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我國於 2014 年正式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為了因應學生學習需求的改變,

教師在課程與教學的規劃上亦必須有所調整,才能真正達成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

成就每一個孩子以及厚植國家競爭力等三大願景。隨著網路科技快速的發展,國內 外陸續建置網路學習平台以提供開放式的線上課程,藉由混成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的方式,將實體課堂教學結合線上課程,讓學習延伸到教室之外,促使教師 重新檢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透過多元的課程設計及創意的教學活動,使學習者 主動探究知識並且建構自主學習的能力(引自 Mana & You, 2014)。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自 2014 年 3 月起與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進行深度合作,

以「均一教育平台」作為學校老師的教學支援平台,並且透過縣市層級的推動,系 統性地整合相關資源以提供老師與學生在教與學上的支持(吳明柱,2015a,2015b)。

因此,本研究以宜蘭縣舟河國中(化名)進行研究,採用量化問卷及質性訪談途徑,

探討教師使用「均一教育平台」之情況與考量面向,以提供相關單位及人員改善教 學品質之參考。

本章旨在說明本研究之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名詞釋義以及研究 範圍與限制,茲分為四節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教學現場積極推動教師專業成長以提升教育品質

我國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三大願景之一便是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其中 教育部擬定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中課程與教學面向,便提到要落實 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與品質提升,更在提升國中教育品質方面,詳細指出辦 理補救教學、修訂學生成績評量準則、辦理國中教育會考以及推動教師專業成長。

在地方政府的協助之下,以直轄市、縣(市)精進教學推動小組為核心,整合行政 人力、計畫與資源,結合國教輔導團、領域召集人、種子教師及學校教育人員共同

推動課程教學發展,透過規劃一系列的教師專業成長課程,例如:辦理「國中活化 教學列車計畫」;辦理現職教師有效教學 5 小時、多元評量 6 小時、補救教學 8 小時 及差異化教學 3 小時的研習課程等,引導教師思考教學的本質、提升自我的教學能 力,並進而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

雖然教師被要求全數參與上述各項研習,且各校廣為推行補救教學課程、提倡 多元評量與差異化教學等概念,希望透過教學與評量方式的改變,讓每位學生皆能 發展自己的潛力並且從中獲得學習信心;然而,研究者在教學現場觀察到的實際情 況並未改善,教學仍是由教師主導的單向講述方式,並未出現全面性的改善。

貳、利用資訊科技改善原有的教學方式

對於新時代的教師來說,想擁有良好的教學品質,除了課程的妥適安排與創新

的教學策略外,教學資源的利用也是不可或缺的(白亦方,2002)。一般而言,教學 資源可分為書面素材資源與非書形式資源,前者如教科書、習作、測驗卷等為教師 所常用之教學資源,而後者如網路資源、教育科技等的教學運用則較為少見。教育 部(2008a)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裡指出中小學教師大多僅利用文書處理軟 體、簡報軟體等科技軟體呈現課程內容,或是直接連網播放網路影片進行教學活動。

事實上,近年來網路教育資源十分豐富,包括教師們的共同備課社群、個人教學部 落格,以及可提供師生互動的網路教學平台等都可視為可用的教學資源。

國外知名的網路學習平台,如 Khan Academy、Coursera、Udacity 等提供開放式 的線上課程,讓學習不侷限在教室課堂內,而是透過混成式學習的概念與翻轉教室 (flipped classroom)的學習手段,將主要的知識呈現在教學影片中供學生自學,而實體 的課堂時間則用來討論影片內的知識、進行實作活動或是延伸學習概念等,讓教師 在與學生面對面的學習環境中,可以真正進行雙向溝通的教學活動(Bergmann &

Sams, 2012)。至於國內則有由信望愛文教基金會建置的「Learn Mode 學習吧」平台,

由臺大葉丙成教授與學生所共同開發的「PaGamO」遊戲學習平台,以及由財團法人

正如同 Khan Academy 的創立宣言:「只要善加利用現有科技,在所有地方,讓所有 人都能接受免費的一流教育。(Our mission is to provide a free, world-class education for anyone, anywhere.)」(王亦穹譯,2014;Khan, 2012),也就是說藉由資訊科技的發展,

學習延伸到教室之外,讓不同地區的學習者也能享受到相同的學習機會。

本研究所關注的「均一教育平台」是由誠致教育基金會獲得 Khan Academy 中文 版授權而成立,也就是將 Khan Academy 的平台內容翻譯成中文,再根據台灣的教育 環境脈絡開發其他學科課程,並且保留了平台原有的學習機制,將國外的學習經驗 移植到台灣。Khan Academy 平台除了有教學影片和練習題供學生線上自學之外,更 發展呈現個別學習數據的機制,讓教練與學生掌握學習概況,並且針對學習困難進 行補救。Murphy、Gallagher、Krumm、Mislevy 與 Hafter(2014)做了一個兩年的長 期研究,主要探討使用 Khan Academy 融入美國 K-12 學校教學的情況,研究發現平 台能提供學習者額外的學習機會、促進差異化的學習、給予即時回饋,以及自我主 導學習進度;此外,使用平台的教師亦提出將平台融入教學能提升教學能力,每週 至少一次固定觀看學生學習數據更有助於教學,最重要的是教師感受到美好的教學 經驗,並且願意持續使用平台。然而,該研究還發現教師視 Khan Academy 為輔助原 有教學的工具,並非讓平台學習成為主要的核心課程,因此進一步指出 Khan Academy 帶來的正面學習成效,不能單看平台的學習內容與機制,而是必須將原有的課程教 學搭配一併做討論,也就是說平台融入教學的方式,其重要性遠超過僅有學習成效 的探討。

此觀點與本研究的動機相符,研究者認為在探討使用平台結合教學的成效之前,

更應該關注教師決定採用科技融入教學的整體考量歷程。迄今搜尋有關教師使用「均 一教育平台」的各項資訊,所得到的內容多為使用平台結合教學後的結果,例如:

平台 Facebook 粉絲團公開的活動內容、片面表達使用該平台可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 興趣的研究,或是教師使用平台的個人教學經驗分享等;綜觀各項資料,尚欠缺嚴 謹的科學證據足以充分支持平台的學習成效、動機的提升與學習態度的改變之間的 關聯。

叁、教師為善用科技結合教學之關鍵人物

不論是隨著時間推進的資訊科技的更迭,或是網路教學平台的功能擴充,國內 外相關研究指出最重要的還是教師本身是否願意改變,以及如何改變教學方式,把 實體學校課堂的效用發揮到最大(王亦穹譯,2014;吳明柱,2015a;張益勤,2014;

葉丙成,2015;廖怡慧,2012;劉世雄、尹玫君,2006;Ash, 2012; Bruyckere, Kirschner,

& Hulshof, 2015; Tucker, 2012)。葉丙成(2015)強調善用科技結合教學的重點在於 教師課堂所使用之教學策略,教師的角色應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習的引 導者」,將學習的責任回歸到學生身上,讓學習者建構自主學習的能力。此精神正可 以回應白亦方(2002)談論到 21 世紀教師所困擾的不會是不足與缺乏教學資源,而 是該如何加以整合運用、統整連貫相關資源的策略與智慧。

然而,要達到真正能夠主動運用學習科技或網路資源輔助教學,並且設計和規 劃能刺激學生思考的教學活動(包含課堂內與課堂外)並沒有想像中地容易實現。

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中指出,教師對科技的認知有 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與認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會直接影響其實 施科技融入教學的使用意願與態度,並且進而影響實際使用行為(Venkatesh & Davis, 1996);換句話說,教師對於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結合教學的考量面向會決定該如 何進行後續的教學活動,也間接影響了學生後續的學習歷程。

肆、縣市層級的推動支持教學需求

本研究場域所在的宜蘭縣為第一個與「均一教育平台」簽署合作備忘錄的縣市,

由縣政府單位強力推廣使用平台結合教學,並且舉辦多場相關研習,目標為透過善 用資訊科技結合教學的方式,改變教師原有的單向式講述教學,並且進而促使學生 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透過平台網站顯示,全台已有十六個縣市可透過縣內的 Open ID 登入「均一教 育平台」,包含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苗栗

功能發揮的效能高低與否,端視各縣市的合作推動程度。宜蘭縣在 2015 年透過縣內 教育資訊網路中心的協助,將縣內教師與學生身分配對,讓任課班級學生直接匯入 教師設定的學生名單內,平台使用起來更具便利性(吳明柱,2015c);同年間,更 提供各校 Chromebook 資訊車設備,讓資訊學習不再限制於電腦教室裡,並且辦理宜 蘭縣精進國中小教學品質計畫,邀請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呂冠緯先生與多名教師 分享其平台融入教學之實務經驗。以宜蘭縣這種方式,即透過縣市層級的合作推動,

較能有系統地支持教師在教學上的需求、提供必要的基礎設備與整合相關資源,對 於有心要改善現場教學困境的教師而言,縣教育處的行政協助會是支持教師願意持 續努力的關鍵(吳明柱,2015b)。

故本研究以研究者任教之宜蘭縣舟河國中(化名)為研究場域,並且以全體教 師為研究對象,探討在縣市層級的大力推廣之下,教師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結合

故本研究以研究者任教之宜蘭縣舟河國中(化名)為研究場域,並且以全體教 師為研究對象,探討在縣市層級的大力推廣之下,教師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