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包括下列五部分:「青少年社會比較 量表」、「外表評價量表」、「同儕關係量表」、「原生家庭榮耀羞恥量表」、

「自尊量表」。以下即針對量表之主要內容、計分方式、編製與修訂過程分 別說明如下。

一、青少年社會比較量表

本研究所使用的青少年社會比較量表,主要依據社會比較相關理論及實 徵研究(吳典容,民81;李慧娟,民92;林以正,民87;林春如,民91;張 琇珺,民89;黃德祥,民83),再由研究者自編而成之「青少年社會比較量 表」,包含三個向度。向度一:「學業成績」,指的是青春期學生與同儕比 較自身學習表現的指標;向度二:「外表評價」,指的是青春期學生與同儕 比較評價自身外表美醜的程度;向度三:「同儕關係」,指的是青春期學生 與同儕比較自身與同班同學相處情形。

其內容及計分方式如下:

(一)量表內容

本量表主要在瞭解學生主觀與他人社會比較後,對於比較結果認定好壞 的情形,共九題,分成有學業成績(第1~3題)、外表評價(第4~6題)、同 儕關係(第7~9題)等三個分量表。詳見附錄一。

(二)填答與計分方式

本量表作答方式為考慮青少年的區辨能力,並避免分數集中於中間值的 情形,作答方式採 Likert 式量表法的十點量表型態。根據受試者自身評斷的 等第為分數,選 1 者得 1 分,選 2 者 2 分,…選 10 者 10 分。受試者 對三個分量表題項的反應得分,合計為三個總分,代表個人在「學業成績」、

「外表評價」與「同儕關係」社會比較的結果。高分者表示個體自認社會比 較的結果優於其他同學,而低分者則表示個體自認社會比較的結果劣於其他 同學。

(三)問卷的信度與效度

以內部一致性係數(Cronbach α )考驗其信度,結果為:向度一的係數 為 .95;向度二的係數為 .87;向度三的係數為 .72,顯示本問卷具令人滿意 的信度。

因素分析結果 KMO 值為 .753,指標統計量大於 .60,呈現性質為良好 的標準,且經由因素分析的結果,各題在所屬的向度的因素負荷量介於 .711

~ .963之間,表示本問卷具有令人滿意的構念效度

二、外表評價量表

此部分是用來了解受試者在「外表評價」的客觀表現的情況如何。依據 李慧娟 (民92)分析國中生的身體外表也是國中生常做的社會比較,其中包 含胖瘦(43.4%)、打扮穿著(36.6%)、身材(35.0%)、身體部位(30.4%)、

氣質(29.7%)、頭髮(26.7%)、外表臉孔(25.2%)、肌肉(18.4%)與帥 氣(15.9%)。

根據上述,本研究整理青少年在外表評價的比較為兩個部份:一為外貌,

二為身材。

其內容及計分方式如下:

(一)量表內容

本量表主要在瞭解青少年學生客觀的外表評價,採「同儕評定法」的方 式。分成外表、身材二個部份,讓全班同學互相評定彼此的外表美醜程度,

題目有二:「你覺得這位同學外表好看嗎?」,以及「你覺得這位同學身材 如何?」。

(二)填答與計分方式

本量表的作答方式採 Likert 式量表法的七點量表型態。根據其他同儕對 該位受試者所認定的感受勾選分數, 1 是非常不好看, 4 是普通, 7 是非 常好看。選 1 者得 1分,選 2 者 2 分,……選 7 者 7 分。將全班對受試 者在二個分量表題項的反應得分,合併計算為一個總分,再加以平均,代表 受試者在外表評價客觀表現的結果。得分越高,代表受試者得到同儕越好的 外表評價,其客觀外表越佳;得分越低,則代表受試者得到同儕越差的外表 評價,其客觀外表越不好。

三、同儕關係量表

同儕關係的評量,常以「社交測量法」來評估受試者在同儕團體中的相 對位置,代表個人在同儕團體中的社會地位。社交測量主要有二種不同的方 式,一為提名法,二為評定法。本研究「同儕關係」程度的測量採用「同儕 評定法」,此部分用來了解受試者「同儕關係」客觀的表現如何,其內容及 計分方式如下:

(一)量表內容

本量表主要在於瞭解青少年學生客觀的同儕關係,採用「同儕評定法」

的方式,來表示受試者在團體中受同儕喜惡的程度。以題目「你喜歡這位同 學嗎?」,讓全班同學互相評定對彼此的喜歡程度。

(二)填答與計分方式

本量表的作答方式採 Likert 式量表法的七點量表型態。根據其他同儕對 該位受試者所認定的感受勾選分數, 1 是非常不喜歡, 4 是普通, 7 是非 常喜歡。選 1 者得 1 分,選 2 者 2 分,…選 7 者 7 分。將全班對受試 者對該題項的反應的得分,合併計算為一個總分,再加以平均,代表受試者 在同儕關係客觀表現的結果。得分越高,代表受試者得到同儕越高評價的同 儕關係,其人際關係越佳;得分越低,則代表受試者得到同儕越低評價的同

儕關係,人際關係越差。

四、 原生家庭榮耀羞恥量表

本研究所使用之量表係由研究者參考相關文獻後自編,為避免「原生家 庭榮耀羞恥量表」名稱對受試者產生防衛效果,將「原生家庭榮耀羞恥量表」

改為「家庭感受量表」。

(一)量表內容

本研究所使用的「原生家庭榮耀羞恥量表」,主要是依據羞恥、社會比 較相關理論,並根據研究者在輔導諮商實務工作經驗所得。針對青少年學生 對其家庭狀況進行社會比較後,可能產生的感受,設計本量表,題目共為二 十二題。本量表「原生家庭榮耀羞恥量表」包含下列三個向度,向度一:「他 人的眼光」,向度二:「比較後對家庭的疏離感受」,向度三:「比較後個 人幸福感」。

(二)填答與計分方式

採 Likert 式量表法的五點量表的型態,作答時由受試者依據題意,共分 成「完全像我」、「非常像我」、「普通」、「非常不像我」、「完全不像 我」等五個等級圈選一個選項。圈選「完全不像我」者計 1 分,「非常不像 我」者計 2 分,「普通」者計 3 分,「非常像我」計 4 分,「完全像我」

計 5 分;反向題記分方式為相反。

因此,分數愈高,表示受試者與他人比較後,對其家庭狀況認定結果越 優,個體對家庭感受越榮耀;分數愈低,則表示受試者與他人比較後,對其 家庭狀況認定結果越差,個體對家庭感受越羞恥。

(三)預試量表編製與施測

預試量表編製與施測過程分為初稿之擬定、預試量表之確定、預試量表

之實施、題目篩選等步驟,茲分別說明如下。

1. 初稿之擬定

依據羞恥、社會比較相關理論,並根據研究者在輔導諮商實務工作經驗 所得,初步編製題目。再與數位國中教師討論以符合國中學生認知程度,並 與指導教授研討,遂確定預試題目。

2. 預試量表之確定

編成初步的預試問卷後,研究者將問卷請四位國二學生先行作答,研究 者就作答說明、題目意義、作答方式逐一與學生討論,並依據學生的回饋,

做問卷細部的潤飾,目的在確定問卷題意清楚、容易作答。研究者將完成的 問卷請指導教授做最後之審核,以形成預試問卷。如附錄一。

3. 預試量表之實施

預試量表編製完成後,為了解其可行性,乃進行預試。本研究於 97 年 9 月實施預試,以桃園縣立南崁高中國中部二年級 75 名學生為對象進行問卷 預試,全部施測均由研究者擔任主試。問卷回收後,研究者逐一檢查每份問 卷,得有效樣本 75 名。

4. 題目篩選

預試回收之有效問卷以 SPSS 套裝軟體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 項目分析

本量表共有二十二題,經過預試資料統計,進行項目分析:以 t 考驗法 求得高低分組之差異,並以積差相關法求得各題與總分的相關後,再計算去 掉該題後的內部一致性係數,最後為各題項在共同因素之因素負荷量的平方 加總,求取共同因素的各題項的解釋變異量。

各題的臨界比(CR)、相關係數(r)、題項刪除後的 Cronbach α 值與 共同性結果如表 3-3-1。

「臨界比」(CR 值)除第 5 題小於 3,需要考慮修正或刪除以外,其 餘達顯著水準(p < .05)。而相關係數(r)亦除第 5 題為非中高度相關外,

其餘亦達顯著水準(p < .05)。

此外,根據統計分析的結果,二十二個題目皆採用時,該量表的 α 係數 為 .922,若以內部一致性係數來刪題,刪除「去掉該題後,內部一致性係數 反而提高者」,計有第 5、16、19 題未達標準。共同性部分以第 5、16 題 未達標準(<.200)。根據上述結果,將第 5、16、19 題此三題刪除。

(2) 因素分析

進行因素分析時,首先採用探索式因素分析之主成分因素分析,再選用 最大變異法進行正交轉軸。在決定共同因素時,保留特徵值大於 1.0 以上者

(吳明隆、涂金堂,民95)。

本研究將經由項目分析後保留下來的十九個題項,再經因素分析。因素 分析結果,得到三個因素,接著刪除在各因素間有相似負荷量而無法辨識其 所在因素的題目(第 1 題)進行第二次因素分析。

第二次因素分析得到三個因素,接著刪除在各因素間有相似負荷量而無 法辨識其所在因素的題目(第 21、18 題)進行第三次因素分析。

第三次因素分析得到三個因素,接著刪除在各因素間有相似負荷量而無 法辨識其所在因素的題目(第 9 題)進行第四次因素分析。

第四次因素分析得到三個因素,接著刪除在各因素間有相似負荷量而無 法辨識其所在因素的題目(第 3 題),最後保留 14 個題目,進行第五次因 素分析。

第五次因素分析其結果 KMO 值為 .823,指標統計量大於 .80,呈現性 質為良好的標準,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因素分析結果得到 3 個因素。特徵值 大於 1 的因素共有三個,其共同特徵值分別為 6.213、 2.055、1.123,轉軸 後的特徵值為 3.310、3.280、2.801,其解釋變異量分別為 23.640%、 23.429

%、 20.008%,累積的解釋變異量約為 67.076﹪,大於 60%,顯示具有不 錯的建構效度。

因素一包含第 14、13、12、11、2 共 5 題,因素二包含第 20、22、6、

17、15、7 共 6 題,因素三包含第 10、8、4 共 3 題。根據各因素構念包 含的題項變數特性,因素一命名為「他人的眼光」、因素二命名為「比較後 對家庭的疏離感受」、因素三命名為「比較個人幸福感」。因素命名與代表

17、15、7 共 6 題,因素三包含第 10、8、4 共 3 題。根據各因素構念包 含的題項變數特性,因素一命名為「他人的眼光」、因素二命名為「比較後 對家庭的疏離感受」、因素三命名為「比較個人幸福感」。因素命名與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