 年齡 1 0.337** 0.017 0.043 0.084 工作年資 1 -0.165* 0.027 -0.023 持有證照 1 -0.274** 0.069

工作單位 1 -0.004

個人衛生行為 1

註:*P<0.05;**P<0.01

表 4 -12 影響個人衛生行為之複迴歸分析

變項 標準化係數(β) t 值 R2 F 值 常數 8.021*** 0.198 24.639***

餐飲衛生態度 0.100 1.457 個人衛生自我效能 0.398 5.805***

註: ***P<0.0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根據本研究目的、假設與結果歸納成以下結論,並配合研究發 現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後續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第一節 結論

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歸納出以下七點結論:

一、 研究對象的餐飲衛生知識各題答對率平均達八成以上,顯示 研究對象具有良好的餐飲衛生知識。而餐飲衛生態度及個人 衛生自我效能的表現程度均達「可能」至「非常可能」與「通 常做到」至「一定做到」範圍,顯示研究對象對於餐飲衛生 態度及個人衛生自我效能明顯偏往正向。以及研究對象之個 人衛生行為現況屬於正向良好。

二、 年長的餐飲衛生知識在程度上高於年輕的從業人員;滿五年 以上工作年資者的得分高於6個月以下者,得知工作年資較多 者的餐飲衛生知識在程度上高於工作年資較少。

三、 個人衛生自我效能的程度上,是年齡較多者高於年齡較少的 從業人員。

四、 研究對象的「餐飲衛生知識」越高者、其「餐飲衛生態度」

表現越好,但是「餐飲衛生知識」與「個人衛生自我效能」

及「個人衛生行為」兩者並無顯著相關。「餐飲衛生態度」

越好,其「個人衛生自我效能」表現就越好;而且,「餐飲 衛生態度」、「個人衛生自我效能」表現越為正向,其「個 人衛生行為」表現就一同越好。

五、 研究對象的「餐飲衛生知識」與「餐飲衛生態度」及「個人 衛生行為」呈現顯著相關。驗證了知識-態度-行為模式(KAP Mode)模式4的架構:知識與態度相關、態度與行為相關、知 識與行為有直接或間接之相關性。

六、 最為顯著相關性的變項因素則是「個人衛生自我效能」與「個 人衛生自我行為」所呈現的正相關,表示研究對象對於個人 衛生行為的自我把握程度越高其行為表現越佳。

七、 能有效預測與解釋研究對象個人衛生行為的變項為「個人衛 生自我效能」。

第二節 建議

根據研究文獻探討、研究結果、討論與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實務工作方面

(一) 增進餐飲企業員工個人衛生行為最重要的因素為增強個人 衛生自我效能,因此,並非一昧地灌輸餐飲衛生知識給予員工們,

就能得到立即有效的良好個人衛生行為表現,甚至連持有專業餐飲 技術證照都不一定擁有良好個人衛生行為表現。但是,知識確實是 會改變態度,也因為態度改變之後增強了自我效能的力量,進而改 變了個人的行為。

(二) 由研究結果可知,自我效能對個人衛生行為之影響力最大,

因此,如何增進餐飲從業人員個人衛生的自我效能,是進行職場專 業訓練教育時值得努力加強之處。而分析中也發現同事間的相互勸 勉與持續實施訓練教育的情況下,員工能有較高的自我效能 ,所 以企業主應該要朝這些方面來提供支持性的政策與文化。

(三) 而在餐飲衛生知識題「凡手部有創傷、膿腫者,必須將傷口 包紮妥當,才可從事與食品直接接觸的作業」的答對率最低,僅有 61.9%,以及「A 型肝炎病毒最常見的感染途徑為不乾淨的飲水和 未完全煮熟的食物與餐飲從業人員的個人衛生行為無關」的回答為 不知道者最多(有 12.4%),顯示研究對象對於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法

規(六之(二)第 1 項及第 2 項)的認知不足,建議於職業訓練中加以 衛生教育改進。

(四) 研究對象對於「參加餐飲從業人員健康檢查是為了符合政府 法令規定,對我個人並沒有任何好處」的態度,表示「不可能」及

「非常不可能」者,則是為 66.9%。顯示研究對象對於接受餐飲從 業人員健康檢查(不論是新進員工體檢或是年度定期體檢)的態度 意向,還是有努力改進的空間,建議是否應加以給予誘因利益,用 獎勵代替責罰,以利政策與員工福利同時雙贏。

(五) 個人衛生自我效能回覆程度最差的題項,為「如果有發燒或 是生病症狀出現時,我一定會請假,以避免影響工作品質與傳染他 人」,表示「一定做到」及「通常做到」者,僅達 64.9%。表示有 疑似生病症狀發生時,竟多達 13.9%的研究對象仍是繼續上班工 作 ,以健康促進立場考量,建議加強衛生教育改進,以維護公共 衛生利益優先,更是保護企業形象價值與人力資源。

二、 未來研究方面

(一) 本研究的受試者僅限於台北市某餐飲連鎖企業的員工,因 此 ,研究結果無法推論到台灣地區其他的餐飲業從業人員。將來 在時間、經費各方面條件允許之下,可以擴大研究的範圍,比較不 同地區餐飲業從業人員的個人衛生行為,以提供更有意義的參考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