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透過量化與質性的資料以達成研究目的,因此研究工具分別為蒐集量化 資料的問卷,以及蒐集質性資料的訪談大綱,茲分述如下:

壹、量化問卷

本研究採用的問卷為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及文獻探討,並且參考專家之 建議,自行編製「國中教師使用『均一教育平台』之現況」問卷。量化問卷之編製 分為擬定問卷架構、建立專家效度、實施問卷預試,以及編製正式問卷等四部份說 明如下:

一、擬定問卷架構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以及相關文獻探討,建構出問卷的三大部份,分 別為「教師個人資料」、「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結合教學的情況」,以及「使用『均 一教育平台』結合教學的考量面向」,以下說明各部份:

(一)教師個人資料

包含屬教師背景因素的「性別」、「年齡」、「教學年資」、「身分別」、「目前職稱」、

「主要任教領域」和「網路科技使用情況」。

(二)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結合教學的情況

此部份主要為瞭解教師使用平台之情況,包含調查瀏覽平台與否、使用與否、

對平台的發展建議、曾經使用的課程別、仍持續使用的課程別、課程的持續時間、

使用頻率、運用「翻轉教室」與否、使用的方式,以及使用期間進行的課堂教學活 動等。

(三)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結合教學的考量面向

根據相關文獻探討以及斟酌本研究的主題之後,將此部份分為三個面向探討,

包含「科技創新面向」、「機構與環境面向」和「教師個人面向」。

二、建立專家效度

本研究依據問卷架構,自行編製出「國中教師使用『均一教育平台』之現況」

問卷,為了減少因問卷題目設計不佳所產生的測量誤差,研究者於問卷初稿編製完 成後便進行專家效度之建立,乃邀請三位專家協助指導各題內容,以確認問卷之適

表 3-1

評析專家效度問卷之名單

代稱 服務單位及職稱 研究領域

H 教授 國立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教授

教育科技、師資培育

S 教授 私立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教授

創意與科技融入學習、化學視覺化學習、

問題解決技巧應用

C 老師 宜蘭縣國中教師 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結合教學、平台志工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研究者彙整三位專家對問卷所給予的寶貴意見,經與指導教授逐項討論並修正 後,遂整理出專家審查意見彙整(參見附錄一),並且發展出本研究之預試問卷(參 見附錄二),以下重點摘錄各部份的調整內容:

(一)第一部份: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結合教學的情況

1. 本部份原敘述為:實施「均一教育平台」導入教學,經專家建議後統一修改為:

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結合教學。

2. 為了更明確地將受試教師分類,因此新增兩題詢問教師是否曾經自行瀏覽過「均 一教育平台」,以及未曾自行瀏覽平台的主要原因,以利後續提出研究結論與 建議。

3. 為了將問卷調查資料作為訪談的基礎,新增兩題詢問教師未使用平台結合教學 的主要原因,以及對平台的建議。

4. 配合本研究欲了解教師使用平台結合教學的方式,新增一題詢問是否運用「翻 轉教室」方式於平台的教學。

5. 本部分原有8題,經增加五題且合併原題號7.和8.成一題,最後總題數為12題。

(二)第二部份: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結合教學的考量面向

1. 本部份原有48題,將原題號5.、6.、7.的「課程影片或練習題」拆開成獨立題目,

因此新增三題,並且刪除原題號24.,最後總題數為50題,其中題號1至22屬科技 創新面向,題號23至38屬機構與環境面向,題號39至50屬教師個人面向。

2. 原題號37.之題目所包含的內容放在原位置較顯突兀,因此將其移至題號49.。

3. 選項中符合填答者看法之程度,原本由左而右依序為5非常同意、4同意、3尚可、

2不同意、1非常不同意,但較不符合一般填答者將程度由低至高的排列順序,

因此調整後依序為1非常不同意至5非常同意。

(三)第三部份:教師個人資料

1. 本部份新增兩題詢問教師身分別以及網路科技使用情況,總題數調整為7題。另 外,將教師個人資料放至第三部份作答,以用來避免受試教師因填寫個人資料 而影響後續作答。

2. 為了讓受試教師填答目前職稱時,不會混淆或重複勾選,因此重新釐清各選項,

最後修改為教師兼教務處行政、教師兼非教務處行政、導師、科任教師四類。

教師兼行政係指學校教師兼任行政工作者,包含主任和組長等職,區分教務處 與其他處室之目的在於「均一教育平台」的推廣與教學密切相關,屬於教務處 辦理的業務,因此欲分析行政工作職掌是否會造成影響。

3. 主要任教領域中語文領域分為國語文與英語,在學校課表內亦將之區分為兩科,

因此直接拆成兩個選項勾選,較不會造成受試教師的困擾。

4. 為了更確切瞭解受試教師的網路科技使用情況,遂參考 Hung 等人(2010)的研 究,選取相關內容並新增第 7 題為網路科技使用情況。

三、實施問卷預試

本研究之預試問卷的發放採立意取樣,選取宜蘭縣一所與研究場域同屬偏遠地

年 11 月中合計發放 30 份問卷,成功回收 26 份,經檢視所有問卷皆填答完整,共計 有 26 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達 100%。

表 3-2

預試問卷之回收結果 問卷發放

(份)

實際回收

(份)

回收率

(%)

有效問卷

(份)

有效回收率

(%)

30 26 86.7 26 100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製。

本研究依據 26 份有效問卷蒐集之資料,確認教師理解問卷的第一部份及第二部 份,且教師個人資料的選項精確且互斥,填答上未有任何問題。此外,在信度方面,

由於本問卷第一部份為調查教師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結合教學的情況,目前並無 一定的實施標準,因此以專家效度評析之建議內容作為第一部份的信效度依據;至 於第二部份則以 Cronbach’s α 係數考驗內部一致性,得到信度係數在科技創新面向 為.948、在機構與環境面向為.779、在教師個人面向為.949,整體信度係數為.957,

依據吳明隆(2007)表示分量表的信度係數在.70 至.80 間為佳(信度高),總量表大 於.90 為非常理想,因此可見本問卷之信度相當好。

另外,預試回收資料顯示第一部份尚有語意混淆之題目,經與指導教授討論後,

說明修改內容如下:

(一)第一部份第 2 題有關教師未曾自行瀏覽「均一教育平台」的最主要原因,有 部份教師勾選「其他」表示不知道有此平台,因此加入「不知道平台」的新 選項。

(二)第一部份第 3 題詢問教師是否曾經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結合教學,有教師 使用平台的數學課程,但因為該科目並非其主要任教領域,因此勾選「否」。 但是研究者欲瞭解的是教師是否有使用平台於教學,並非一定是結合任教領

域;為了避免填答者誤解題意,將本題目改為:您是否曾經使用「均一教育 平台」幫助學生學習(包括導師輔導學生)?

(三)第一部份第 4 題有關教師未曾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結合教學的最主要原因,

有部份教師勾選「其他」表示平台未提供任教領域之課程,為原選項中「沒 適合的課程內容」所代表的意思;為了讓填答者清楚瞭解該選項,因此將其 修改為「無任教領域的課程內容」。

(四)第一部份第 12 題有關教師使用「均一教育平台」期間,會在課堂中進行的相 關教學活動,此題為複選題,部份教師有安排相關活動卻也勾選「未安排其 他教學活動」,研究者推測其誤會此選項語意成偶爾未在課堂中安排教學活 動,為了讓填答者清楚瞭解該選項,因此修改為「未曾安排其他教學活動」。

四、編製正式問卷

經調整預試問卷內容後,遂發展出本研究之正式問卷(參見附錄三),分為三大 部份共計 69 題,各部份題型與計分方式說明如下:

(一)第一部份: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結合教學的情況

本部份共 12 題,其中第 1 和 3 題為是非題兼跳答題,第 5 題為自由填答題,第 6、7 和 12 題為複選題,其餘各題皆為單選題;部份題目提供「其他」選項,若有與 受試教師想法不同或描述不精確的地方可詳加說明。

(二)第二部份: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結合教學的考量面向

根據相關文獻探討以及斟酌本研究的主題之後,本部份分為三個面向探討,包 含科技創新面向、機構與環境面向和教師個人面向共50題。各題選項採用李克特

(Likert)五點量表方式計分,由受試教師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尚可」、

「同意」、「非常同意」中,勾選符合看法之程度的選項,五個選項的分數依序為1 分、2分、3分、4分、5分,越高分表示該題目越能代表受試教師使用平台結合教學 之考量面向。

(三)第三部份:教師個人資料

本部分共 7 題,包含性別、年齡、教學年資(含代理代課)、身分別、目前職稱、

主要任教領域和網路科技使用情況,其中網路科技使用情況分為三個子題,各子題 選項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方式計分。

貳、質性訪談大綱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擬定訪談大綱(參見附錄四),分為任教概況、使用 平台結合教學之情況、考量面向,以及心得感想四個主要面向,並且以三位受訪教 師之問卷調查結果為基礎,彈性調整個別訪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