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及健康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及健康

一、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自覺健康狀況之差異

為了解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自覺健康狀況之關係,將性別、年齡、

職業、教育程度、代謝症候群為自變項,自覺健康狀況為依變項,

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各種不同變項的差異情形;若達顯著 水準,當組間變異數同質時以Scheffe 法進一步進行事後比較;當組 間變異數不同質時,則進一步以Dunnett’s T3進行事後比較,以瞭解 其間的差異情形。

由表4-5-1得知,研究對象會因性別不同在自覺健康狀況是有差

70

異的(F=4.72,p<.05),男性健檢族群在自覺健康狀況量表中其 得分較女性受檢者高;研究對象會因年齡層之不同在自覺健康狀況 有差異(F=2.74,p<.05),進一步以Scheffe 法進行事後比較未達 顯著差異;研究對象會因教育程度之不同在自覺健康狀況是有差異 的(F=3.22,p<.05),分別以Scheffe 法進一步進行事後比較,發 現健檢族群在自覺健康狀況量表中,教育程度在「研究所以上」之 自覺健康狀況平均數是優於「專科大學」的;而研究對象之職業類 別與是否罹患代謝症候群在自覺健康狀況中是沒有顯著差異的。

71 2: a:scheffe,b:Dunnet’s T3

3: N.S.表示經事後比較檢定結果未達顯著差異

二、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概念之差異

為了解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概念之關係,將性別、年齡、職

72

業、教育程度、代謝症候群為自變項,健康概念為依變項,進行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各種不同變項的差異情形;若達顯著水準,

當組間變異數同質時以Scheffe 法進一步進行事後比較;當組間變異 數不同質時,則進一步以Dunnett’s T3進行事後比較,以瞭解其間的 差異情形。結果如下:

(一)性別與健康概念之差異

由表4-5-2得知,研究對象會因性別不同在「臨床性」健康概念 是有差異的(p<.05),但在健康概念總量表及角色功能、調適性、

安寧幸福健康概念分量表是沒有差異的。這結果與Kenney(1992)、

Whetstone 和 Reid (1991)、黃淑貞等人(2003)及紀政安(2009)

結果不一致,上述學者研究結果,發現女性的健康概念得分高於男

Mean SD Mean SD

健康概念總量表 73.34 9.31 72.81 9.70 .99 .318

73

(二)年齡與健康概念之差異

由表4-5-3得知,研究對象會因年齡不同在健康概念總量表是有 差異的(F=3.75,p<.05),進一步以Scheffe法進行事後比較發現 年齡層在「41~50歲」的平均數是優於「61歲以上」的;研究對象之 年齡不同在「臨床性」健康概念分量表(F=6.81,p<.001)是有差 異的,以Scheffe 法進一步事後比較發現年齡層在「41~50歲」與

「51~60歲」之「臨床性」健康概念分量表平均數是優於「61歲以上」

的;研究對象之年齡不同在「調適性」健康概念分量表(F=3.88,

p<.01)是有差異的,以Scheffe 法進一步事後比較發現年齡層在

「41~50歲」與「61歲以上」是有差異的;而「角色功能」及「安寧 幸福」健康概念分量表在年齡層上是沒有差異的。

表 4-5-3 不同年齡研究對象其健康概念總量表與分量表之差異分析 (N =435)

40歲(含)以下 41~50歲 51~60歲 61歲以上 事後

(n=69) (n=130) (n=156) (n=80) F值 檢定

Mean SD Mean SD Mean SD Mean SD 健康概念

總量表 72.97 10.0 75.45 8.86 72.96 9.15 71.15 10.61 3.75* >a

臨床性 11.17 2.35 11.75 2.27 10.94 2.34 10.29 2.46 6.81*** >a

>a

角色功能 20.71 2.85 21.25 2.48 20.90 2.53 20.49 2.98 1.49

調適性 24.45 3,77 25.56 3.06 24.72 3.22 23.98 3.58 3.88** >a

安寧幸福 16.33 2.83 16.88 2.34 16.40 2.32 16.40 2.54 1.25

註1:* P <.05 ** P <.01 *** P <.001 2: a: scheffe,b:Dunnet’s T3

74 2: a:scheffe,b:Dunnet’s T3

3: N.S.表示經事後比較檢定結果未達顯著差異

75

(四)教育程度與健康概念之差異

由表4-5-5得知,研究對象會因教育程度不同在健康概念是有差 異的,健康概念總表(F=7.11,p<.001)、「臨床性」健康概念分 量表(F=7.17,p<.001)、「角色功能」健康概念分量表(F=4.66,

p<.01)、「調適性」健康概念分量表(F=6.84,p<.001)、「安寧 幸福」健康概念分量表(F=4.19,p<.01);分別以Scheffe 法進一 步進行事後比較,發現在健康概念總量表及「臨床性」、「角色功 能」、「安寧幸福」健康概念分量表中,教育程度在「專科大學」

及「研究所以上」之健康概念平均數是優於「高中職以下」的;「調 適性」健康概念分量表中,研究對象教育程度在「研究所以上」之 平均數是優於「高中職以下」及「高中高職」的。其原因可能是因 教育程度高,知識尋求及訊息接收管道來源豐富,會多方面運用高 科技產品接受不同的健康訊息。所以,教育程度愈高,其健康概念 愈佳。

76 2: a:scheffe,b:Dunnet’s T3

(五)代謝症候群與健康概念之差異

Mean SD Mean SD

健康概念總量表 72.42 10.12 73.69 9.23 1.46 .227 臨床性 16.78 2.53 16.55 2.48 .04 .827 角色功能 20.69 2.94 20.97 2.56 2.58 .109 調適性 24.46 3.64 24.97 3.27 .90 .343 安寧幸福 16.49 2.40 16.46 2.47 1.80 .179

77 較;當組間變異數不同質時,則進一步以Dunnett’s T3進行事後比較,

以瞭解其間的差異情形。結果如下:

Mean SD Mean SD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63.41 10.55 63.50 10.78 .01 .932

78

(二)年齡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差異

由表4-5-8得知,研究對象之年齡層不同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 量表是有差異的(F=5.87,p<.01),進一步以Scheffe法進行事後 比較發現年齡層在「51~60歲」及「61歲以上」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優於「40歲(含)以下」;研究對象之年齡不同在「自我實現」行 為分量表是有差異的(F=2.98,p<.05),但經事後比較檢定結果未 達顯著差異;研究對象之年齡層不同在「健康責任」及「營養」行 為分量表是有差異的(F=8.96,p<.001;F=13.41,p<.001),進一 步以Scheffe 法事後比較發現年齡層在「51~60歲」及「61歲以上」

其「健康責任」及「營養」行為明顯高於「40歲(含)以下」年齡 層,而且「61歲以上」也優於「41~50歲」年齡層;研究對象之年齡 層不同在之「運動」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分量表是有差異的(F=5.10,

p<.01),進一步以Scheffe法進行事後比較發現「61歲以上」優於

「41~50歲」年齡層;而「人際支持」及「壓力管理」健康促進生活 型態分量表是沒有差異的。

79 2: a:scheffe,b:Dunnet’s T3

3: N.S.表示經事後比較檢定結果未達顯著差異

80

2: a:scheffe,b:Dunnet’s T3

3: N.S.表示經事後比較檢定結果未達顯著差異

(四)教育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差異

由表4-5-10得知,研究對象會因教育程度的不同在「自我實現」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分量表是有差異的(F=4.44,p<.01),進一步

81

以Scheffe 法事後比較發現「研究所以上」優於「高中職以下」;教 育程度的不同在「人際支持」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分量表是有差異的

(F=4.93,p<.01),進一步以Scheffe 法事後比較發現「研究所以 上」優於「高中職以下」及「專科大學」;教育程度的不同在「壓 2: a:scheffe,b:Dunnet’s T3

3: N.S.表示經事後比較檢定結果未達顯著差異

82

(五)代謝症候群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差異

由表4-5-11得知,研究對象會因是否罹患代謝症候群在「健康責 任」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分量表是有差異的(p<.01),有代謝症候群 之研究對象其健康責任高於正常健檢族群;而在「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總量表」、「自我實現」、「運動」、「營養」、「人際支持」

及「壓力管理」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分量表,不會因是否患有代謝症 候群而造成顯著差異。

表 4-5-11 有無代謝症候群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量表與分量表之差 異分析(N =435)

量表 有(n=108) 無(n=327)

F值 顯著性

Mean SD Mean SD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量表 64.55 10.70 63.08 10.60 1.54 .215

自我實現 12.52 2.12 12.41 2.27 .20 .654

健康責任 9.34 2.87 8.50 2.56 8.34** .004

運動 9.00 2.32 9.04 2.46 .01 .892

營養 11.57 2.18 11.54 2.16 .02 .872

人際支持 11.35 2.16 11.06 2.24 1.41 .235

壓力管理 10.76 2.49 10.55 2.13 .71 .399 註: ** P <.01

四、 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關係

為進一步探討研究對象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與健康促進生 活型態之相關情形,本研究以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分析,其結果如 下:

83

(一)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關係

本研究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對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與健康促 進生活型態進行分析,研究對象的健康概念、自覺健康狀態及健康 促進生活型態之間,均為顯著之正相關(表4-5-12),意即研究對象 的健康概念越好,其自覺健康狀態越正向;研究對象的健康概念越 好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也越佳;另外,自覺健康狀態越好,其健康 促進生活型態也越佳。

表 4-5-12 研究對象的自覺健康狀態、健康概念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之相關係數矩陣

變項名稱 自覺健康狀態 健康概念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自覺健康狀態 1

健康概念 .181*** 1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374*** .370*** 1

註:*** P <.001

(二)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概念之關係

由表4-5-13得知,自覺健康狀況與「角色功能」健康概念分量表

(r=.198,p <.001)「調適性」健康概念分量表(r=.157,p <.001)

及「安寧幸福」健康概念分量表(r=.187,p <.001)之間呈現顯著 相關;但與「臨床性」健康概念分量表無顯著關係。這與林美聲(2004)、

賴佳儀(2006)的研究不一致。這可能是因為研究對象年齡大部分

84

為中壯年,已經開始有慢性病必頇尌醫之情況,造成「臨床性」健 康概念分量表與上述學者研究不一致。

表 4-5-13 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概念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N =435)

量表 自覺健康狀況 臨床性 角色功能 調適性 安寧幸福

自覺健康狀況 1

臨床性 .081 1

角色功能 .198*** .502*** 1

調適性 .157*** .524*** .851*** 1

安寧幸福 .187*** .463*** .766*** .821*** 1 註:*** P <.001

(三)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關係

由表4-5-14得知,自覺健康狀況與「自我實現」行為分量表(r

=.313,p <.001)「健康責任」行為分量表(r=.222,p <.001)、「運 動」行為分量表(r=.374,p <.001)及「營養」行為分量表(r=.270,

p <.001)、「人際支持」行為分量表(r=.249,p <.001)及「壓力管 理」行為分量表(r=.282,p <.001)之間是有顯著相關。

85 量表(r=.104,p <.05)及「壓力管理」行為分量表(r=.111,

p <.05)之間呈現顯著相關;但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表、「健康 責任」行為分量表、「運動」行為分量表、「營養」行為分量表、

「人際支持」行為分量表無顯著相關。

2. 角色功能健康概念

角色功能健康概念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表(r=.338,p

<.001)、「自我實現」行為分量表(r=.352,p <.001)、「健康

86

責任」行為分量表(r=.153,p <.001)、「運動」行為分量表(r

=.192,p <.001)、「營養」行為分量表(r=.228,p <.001)、「人 際支持」行為分量表(r=.298,p <.001)及「壓力管理」行為 分量表(r=.349,p <.001)之間呈現顯著相關。

3. 調適性健康概念

調適性健康概念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表(r=.333,p

<.001)、「自我實現」行為分量表(r=.374,p <.001)、「健康 責任」行為分量表(r=.121,p <.001)、「運動」行為分量表(r

=.193,p <.001)、「營養」行為分量表(r=.199,p <.001)、「人 際支持」行為分量表(r=.306,p <.001)及「壓力管理」行為 分量表(r=.360,p <.001)之間呈現顯著相關。

4. 安寧幸福健康概念

安寧幸福健康概念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表(r=.397,p

<.001)、「自我實現」行為分量表(r=.437,p <.001)、「健康 責任」行為分量表(r=.183,p <.001)、「運動」行為分量表(r

=.239,p <.001)、「營養」行為分量表(r=.262,p <.001)、「人 際支持」行為分量表(r=.350,p <.001)及「壓力管理」行為

=.239,p <.001)、「營養」行為分量表(r=.262,p <.001)、「人 際支持」行為分量表(r=.350,p <.001)及「壓力管理」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