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工具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3-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自編之「國小教師知覺校長激勵語言與工作投入關係之調查問卷」作 為研究工具。問卷內容除了問卷說明、填答者基本資料外,主要係由二個量表組成,

第一部分為「激勵語言模式量表」,第二部分為「工作投入量表」,詳述如下:

ㄧ、基本資料

國小教師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齡、職務、服務年資、教育程度、學校規模、學 校所在地等七個屬性。

二、激勵語言模式量表

本研究採 Sullivan(1988)發展的「激勵語言模式」,Sullivan 針對釐清員工的工 作角色及工作任務、與員工分享情感、闡明企業文化內涵三方面,發展出三種溝通語 言,然而這三種溝通語言是設計適用於企業,對象是主管之於員工。本研究參考 Sullivan(1988)、蔡樹培(2000)、楊德理(2006)等編製之「激勵語言模式量表」,

將這三種語言模式修改,對象轉變為校長之於教師,內容如下:

(ㄧ)「指導性語言」

目的在給予教師充份的工作指導,以提升教師對工作的投入程度。包含:

1. 給予教師有關工作內容的解釋與引導。

2. 提供改進工作績效的建議。

3. 指導解決工作問題的方法。

4. 明確指出工作績效的評鑑標準及獎懲方式。

5. 告知有關可能影響工作的過去經驗與未來發展。

(二)「同理心語言」

目的在展現校長對教師的體恤、鼓勵與關懷。包含:

1. 誇讚教師的良好工作表現。

2. 鼓勵教師為工作付出的努力。

3. 表示關心教師的工作滿意度與工作樂趣。

4. 支持教師的專長發展與生涯規劃。

5. 展現對教師的信任。

(三)「意義建構語言」

目的在使教師了解學校的文化環境,如學校的組織架構、規範、規則、價值觀 等,包含:

1. 說明學校曾經經歷過的關鍵事件。

2. 描述那些教職員是被敬佩的對象。

3. 講述已經離職教職員的相關故事。

4. 說明學校會對哪些行為給予鼓勵。

5. 提供有關如何融入學校其他組織成員的建議。

本研究編製之教師知覺校長激勵語言量表共 21 題,1~8 題為「指導性語言」,9~14 題為「同理心語言」,15~21 題為「意義建構語言」。本量表邀請 5 位教師與 2 位校長 對量表內容進行審查,並發放 30 份問卷做問卷預試,信度 Cronbach’sα值為.93,具 有相當良好之信度。

三、工作投入量表

本研究參考國內學者陳玫妤(2005)、郭正忠(2006)、林宗賢(2007)等人的論

點重新編製「國小教師工作投入量表」,內容包含「工作認同」、「工作參與」、「工作 專注」、「工作評價」、「工作樂趣」五個項度,分述如下:

(ㄧ)「工作認同」

1. 學校的願景能作為我教學的依據。

2. 我認同學校所舉辦的各項教學措施及活動。

3. 我會主動協助學校各項活動。

4. 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工作行業,我仍然會選擇從事教育工作。

(二)「工作參與」

1. 我願意配合並擔任學校的行政工作。

2. 我會主動參與並協助學校各項教學活動。

3. 我樂於參加學校所舉辦的各項會議。

4. 我通常會提前準備好上課需要的教材及教具。

(三)「工作專注」

1. 為了完成與教學有關的工作,我願意額外付出時間和心力。

2. 我會想辦法解決教學工作上所發生的問題。

3. 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在學校相關的工作上。

4. 我會為了讓學生有更豐富的學習,而廣泛蒐集教學相關資料。

(四)「工作評價」

1. 我對現在的教學工作感到滿意。

2. 我會以教學成果的好壞來評價自己的能力。

3. 我覺得從事基礎教育工作是件很有意義的工作。

4. 我以身為國小教師為榮。

(五)「工作樂趣」

1. 當學校相關工作順利完成時,我會感到很快樂。

2. 當學生學習或行為有進步時,我會感到很快樂。

3. 當我的專長在工作中得以發揮時,我會感到很快樂。

4. 當我的教學或其他工作表現受到肯定時,我會感到很快樂。

本研究編製之教師工作投入量表共 19 題,1~3 題為「工作認同」,4~7 題為「工

本量表邀請 5 位教師與 2 位校長對量表內容進行審查,並發放 30 份問卷做問卷預試,

信度Cronbach’sα值為.85,具有相當良好之信度。

本研究問卷填答的尺度設計採李克特四點量表,因若採五點量表,擔心填答結果 都是中間選項「普通」,為讓填答者清楚、精確表明同意程度及重要程度,以利做資 料分析 IPA 分析,故設計四點量表。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