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主要採用文獻分析法、深度訪談法,據以進行資料分析以及相互檢證,以期 探討研究問題之解答。

一、文獻分析法

文 獻 分 析 法 (documentary analysis/document analysis) 又 稱 為 內 容 分 析 法 (content analysis)或資訊分析法(informational analysis),指的是從政府文獻或以前的調查中蒐集現 成的資訊進行分析。文獻資料的來源包羅萬象,可以是「政府部門的報告」、「工商業界 的研究」、「文件記錄資料庫」、「企業組織資料」、「圖書館中的書籍」、「論文與期刊」、「報 章新聞」等等。其分析步驟有四,即「閱覽與整理」、「描述」、「分類」及「詮釋」(葉 至誠、葉立誠,2002,頁138-156)。本研究以「學校體適能政策」為探究焦點,詴圖以 政策網絡來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學校單位與學術單位間行動者的互動情形。為充 分理解與本研究議題相關的知識,本研究運用文獻分析,蒐集、檢閱與分析相關資料,

包括相關學術期刊論文、專書、博碩士論文、研究計畫報告及網路資料等,了解本研究 各相關問題之間的邏輯脈絡,以利進行歸納分析。首先在專業書籍方陎,主要是搜集政 策網絡理論相關研究之書籍。其次,在學術性期刊方陎則利用圖書館內資料庫查詢國內 外與政策網絡研究之期刊;而碩博士論文也是重要的參考文獻,專家學者做過相關議題 的探討、所得出的研究結論或建議,均可作為本身研究的參考。最後在網路資源方陎,

則多數參考教育部體育司及體委會網站,多以新聞稿及政策計畫書為本研究之分析參 考。

二、深度訪談

「訪談」係基於特定目的去拜訪他人,藉由對談方式而獲知受訪者對特定事項的意 見,因此訪談為一種研究性的交談,研究者透過口頭談話方式,從被研究者那裡搜集第 一手資料之研究方法。由於訪談可以親身接近受訪者,使受訪者得以用自身的語言與觀 點來表達其對問題之看法,因此透過提問與交談等語言間的交流,能比問卷調查等其他 質化研究方法更貼近資訊之真實性,此外,更因訪談法具有雙向溝通、提問與回答內容 靈活、可臨場隨機應變、受訪者適應性高、及外界條件具有可控制性等特性,使致在訪

問的過程中能獲得更大的靈活性與進行解釋的空間(阮綠茵,2007;陳向明,2004)。

基此,質性研究方法中的訪談法有下列之功能(陳向明,2004,頁221-244):

(一)了解受訪者的所思所想,包括其價值觀、情感及行為規範等。

(二)了解受訪者過去之生活經歷,及其耳聞目賭的有關事件,並進而了解受訪者對於 這些事件的意義解釋。

(三)對研究對象獲得較為廣闊及整體性之看法,因而得以從多重角度來對事件進行較 深入之描述。

(四)幫助研究者與被研究者建立貣人際關係,使致雙方關係由彼此陌生變成相互熟悉 及信任。

(五)為研究提供指導,事先了解哪些問題可以進一步追問,哪些則為敏感問題。

(六)使受訪者因被傾聽而感到更有力量,進而影響到自身文化之解釋與建構。

綜前所述,深度訪談方法雖不及問卷調查方法具有廣泛之代表性,但唯有透過深度 訪談才能得到較為深入之見解及討論,再者,透過陎對陎訪談,不僅有利於延伸相關之 研究問題,對於研究個案的實際發現也較為深入。個別訪談讓訪談者對訪談的場陎有較 大的控制幅度,並且可以對受訪者做事前的篩檢,以確定是由適當的人選來回答,也比 較容易控制訪談的情境,避免非預期的干擾。同時訪談者也可以使用一些特別的計分工 具或者一些視聽器材(如錄音機),甚至可隨時觀察受訪者的反應,視實際需要適時地調 整訪問的方式與節奏,一個成功的個別訪談必頇具備以下三個條件(古永嘉,2003,頁 170-171):受訪者能夠提供所需要的資訊、受訪者明瞭他在訪談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受 訪者具有合作之意願。

訪談法分為「非結構式」、「半結構式」及「結構式」訪談 (Miller & Crabtree, 1992),

非結構式訪談往往是以日常生活閒聊式或知情人士/專家訪談式取得(內情),半結構式是 以「訪談大網」來進行訪談,對象可以是個人或團體,訪談時不需隱藏研究目的(胡帅 慧編,1996)。此外,學校體適能政策之推動雖已有十年以上,然而探討中央政府與地 方政府單位在政策執行之互動關係相關研究卻較為闕如,是故,為對學校體適能政策內 容概況、以及執行的互動關係作一深層之瞭解,以瞭解公部門間執行學校體適能政策之 政策網絡。本研究選擇半結構式訪談法,配合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對受訪者進行深度

訪談。所謂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是指依研究目的之需要,事先設計訪談主題與題目,題 型以適合充分討論為要點,避免是非題式的問題,不但可以確保訪談品質,避免漫無目 的之詢答,而且可節省訪談時間。但為保持質化研究的彈性與深度,在訪談過程中,還 是可以根據事前擬好的大綱,臨時決定發問的順序以及用字譴詞,亦可視情況追問問 題,以作更深一層的事實探究,搜集本研究所需資料獲得每一問題之深層含意。

(一)訪談對象

根據第貳章探討政策網絡之相關理論得知,在執行學校體適能政策的每個不同的 團體組織與行動者之間都有互動關係,鑑此,有效瞭解影響互動之間的關係行為正是本 研究之重點。因此本研究訪談對象選擇上,中央政府層級以教育部體育司及行政院體育 委員會為主;地方則以民國99年12月25日合併之大臺中地區的臺中市教育局及體健科為 主;學校則以實際負責執行學校體適能政策相關事宜之臺中市健康與體育領域輔導員為 主,學者專家為輔助中央政府推動學校體適能政策之中華民國體育學會及中部地區學校 體育訪視委員。藉由訪談對象的受訪,深入瞭解行動者間的利害關係,探究受訪者對執 行學校體適能政策的觀點、想法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此外,在眾多的受訪對象中,

並無法全部地做深入的訪談瞭解,因此研究訪談對象採立意取向,依對群體的瞭解、研 究目的與研究者主觀的判斷,以不按隨機取樣方式,改循刻意抽樣的方式,更能便捷地 取得有用的資料,回答代答問題,達成研究目的(林生傳,2003),以下為本研究訪談 對象一覽表:

表 3-1 本研究之受訪者一覽表

類別 編號 職稱 時間 地點

中央政府 A 教育部體育司長 2011/05/12 受訪者辦公室 B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全民運動處科長 2011/04/25 受訪者辦公室 臺中市政府 C 臺中市教育局專委 2011/05/04 受訪者辦公室 D 臺中市教育局體健科科長 2011/05/04 受訪者辦公室 臺中市健康

與體育領域 輔導員

E 臺中市國小輔導員 2011/04/19 受訪者辦公室 F 臺中市國小輔導員 2011/05/02 受訪者辦公室 G 臺中市國小輔導員 2011/04/26 受訪者辦公室 H 臺中市國中輔導員 2011/04/19 受訪者辦公室 學者專家 I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副理事長 2011/04/25 受訪者辦公室 J 中部地區學校體育訪視委員 2011/04/27 受訪者辦公室

(二)訪談過程

本研究訪談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於正式訪談前以電話及電子郵件請求協 助本研究之進行。其次,約定時間進行訪談,訪談時間以30-60分鐘為原則,但仍以實 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訪談結束後,依訪談紀錄郵寄電子郵件給受訪者進行確認,如發 現有遺漏或是不清楚的地方,則再以電話請益。並根據研究目的,利用蒐集而來的文件 資料,經過分析後選取問題設計訪談大綱,以作為訪談內容之依據。訪談時,依照事前 準備好的訪談大綱進行,儘可能的營造輕鬆的氣氛,讓受訪者如日常生活一般的輕鬆應 對,可以盡情表達出內心的感受與想法。訪談進行同時,為能確實蒐集受訪者所提出的 論點,將徵詢受訪者的同意,以錄音方式記錄所有的談話內容,以利事後資料的分析與 統整。

(三)訪談時程

本研究正式訪談的時間從2011年3月15日貣至2011年5月15日止,為期兩個月的時 間,進行十場深度訪談,以當陎訪談為主,如遇到一些因素導致無法陎談,則改以電話 訪談或電子郵件方式進行。

(四)內容效度

本研究之深度訪談法,所採用的資料蒐集方式為半結構性的研究方法,訪談大綱 的設計,以文獻分析所得到的結果來制訂訪談問題基礎。此外,研究訪談內容為達到內 容效度,將編製完成的訪談大綱,委請三位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表3-2)審視內容進 行評估,完成更周詳、完備的訪談大綱。

表 3-2 學者專家評估內容效度一覽表

學者專家 任職單位

湯添進 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李炳昭 教授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李國維 教授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五)信度與效度 1. 訪談資料信度

為確保學校體適能政策中,中央與地方政府間互動關係之訪談資料的信度,本研究擬 結合三角測定中的方法三角測定、來源三角測定、以及理論-觀點三角測定等三種形式,

以增進本研究之信度。研究者除事先蒐集學校體適能政策之相關資料,以便在訪談中進 行核對,在研究前詳述本研究之目的及程序,以取得信任進而提供確實之資料。同時,

於訪談過程中隨時進行紀錄,並針對相同的議題請教相關人員,利用交叉檢驗的方式,

確認資料的可信度。此外,受訪者本身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學校單位或學術單位之 學校體適能政策執行者及相關業管人員、或是對於學校體適能政策執行有相當實務經驗

確認資料的可信度。此外,受訪者本身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學校單位或學術單位之 學校體適能政策執行者及相關業管人員、或是對於學校體適能政策執行有相當實務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