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之研究工具為自編的「國中學生學校希望感量表」以及陳李綢、

蔡順良(2009)所編的「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以下分別就量表之架構、編製過程、

量表內容、信效度分析等進行說明。

一、基本資料

第一部分為受試者的基本資料,包含校名、性別、年級與家庭結構。

二、國中學生學校希望感量表

根據Snyder希望感理論,以及參考唐淑華(2005)所編譯之「CHS兒童希望量 表問卷版」、敬世龍(2010)自編之「中學生希望感量表」、鄭曉楓(2011)自 編之「青少年生活希望量表」編製而成。初稿完成,請數位國中學生先行讀題,

刪除語意不清或過於艱澀難懂的題目,再送請指導老師、研究類似主題的研究所 同學針對內容進行指導修正,編製預試量表共51題。

(一) 量表內容

量表的主要內容包含「課業學習」與「生涯抉擇」兩項分量表,試題為 Likert-type四點量表,從「完全符合」、「大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以及

「完全不符合」,給分標準依序為4分、3分、2分以及1分,分數越高代表學校希 望感越高,分數越低代表學校希望感越低,其中課業學習分量表有29題,生涯抉 擇分量表有22題,共計51題。

(二)量表預試、分析與正式定題

本量表經指導教授與相關主題之研究生審核指導,以及請數位國中學生修正 後,以臺北市、新北市與基隆市三所國中學生進行預試,共發出265份,回收221 份,回收率達83%,根據預試結果進行項目分析、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修正而成 正式量表。

1.預試量表核心構念

研究者參考鄭曉楓(2010)所編製的青少年生活希望量表,並與指導教授討 論,主要以國中學生可訂定出明確具體目標的「課業」與「生涯」兩部分為研究 重點,如表3-3-1所示,課業希望感包含課業目標性、課業可能性與課業自我評價,

生涯希望感則包含生涯目標性、生涯可能性與生涯自我評價,作為編製量表的依 據。

表3-3-1 學校希望感之核心構念表 領 域 構 念 細 目

課業希望感 目標性 個體設定目標、動力思考與路徑思考的動態歷程。

可能性 個體在面對課業困境或挑戰時,會以多元的角度發掘 機會與可能性。

自我評價 個人對於自我在整體課業表現的看法

生涯希望感 目標性 個體設定目標、動力思考與路徑思考的動態歷程。

可能性 個體在面對生涯抉擇的困境或挑戰時,會以多元的角 度發掘機會與可能性。

自我評價 個人對於自我未來生涯整體的看法

2.預試量表結果

由於本量表內容缺乏反向題,填答學生容易受到「反應心向」與「社會讚許」

效應的影響,因此,填答反應普遍偏高,所以,先根據各題描述統計結果,將「偏 態」或「峰度」大於1或者小於-1的題目刪除,刪除題目為課業學習第7、12、13、

29題,保留47題,再進行項目分析與因素分析(見附錄三)。

(1)項目分析

根據吳明隆(2008)所訂定標準為保留題目的指標如下(ㄧ) 極端組檢定(CR>

3.00)、(二)題項與分量表相關(>.40),兩者須有中度相關、(三)同質性考驗:

包含信度檢核:刪除該題後Cronbach's α 比原信度係數(內部一致性α係數) 高、共同性萃取值>.20與因素負荷量。本研究為求題目精簡,除根據上述標準外,

也將刪除該題後Cronbach's α 與原信度係數(內部一致性α係數)相等且共同性 也偏低的題目刪除,故刪除課業第1、6、8、9、14、22、23、24、25題,生涯抉 擇第4、5、12、21題,保留34題(見附錄三)。

(2)因素分析

本研究運用主軸因子萃取法(principal axis method),且因因素層面彼此 有相關存在,並非完全獨立,故採用直接斜交法(direct oblimin)進行因素分 析(吳明隆,2011),結果顯示各題項的共同性介於.43至.80之間,因素一有5題,

因素二有7題、因素三有5題、因素四有3題、因素五有5題,共計25題,因素分析 摘要表如表3-3-3。根據因素間相關矩陣顯示各因素之間的相關係數絕對值介 於.28至.50之間,見表3-3-2,顯示因素之間有某種程度的相關(吳明隆,2008,

頁327),因此,將各因素內容重新命名,定義如下:

表3-3-2 國中學生學校希望感因素分析之因素相關矩陣表

因素 因素1 因素2 因素3 因素4 因素5 因素1 1

因素2 .281 1

因素3 .502 .452 1

因素4 .434 .306 .397 1

因素5 .380 .504 .244 .381 1

表3-3-3 國中學生學校希望感因素分析摘要表(N=221)

1.因素一:生涯目標性:對未來生涯目標的設定、路徑與動力思考的動態歷程。

2.因素二:課業自我評價:個人自我知覺在學校課業的表現。

3.因素三:生涯自我評價:個人自我對於未來生涯的知覺。

4.因素四:可能性:個人面對逆境的態度,即使有困難,仍相信自己能夠克服,

對於達到目標是具有可能性。

5.因素五:課業目標性:對課業目標的設定、動力與路徑思考的動態歷程。

(3)量表信效度

1.內部一致性信度:經過因素分析之後,保留五因素後進行內部一致性信度檢定,

根據表3-3-4,總量表Cronbach's α 值為.940,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值也 都在.85以上,表示五個分量表的信度甚佳,證實因素分析後之內部一致性值非常 理想(吳明隆,2008,頁347)。

2.重測信度:如表3-3-4,信度係數介於.46至.68,依序為:整體希望感.68、課 業目標性.67、課業自我評價.66、生涯目標性.59、生涯自我評價.53,最後是可 能性.46。本量表第一次施測時間為六月初,第二次施測為九月初,因間隔兩個月 的暑假時間,時間較長,且正值開學之初,學生可能仍在適應上學的情況,故整 體與個別因素的重測信度係數均較低,如生涯目標性、生涯自我評價與可能性三 項容易受到受試者的內外在環境因素而有所影響,因此,結果較不穩定。

3.效度:建構效度部分:本研究自編之「國中學生學校希望感量表」可顯示不同 年級與不同家庭結構的國中學生的顯著差異情形。效標關聯效度部分:以陳李綢 與蔡順良於2009年所編製的「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作為校標,本量表與「中學 生生活適應量表」之全量表與分量表達顯著相關。

依據上述結果可得知本量表的信度與效度俱佳,因此,擬定「國中學生學校 希望感」正式量表共包含五項因素,共25題。

表3-3-4 國中學生學校希望感量表信度分析表 因素 題數 Cronbach's α值

(N = 221) 重測信度係數(N = 142)

生涯目標性 5 .847 .590**

課業自我評價 7 .868 .660**

生涯自我評價 5 .879 .526**

可能性 3 .860 .462**

課業目標性 5 .856 .669**

整體量表 25 .940 .676**

**p<.01

二、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

本研究採用陳李綢、蔡順良(2009)所編製的「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做為評 量國中學生生活適應情形的研究工具,量表內容如下:

(一)量表編制之理念與架構

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主要依據A.L.Edward的心理需求理論以及訪談國高中職 教師,以中學生實際情況作為編製架構,參考Sternberg(1994)的PRSVL模式、

Ford(1994)生活系統適應論與Chiu、Hong和Dweck(1994)人格與智力統合說等做為 生 活 適 應 與 問 題 解 決 能 力 的 研 究 架 構 , 以 探 討 青 少 年 自 我 統 整 與 適 應 的 Erikson(1983)心理社會論與Chickering(1969)的七項心理社會發展向度做為理 論基礎(陳李綢、蔡順良,2009)。其適用對象範圍從國中七年級至高中三年級 學生,屬於自陳量表,內容共分為八個分量表,分述如下:

1.自我定向:個人對生活目標、生活方式、工作方向與職業的自我定向感。

2.家庭適應:個人對家庭中父母、兄弟姊妹、親戚的相處及交往的關係。

3.社會適應:個人對社會中的生活環境及與朋友的相處及交往的關係。

4.人際關係:個人與同學、朋友、家人的相處及交往的關係。

5.學習適應:個人運用技巧解決及調適在學習方面困難的能力。

6.自我意識:個人對周遭人事物有明確的覺察及認知能力。

7.工作適應:個人運用技巧解決及協調工作方面問題的能力。

8.自我勝任:個人對自己學習、領導、運動等技能的勝任感。

(二)計分方式

「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分為8個分量表,共64題,採用Likert四點量尺,包 括「完全符合」、「大部分符合」、「不符合」以及「完全不符合」,給分標準 依序為4分、3分、2分以及1分,題目內含有正負向題,受試者依自己目前的生活 適應情形作答後,分別計算八個分量表與全量表原始分數,得分越高代表其生活 適應越佳。

(三)信度分析

「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以量表的內部相關、折半信度、重測信度與內部一 致性四方面來說明信度,其結果顯示此量表具有穩定性與一致性,分項說明(陳 李綢、蔡順良,2009):

1.量表內部相關從.36到.90間不等,達到.01的顯著相關。

2.折半信度係數介於.80至.92之間,達到.05的顯著相關。

3.重測信度是以213位受試者間隔三星期後進行重測,信度介於.67至.86之間,達 到.01顯著相關。

4.全量表內部一致性係數為.97,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係數介於.78至.93間,達 到.01的顯著相關。

(四)效度分析

此量表以因素分析、建構效度與效標關聯效度分析效度,說明如下(陳李綢、

蔡順良,2009):

1. 因素分析:本量表選擇採用主成分因素分析法,利用最優斜交法轉軸,限定抽 取八項因素,共有一個特徵值5.55,解釋生活適應達69.34%,代表本量表的 八個因素皆與生活適應有關聯。

2. 建構效度:本量表以「整體模型適配度」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在絕對適配度、

增值適配度與精簡適配度皆達到標準。

3. 效標關聯效度:以陳李綢與蔡順良於2006年所編製的《中學生情緒智慧量表》、

《中學生個人特質量表》、《中學生人際關係量表》與《中學生自我效能量表》

作為校標。本量表之全量表與分量表皆與《中學生情緒智慧量表》、《中學生 個人特質量表》、《中學生自我效能量表》各分量表以及《中學生人際關係量 表》部分分量表達顯著相關。

第四節 研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