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個人基本資料表」、

「母親管教方式量表」、「幼兒依附關係量表」及「兒童社會行為量表」四種,分 別說明如下:

壹、 個人基本資料表

此資料表為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蒐集受試者之個人及家庭背景資料,本資 料表內容包括兩部分:幼兒基本資料、母親基本資料,分別說明如下:

一、 幼兒基本資料

(一) 性別:1. 男生;2.女生。

(二) 年齡:1. 滿 4 歲~未滿 5 歲;2.滿 5 歲~未滿 6 歲;3. 滿 6 歲。幼兒 的實足年齡,確保受試對象年齡在四至六歲範圍之內。

(三) 家中子女數:家庭中包含受試幼兒之子女數目,1.1 個;2. 2 個;

3. 3 個;4. 4 個或以上。

二、 母親基本資料

(一) 教育程度:分為 1.識字但未上小學;2. 小學肄業、畢業;3. 國中肄 業、畢業;4. 高中職肄業、畢業;5. 大學肄業、畢業;6.

專科學校肄業、畢業;7. 研究所及以上。

(二) 就業狀況:分為 1. 全職家庭主婦;2. 兼職工作;3. 全職工作:

4.其他,共四個等級。

55

貳、 母親管教方式量表

一、 編製來源與內涵

本研究採用之「母親管教方式量表」的最初來源,為王鍾和(1975)依據幼兒 對父母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所給予的獎勵或處罰的要求或反應而編制之「父母養 育子女態度量表」為評量的依據。該問卷以幼兒所知覺之父母管教方式作評量依 據,以圖畫的形式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情境,由研究者先講述問題的內容,再 讓幼兒依自己所知覺到父母親的管教方式回答。因有感於王鍾和(1975)編製之量 表距今已三十多年,恐怕題目內容會因時代變遷而有所偏差,故採用謝佳芳(2007) 的修訂版本,謝佳芳把「獎勵」和「處罰」修訂為「要求」及「反應」兩向度,

新編的情境式設計量表,以研究幼兒對父母管教方式的知覺,而本研究針對的只 為母親,故更名為「母親管教方式量表」。

二、 評量與計分

本量表共有十題題目,題本包含幼兒正向及負向的行為表現情境,由研究者 以一對一的方式與受試幼兒進行,請幼兒說出量表圖片中的行為表現情境,以及 自己與母親在同樣情境中的反應方式。

計分方式由研究者按照幼兒的回答來評分,10 題題目中分別有 5 題是正向 題,5 題是負向題,正向題目中主要評量「反應」向度,負向題目則評量「要求」

向度。所謂的「要求」表現為行為控制、監控、直接對抗和堅持管教等回應;「反 應」向度的表現為溫暖、互惠、清楚溝通、討論和依附等回應。若母親在「要求」

向度有回應得一分,反之得零分;在「反應」向度的評分亦是如此。統計各題「要 求」與「反應」的分數,分數越高者,表示幼兒知覺到母親採用「要求」與「反 應」管教方式的程度越高。

56

三、 信度與效度

根據謝佳芳(2007)修訂版本中,對量表題目進行的預試調查,及以主成分分 析法進行統計分析,根據文獻構念強制抽取兩個因素,以最大變異法進行直交轉 軸,累積解釋變異量為 52%,選取因素負荷量大於.49 的題目共十題來分析,得 到 KMO 值為.71,累積解釋變異量達 60%。

在信度方面,母親管教方式量表的 Cronbach α 值為.8012,謝佳芳(2007) 也針對量表進行評分者信度及再測信度考驗,以不同評分者評分 20 份量表,得 到相關系數結果為.71,再測信度為.92,可見此量表信度頗佳。

參、 幼兒依附關係量表

本研究採用劉佳閔(2005)編製的「幼兒依附關係量表」,綜合國內外專家 學者們研究依附關係的結果所編製而成,目的在於測量幼兒的依附關係。

一、 量表內容

「幼兒依附關係量表」共有 21 題,包含三個因素,茲將此三種因素之意義 及其對照題目說明如下:

(一) 「安全依附」:安全依附的幼兒與母親維持親密熱絡的關係,母親離開 時,會顯得焦慮不安,但在重聚後,緊張情緒會緩和下來,並會主動歡迎母 親。此類型的幼兒較信賴別人、順從,且具有同理心,對同儕有較少的敵意,

且較少出現問題行為。題號為第 1、2、5、6,共 4 題。

(二) 「矛盾」:矛盾的幼兒與母親經分離而重聚後,會表現矛盾的情感,認 為別人的態度無法預測,沒有安全感,且有時跟陌生人的互動會比跟母親互 動還要親密。題號為第 4、9、10、11、20、21,共 6 題。

(三) 「逃避混亂」:逃避混亂的幼兒和母親缺乏情感的聯繫,不親近母親,

在母親離去時不會表現出痛苦;當母親返回時,也不會有特別的反應。他們 常感到自己被拒絕,表現出較多負向的自我概念,缺乏耐性及較不穩定的行 為。題號為第 3、7、8、12、13、14、15、16、17、18、19,共 11 題。

57

二、 評量與計分

本量表由母親根據與幼兒子女生活互動的實際情形填答,採 Likert 式四點 量表,從四個等級中選出一個符合幼兒實際行為的等級。計分方式為「非常不同 意」得 1 分、「不同意」得 2 分、「同意」得 3 分、「非常同意」得 4 分。本量表 根據三種依附因素的題目平均得分,表示幼兒在該依附因素的傾向和表現程度。

三、 信度與效度 (一) 信度

原量表以 Cronbach α 值來進行各分量表之內部一致性分析,得到「逃避混 亂」的 Cronbach α 值為.82,「矛盾」Cronbach α 值為.68,「安全依附」Cronbach α 值為.69,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尚可。本研究針對正式樣本共 117 位幼 兒,使用 Cronbachα 來進行內部一致性考驗,作為信度之考驗。表 3-3-1 為幼 兒依附關係量表之信度考驗結果。

表 3-3-1

幼兒依附關係量表之信度考驗結果

量表名稱 題目數 正式施測 α 值 (n=117)

幼兒依附關係量表 21 0.77

安全依附 4 0.75

矛盾 6 0.66

逃避混亂 11 0.75

從表 3-3-1 可看到本研究幼兒依附關係量表之信度,除「矛盾」分量表 Cronbach α 值為 .66 外,其他分量表及總量表之 Cronbach α 值均高於 .75,

可見此量表信度不錯。

(二) 效度

劉佳閔(2005)所測量到「逃避混亂」的因素負荷量為.40 至.58 之間,「矛盾」

的因素負荷量為.38 至.59 之間,而「安全依附」的因素負荷量為.54 至.67 之間,

三個因素分別可解釋 14%、13%及 9%的變異量,累計可解釋 36%的變異量,故本 量表具有可接受的建構效度。

58

肆、 兒童社會行為量表

為了解背景變項、母親管教方式對幼兒社會行為表現之影響,本研究採用來 吳承珊(2000)所修訂游淑芬(1993)的「兒童社會行為量表」來評量幼兒的社會行 為表現。游淑芬(1993)的量表對象為四至八歲的兒童,故量表名為「兒童社會行 為量表」,而在吳承珊(2000)的修訂中,其研究對象為幼兒園大班幼兒,因此本 量表亦適用於測量幼兒的社會行為表現。

一、 量表內容

此量表分別有六個分量表,內容包括「攻擊行為」24 題,題號為所有的偶 數題;「退縮行為」共 6 題,題號為 7、17、27、37、41 及 47;「分心行為」共 6 題,題號為 9、19、29、39、45、49;「利社會行為」共 4 題,題號為 1、11、21、

31;「親和行為」共 5 題,題號為 3、13、23、33、43;「獨立行為」共 4 題,題 號為 5、15、25、35。

二、 評量與計分

本量表是由受試幼兒的主要教師依據平日對幼兒的觀察來填寫,採 Likert 五點量表,「從不如此」得 0 分,「很少如此」得 1 分,「偶而如此」得 2 分,「常 常如此」得 3 分,「總是如此」得 4 分,反向敘述題目則以四分到零分反向計分,

反向計分題題號為:第 18、24、28、30、32、34、35、40、44、48 題。最後加 總各分量表平均得分,得分愈高表示在幼兒園中該項社會行為頻率愈高。

三、 信度與效度 (一) 信度

在吳承珊(2000)對「兒童社會行為量表」的修訂中,正式施測時依有效樣本 (N=275)進行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考驗,得出結果除了「獨立行為」的 α 值 為.59 外,其餘各分量表皆有良好之信度,α 值均介於.78 到.95 之間,詳見表 3-4-1。

59

表 3-4-1

「兒童社會行為量表」各分量表之內部一致性系數

量表名稱 正式施測 α 值 (n=275)

兒童社會行為量表 .82

攻擊行為 .95

退縮行為 .80

分心行為 .78

利社會行為 .83

親和行為 .84

獨立行為 .59

資料來源:吳承珊(2000)。母親與教師的管教方式對幼兒社會行為影響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碩士論文。

本研究以有效樣本 117 位幼兒,針對兒童社會行為量表進行 Cronbach α 的 內部一致性係數考驗,得到總量表及各分量表之 Cronbach α 均高於.70,可見 此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信度良好,詳見表 3-4-2。

表 3-4-2

兒童社會行為量表之信度考驗結果

量表名稱 題目數 正式施測 α 值 (n=117)

兒童社會行為量表 49 0.79

攻擊行為 24 0.92

退縮行為 6 0.89

分心行為 6 0.86

利社會行為 4 0.82

親和行為 5 0.85

獨立行為 4 0.70

60

(二) 效度

原量表中,游淑芬(1993)以因素分析考驗其建構效度,得到可解釋的變異量 共 72.5%,量表內容選取因素負荷量絕對值為.50 以上之題目,最後得出 45 題。

在吳承珊(2000)的修訂中,有將樣本於「兒童社會行為量表」各分量表所得之總 分進行皮爾遜積差相關考驗,結果顯示,幼兒三種負向行為(攻擊、退縮、分心) 彼此之間達顯著正相關;三種正向行為(利社會、親和、獨立)彼此間也達顯著正 相關;而三種負向行為與三種正向行為之間呈顯著負相關。綜合兩位學者對「兒 童社會行為量表」的考驗,可見此量表頗具效度。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