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學生在學校希望感的差異情形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學生在學校希望感的差異情形

平均數與標準差,以及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學生的差異情形,以回答研究問 題一「不同性別、年級及家庭結構的國中學生的學校希望感差異為何?」,茲分 述如下:

一、性別與學校希望感

臺北市、新北市與基隆市三區國中學生其不同性別在學校希望感的比較研究 結果顯示,男生在學校希望感平均數為73.009,標準差為14.283,女生平均數為 73.276,標準差為13.572,平均數差異考驗的t值為-.290,顯著性

p

值為.772,未 達顯著水準,因此,雖然國中男生在學校希望感的平均數低於國中女生,但平均 數差異檢定未達顯著水準,故表示不同性別的國中學生在學校希望感無顯著不同。

接著,從學校希望感之生涯目標性、生涯自我評價、課業目標性、課業自我 評價與可能性五項因素進行比較,如表4-1-1得知:

1.國中男女生在「生涯目標性」(t=-.733,

p

>.05)、「生涯自我評價」(t=1.813,

p

>.05)、「課業自我評價」(t=-.473,

p

>.05)與「可能性」(t=.727,p>.05),

四者在不同性別上無顯著不同。

2.不同性別國中生在學校希望感之「課業目標性」(t=-2.177,

p

<.05),女生 的平均數(M=14.763)顯著高於男生(M=14.277),結果表示國中男女生在「課

業目標性」有顯著差異,且女生顯著優於男生。 希望感之整體與五項因素皆達顯著差異。且整體學校希望感(F=12.083,

p

<.01) 達顯著水準,經過Scheffe進行事後比較,七年級組大於八年級組,代表七年級組 與八年級組的平均差異達到顯著,而七年級組與九年級組的差異也達顯著,但八

年級組與九年級組的平均差異未達顯著,故可知七年級組的整體學校希望感得分

三、家庭結構與學校希望感

不同家庭結構在學校希望感進行比較研究,雙親家庭在學校希望感平均數為 74.078,標準差為13.384,非雙親家庭平均數為69.324,標準差為15.390,平均 數差異考驗的t值為3.797(

p

<.01),達顯著水準,因此,雙親家庭的國中學生在 整體學校希望感顯著高於非雙親家庭的國中學生,故表示不同家庭結構的國中學 生在學校希望感有顯著不同。

接著,不同家庭結構在學校希望感之生涯目標性、生涯自我評價、課業目標 性、課業自我評價與可能性五項因素進行差異比較如表4-1-4得知:不同家庭結構 之國中生在「生涯目標性」(t=2.656,

p

<.05)、「生涯自我評價」(t=3.091,

p

<.05)、「課業目標性」 (t=3.104,

p

<.05)、「課業自我評價」 (t=4.180,

p

<.01)與「可能性」 (t=2.107,

p

<.05)皆有顯著差異,因此,雙親家庭的國 中生在學校希望感之生涯目標性、生涯自我評價、課業目標性、課業自我評價與 可能性顯著高於非雙親家庭的學生。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假設1-3:「不同家庭結構的國中生的學校希望感有差異」

得到支持。

表4-1-3 不同家庭結構之國中學生在學校希望感之生涯目標性、生涯自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