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工具

一、研究者

研究者是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英語學系九八級畢業生,因有離島保送資格,分 發回小琉球的國小服務,至今服務屆滿六年,其中有兩年半時間擔任英語專任教 師,三年半的時間擔任級任導師兼導師班英語老師。

二、協同研究教師

為了更為客觀的審視本研究的課堂教學執行上是否能夠達成預設的教學目 標,研究者邀請同校的李老師作為本研究的協同研究教師。李老師大學畢業於國 立嘉義大學英語學系,研究所畢業於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研究所,

目前擔任本校英語專任教師。研究者在旅遊情境融入英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教學 現場的呈現情形上,李老師亦能提供觀察的建議與協助。

三、英語學習動機量表

本研究之英語學習動機量表係參考陳靜宜(2009)所編製「英語學習動機量 表」改編而成。共計 38 題,內容分為兩部分。

(一)個人基本資料

第一部分針對學生的基本資料進行了解,共計有 8 題,分別為性別、出國經 驗、父母親教育程度、父母親工作、父母親對孩子英語學習的看法及學生課後補 習狀況。

(二)英語學習動機量表

此部分共計 30 題,分成四個構面。

1. 外在動機:此構面共計 9 題,以了解外在環境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因此構面的題項七「父母叫我念英語時,我才會開始念。」修正的項 目總相關為負值,且影響構面整體信度,故在資料分析上略過此題項。

2. 內在動機:此構面共計 8 題,以了解內在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3. 校內學習:此構面共計 5 題,以了解學生校內學習的狀況。

※因此構面的題項三「我學習英語,比其他科目認真。」修正的項目總相 關未達 0.3,且影響構面整體信度,故在資料分析上略過此題項。

4. 課後學習:此構面共計 8 題,以了解學生課後主動學習的狀況。

量表作答計分是採用李克特四點量表(Likert-type four point scale ),每個題項 有四個選項:「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學生依自己的看 法勾選,並分別給予 4 分、3 分、2 分、1 分;反向題得分與一般題目相反,回 答「非常不同意」得 4 分,「不同意」得 3 分,「同意」得 2 分,「非常同意」得 1 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英語學習動機越高。

本量表在本研究中共施測兩次,在旅遊情境融入英語教學課程開始前對學生 施測一次,並在課程結束後再對學生施測一次。透過課程前、後的測驗結果,觀 察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是否因旅遊情境融入英語教學課程的實施而改變,以及其 變化情形。

因課程前後歷時三週,學生的基本資料並無太大改變,觀察學生課程前後所 填寫的量表個人基本資料部分,發現前後一致,代表學生皆是認真填答,也代表 此量表所蒐集之資料,有可信度及嚴謹度。

四、英語聽說測驗

因本研究旅遊情境融入英語教學的課程設計,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聽說 方面的能力,以改善學生平常比較偏重讀寫,忽略聽說,以致於很多學生在學習 多年的英語後仍無法使用英語做簡單口語溝通的情形。另外,在旅行中,與人的 溝通、互動大多是以聽和說為主,故本研究的英語學習成效以學生英語聽說能力 為主。

本研究之英語聽說測驗,以「點餐」為主題。點餐時的會話是學生在五年級 下學期已學過的內容,所以在旅遊情境融入英語教學課程實施前,以此為英語聽 說測驗主題,檢視學生是否有辦法將之前已學過的會話應用在情境對話中;並在

全部的課程結束後,以同樣的聽說測驗,再對學生施測一次,以檢視學生在上完 旅遊情境融入的英語課程後,是否達成在情境中實際運用英語溝通的學習目標。

並透過課程前、後的測驗成績,觀察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是否因旅遊情境融入英 語教學課程的影響而改變,以及其變化情形。

聽說能力測驗屬於主觀性測驗,為求計分的客觀性,將本測驗學生的英語聽 說表現分成五等級描述,測驗等級越高表示英語學習成效越好;另外,也請協同 研究老師一起擔任評分的教師,以增加評分之客觀性。

本測驗參照李盈潔(2008)所編製的國小英語口語評量評分等級表,以及覃 怡華(2011)所編製的口語表達內容評量表加以改編,將本測驗聽說能力評量表 依研究對象程度進行五等級描述,如表 3-2。

表 3-2

學生聽說能力評量表

等級 描述

1 對話過程中完全聽不懂問題,以致答非所問或無法回答。

2 對話過程中可以聽懂少數問題,並勉強做簡短回答。

3 對話過程中可以聽懂大約一半的問題,並做簡短回答。

4 對話過程中可以聽懂大多數問題,並正確回答。

5 對話過程中可以完全聽懂問題,並正確回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