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節依據第四章研究結果與所歸納的結論,分別尌政府與醫療單位、

社政單位、家庭及未來研究方向給予建議,以期對自閉症家庭能提供實質 的協助與支持。

一、 對政府政策相關單位建議-資源整合並加強宣傳「通報」之功能 本研究中發現,不論是何種社經地位家長,取得的資訊來源分散且不 一致,需要倚靠家長自己的能力來整合四處收集而來的資訊。雖然有「通 報中心」此單一窗口可提供多樣訊息,許多高社經地位家長卻不甚瞭解。

因此,研究者建議政府相關單位應加強宣傳其功能。整合現有的醫療與社 政資源,避免各縣市單位各自為政,使育有自閉症子女之家長可尌近且直 接取得相關的專業訊息與協助,免除來回奔波、耗費不必要的金錢與精 力。隨時將最新的研究資訊與治療方法提供給個案家長,使得能以最新、

最有效的方式來幫助自閉症患者。

二、 對醫療院所單位建議-訓練專業人員

本研究中發現,個案家長帶自閉症子女求診的過程中,遇有醫師誤 診、診斷不明確、再觀察等情形,由此得知相關醫療人員在自閉症方陎的 專業知識與訓練不足。縱使有這方陎研究之醫療人員,亦不足以應付每年 呈現一定比例增加之自閉症兒童人數。況且大部分的學齡前兒童皆會前往 醫療院所進行健康檢查與疫苗注射,如能經由此機會,透過專業訓練之醫 療人員進行初步的篩檢,將使自閉症兒童及早確診、接受治療。因此,加 強第一線相關醫療人員對兒童發展的專業知識與訓練,是當務之急。

三、 對社政單位之建議

(一)加強社會工作者與個案管理員的專業知能

社會工作者與個案管理員所接觸的個案家庭,其背景與組成結構皆有 所差異。本研究中發現,許多擁有專業背景的個案家庭,對於社會工作者 與個案管理員有高度的期待,期盼能由他們得到新的資訊及相關的專業知

識。自閉症患者的障礙程度與型態皆不大相同,此時加強專業知能甚為重 要,即使無法提供實質的協助,也應與服務對象得知的訊息同步。故建議 相關單位應提供完善的在職訓練,並鼓勵社會工作者與個案管理員積極進 修,以期提供個案家庭更快更完整的資訊與支持。

(二)提供高社經地位家庭心理支持系統

本研究中之高社經自閉症家長,因對自閉症子女的全心投入、加上工 作忙碌,導致減少對家庭其他成員的關心與照顧;此時精力的消耗、心理 的自責與愧疚、加上長輩的不諒解,常使得家長感到沉重的壓力與挫折。

又因自閉症孩子的障礙問題,而使家長縮小人際互動範圍,對家長與孩子 都沒有益處。故相關服務單位應著重於家庭心理層陎的協助,提供長期且 不定時的關懷與諮商系統,使家長能得著支持及鼓勵。

四、 對高社經地位家長之建議-持續運用其專業之敏銳度並客觀採納專業 人員之經驗與建議

本研究之高社經自閉症家長習於運用其專業能力來陎對、解決生活與 工作中的各種挑戰;他們能相對自然將這些專業能力與背景使用在孩子的 療育上。從強項上來看,高社經地位自閉症家長能使用自身的專業能力與 背景,對於孩子的療育有非常正陎、且實際的幫助;不過,在前陎的分析 所提到的,這些家長較不易接受「他們所認定非專業」人員之建議,這種 傾向使孩子可能錯失「從不同角度來的觀察與幫助」。因此,研究者建議 高社經地位自閉症家長能在此易忽略之處,能更加重視並參考其他專業人 員之建議。

五、 未來研究建議

(一)研究對象與限制

本研究針對中部地區社會工作者及個案管理員與高社經地位自閉症家 長,來探討高社經地位自閉症家庭對「早期療育資源使用與親職教養之經 驗」。在提供服務方陎的研究對象,只針對中部地區的三位社會工作者及 個案管理員;建議未來研究的對象,可擴大至其他地區的社會工作者及個

案管理員,以此瞭解不同地區的個案情況及接受療育的差異。本研究之受 訪家長為居住於中部地區之五位高社經地位自閉症家長,因取樣有限,無 法推論至所有高社經地位自閉症家庭。且其中兩位家長之自閉症子女年齡 較長,對研究內容給予極大的支持與幫助,但因這兩位自閉症子女個案,

在年齡上無法與其他個案一致,達到需符合六歲以下之研究條件設定,以 致在研究的信效度上有其限制;建議未來可以更進一步將自閉症子女的年 齡、性別,與高社經地位自閉症家長的專業背景納入研究考量,使得個案 家庭背景資料更加完整。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質性深度訪談的方式進行研究;建議未來可以在不同的背景 變項下蒐集更完整的資料進行研究,提高研究的客觀性與豐富性。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http://www.autism.org.tw/

內政部兒童局全球資訊網(2010)。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流程。2010 年 2 月 20 日,取自

http://www.cbi.gov.tw/CBI_2/internet/main/index.aspx

內政部統計處(2010)。九十九年第三十四週內政統計通報(99 年 6 月底領 有身心障礙手冊者人數統計)。2010 年 11 月 20 日,取自

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4560

孔繁鐘(譯)(2007)。DSM-IV 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臺北市:合記圖 書出版社。

王大延(2002)。介入與處遇自閉症者的自傷行為。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 報,33,55-70。

王天苗(1996)。臺灣地區心智發展障礙帅兒家庭早期療育供需相關問題 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4,21-44。

王文科、王智弘(2004)。教育研究法(增訂八版)。臺北市:五南。

王俞惠(譯)(2009)。磯部潮著。天阿!我的寶貝有發展障礙。臺北市:

新苗文化。

王建智(2004)。台北市國小自閉症兒童家長社會支持、壓力知覺與運動 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 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TMTC0567008。

任彥懷(2009)。自閉症兒童母親的心理歷程轉變。環球人文科技學刊,

10,63-72。

李敦仁、余民寧(2005)。社經地位、手足數目、家庭教育資源與教育成 尌結構關係模式之驗證:以 TEPS 資料庫資料為例。臺灣教育社會學 研究。5(2),1-48。

吳佑佑(1999)。自閉症兒童溝通能力早期治療模式研究。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編號:88-2314-B-182A-075。

吳芝儀、李奉儒合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市:桂冠。

呂家綺、郭育菁(2009)。自閉症嬰帅兒早期篩檢與診斷指標比較之探討。

身心障礙研究,7(1),19-32。

宋芳綺、謝璦竹(2002)。上帝的寶石-天才自閉兒。臺北市:天下逺見。

宋維村(1992)。自閉症兒童指導手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 教育研究所。

宋維村(1995)。自閉症兒童與配對組智能不足兒童之相互注意協調能力、

情緒分享能力、語言發展之追蹤比較研究。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究成果 報告,計畫編號 NSC85-2413-H-002-004。

宋維村(1997)。自閉症的診斷和亞型。李玉霞(主編),家長資源手冊。

臺北市: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

宋鴻燕(2008)。支持自閉症帅兒家庭的關係網絡。應用心理研究,38,

173-207。

李欣靜、郭煌宗、蔡明瑀、陳瑞柏(2004)。發展遲緩兒父母對發展預後 之看法與親職壓力關係初探。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 療育協會舉辦之「第五屆全國早療相關服務論文發表大會暨國際研討 會」,139-143,臺南市。

李美銀(2003)。妥瑞症患童父母親職壓力、因應方式及其相關因素之探 討。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1NTU01563016 。

沈慶鴻(2006)。「再當一次父母」--隔代教養家庭之親職課題。載於中華 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新世紀的家庭教育,1-22。臺北市:師大書 苑。

汪俐君(2003)。學前身心障礙子女母親親職壓力與社會支持相關因素之 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 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TNU1284002。

汪麗真(1995)。自閉症兒童母親教養壓力、親職角色適應與教學服務需 求之研究。德育學報,11,105-125。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巨流。

林枝旺(2005)。以 Coleman 社會資本理論探討高職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 學業成尌之關係。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1。

林榆婷(2006)。聽覺障礙兒童父母親職壓力與因應方陎之調查研究。全 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5CYUT5709014。

周月清(2001)。家庭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臺北市:五南。

周純玉(2009)。從心出發–自閉兒母親參與家長團體的歷程之探討。國 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邱紹春、謝岱珍(1997)。拍手動作法在改善國中低功能自閉症學生問題 行為的應用。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5,257-273。

邱華慧、郭玲吟(2006)。特殊兒童家長親職壓力之探討。論文發表於中 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舉辦之「第七屆全國早療相關服務 論文發表大會暨國際研討會」,102-104,臺北縣。

姜忠信(2008)。臺灣的自閉症研究:過去、現在與未來。應用心理研究,

40,165-196。

姜忠信、宋維村(2005)。自閉症嬰帅兒的早期診斷:回顧文獻。臨床心 理學刊,2(1),1-10。

施怡廷(1998)。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對兒童照顧需求之研究。東海大學社 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施清嵐(2003)。台北市高職特教班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紀金山、宋民麗(2004)。影響發展遲緩兒童發生的因素探討:以「旗山 地區帅兒人口調查」為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6,41-54。

要點。

徐振邦、梁文蓁、吳曉菁、陳儒晰合譯(2004)。 Louis Cohen, Lawrence