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工具共分為兩部分說明,第一部分為用來檢視身體活動行為與認知之變項,包 括身體活動量、身體活動行為改變階段、運動自我效能及決策平衡,因此本研究分別採 用七日身體活動回憶量表、身體活動行為改變階段量表、運動自我效能及決策平衡量表 進行檢驗;第二部分所檢測之體適能項目,包括,身體組成、柔軟度,肌肉適能、心肺 適能,研究工具則分別以腰圍、體重、三分鐘登階測驗、坐姿體前彎及一分鐘仰臥起來 評估。本研究依據身體活動行為與認知及體適能檢測內容逐一說明。

一、身體活動行為與認知

(一)身體活動準備度問卷

身體活動準備度問卷 (Physical Activity Readiness Questionnaire, PAR-Q) 主要目的 為評估研究對象是否適合從事運動較激烈的身體活動,依此問卷篩選研究對象,以降低 因測量心肺功能,或於健身運動介入進行時的潛在風險。此問卷適用於 16-65 歲,如果 研究對象在七個題目中的任何一題中勾選「是」,則建議需經得醫師同意,方可實施任 何身體活動 (ACSM, 2005; Heyward, 1997)。身體活動準備度問卷如附錄十二所示。

(二)七日身體活動回憶量表

七日身體活動回憶量表擬採用由李碧霞(2001)修改自參考 Blair (1984) 及 Sallis et al.

(1985) 發展之七日身體活動回憶量表 (Seven-Day Physical Activity Recall, 7-d PAR) 所修定之量表。Sallis et al. (1985) 所發展的七日身體活動量表。請研究對象回憶過去 七天的身體活動頻率、強度以及時間。強度的界定,「中度」是指活動過程或活動剛結 束時,呼吸、心跳率和平常接近,身上沒有流汗;「激烈」是指活動過程或活動剛結束 時,呼吸有點喘,身上有一點出汗;「非常激烈」則指活動時或活動剛結束時,呼吸非 常喘,心跳很快及全身流汗。各種活動代表的能量消耗值:睡眠 = 1METs (平均 1);

輕度活動 =1.0~2.9 METs(平均 1.5);中度活動 = 3.0~5.0 METs(平均 4);激烈活動 =

5.1~6.9 METs (平均 6);非常激烈活動 則大於 7 METs(平均 10)。將每日活動總時 間乘以代表的能量消耗值,即求得相對身體活動量 = Kcal/kg/day(每日每公斤體重所 消耗的能量);若將體重納入,即為絕對身體活動量。七日身體活動回憶量表如附錄十 三所示。過去研究證實三日和七日身體活動回憶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想要 短時間內了解某母群體的運動行為或身體活動量,兩者均為理想的選擇(林旭龍,呂 昌明,2001)。

(三)身體活動行為改變階段量表

本研究參考 Cardinal (1997) 所發展的身體活動行為改變階段量表,根據跨理論模 式中改變階段的概念,採單一問題五個選項,並定義規律運動為每週至少三次,每次至 少 20 分鐘以上之身體活動,如快走、慢跑、游泳、有氧舞蹈、騎腳踏車和划船等項目,

運動後有點喘、有點流汗情形。五個選項所代表之行為階段為意圖前期、意圖期、準備 期、行動期及維持期,所填寫之數字及內容分別為:1. 我目前沒有運動,並且在未來六

個月也沒有計畫要開始運動,2. 我目前沒有運動,但計畫在未來六個月內開始運動,3.

目前我有在運動,但沒有規律,4. 我目前有規律運動,但是還未滿六個月,5. 我目前 有規律運動已經超過六個月。此份量表應用於大學生之再測信度為 0.81(林旭龍、呂昌 明,2001)。以中年人,兩週再測信度為 0.85(李碧霞,2001);陳企萍(2009)針對 72 位平均年齡 52 歲職場第二型糖尿病員工,將前三項歸納為無規律運動行為,並將第四 及第五項歸納為有規律運動行為。由此可知,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身體活動行為改 變階段量表如附錄十四所示。

(四)運動自我效能量表

本研究之運動自我效能量表則使用李碧霞(2001)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針對中年 人以開放式引導問卷所篩選的顯著信念、焦點團體訪談結果所編製發展而成。主要目的 為研究對象評估自己在不同情境下,能規律運動的把握程度。共 15 題,每題計分範圍

0~10 分(絕對沒把握~絕對有把握),總分愈高,表示從事規律運動的自我效能愈高。

運動自我效能二週後再測信度係數為 .94,內部一致性為 .95(李碧霞,2001)。運動自 我效能量表如附錄十五所示,運動自我效能量表使用同意書詳附錄十六。

(五)決策平衡量表

本研究採用由 Marcus, Rakowski, and Rossi (1992) 發所發展之決策平衡量表,此量 表主要研究對象自覺進行身體活動的利益及阻礙,個人若會變的較為活躍,則應該會對 身體活動視為較多的利益及較少的阻礙。決策平衡量表共 16 題,每題計分範圍 1~4 分

(非常不重要~非常重要),得分越高,表示從事規律運動的決策平衡愈高。計分方式,

首先計算 10 題好處及 6 題阻礙的平均數,計分題數好處之題項包括 1、2、4、5、6、9、

10、12、14;而阻礙之題項包括 3、7、11、13、15、16;兩項的平均差即為量表得分,

總得分大於 0,表示研究對象自覺的運動利益多於阻礙,正向分數愈高,表示研究對象 自覺的運動利益多於阻礙情形愈高,總分低於 0,則相反。決策平衡量表如附錄十七所 示。由於此量表為英文版文,本研究首先由研究者翻譯該量表為中文,接著請一位英文 專業人士進行倒譯法,再經兩位運動科學專家確認其內容效度與適切性,根據專家意見 修改而成。

(六)量表再測信度

本研究預試是採方便取樣 30 位,30-60 歲,無參與正式施測者,研究過程皆經得參 與者同意;共發出 30 份,回收問卷整理,只要任何一題無填答,或是以 Z 字型或 1 字 型填寫者,皆為無效問卷,回收率為 100%,共測兩次,間隔兩週,所得有效問卷為 30 份,其中男性 15 位,女性 15 位。本研究所測得之身體活動行為改變階段再測信度為 .97,

運動自我效能 .95,決策平衡量表則為 .74。表示該量表皆具有中度以上之再測信度。

(七)量表內在一致性

正式施測之內在一致性 Cronbach’s a 值,運動自我效能量表為 .94,決策平衡量表 則為 .75,表示量表具有中度以上內在信度。

二、健康體適能檢測

健康體適能檢測內容、步驟是依據行政院體委會(2010)體委全字第 09900189362 號令所訂定之行政院體委會運動發展基金辦理國民體能檢測站作業要點進行中第七項

檢測對象及項目,以三分鐘登階測驗評估心肺適能,以坐姿體前彎評估柔軟度,並以一 分鐘屈膝仰臥起坐進行肌力及肌肉適能測驗。

(一)心肺適能測驗

心肺適能測驗採用三分鐘登階測驗,主要目的是了解研究對象心臟及肺臟的耐力程 度;測驗方法為研究對象於 35 公分高之木箱,以每分鐘 96 節拍進行踏上、踏下連續三 分鐘。結束後請研究對象坐於椅子上。休息一分鐘後,測量第一次 30 秒心跳率,再休 息 30 秒,測量第 2 次 30 秒心跳率,再休息 30 秒,測量第 3 次 30 秒心跳率。心肺耐力 指數之記分方式為:運動持續時間總秒數/(3 次心跳率總和乘以 2),心肺指數愈高,

表示心肺功能愈佳。進一步將此指數對照常模表,亦即依照性別、年齡,以得到個人心 肺功能等級,共分五個等級「非常差」、「差」、「普通」、「好」、「非常好」,提供給研究 對象做為檢測回饋之分析。三分鐘心肺耐力指數對照表如附錄十八所示。

(二)身體組成

腰圍目的為評估腹部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危險因子,研究對象雙腳自然站立,

腹部、肌肉放鬆、兩手張開,身體不過於緊繃狀態。檢測者請站立於受測者左或右斜前 方。軀幹劍突以下、肚臍上方一英吋處 (2.54 cm),約兩手將皮尺對準測量位置,沿著 腹部水平線繞行一圈,讓皮尺可以不鬆不緊的黏貼腰部皮膚。記錄與 0 公分交疊位置的 另一端數字距離。當呼氣結束、正要吸氣時的皮尺測量數值,至少量測 2 次,取平均值,

為檢測腰圍最小距離。同一部位至少量測 2 次,取平均值。代表該部位測量結果誤差值 小於 7mm 以內指處,測量腰部最小距離,為檢測位置。體重之測量則以公斤為單位至

小數點一位,以下四捨五入。

(三)柔軟度

柔軟度採用坐姿體前彎測驗,目的是了解研究對象下背及腿後腱肌群之肌肉及關節 最大活動範圍程度;測驗方法利用箭式柔軟度測量器,研究對象膝蓋伸直、腳尖與地面 垂直朝上。雙手中指交疊,向上延伸。雙手中指交疊,自然緩慢向前伸展(不得急速來 回抖動,將氣呼出),儘可能向前伸,並使中指觸及布尺後,暫停 2 秒,檢測 2 次,擇 優成績記錄。以公分爲單位,計至小數點一位,以下四捨五入。進一步將此數字對照常 模表,亦即依照性別、年齡,得到個人柔軟度,共分五個等級,亦即「非常差」、「差」、

「普通」、「好」、「非常好」,所得結果提供給研究對象做為檢測回饋之分析。坐姿體前 彎對照表如附錄十九所示。

(四)肌肉適能

肌肉適能採用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目的是了解研究對象腹肌肌耐力。研究對象採 仰姿,屈膝 90 度,雙手交叉胸前,以手肘碰到膝蓋算一下,回復動作時肩胛碰地即可 再進行第二下動作,一分鐘完成的次數愈多表示腹肌肌耐力越好。進一步將此指數對照 常模表,亦即依照性別、年齡,得到個人肌肉適能,共分五個等級,亦即「非常差」、「差」、

「普通」、「好」、「非常好」,所得結果提供給研究對象做為檢測回饋之分析。一分鐘仰 臥起坐對照表如附錄二十所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