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人口學變項、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與健康促進生活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社會人口學變項、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與健康促進生活型

國內對於健康促進生活形態之相關研究大多數是以學生、醫護 人員與教師為研究對象,其研究內容分析如下:

一、社會人口學變項、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概念

(一)性別、年齡與健康概念

Kenney於1992年研究中指出,性別不同對健康概念有 著不同的看法,女性比男性具有較多良好社會關係和整體 融洽的健康概念,且在研究者所列的十二大類健康概念中,

女性強烈同意的有九類,而男性強烈同意的只有六類,該 研究者推論女性比男性具有較寬廣的健康概念。Whetstone

& Reid (1991)以Laffrey Health Conception Scale做為健康 概念評量工具,發現女性的健康概念得分高於男性,但年齡 不影響健康概念之得分。

在國內的研究中,針對國小學童調查發現,女生、與父母 同住、家長社經地位愈高者,其健康行為表現愈好(黃淑貞 等人,2003)。紀政安(2009)也是針對國小學童調查發現 女生在健康概念總量表得分高於男生,家庭富裕程度與健康

28

概念呈現正相關;父母教育程度、族群與健康訊息未達顯著 差異;年齡與健康概念呈現負相關。賴佳儀(2006)針對某 國營事業職場員工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中發 現,年齡、工作滿意度、母親健康狀況對健康概念的形成有 顯著影響。

(二)代謝症候群與健康概念

代謝症候群是目前在台灣重要的隱藏性疾病,它是與健 康相關的危險因子集合指標,它需要身體檢查後才可看出端 倪。隨著物質生活的豐裕及壽命的延長,代謝症候群在世界 許多地區都有急速增加的趨勢,罹患代謝症候群者,其早期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罹病率、死亡率都有上昇的危險性(戴 東原,2006)。全球代謝症候群盛行率正與日俱增中,在美國,

約23.5%的人具有代謝症候群,而在台灣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

男性約16.1-20.4%,女性約13.3-15.3%。(朱嘉華,2007;吳 香錡等,2009;黃麗卿,2006;黃麗卿、黃國晉,2007;行 政院衛生署,2010)。根據2010年行政院衛生署「台灣營養 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計畫」研究調查2005-2008的台灣民眾其結 果顯示,無論男性或女性,於45-65歲年齡層,其代謝症候群

29

之盛行率均約3成左右。

目前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所依據的代謝症候群的診斷定義,

為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成人治療準則第三版 (NCEP, ATP III),台灣地區則由衛生署於2004年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結 果調整腰圍標準,2007年更新適用於台灣地區民眾的代謝症 候群定義。依據國民健康局參考2005年美國NECP ATPⅢ的診 斷標準修正成人(20歲以上)代謝症候群之判定,2007年1月 修正我國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公告,若5項危險因子中,

包含3項或以上者即可判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2010)。

本研究依照行政院國民健康局代謝症候群定義,以下5項 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即判定為代謝症候群,操 作變項如下:

1. 腹部肥胖:

男性腰圍大於或等於 90 公分,女性腰圍大於或等於 80 公 分者。腹圍測量方法如下:

(1)除去腰部覆蓋衣物,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2)以皮 尺繞過腰部,調整高度使能通過左右兩側腸骨上緣至肋骨下緣

30

之中間點(如圖 2-4-1),同時注意皮尺與地面保持水平,並緊貼 而不擠壓皮膚。(3)維持正常呼吸,於吐氣結束時,量取腰圍。

(皮尺置放於虛線處)

圖 2-4-1 腹圍測量方法

註:引自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代謝症候群-成 人(20歲以上)代謝症候群之判定標準(2007 台灣)。

2、高血壓:

(1)收縮血壓(SBP)大於或等於130mmHg,舒張血壓(DBP) 大於 或等於85mmHg。

(2)依醫師處方使用降血壓等藥品(中、草藥除外),導致血壓值 正常者。

3、高血糖:

(1)空腹血糖值(FG)大於或等於100mg/dl。

(2)醫師處方使用降血糖等藥品(中、草藥除外),導致血糖檢

肋骨下緣(Last rib margin)

腸骨上緣(Iliac crest)

腹部中線(Mid distance)

31

驗值正常者。

4、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HDL-C):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5、高三酸甘油酯(TG)≧150mg/dl。

由於台灣民眾代謝症候群患者眾多,但鮮少有研究者對 其健康概念做深入的探討,故本研究將針對代謝症候群進行 其健康概念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分析與討論。

(三)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概念

在自覺健康狀況方面,賴佳儀(2006)針對某國營事業 職場員工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中發現,自覺 健康狀況與健康概念及其分概念間均呈現出顯著正相關。根 據其他的研究顯示,在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概念部分,其 結果顯示女性、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概念呈現正相關;年齡、

教育程度、職業與健康概念之關係並不一致。(陳昭伶等,

2009;宋素真等,2001;葉琇珠,2000;黃毓華,1995;李 雅欣, 2004)。

二、社會人口學變項、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一)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社會人口學是影響個人執行健康促進活動的修正因素之

32

一,個人生活型態的選擇和變動與經濟、文化、物質及社會 環境有關(Kulbok & Baldwin, 1992);而個人的生活圈

(Life-cycle)是影響生活型態的重要因素,像是家庭、朋友 及同儕團體等都會影響個人的看法、態度和行為(Badura, 1984)。

Pender(1996)指出影響個人執行健康促進活動的因素,

包含了生物、心理和社會文化三方面。在生物因素方面包括 了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處於青春期或更年期、需氧 量、力氣、靈活度以及平衡等情形;在心理因素方面包括了 自尊、積極性、個人的能力、自覺健康狀態,以及個人的健 康概念;而在社會文化因素方面則包括了種族、種族的地位、

文化適應、教育程度及社經狀況。Palank(1991)也指出,年 齡、性別、種族、種族的地位和收入等,皆是廣泛的在健康 行為研究上被探討。

Pender, Walker, Sechrist, & Frank-Stromborg(1990)在美 國六家公司進行職場員工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調查,研究發 現女性、年齡較大者較能持續的參與公司的健康促進計畫,

也有較健康的生活型態。 Duffy, Rossaw及Hernadaz(1996)

33

針對墨西哥裔美國女性進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調查,發現 年齡較大、教育程度較高者,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的得 分較高。林美聲(2004)針對宜蘭縣中小學校護理人員健康 促進人員生活型態發現年齡、護理工作年資與健康促進生活 型態呈正相關;鄭小玉(2005)針對花東地區學校護理人員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中發現與年齡、婚姻、工作年資與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正相關;陳瀅如(2008)以台北市某醫 學中心健檢族群代謝症候群不同危險因子患者之健康促進生 活型態調查中發現年齡可以預測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其他研究也顯示出教育程度高、高社經地位者其健康促 進行為較為正向(王秀紅、邱啟潤、王瑞霞、李建廷,1992),

而家庭氣氛、親子關係愈好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落實也 愈好(黃春太、姜逸群、黃雅文、胡益進,2007)。陳善慧

(1998)探討台北市公車司機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相關因素 中,發現教育程度愈高者,其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得分愈高。

在代謝症候群方面,陳瀅如(2008)分析健檢族群代謝 症候群患者對個人目前的健康狀況自評的結果是介於普通和 良好之間,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顯示六個分量表中以「人際處

34

理」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自我實現」,「營養」,「壓 力處理」,「健康責任」,而「運動」得分最低;藍靜渝(2006)

選取台北市北投區社區整合式篩檢,四十歲以上其含代謝症 候群危險因子中任一項及以上異常之社區民眾共246位,健康 促進生活型態得分以自我實現最佳,健康責任及運動休閒最 差,民眾教育程度低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明顯較差,不同年 齡層在自我實現、人際支持及運動休閒有顯著差異。

(二)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自覺健康狀況是指個人對自己的健康情形做評價,自覺 健康狀況會影響個人從事健康促進行為(Pender, 1987)。于 漱(1988)對於台北市20-60歲居民預防性健康行為之調查,

研究發現自覺健康狀態越健康者,其各項預防性健康行為的 得分也越高。賴瓊儀(2002)以台北市北投區40-55歲的中 年人為對象進行調查,其結果顯示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有顯著的正相關;黃毓華、邱啟潤(1997)所做的 調查中研究結果自覺健康狀態對大學生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最具影響力,同樣的自覺健康狀態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現 正相關。

35

蕭順蘭(2003)以服務臺北縣二十九個衛生所護理人員 為研究對象在年齡、工作年資、子女數、身體質量指數(BMI)、

參加健康促進課程時數、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呈現正相關。林思嫻、陳政友(2006)在宜蘭縣高中(職)

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研究中發現,年齡、婚姻狀況、教學 年資、健康促進課程參與情形、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 活型態呈現正相關;林子淳、郭富舜(2008)在不同性別教 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男性皆顯著高於女性;碩士以上學 歷顯著高於大學學歷;賴佳儀(2006)某國營事業職場員工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中性別、年齡、婚姻狀 況、子女數及工作滿意度、自覺健康狀況均對健康促進生活 型態形成顯著影響;陳進生(2004)大高雄地區國軍人員年 齡、自覺健康狀態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現正相關。

由以上眾多學者的理論及相關研究發現,社會人口學特 性是影響個人健康行為的重要決定因素,其中性別、年齡、

職業、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自覺健康狀況等變項與個人之 健康概念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是有密切關係的,而健康檢查 族群之健康概念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是否會對本身之健康

36

狀態有影響,目前相關文獻發表不多。故本研究將針對健康

狀態有影響,目前相關文獻發表不多。故本研究將針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