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的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對象

壹、研究對象的選擇

一、與研究對象初步的接觸

本研究希望能以教學經驗豐富,對達悟學生的學習情況瞭解、且樂於分享 教學成果與心得的教師為選擇的對象。除研究者原先即認識的教師之外,並透 過相關人士的引薦受訪者,譬如:呂金妹牧師娘。筆者訪談之前先說明研究的 來意,在取得受訪者的信任後,才開始進行訪談的工作。

二、研究對象簡介

依據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在選擇研究對象上,筆者選擇了 12 名任教於蘭 嶼的國中、小學教師作為本研究的主要報導人。

筆者於民國八十九年曾任教於蘭嶼某國小,國小教師訪談對象大多熟識,

易取得信任與協助。國中教師則透過呂金妹牧師娘的引薦(呂金妹牧師娘曾擔任 蘭嶼中學的舍監,與國中教師較為熟識),在徵得受訪者的同意而做訪問。受訪 的教師因年齡、教學年資、任教年級等不同,提供了不同的資訊與觀點。此外,

不同區域的小學,因部落座落的位置,形成學生母語發音上的差異,和文化的 差異。國中的學生來自島上四所小學,和六個部落,前述的情形對於國中教師 在教學上有著挑戰,也形成了有別於國小教師的觀點與論述。十二位受訪者的 背景簡述如後。

A 教師(女):年約五十三歲,漢族教師,教授國文,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

到蘭嶼任教約十年,對筆者的研究甚感興趣。A 教師自述受教過程,來自完整 的家庭,有非常好的環境,並樂意於將自己的成長經驗,與筆者分享,言談舉 止中發現她親切溫柔的個性,以及對教育的投入無怨無悔,有宗教家的熱忱,

A 教師對於筆者的訪問,非常深入訴說所見所聞,並提供寶貴意見和筆者討論,

對教育的熱忱與用心,提供筆者一些教材供筆者研究之用,且從筆者與達悟家

長互動中也不難發現 A 教師在蘭嶼的服務精神令人感佩,在達悟人心中的地位 是很崇高的。

B 教師(男):年約三十歲,是漢族教師,教授英語。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 後任教於蘭嶼完全中學,個性開朗喜歡與學生相處。聆聽學生的學習的情況,

對於有學習困境的學生常是利用假日為學生做功課上的輔導,喜歡大自然方面 的教學融入,英語課程除了正式課程外,也會適時融入達悟文化的教學,自編 教材方面也頗為用心,是位才華洋溢且深得學校主管器重及學生喜愛的好教師。

C 教師(女):年約二十七歲,漢族教師,在國中教授生物。在研究所研讀 期間,進入蘭嶼做生物方面的研究,對自然生態的研究頗有專精。由於對蘭嶼 的生態自然資源、人文環境非常喜歡,所以畢業後重到蘭嶼任教。對當地文化 產生認同,課餘喜歡研究,與家長互動良好,是位教學認真的好教師。對於筆 者的訪問能夠侃侃而談,知無不言,使筆者也瞭解不少蘭嶼的生態人文方面的 知識。

D 教師(男):年約五十歲,是達悟族人,國小班級導師。曾任教於台北縣 國小二十年,在蘭嶼任教五年,從過往的經歷,及本身是達悟族人,D 教師會 從不同角度的切入,對學生的學習問題,能與本島的教育學習環境做比較,對 蘭嶼學生的教育環境及來自於母文化的學習條件做深入淺出的提出不同的看 法。從他的敘說中可以知道達悟學生目前存在學習問題的原因,訪談後總有收 穫滿行囊的喜悅。

E 教師(女):年約二十八歲,國小班級導師。從正式教師第一年起一直在 蘭嶼同一所國小任教,擔任班級導師的工作,E 教師教學極具熱忱,也頗富正 義感,對於學生的教學策略與活動,能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也因此曾與學校 上層、同事間有過磨擦。是位敢說敢做的教師。在教學的準備工作上是不遺餘 力,甚至是常透過不斷的省思與研究來增進自己的教學效能。任教蘭嶼年資五 年,與達悟家長互動頻繁。深獲家長肯定,對於學校的活動總是熱心協助,並 經常主動的去瞭解達悟傳統文化,融入教學情境中,以生活中的例子提供學生

的學習。

F 教師(男):年約三十歲,漢族教師,是國小班級導師。在蘭嶼任教十二年,

具美勞專長,教導學生陶藝、繪畫,對藝術與人文方面教學投注很多的精力,

獲得學校與家長高度的認同,並且曾受邀參加花蓮慈濟大學「視覺藝術」研究 所演說,針對「學校瓷磚化教學」做專題演講。在學校班級經營,強調學生要 徹底的學會,教學態度是非常嚴格,對於學生的數學如有一知半解,F 教師會 花很多課餘時間做補救教學。教學重視培養一技之長的觀念,在島上得到家長 的認同。

G 教師(女):年約三十四歲,漢族教師,在國中教授英語,她允許學生自 由而輕鬆的學習,鼓勵學生發問,對於學生非常尊重,喜歡達悟文化的研究,

因研究「達悟語文化」而嫁給達悟青年,有強烈的族群的認同感,鼓勵學生建 立尊榮感,表現達悟文化的優良傳統,是位很有見地的教師。

H 教師(男):年約二十八歲,漢族教師,在蘭嶼任教七年,從分發到蘭嶼 任教,喜歡蘭嶼的教學環境,個性積極,喜歡與家長溝通,很得人緣,後來也 成為達悟族人的女婿,對達悟文化有認同感,在達悟學生的學習問題上總是認 真找出癥結,希望任教於蘭嶼的教師有一顆快樂的心,接受這邊的文化,產生 認同。對達悟學生的學習情況,做深入的瞭解並能提出解決之道,是一位對提 昇達悟學生的教育不遺餘力的好教師。

I 教師(女):年約三十五歲,達悟族教師,擔任母語教學。神學院畢業後回 到家鄉,積極保存達悟文化,認為「文化」是很美的東西,而語言消失了,文 化就不存在。認為教學母語課程應是非常輕鬆,認為只要有心,教會學生學習 語言並不是困難的事。在部落中主動的關懷弱勢族人,是位很有人緣的教師。

J 教師(女):年約三十歲,漢族教師,政大國文系畢業,教授國中國文,兼 任導師。來自於嘉義,從畢業後一直服務於偏遠地區原住民學校,對原住民文 化有一份狂熱,教學態度嚴謹中卻有一份母愛的關懷,假日常走入部落關懷班 上單親學生,從家訪中去瞭解孩子的背景,非常有耐心的輔導學生的課業,認

為教育是一點一滴的累積,只要教師努力,學生是可以感受得到的,與住校的 學生感情良好。

K 教師(男):年約四十五歲,達悟族人,擔任母語教學,獨愛活潑的教學,

認為達悟學生潛力無限,看教師如何引導將潛能發揮的淋漓盡致,自己曾到台 灣讀書與漢人互動多,似乎對漢人的文化也涉獵頗多,言談中可以看出 K 教師 充滿自信。認為達悟族學生缺乏環境的優勢,若給予設備,更好的師資,認為 達悟族學生是不會輸給台灣的孩子。非常支持筆者的研究。

L 教師(男):年約五十五歲,達悟族教師,是第一位擔任教師的達悟族人,

自小接受傳統的達悟文化,在歌謠方面有獨特的才藝,家中保存裝魚的各種木 盤、各種生活上的工具。例如:搗小米的器具,瞭解傳統祭儀、編織、跟隨父 母親學習達悟傳統的精髓,在訪談中侃侃談及達悟的優良傳承。

此外,引薦人呂金妹牧師娘,是筆者在蘭嶼教書時,曾教過其女兒, 透過 家訪瞭解到牧師娘對其子女教育的投入,身為基督教徒,稟持宗教家的精神,

熱心投入學校教育,並且曾在東清國小教授母語、歌舞教學,是東清婦女會的 成員之一,與村中婦女感情融洽,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往往可以透過她獲得到 很好的互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