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影響達悟學生學習的問題,包括教師、學校課程、家長價值觀,而整個社 區部落所展現的特質也可能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此外,文化差異對於 達悟學生的學習也可能有相當的影響,茲分述如下。

壹、在教師層面

一、教師流動率

在蘭嶼從幼稚園到國中、小學教師流動率皆高,一直是學校教育中的隱憂。

多數受訪教師指出交通不便、進修不易、行政工作繁重等因素造成教師流動率 高,學生課業學習的不連貫,而且必須要經常適應不同教師的教法,有時學生 才適應教師的教法,剛進入學習的情況,可是教師又調走了。教師流動率高,

導致學生學習成效的低落,是離島學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教師對達悟文化的認同與教學的態度

受訪的達悟族教師及在當地任教之資深教師指出,他們之所以能在當地任 教且願意對教育付出多年,是因為本身已深深觸及當地文化,並融入當地文化。

文 化 是 生 活 的 型 式 與 態 度 , 不 同 文 化 的 思 考 模 式 一 定 會 有 差 異 ( 黃 冠 盈 ,

2001) 。當教師以開放的胸襟接受不同文化,用包容的態度去學習不同的文化 和認同當地文化在教學上的價值,將能改善教師的教學品質。

貳、家長的教育價值觀

一、親師溝通管道

學校貫用聯絡簿進行親師溝通,但在蘭嶼,因家長不善書寫而無法達成親 師溝通的目的。教師若能經常家訪與家長建立培育孩子學習及發展合作的關 係,以活動方式辦理成果展和運動會、邀請家長參與將可拉近親師距離,將有 利親師溝通。

二、家長教育觀

從訪談中發現,傳統達悟族人對於學校教育並不積極。「順其自然,我也是 這樣長大」的觀念,普遍存在於族人對學校教育的認知。在只靠學校而缺少家 庭教育的輔助下,學校教育的目標是難克其功的,讓家長們能參與和瞭解學校 教育的目標,方能提升學校教育的效能。

三、教育輔助

受訪資料顯示,政府雖有給予學生各項就學補助,但因為家長對於經費使 用的概念不同,政府的經費補助未能真正用於改善學生的學習條件,在整體外 在資源上不是不足,而是未能切中要害,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政府在教育 經費補助與推動方式,存有可被檢討與待改進之處。

參、課程方面

一、教材及課程內容與當地生活結合,可促進學生學習之理解

從訪談教師的內容顯示,對達悟族學生而言,很多知識是從大自然學習得 來,學校教師在教學上必須思考與其大自然的教材與書本相結合,運用當地的 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等做教材,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相結合,學生較易理解所

學的教材;其次,教師教學方法要能適應原住民學生之「學習方式」及「文化 差異」,至於教材內容,則應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連結,教學時應從「具象」實 物漸進到「抽象」概念,並以「族群平等」及「文化平等」的教學態度,才能 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二、教師應培養有轉化課程及自編教材的能力

學生進入學校接受主流教育的制式課程,課程內容與當地的文化有很大的 差異。受訪的資深教師,談及如何提升教學品質的相關問題時,多人提及提升 教師轉化課程及自編教材能力,是蘭嶼教育現場上亟需加強的。學生的學習必 須經過轉化才能理解。所以,教師應具備轉化課程的能力,教學前要充份的備 課,讓教材與學生的經驗相結合,用當地易於瞭解的例子來說明或比喻,學生 將能更容易瞭解教材內容。

三、達悟學生適合活潑的、具象的、問答式的教學法

受訪教師指出在教導達悟學生,由於在傳統生活中父母都採示範或具體操 作方式教育孩子,因此,教師要能針對達悟學生的需求,像活潑的教學、具象、

問答式的教學法。並且巧妙的運用教學技巧,如唱歌、表演、說故事,使用肢 體語言等來提升學習的意願,讓整個教學情境在活潑的氣氛下進行,將可提升 學生的學習興趣。

肆、文化層面

一、傳統文化與流行文化

達悟族人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教導孩子「上山下海」

的生活知識及傳統技藝,例如:學習傳統的歌謠,舞蹈、造船……等等。但是,

現代教育進入蘭嶼後,孩子接受主流文化的教育,已逐漸脫離傳統文化的薰陶。

此外,流行文化也間接影響到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在蘭嶼島上如何讓不同文化 交會又能夠找到平衡點,老師在教學上,能對於文化衝突部份的進行價值澄清

與判斷,或許可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

二、由傳統文化中建立學生自信心

部分資深教師表示,達悟族人的傳統文化,如飛魚文化、製作拼板舟、雕 刻、舞蹈、陶藝、珠繡、體育方面等得天獨厚的文化。若能適切的導入,可培 養達悟族人的自信,建立民族自信心。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教育學生從學習 自己的文化中建立信心,保存良好傳統文化,展現文化的尊榮感,對於提升學 生的學習動機將有所幫助。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