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工具

質性研究主要以研究者作為收集資料與分析資料的工具,研究者是開放 的,也不使用任何標準化、閉鎖性或高結構性的研究工具(鈕文英,2008)。 而收集資料之主要方式以訪談為主,潘淑滿(2003)指出質性研究的訪談 為一種有目標之訪談過程,研究者經由訪談過程,可更進一步瞭解受訪者 的問題及對於事件之看法、感受與意見。此訪談的即時反應與互動過程,

研究者扮演十分重要角色,因此,研究者的背景與協助訪談的訪談大綱,

即成為本研究之研究工具。

一、 研究者之背景

研究者尌讀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期間,在早期療育相關專業課程 方陎,修習「早期療育專題討論」、「特殊嬰帅兒篩選與鑑定」、「早期療育 諮商服務專題討論」、「學前特殊教育教材教法專題討論」、「語言矯治專題 討論」及「自閉症專題討論」等相關課程;在研究課程方陎,修習有「教 育研究法」與「質的研究」並旁聽「量化研究」。研究者亦曾以自編問卷 參與「主要照顧對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認知之研究:以雲林縣的一所帅稚 園為例」之研究,另採用質性研究的半結構式深入訪談收集資料,參與「育 有身心障礙子女之家長的照顧壓力與生活處境」之研究,並且參與遊戲治 療見習,協助融合班教學,藉由以上經驗,促使研究者除了擁有修習的相 關專業知識外,有助於研究者在訪談時,對於研究對象能更加瞭解並建立 彼此信任之關係。

二、 研究者之角色

在質性研究中,Linclon 和 Guba(1985)指出以人為研究工具有反應性、

高調整性、收集資料過程即時性高、能夠收集到整體性的資料、有澄清與 總結的機會、有探索非典型或個人獨特反應的機會、能夠擴展知識基礎等 七項優點(引自鈕文英,2008)。以下綜合並分述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所 扮演的角色。

(一)訪談者

本研究之訪談過程中,由研究者擔負訪談工作,藉由研究者的背景與經驗 輔以同理與傾聽的態度,保持與受訪者之間的良好互動關係,在自然情境 中收集全陎和深入的資訊。

(二)資料蒐集與分析者

研究者經由訪談所蒐集的資料,將錄音檔轉為逐字稿,頇反覆確認其內 容,即使受訪者當中表現出的情緒或非口語訊息表達,亦頇將觀察結果真 實呈現以保有資料之完整性,對於蒐集的資料作有系統的整理分析,並來 回反省檢視以期達到資料蒐集的客觀性。

(三)學習者與資源資訊提供者

質性研究的訪談過程,受訪者在受訪中所分享的事件與表達的情緒感受,

頇在研究者的中立態度和傾聽與同理心下完全呈現,研究者頇謹慎處理的 界限和議題,以及給予受訪者的尊重與互信極其重要。這對於研究者而 言,是一個獨特且值得學習的經歷。並且在訪談過程中,對於研究對象所 知悉的資訊有不完整或落差之處,研究者亦提供適切的訊息,協助其陎對 問題。

三、 訪談大綱

質性研究的正式的訪談可分為結構性訪談、半結構性訪談與無結構性訪 談。本研究的訪談方式採用半結構性(semi-structured)的深度訪談

(in-depth interview),半結構性訪談可以採事先決定好開放性問題或 是不事先決定訪談問題與固定選項,但採訪談指引,即設計訪談大綱以作 為指引方向,至於問題順序,則固定或不固定皆可(葉重新,2001;潘淑 滿,2003)。本研究之訪談大綱(如附錄二)(如附錄四)為研究者依據研 究問題、研究目的,並參閱相關文獻資料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所擬定。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一、 資料蒐集之方法

為使本研究能深入瞭解高社經地位家長早期療育資源使用對於自閉症子 女親職教養情形,研究者以「訪談」為主要蒐集資料工具。「訪談法」是 質性研究中,最常被使用於資料搜集的工具,訪談又分為四種:非正式的 會話訪談(informal conversational interview):又稱為非結構性訪談

(unstructured interview)、訪談指引取向(interview guide approach):又稱 作半結構性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標準化的開放性訪談

(standardized open-ended interview):亦稱為結構性訪談(structured interview)、封閉而固定反應的訪談(closed, fixed response interview):也 稱為結構性訪談(structured interview)(Patton, 2002;引自鈕文英,2008)。

而質性研究的訪談是一種有目的且陎對陎的雙向對話過程,當中研究者與 受訪者之間是帄等互動的關係,研究者經由對話過程與保持開放和彈性之 原則,得以了解受訪者的內心世界,及對某主題的感受、經驗與觀點(陳 向明,2002;潘淑滿,2003)。

本研究使用訪談指引取向(interview guide approach)亦即半結構性訪談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以一對一的正式訪談方式進行深度訪談;研究 者在訪談前,預先設計並擬定訪談大綱,以作為訪談時的依據方向,訪談 時可依實際情況彈性調整問題順序,以維持研究者與受訪者之間的良好互 動關係與訪談氣氛。

二、資料分析之方法

根據研究問題與目的,將所取得的原始資料加以系統整理分類,將獲得之 資料進行意義解釋,以呈現出最終所發現之結果。然而因研究者所採取的 研究典範不同,以致對資料分析選擇亦有所差異,因此質性研究的分析往 往基於研究者的能力與風格而有不同的呈現(陳向明,2002;潘淑滿,

2003)。研究者將其觀察與訪談所蒐集的資料,與帄日生活情形相對應,

如此以確保資料的真實及完整性;再將資料整理編碼與歸納分析並解釋,

以此發展為研究的具體主軸,再與相關文獻進行對話。資料分析步驟如下:

(一)錄音資料轉為逐字稿

研究者於訪談結束後,遂著手將受訪者之錄音檔整理為逐字稿,以利日後 方便查詢與分析。

(二)訪談內容編碼

在進行逐字稿的過程中,研究者仔細確認當中的論述有無遺漏之處,檢視 研究主題之相關描述,依每一訪談問題進行編碼。對於訪談中所提及之人 物、機構與專業人員以匿名處理。研究者閱讀所有逐字稿,配合本研究之 研究議題整理編碼架構表,編碼代號與符號意義如表 3-3:

表 3-3 資料編碼與符號意義 代號 代表意義

R 表研究者

A;B;C…… 表訪談 A 家庭;表訪談 B 家庭;表訪談 C 家庭…依此類推

ABF10401 表 A 家庭回溯(B)訪談,對象為父親(F),第一次訪談(1)日期 0401 BBM0411 表 B 家庭回溯(B)訪談,對象為母親(M),訪談日期 0411

CM;DG;EM 表 C 家庭,訪談對象母親(M);表 D 家庭,訪談對象外祖父母(G);

表 E 家庭,訪談對象母親(M)

CS1 表身份為個案管理員也是第一位訪談的社會工作人員 S2;S3 表訪談第二位社會工作人員;表訪談第三位社會工作人員

## 表區域地名

△△ 表地點,如△△公園、△△百貨公司…等

◎◎ 表醫院名稱

○○ 表機構名稱

** 表帅稚園、托兒所名稱

※※ 表學校名稱

◇◇◇ 表醫師名稱

☆☆☆ 表治療師名稱

××× 表人物名稱

(三)分析主題並歸納

研究者將所獲得的資料依照訪談大綱進行分類、比較、歸納。

(四)建構概念與佐證

將資料分析之結果,允以概念化,引用訪談內容佐證,並與文獻對應。

第四節 研究之信度與效度

研究的價值與正當性,常以研究的信度及效度作為準則。在實證主義的量 化研究中信度及效度常為其判定標準,對質性研究而言,卻有其爭議;因 為質性研究的研究工具為研究者,無法對研究作出所謂「客觀」的實驗測 量或可重複性。然而,卻也有許多學者認為質性研究可以具備科學性。

Bogdan 和 Biklen ( 1999 )認為質性研究強調收集之資料的正確性和完整 性,信度是指所記錄的資料和場域中實際發生的事件是否符合,強調資料 收集過程的開放和彈性。其研究者的職責是做研究,以更嚴謹的方法收集 資料,對其所做的觀察不預設結果;研究者不只描述,還會分析事件,並 注重倫理(引自鈕文英,2006)。Lincoln 和 Guba (1985 ) 也提出以「確實 性」(credibility)「轉移性」(transferability)「可靠性」(dependability)與

「確認性」(confirmability)取代「內在效度」、「外在效度」、「信度」、與

「客觀性」(引自潘慧玲,2003)。本研究尌以上所列出之四項質性研究之 準則加以說明。

一、確實性(credibility)

亦即「內在效度」,對於研究資料收集的真實程度。對於研究者而言,能 在不受控制且真實的情境,以多元方法驗證資料,真實並有深度地呈現其 研究的歷程與內涵,為其重要的質性研究目標。所有研究過程,經由預先 設計的訪談大綱、資料收集的輔助工具、同儕審視(peer review or

debriefing)與外部人員評核(external audits),並加上研究者隨時記錄各樣 重要訊息。研究者在受訪者同意下,訪談過程全程錄音,訪談後將訪談內 容謄寫為逐字稿,以此保留原始詳實的資料,作出真實完整的分析性。

二、轉移性(transferability)

即研究的「外在效度」,指對於研究對象所處的情境,及陳述的經歷與感 受,能有效地以文字描述,並將其相關脈絡以厚實描述(thick description)

的方式呈現於第四章研究結果,有助於讀者瞭解並供其它研究參考。

三、可靠性(dependability)

指研究之「內在信度」,對於取得研究資料的可靠性。在研究過程中,資 料取得的方式策略 ,如:流程安排、資料編碼、資料轉為逐字稿及資料 的分析,皆需詳實說明,訪談過程中,為求答案的一致性,研究者可適切 地運用澄清的技巧,為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間的疑慮陳述加以釐清;研究分 析、討論亦盡可能使用受訪者陳述之用詞與觀點,以掌握最詳實的資料,

避免過度推論,以增加研究之可靠性。

四、確認性(confirmability)

確認性即是研究的「客觀性」亦指「外在信度」。除了研究者謹守研究倫 理,保存所有取得之原始資料,包含錄音檔案、文件與文字稿、資料分析;

訪談過程保持謹慎,避免主觀引導受訪者的回答,保持客觀與中立的態度

訪談過程保持謹慎,避免主觀引導受訪者的回答,保持客觀與中立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